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末日
沒有人贈予你陽光,就做自己的太陽。
13日凌晨,一封「遺書」開始在微博上迅速流傳:
「只是想來告個別,待會我就準備一掛解千愁了……」
網友們馬上開始接力轉發,只希望能多爭取一點時間,救救這個無助的人。
許多認識他的人也在微博下急切地留言,希望他不要做傻事:
好哥們約他看剛上映的電影;
舞團裡同學打算著送他一條好看點的褲子;
還有各種各樣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告訴他千萬要想開一點,別跟自己過不去。
但可惜,天亮了,話題登上了熱搜,數十萬網友的關心,並沒有留住這個年輕的生命……
寫下這封遺書的,是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名研三學生。
在2020年10月13日,凌晨2點,他將自己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了25歲。
最後留給大家的,只剩下一封長長的「遺書」,和一句淡淡的「再見」。
與他走得近的學弟曾表示,這位學長的生活平平淡淡,自己平時有問題也經常去請教他,並沒有發現任何不同尋常的地方。
的確,就連在「遺書」中,我們也不曾看到他有一點怨聲載道、歇斯底裡的情緒。
只感覺像一位老朋友,在絮絮叨叨地調侃著自己生活中的點點無奈。
認真讀研、聽課、查文獻,寫出的論文和得出的實驗數據卻總是得不到導師的認可;
專心做實驗,但設備卻經常出問題,心態常常崩潰,整天提心弔膽,害怕不能完成課題,順利畢業。
這些看起來瑣碎的小事,慢慢把他的生活壓垮,於是他開始自我否定:
「不對啦,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
「你這樣下去肯定延畢了,真丟人。」
「幾百萬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
但就算是自己的世界已經坍塌,他最後仍然把溫柔留給了這個世界:
「謝謝你,謝謝你看到了這裡,我其實算個挺內向的人,第一次跟人傾吐了這麼多……祝福家人朋友一切順利,祝願國家繁榮昌盛。」
語氣越是平淡,越讓人感到揪心……
在微博留言中,除了表示心痛和遺憾的,也有些網友說,這個學生太脆弱了,明明25歲,已經成年了,卻禁不起一點挫折。
但正如作家劉亮程所說: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每個人的世界,都可能有著別人看不到的壓力,平時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活潑開朗的人,其實內心也許有著不為人知的傷。
在遺書的末尾,他寫道:「之前在美團點外賣時給他們的公益活動捐過一塊錢,希望能實現我一個願望,讓我下輩子變成某間貓咖裡的一隻貓。」
如果還有來生,希望他可以如願,化作一隻慵懶愜意的貓。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這些年來,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的確,活在這個世上,總要遇到大大小小的坎,任何人都不例外。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件事。
幾年前,蔡康永作為《真情指數》節目的主持人,採訪功夫巨星成龍。
面對「鐵漢」,蔡康永的第一個問題是:「拍電影累不累呀?」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三番五次搏命拍電影的成龍留下了眼淚。
這個曾經流血、流汗,都不曾喊過一個「疼」字的男人,只因為一句關懷的話,卸下了滿身的防備。
據說,那次採訪中,成龍整整哭了5分鐘。
是怎樣的辛酸與苦楚,才能讓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下崩潰哭泣……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外表光鮮的明星,尚且有著不為人知的痛楚,就更不要說在生活的洪流中掙扎的普通人了。
還記得之前,有個關於「男子醉倒地鐵站痛哭」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在南京地鐵站裡,一個西裝革履的小夥子醉倒在地上。
民警上前詢問時,他靠著柱子,開始嚎啕大哭:
「我和老婆來南京打工,幾年了,什麼苦都嘗遍了。為了籤單,天天陪客戶喝酒。我真的不會喝酒,不會喝酒……」
身邊的民警一邊安慰他,一邊聯繫他的家屬。
沒過多久,他的妻子趕來了。
妻子沒有埋怨,而是蹲下身子,緊緊地抱住了他。
成年人的崩潰,似乎只在一瞬間。
在另一個已經關閉的地鐵站裡,巡檢員發現一個女子蹲在角落裡哭泣。
巡檢員摸摸女子的頭說:「趕緊回家吧,家人等急了吧。」
女子卻說:「我要在外面哭,不想回家嚇到女兒。」
點擊播放 GIF 1.2M
魯豫在《偶遇》中說:
「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但想要走出這條隧道,也只能靠我們自己去邁動雙腳。
記得疫情剛剛平穩的時候,一些公司遭受重創,一位名叫孫立的企業經理被公司裁員。
孩子要上學,房貸要按時交,父母每月的生活費也不能斷,巨大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
最後,一時找不到工作的他,決定放下經理的架子,成為了一名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
有記者去採訪他,在鏡頭前,他釋然地說:「現在做兼職的收入,已經可以抵消日常消費了。」
王小波曾說過:
「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每個摸爬滾打的成年人,多少都挨過生活給你的當頭一棒。
假如沉入了悲傷的世界中,你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爬起來,奮力掙脫束縛,重新前行。
如果生活太難,請放過自己
餘華在《活著》一書中寫道: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我們活在世上,總會不知不覺地走入兩種要命的誤區中:
第一個誤區,是我們總愛壓抑自己,活在別人的目光裡。
《奇葩大會》有一期中,作家蔣方舟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什麼事情都為別人著想,卻總是忽略了自己。
在現實生活裡,也有大多數人都活在別人的目光中。
慢慢地,我們懂得了如何討好他人,卻唯獨忘了怎麼去愛自己、讓自己高興。
其實不必這樣,我們完全可以「自私」一點、多關注自己一點、多愛自己一點。
只有這樣,才能不依賴他人的關懷,自給自足地獲得持久的幸福。
另一個誤區,就是我們總愛對自己過於嚴厲,苛求完美。
曾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你覺得真正完美的人生應該是怎樣的?」
有個高贊回答是:「可以有不完美。」
的確,無數人一生力求達到完美,可到頭來才發現,其實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態。
有的時候,真正傷害到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換言之,我們感受到的痛苦,其實都是自己強加在自己身上的。
接受自己的平庸和失敗,和接受自己的成功同樣重要。
所以,如果生活太難,就學著放過自己吧;
如果改變不了生活,就學著去順應它吧;
如果快樂太難,那就先守住自己的平安和健康吧。
最後,想把一段林清玄在《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中寫的話送給大家:
「關於心、關於生命,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傷害,也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好。
雨在下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對茉莉花是有好處的,但盛開的茉莉花可能因為一場微雨而凋落了;
暴曬的陽光可能覺得自己會傷害秋日的土地,但土地中的種子卻因為陽光能青翠地發芽了。
只要不失真心,沒有什麼可以傷害我們真實的生命。」
點亮「在看」,願你我都能一生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