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舊劇重見天日,多平臺庫存劇集體大清倉!2020爛劇之王的競爭...

2020-11-19 手機鳳凰網

疫情的到來,使影視業受到了無比重創——

橫店劇組被叫停拍攝後,雖然現在已逐步復工,但又涉及隔離觀察期、演員拍戲時無法戴口罩等問題,每一天都是巨大損失;

電影紛紛撤檔,什麼時候觀眾們能再走進電影院?還是一個未知數;

綜藝要麼停止錄製,要麼就是播出檔期悉數打亂;

......

但也刺激了影視業在面對特殊時期,想出了特殊手段:

一方面是,諸如雲選拔、雲音樂節、雲綜藝等「雲」形式的探索;另一方面則是趕不上「雲」潮流的電視劇,原來抻著脖子等排期、等上星的庫存劇,終於有了見天日的可能。

2月1日,中國影視製片公眾號發布了《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影視製片公司、影視劇組及影視演員暫停拍攝。

根據CSM全國網的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衛視的總收視率同比去年增長了18.1%,人均日收視時間增長了30分鐘,7天累計觀眾規模達到了10.32億。

這個數據,意味著這期間看電視劇的觀眾,佔到了全國總電視人口的80.6%,觀影需求的上升,偏偏撞上了劇組停擺。

很多人擔心是不是要鬧劇荒?從目前來看,基本不可能。為了保證有劇可上,各個衛視或平臺都開始了調整:

一方面近20家省級衛視、行業協會,以及近30家國有、民營製作機構已捐贈3批次、近1000小時的優秀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少兒節目播出版權。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獻了《大江大河》《急診科醫生》《破冰行動》等多部熱劇。

優酷、愛奇藝、騰訊等視頻平臺也開始限時免費播放電影、電視劇,諸如愛奇藝的《芳華》《龍貓》,騰訊視頻《都挺好》《小歡喜》等。

另一方面,各大衛視、平臺也紛紛開始清庫存,將積壓許久的庫存劇陸續放出。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秘書長李剛就在採訪時表示,「即便接下來影視劇的產量減少,但好在還有很多庫存劇,這次會給它們帶來新一輪的播出機會。」

比如2月15日,由張庭、景崗山主演,吳磊出演的《說好不流淚》在黑龍江衛視開播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

現在的三石弟弟已經是玉樹臨風的少年,但是拍這部劇時的他,卻還是活脫脫一隻小奶包↓

《說好不流淚》在2012年已經出品,但2013年首播後反饋並不好,所以積壓近8年,如今借著在家抗疫的勢頭才得以再見天日。

以及,最近在山東衛視播放的《雲飛絲路天》,也是2011年就殺青了。

除外,目前許多我們在追的熱播劇,其實都是積壓了一段時間。

比如集合黃子韜和易烊千璽的《熱血同行》,早在2018年就已經殺青。

同樣,二字弟弟王源和歐陽娜娜主演的《大主宰》,也是殺青於2018年。

接下來,還會有拍攝於2011年的《景德鎮》、拍攝於2014年的抗戰劇《勢頭的追蹤》將在網絡平臺上線。其他關於各大衛視或平臺在播或待播的庫存劇,小妹做了不完全統計:

▴據8號風曝不完全統計。

除外,還有許多尚未傳出定檔消息的影視劇,仍然堆積在影業公司。

▴據8號風曝不完全統計。

有許多劇熱度頗高,自開拍至今一直都廣受關注。

其中,神仙姐姐劉亦菲和井柏然出演的《南煙齋筆錄》,韓國歐巴吳世勳主演的《親愛的阿基米德》,集結了肖戰、李沁等男神女神的《狼殿下》,以及陸大人穿上現代裝出演的《秋蟬》……往往都出現在最為期待的清單中。

然而這些電視劇,短的或積壓一兩年,長的甚至有八九年。 就曾有吃瓜群眾哀嚎:「我都從高中等到現在,大學快畢業了。」

但是庫存劇之所以被積壓,也並非無故:既有大環境的影響,也有作品固有的短板。

資本的湧入。2012年左右,以煤老闆為代表的各路資本湧入影視行業,從而導致了影視行業影視劇產量井噴。

隨後以逐利為目標的專業金融資本紛紛入局,並推動了大量影視公司、明星公司掛牌上市,在泡沫的掩蓋下快速吸金。

有了資本的加持後,電視劇便開始蓬勃的生產起來。

但是當時的視頻平臺並不像今天這樣發達,電視劇的主要流向一般是衛視和地方臺,於是就造成了供大於求的積壓現象。

「限古令」等播出政策。2019年3月廣電總局對各大電視臺下達了新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限古令」。

因此,原定同年3月27日播出的古裝神話劇《新白娘子傳奇》也宣布撤檔,《東宮》等也被從視頻網站首頁推薦列表上移除。

像積壓兩年後,今年年初終於放出來的《錦衣之下》,也是刪減許多片段後方能過審,而《大主宰》《上古密約》等多少也受到了波及。

質量問題亟待解決。劇情注水、套路,情感誇張等現象層出不窮,比如《說好不流淚》,儘管拍攝當年有《蝸居》這款現象級電視劇打樣,但仍延續了苦情劇的製作:

陳舊狗血的劇本、廉價的情感調度、略顯尷尬的衝突、融合了出軌/報仇/監獄等匪夷所思的情節……放到今天,過於浮誇,「被剩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汙點藝人的影響。還記得當初吳秀波、翟天臨、趙立新等人的醜聞曝出時,可真算得上是「連累同行」,至少十幾部大劇被壓下,以吳秀波為例——

與張豐毅、張嘉譯主演的《深淵行者》;

搭檔王鷗主演的《總有蝴蝶過滄海》;

搭檔Angelababy、任重等主演的《渴望生活》;

與唐嫣、任達華等主演的《無名偵探》。

......

由於疫情的特殊性,這樣的播出格局大概依舊會持續,宅不出戶蹲在電視機前的經歷,仿佛讓人想到2003年非典時期——

3月,非典爆發;

5月,廣電總局就下發了「慎重建組,推遲開機」的八字建議。

雖然沒像現在面臨新冠疫情一樣,對影視劇拍攝「一刀切」叫停,但當時很多劇組只能輾轉更換拍攝場地,一半以上的新劇拍攝也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但讓人意外的是,2003年非典時期卻意外是電視劇的黃金時代,不但製作的劇集量多且質量上乘,題材方面也是相當豐富。

《射鵰英雄傳》《玉觀音》《神醫喜來樂》《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還珠格格3》《金粉世家》《孝莊秘史》《倚天屠龍記》《粉紅女郎》《走向共和》等螢屏上的經典佳作,都是2003年的熱播劇。

其中周迅、李亞鵬主演的《射鵰英雄傳》更是創下了收視新高,天津衛視的一條貼片廣告在當年爆出54萬的天價。

當時因為在家收看電視劇的人數急速,好幾個電視臺抓住時機改版,提高電視劇的播放比重,CCTV1開設了四大劇場,晚間黃金時間的電視劇場由原來的每天一集增加到了兩集;更有城市地面頻道每天推出9檔影視劇場,開設影視劇專欄的電視臺也是急劇增加。

非典最嚴重時,街路上空空蕩蕩,大家都躲在家裡看《金粉世家》,走到哪兒都能聽到主題曲《暗香》,以至於後來陳坤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金粉世家》是因為「非典」才火的,他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借「非典」開啟了演藝事業的春天。

眼下,新劇的產量減少,現有觀眾的需求量大,但因為庫存劇豐富,影視劇市場倒也不會出現「供求不平衡」的局面。

雖說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著,很多粗製濫造的「髒亂差」作品,就能趁機渾水摸魚,來一次「華麗轉身」。

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比如《重耳傳奇》,雖然有張含韻、張一山、蒲巴甲等熟悉面孔,但在積壓兩年後,一經播出就撲街了,豆瓣評分低至2.5分。

整整72集,卻不像《甄嬛傳》《羋月傳》等具有歷史的厚度和人物的豐富度,整個劇情就像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這都不說了,這部劇的服化道也是粗糙到令人流淚無語。小妹只想問,這是從拼夕夕上買來的古裝嗎?

此情此景,彼時剛拍完《餘罪》的張一山表示:我帶不動啊~

當然有人會說電視劇具有時效性,兩年前或更久以前的劇本,放到現在看來自然顯得狗血、庸俗。

畢竟觀眾的審美和價值觀都有所改變,愛情至上和一味賣慘的套路,放到今天已經無法起到共鳴,他們反而更關心劇情的跌宕設計,服化道的布置以及角色的人設和演員的演技。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大熱的《情深深雨濛濛》,過了20年後,曾經的深情男主角何書桓卻被痛罵渣男的原因。

能在清庫存的過程中殺出一條血路的,歸根結底還得是精品佳作。任何局面下,都得靠「內容為王」。

豆瓣評分高達8.8分的諜戰片《風箏》,也是當年的庫存劇之一,2013年殺青後。一直到2017年才得以播出。

時間倒退回到2017年,大家都喜歡什麼劇呢?

《白鹿原》《大秦帝國之崛起》《人民的名義》…部部都是製作精良,場景磅礴的大片。

即便與這些熱門電視劇PK,積壓四年的《風箏》開播時,依然成為全網熱點,讓眾人為之一顫。

除外,2011年的《甄嬛傳》、2014年開播的《父母愛情》,再遠至《家有兒女》、《武林外傳》,至今都是小妹的下飯神劇。央視版的《西遊記》《紅樓夢》也經歷了一批批觀眾的審閱。

這其實都在告訴我們,時效性固然重要,但精品化的製作,才更貼合觀眾們的口味。

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影視劇的拍攝,的確會有一段時間內給製片方和電視臺提供了一個「清庫存」的極佳機會,但這並不代表著窩在手裡的「滯銷貨」都能順利清倉,要知道現在的觀眾眼叼嘴毒,即使是庫存貨,也得秉持著優勝劣汰的原則。

不管什麼「破爛貨」都往觀眾眼前放,最後收視率和口碑上見真章,觀眾的眼睛裡可不揉沙子。

所以妄想通過這次播庫存劇的機會回籠資金、回收成本、打翻身仗的,且先不要高興得太早。

鐵面無私的市場,還會繼續原來的遊戲規則,「你行你上」,「你不行靠邊站」。賽場邊坐板凳的候選隊員太多,有些註定一直坐的是冷板凳。該撈不著上場機會,依然撈不著。

很多時候,危機意味著轉機,疫情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挽救一些因為各種原因被壓在倉庫的影視劇作品,但絕不會是那些俗套、注水、低級趣味、粗製濫造的劣等品。在這波影視行業清庫存的大浪中,劣質品也終將會成為淘汰品。畢竟,電視臺、網站、電影院和觀眾,都不是「收破爛」的。

這其實也正如《一寸相思》製片人、《黃金瞳》《大主宰》編審馮琛所說,「問題依然存在,可能平臺會井噴式需要這些劇集,但其實影視公司這些備播劇並不一定具備播出的條件。還是要經過國家的審查、篩選,各種流程才能播出來。」

庫存劇的春天或許是來了,但並不是每一部庫存劇,都有機會看到燦黃色的迎春花。

只有那些真正精緻、精細、精心的劇集,才能撐過寒冬,看到這片春色如許。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8年前舊劇重見天日,多平臺庫存劇集體大清倉!2020爛劇之王的競爭,一開始就這麼猛烈
    為了保證有劇可上,各個衛視或平臺都開始了調整:一方面近20家省級衛視、行業協會,以及近30家國有、民營製作機構已捐贈3批次、近1000小時的優秀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少兒節目播出版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獻了《大江大河》《急診科醫生》《破冰行動》等多部熱劇。
  • 為什麼你總在看爛劇?皆因市場「去庫存」!
    全文2312字,閱讀約需4分鐘最近,許多人可能都有一個感覺:今年爛劇特別多。2020年年底,國產電視劇行業就像一個大型車禍現場,多部劇連逢水逆,接二連三翻車、追尾,狀況慘不忍睹。而為了拍好《三國演義》劇組裡許多演員連續兩年不能回家,除夕之夜,大家還湊在一起啃冷饃。到劇組考察的新加坡導演感慨萬千地說:「你們真正是在為中華民族拍戲!」可如今,一部50集上下的大劇,卻僅僅拿出一百多天拍攝,兩相對比,周期過短,用時過少,投入過小。
  • 年底為何爛劇多?
    臨近年關,不知各位是否也和硬糖君同感:很多有名有姓的大劇猝不及防地開播了,莫名其妙的爛劇也格外多。不管電視還是網絡,貴圈到處是緊急拆遷、瘋狂甩賣的勁頭。開播即定檔、零宣發裸上線的比比皆是。2020年末的劇集市場,整體給人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爛劇充斥市場的印象。對比2019年同期,除了熱播劇《慶餘年》,還有《錦衣之下》鎮場子;而2018年則有《大江大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兩部年末爆款。今年這是怎麼回事?明年還有像樣的劇看嗎?寒冬加疫情,平臺鬧劇荒?
  • 《雷霆戰將》《鹿鼎記》紛紛折戟,誰炮製爛劇?誰定義爛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2019年「影視寒冬」,電視劇市場的關鍵詞是「去庫存」,當年出現不少「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劇」。「去庫存」的風颳到現在,刮出了一部三年前拍攝的「大雷劇」《雷霆戰將》。影視公司一直在大規模地創作中,也曾在2014年出現過高口碑劇《戰長沙》。到了2018年,相關作品依然佔據近代題材的50%多。市場需求大,不差收視率,還能迅速回收成本,必然受影視公司青睞。作品基數大,雷劇、神劇出現的概率也不小。
  • 《繭鎮奇緣》四年後重見天日,積壓劇的命運究竟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國內影視劇市場一直較為活躍,每年產量甚至超過15000集之多,稱得上是該行業的第一生產大國。但如此巨大的產量也造成了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產出數量多,播出平臺少,這樣一場「狼多肉少」的競爭遊戲,必定造成大量影視劇的積壓,甚至「餓死」。其次,是部分影視劇審核不過關。
  • 《繭鎮奇緣》四年後重見天日,積壓劇的命運各不相同
    近日,2014年就已殺青卻被積壓了4年之久的推理劇《繭鎮奇緣》,終於悄無聲息的播出了。據了解,國產劇每年產量高達15000+集,但僅9000集有機會播出,剩下的自然要淪為積壓劇。同為積壓劇,命運也是各不相同,一部分石沉大海,而另一部分即使有機會重見天日,也未必就能激起多大的浪花。
  • 積壓劇「去庫存」:什麼才是鹹魚翻身的正確姿勢
    當前電視劇製作成本越來越高,促使平臺方將注意力轉移到部分積壓劇上。因為積壓劇不僅價格相比於頭部新劇低廉許多,而且其中有不少「寶藏」之作,品質不差、題材少見還有一定的咖位。於是,在同期新劇吸引力不足的情況下,平臺方也樂於購買、播放此類作品。比如北京衛視近期播出的積壓劇《因法之名》,演員陣容囊括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話題度高,收視表現也不錯。
  • 11年前《蘭花劫》踢走《三個女人一個「因」》黃金時間播舊劇
    她和田蕊妮兩大視後同場演出,再加上好戲之人蘇玉華,卡士上絕對不是問題,但有些已經看過劇集的人說該劇題材大膽,而且故事十分愁雲慘霧,甚至拍攝也不是高清拍攝,令人質疑無線此舉動是否純粹打壓新劇《三個女人一個「因」》。先不論是否涉及無線內部鬥爭,但在五日尾觀眾們將會在8點半看大陸劇《新射鵰英雄傳》,9點半就看陳年舊劇《蘭花劫》,呢個究竟系咩玩法?
  • 2018,誰是爛劇之王?
    ,但是爛劇卻沒比往年少。進步在哪兒呢?青春偶像瑪麗蘇是爛劇的製造機,但今年沒想到年代劇也來湊熱鬧。而且還是兩部,走的都是三觀不正之風。年度三觀最歪《娘道》,雖然你不一定看過,但是它被廣泛運用在了各大新聞事件中。俞敏洪、煮老師、朱雨辰及媽媽、張雨綺,都跟《娘道》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 「爛劇年年有今年特別多」,2020公認最爛的6部劇,猜你都沒看過
    雖然現在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各種題材的都有,但不是每一部電視劇都是非常成功的,由於劇情,演員們的演技也導致了這部劇最終的走向,像一些只邀請流量明星的作品,最終口碑都不是很好,慢慢的爛劇越來越多,就拿今年來說就有很多,上半年播出的作品中真的有數不勝數的爛劇。「爛劇年年有,今年特別多」,2020公認最爛的6部劇,猜你都沒看過。
  • 2020十大爛劇!劇情胡編亂造、表演辣眼睛,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好劇頻出同時,爛劇也一部接一部,今天我們深入盤點2020年十大爛劇,看看慧眼識劇的大家成功避開了幾部。  故事狗血bug多,車禍、失憶、惡毒女配陷害女主,10年前就在拍的套路全部都能在這個故事中找到,基本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局。
  • 國產劇為何總能差到引爆大眾集體關注?
    國產劇為何總能差到引爆大眾集體關注? 發布時間:2020-11-27 11:55:38   作者:王詩堯   來源:齊魯晚報   2019年「影視寒冬」,電視劇市場的關鍵詞是「去庫存」,當年出現不少「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劇」。
  • 2019國產爛劇大盤點
    2019年,國產劇一共播出了459部比現實更殘酷的是這一組數據:#2019年65%演員無劇播出#無論是以迪麗熱巴為代表的小花們,還是以鮮肉為代表的李易峰們, 紛紛消失在大熒幕倒計時還有八天,留給2019年的機會渺茫,真正的好戲在明年入冬了,盤點了一下2019國產爛劇,你會發現為何演員們會集體躲貓貓
  • 快時尚大潰敗,0.5折一斤的滯銷服裝,撐起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2020年,一場讓所有中國人閉門不出的病毒,更是讓「唯快不破」的快時尚們不得不集體踩下急剎車。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今年的疫情其實只是推手。早在20多年前阿里和京東誕生的那一天,快時尚們其實就應該能意料到今日的局面。
  • 10年來誰才是「爛劇之王」?
    A10年來誰才是「爛劇之王」?提到「爛劇之王」,你立馬想到誰?你大概率想到的是那幾個在熱搜安家的「流量小鮮肉」或者「流量小花」?但這些流量角色,出場時間太短、更新頻率太快,每個人手裡尚未有大量的電視劇產出。所以,不可能是他們。要說演了10年爛劇,還得是娛樂圈的「老前輩」才行。
  • 2020年度爛劇第二名:最爛的演技拿最多的資源,公平何在?
    2020年度年度十大爛劇頒獎典禮,現在繼續。  年度爛劇第二名,頒給豆瓣2.9分的都市言情大劇——《彼岸花》。  我敢說,林允跟以上幾位相比,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部可怕至極的爛劇裡,林允貢獻了可怕至極的演技,各種瞪眼、嚎叫的做作表情,分分鐘讓人想到鄭爽小姐姐。  無奈啊,最爛的演技拿最多的資源,公平何在?但這就是現在的娛樂圈,流量為王,資本高高在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 2020「年度爛劇」新鮮出爐:主演個個是當紅一線,你追過幾部?
    2021-01-03 00:18:17 來源: 荒野冒險家之王 舉報
  • 古裝劇年底扎堆播出「去庫存」 2020有望回暖?
    進入12月以來,大批古裝劇扎堆上線,範閒朝堂鬥詩、朱元璋畫像、蕭定權腳滑等相關話題也頻上熱搜,引發追劇熱潮。古裝劇為何扎堆播出,2020年古裝劇是否要回暖?《慶餘年》海報古裝劇「去庫存」自2017年《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大火以來,這兩年的電視劇也開始進入轉型期,現實主義題材成為主流,古裝劇進入低潮。
  • 清倉!零庫存啦
    基層倉儲大清倉原有倉儲設施清理騰退開拓創效新渠道共享倉儲一對多線上倉庫從工廠到現場物料使用 一鍵預約 按時送達……自2018年起,長慶油田優化「工廠到現場」物資直達模式,獨創建設區域物資共享中心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油田5個試點單位庫房數量下降74%,庫存物資下降60%,為推動「零庫存」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模式簡單易行可操作,為兄弟單位提供了可推廣、可照搬的模板——長慶油田採油三廠區域物資共享中心
  • 劇變:影視公司集體水逆,視頻平臺開始拼播版權大劇,自製劇迎黃金期
    而在青春劇方面,青春與現實主義元素的結合愈發頻繁。在這24部劇集背後,有將近60家公司參與競爭,新麗傳媒以《愛情進化論》開局,不敵同期上線的《香蜜沉沉燼如霜》;歡瑞的《天乩之白蛇傳說》意外下線,《天下長安》兩次延播;唐德的水逆還在繼續……從各大視頻網站的布局來看,版權劇的多平臺拼播趨勢逐漸清晰,自製劇越來越受到視頻網站的重視,成為差異化競爭的押注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