「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1987年春晚,穿著一身火紅禮服、濃眉大眼的費翔,舞動著身軀唱出了這首成名之曲。
此後他的名氣,就像歌曲中的那把火一樣,燒穿了整個娛樂圈的天。
然而成為無數少女夢中情人的他,卻在事業巔峰之際選擇沉澱自己,不遠萬裡跑去美國深造,歸來時輝煌不再。
年過60的他,更是孑然一身,晚年感情無所依。
但費翔只是笑著回應:不後悔,因為人生該做的事我都經歷過了。
一、童年是個小胖子1960年,費翔生於臺灣一個中美結合的家庭。
混血兒的顏值都不會太低,小時候的費翔雖然有點嬰兒肥,但鼻梁高挺、眼眶深邃,一看就是標準的帥哥模板。
結果被父母盡情寵愛的費翔,童年時期卻跟「男神」這倆字越來越遠。
13歲的時候,費翔已經胖成了球,體重一度飆到了200斤,一天能吃下100個餃子。
雖然因為體型遭受過排擠,但費翔的成績一直很好。
18歲時,他就考進了美國名校史丹福大學。
年輕的費翔有著中國孩子的特質,乖巧聽話,但沒有主見。
家人讓他學醫,他沒怎麼考慮便報了醫學系。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徹底改變了費翔的人生。
大一那年,費翔的姐姐患上了癌症。
接到消息後,費翔放下一切事情,一路灑淚,奔向了紐約的醫院。
看著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姐姐,他只能緊握姐姐的手,黯然垂淚。
姐姐一直是費翔崇拜的對象,她性格活潑,敢想敢做,曾組過搖滾樂隊,學過服裝設計和表演。
對於姐姐肆意的人生,費翔礙於內向的性格,羨慕卻不敢模仿。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姐姐承受不了壓力,整日大吼大叫,以此舒緩發狂的心理。
然而沒要多久,她還是敵不過病魔的步步侵襲,在家人的悲痛中悄然離世。
人生最大不過生離死別,這事讓費翔痛苦的同時,愈加深思人活著的意義。
只有把每一天都當做人生的終點,用力地活在這個鮮猛的世界,才不負世間走一遭。
說做就做,費翔開始控制飲食,加強鍛鍊,身材迅速消瘦,肌肉線條漸漸凸顯。
他心中沉睡多年的表演夢想,也逐漸生根發芽,讓費翔心癢難耐。
最終費翔還是沒忍住,向父母吐露了心聲:
「我想學表演,我想為姐姐再活一次!」
平坦的人生路,第一次出現了岔路口,將這個少年引向另一條康莊大道。
二、紅透半邊天21歲的費翔,從美國回到了臺灣。
此時的他已經轉型成功,身材高大協調,五官俊朗有型,線條既有東方人的柔和,又有西方人的硬朗。
尤其是一雙深邃的眼睛,望著人仿佛會放電,迷倒了多少純情少女。
因為優秀的外貌條件,費翔被才女導演張艾嘉發掘,在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的演出》中出演,正式踏入了演藝圈。
不過這部熒幕處女作沒翻起多大的水花,費翔的帥氣是敲門磚,但1.91米的身高也限制了他的戲路。
為此,張艾嘉勸說費翔,希望他專心當一名歌手,或許能打拼出一條光明星途。
費翔從善如流,之後加入了一家唱片公司,並在1982年推出了第一張專輯《流連》
要說這張艾嘉看人真的挺準,彼時還是新人的費翔,憑藉這首專輯名聲大噪,銷量甚至力壓鄧麗君,斬獲當年的「金唱片獎「。
此後他趁勢而起,又接連推出了《問斜陽》和《海闊天空》兩張專輯。
費翔的名氣,在彼時的臺灣如日中天,成了當之無愧的頂流。
以防失聯,速速關注下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費翔的人生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1985年時,母親畢麗娜接到了費翔姥姥的信件,這才知道至親一直在尋找自己。
當年因為一些歷史原因,畢麗娜跟著一幫朋友去了臺灣,跟親人失散了40年。
為了幫助母親完成團圓的夢想,費翔毅然拋棄臺灣的事業,帶著畢麗娜輾轉回到了內陸。
母親和姥姥抱頭痛哭的畫面,深深震撼了費翔。
雖然自己是中美混血,但縈繞在心間眉頭的鄉土情結,還是讓費翔深愛上了腳下這片厚土。
他懷揣著一腔激情,在內陸繼續自己的歌唱事業,成了第一個跨過海峽回到大陸發展的臺灣藝人。
1987年,春晚導演鄧在軍偶然聽到了費翔的磁帶,對他的嗓音格外欣賞。
於是她便發出邀請,希望費翔能在春晚上為全國人民獻唱。
今天大家覺得上春晚是成名的良機,但對於費翔來說,這意味著會被臺灣娛樂圈全面封殺。
但費翔一往直前,沒有絲毫猶豫。
家國情懷激蕩在胸間,讓他不吐不快。
此後他果真被臺灣封殺14年之久,直到2000年才重回臺灣演唱。
當年春晚,費翔一人獨唱兩首歌曲,佔盡了風頭。
《故鄉的雲》感情淳樸,糅雜了費翔海外漂泊的經歷和感慨。
《冬天裡的一把火》卻風格突轉,從憂愁到熱情,費翔高大的身軀在臺上扭動著迪斯科舞步,性感又迷人。
毫無疑問,這場演出是費翔一生中最巔峰的時刻,街頭巷尾都在傳唱著他的歌曲。
在那個沒有網絡投票的年代,春晚節目組收了幾麻袋的信,都是女孩們給費翔的表白信。
毫不誇張,在那個年代,四大天王都得往後稍稍。
費翔巡迴演唱會輾轉12個城市,開了足足65場,每次都是萬人空巷的火爆畫面,人氣可見一斑。
然而時間一長,費翔不安分的基因又冒頭了。
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他卻突然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自己將暫時告別樂壇,去美國深造。
歌迷們徹底癲狂,他們拉起了「不要走」」別跟歌迷說再見「的橫幅,希望能挽留自己的偶像。
但費翔心意已決,面對鋪天蓋地的勸阻聲,他堅定地回答:
在這裡能獲得我想要的一切,但卻不能讓我繼續學習和改變。
1990年,費翔斬斷自己跟沉浮半生歌壇的聯繫,一個人回到了美國。
在這裡他不是大明星費翔,而是一個學生費翔。
沒了演出的壓力,他得以擁抱內心的平靜,每天都在磨鍊自己的歌唱技巧。
他將在百老匯演出當做了新的人生目標,並為之一刻不停地努力。
1991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在8萬名本地演員中脫穎而出,通過了百老匯的考核。
1991年,費翔的身影出現在音樂劇《西貢小姐》中,這是他人生新階段的關鍵一步。
此後費翔在百老匯紮下了根,每周都要演8場音樂劇。
繁忙的工作,充實的內心,費翔的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步伐越走越快。
三、活出自我在那段「隱姓埋名」的日子裡,費翔拱手把大好的歌壇讓給了後來者,擺一擺衣袖,雲淡風輕,也成就了奼紫千紅的各式經典歌曲。
1997年香港回歸,費翔終於再次露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重唱經典《故鄉的雲》
歌迷洶湧而來,雖不復當年的場面,但費翔淚眼婆娑,他感慨道:國內的朋友還沒把我忘記。
當年巔峰之際,他把自己從掌聲和歡呼之中抽離,必然已經料到了今天這個局面。
但他從未後悔過。
在大眾看不見的那些時光,費翔依舊熱愛著這片生養他的土地。
1999年,他是第一個公開和愛滋病患者擁抱的藝人,他手捧著鮮花,鼓勵他們用力地活下去。
他開演唱會,把所有收入都捐給了慈善機構,用來幫助失學兒童。
汶川地震、長江洪水、冰雪災害……只要哪裡有天災,費翔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次次慷慨解囊,為親愛的同胞奔走疾呼。
他還線上領養了一隻受傷大熊貓,給它起名叫「翔翔」,每月都寄5萬生活費給它買「小竹筍」吃。
費翔雖然生活在美國,但這一樁樁一件件善事,比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愛國。
被問及為何要這麼做時,費翔只是淡淡地笑著說:
「不論我出生在哪,我的身上始終流淌著中國人的血,祖國的喜怒哀樂都有我的一份。」
如今的費翔,已經年過60,無妻無子,孑然一身。
大眾對他感情生活的關心,費翔只能無奈表示:可能因為沒緣分吧!
費翔的一生,都在奮力攀登一座座高山。縱目遠眺之後,他的人生早已沒了遺憾。
晚年的生活,終於可以消停下來,感受生活的寧靜美好。
不可否認,屬於費翔的那個時代早已過去。
但能夠青史留名,活成自己的費翔,早就不在乎了。
welcome back
鐵粉在文末冒個泡
很想你們,你呢?
這就是加拿大!
加拿大移民哪家強,
當然加拿大留學移民網!
如果你喜歡我們文章
請在右下角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