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過這部劇,褒貶不一,尤其是對男主的評價,更是走低的較多,之所以寫他,是因為好壞對錯,往往不是評價事情的唯一標準,評價人物就更需要綜合和立體。對於電視劇而言,我們要有考究的精神,更需要懂得辨真偽,不過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你看它的時候就知道這是劇不是純粹的現實,藝術永遠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喜歡多看看,不喜歡少看或不看;對於劇中人物,也是如此。這裡只與大家分享我看到的小欒子!
英雄不問出處,自己才是命運的主人
從山東進京,要飯為生,做一個小乞丐艱難度日;差點餓死之際,得格格一饅頭活命。在乞丐堆裡什麼人都有,但他不失人的善良本性,對並不相識被綁架來的姚珍珍敢於相救。當姚父要感謝他,他不要人家給他的賞錢,而是希望學門手藝,樸素簡單卻頗有見識,他需要的不是幾塊銀元解決眼前的溫飽,或挨餓受凍後吃點好的,他想要學點東西,靠自己養活自己。
經姚澤聖介紹,他去了濟豐樓學徒。每天兢兢業業,而且肯用心思,大廚陳師傅看中他,願意教他廚藝,他蹭勺做了三年,三年後厲秋辰不想讓他做廚子,搗亂,他根據自己所長就選擇做跑堂的。雖只是個跑堂的,但他活絡,肯幹,肯用心;最早做學徒時汪掌柜覺得帳記得不清楚,上了多少菜都不知道,他會在無人要求的情況下想辦法自己去琢磨,把每天出菜量給記下來;後面做跑堂,他絕不混日子,而是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做好本份還想著怎麼幫店裡更好的招攬生意,他從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悶頭做事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每一步走來的踏實和用心,都為他以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誰不是在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呢,有的輕鬆些,有的更累些,有的體面些,有的粗重些;然而,當我們真的踏實的去做,我們會得到一份寧靜,一份生命對於努力的饋贈;當我們真的用心的去做,再簡單或平凡的工作都會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我們或許就在這些不能再平凡的事情和日子中得到了錘鍊和進步;這樣,調整好心態,樂觀,積極,進取,誰說不是最好的生活呢?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而準備有時需要精心的策劃和探尋,更需要的是踏實的積累和真實的歷練。
他敢想敢做,當在濟豐樓做不了了,他乾脆賣起了自家做的槓頭,走街串巷,雖依然有人請他去自己的酒樓,但他有自己的追求,並沒有為了餬口就隨便答應人家,而是清晰告訴自己—我總不能一輩子給人打工吧!
沒有機會時,哪怕天天賣槓頭,他也咬牙堅持著,並趁著賣槓頭接觸的不同的人更多的去了解酒樓,摸門道,了解行情,他的目標或理想不需要豪言壯語亦或寫在紙上,只需要自己有那顆敢想敢幹的心,和為目標實實在在的付出;後來姚先生正好要重新投資酒樓,小欒子憑著自己的人品和踏實,還有自己的經驗積累,成為了大掌柜的首選。
人緣好,心地好,坦蕩正直講義氣
準備要開飯店了,他沒有忘記一起共事的夥計們,他與情投意合的人結為兄弟,結拜後,最初陳師傅不便過來幫忙,他也不會勉強。(這裡有人會說他為了開飯店結義利用他們,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非如此,假如不願結拜,也不可能綁著他們;要說新飯店缺夥計,北京城還是有的 ,他是自己好了也想拉大家一把)
挖大廚曾念安,這件事上,有人說他不地道,其實在商言商,他的行為從濟豐樓角度看肯定是不對的,與道德制高點而言是不完美的,然與商業而言則無可厚非,他最終還是憑自己的真情真意感動了曾大廚,心思是花了一些,但沒有違背天地良心。因為撕毀與曾大廚協議的是汪掌柜自己的決定,而為了能請到曾念安,欒學堂送禮表心意不行,就親自前往曾師傅老家替曾師傅解決心頭煩惱,辦實事,用行動和真情暖人,並無過錯。
當汪掌柜病了,他奔著老東家的恩情,會全心全意的對待,不僅找大夫,還給醫藥費生活費,照料到老兩口的實際生活,他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或評論,也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他只覺得那是他應該做的,所以他就去做並把事情做好,汪掌柜最後也日見好轉,是是非非一笑泯恩仇,最後他和欒學堂很好。
欒學堂只做自己該做的事,看著簡單,實則是一種坦蕩和心胸,他不是做好人好事亦或需要什麼美名而是憑良心做事,做該做的事,無形中,其實也免了自己的災難,路越走越寬。
竭盡全力救關雅麗,成就美好姻緣。當他得知關雅麗的遭遇,感到同情,主動勸說;當他得知關雅麗要被厲秋辰贖走,那樣對於關雅麗意味著死,他會壯起膽去找只有一面之緣的大帥幫忙,為了曾經一個饅頭的恩情,他覺得他該出手相救,所以一口氣吃十二個硬邦邦的槓頭,哪怕噎死,他絕不退縮。他的知恩圖報和膽識,給他帶來了一個相伴一生的愛人,這個人雖然在劇中不是他的真愛,但卻是給他真正的家的人。他們的愛情用關雅麗自己的話說「什麼都比不上相濡以沫」。
他的一生還有很多故事,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追這部劇哦,一部好劇品百味人生,欒學堂呈現給我們的是立足於社會的摸爬滾打和守信,坦蕩,知恩圖報的品質;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人生寫照,是不懼風雨,歷練自己的勇氣和擔當。
詠絮精靈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歡迎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