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吳秀波的說法,這劇原本就叫《軍師聯盟》,片方還想著一名多吃,打算與一家遊戲公司合作,同步開發網路遊戲。但片方出手慢了半拍,眨眼的功夫,「軍師聯盟」這個名字就被其他遊戲公司搶註了。為了護住這個IP,片方不得不把名字改得越來越長,最後就變成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吳秀波是這部超長名字電視劇的製作人、監製和主演,最初打算拍這部三國題材電視劇時,至少有三十個人勸過他,這題材不能碰,一來歷史題材古裝劇不合時宜,二來投資太大,風險太高,橫看豎看,失敗的概率都很高。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
和預期一樣,《軍師聯盟》低開,幸運的是,沒幾天就高走了。先是口碑看漲,接著,口碑拉動了網絡平臺點擊量,點擊量又影響了電視臺收視率。這部劇竟然真的火了。
眼下,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討論很多,除了歷史考據派在挑毛病,絕大多數媒體和觀眾都在研究「《軍師聯盟》為什麼好看」。
面對諸多溢美之詞,吳秀波表現得很實誠。「我還不認為我們在技術上形成了什麼風格,我只是盡我所能地花錢了。我不是大師,只是個敗家子。」吳秀波說。不同的是,這位敗家子沒有把錢花在請客吃飯上,而是花在了機器、道具、演員,以及超長的333天拍攝時間上。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
這部劇費錢的地方很多,那麼……先談談省錢的地方。演員的投入不是這部劇的大頭兒。按吳秀波的說法,這部劇中絕大部分演員都是「餓不死」的演員,「甭管出不出名,但一定餓不死,因為總有人會找他們演戲。」吳秀波覺得,如果自己不是運氣好一些,也會是個「餓不死」的演員。「一有職業能力,二有職業道德,可能不是明星,但三十年後照樣能演戲,這個行業把我們餓死?你試試看。」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
好了,省錢的地方我也只知道這一條,剩下的都是費錢的。《軍師聯盟》之所以耗時333天,很大原因在於,這部戲的多數戲份都是按照劇本順序「順拍」的。同一場景的戲不能都湊在一塊兒拍,這樣一來,場景搭完了就不能拆,多放一天就多花一天場租。導演張永新說,在橫店,《軍師聯盟》的劇組被戲稱為「釘子戶」,每次統籌去租場景,負責人都頭痛,搭一個景就拆不下來,其他組都沒法拍戲了。
對於一個電視劇劇組來說,《軍師聯盟》在拍攝設備上的投入也是很土豪的。文戲、武戲都是多機位拍攝,少則三四臺機器,多則十幾臺。在拍攝第一集月旦評上刺殺曹操的戲份時,攝影師共使用了12臺帶監視器的大機器,這還不夠,又加了幾臺GoPro和5D系相機手持拍攝。監視器太多,導演張永新的眼睛忙不過來,整個導演組只好分工合作,每人負責盯幾臺監視器。
儘管《軍師聯盟》的大部分鏡頭都是中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細節,以突出這部劇側重心理戰的戲劇視角,但需要大場面時,劇組也不含糊。比如,曹操之死那場戲,劇組包場了整個橫店四海歸一殿,現場演員六百多人,工作人員四百多,整整拍了一天。
所有古裝劇,服道化都是比拼的重中之重,《軍師聯盟》也不能免俗。曾拿到過「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的陳同勳親自把關2000多套服裝。他也曾是《羋月傳》的服裝設計,但那部劇曾為他帶來很多差評。片方還啟用了曾為《英雄》《十面埋伏》《道士下山》等電影做設計的美術指導韓忠。小到放在布包裡的鹽,酒杯裡的濁酒大到五百萬搭建的司馬府,能用錢滿足的需求都儘量滿足。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
在這333天裡,吳秀波苦不堪言,但他也嘗到了自己做主人的甜頭。從最初的以司馬懿視角來呈現三國,到主創構成,再到劇中呈現的一針一線,他都有發言權。「這部戲拍得很過癮、很肆意。」吳秀波說。
聽我複述了吳秀波的「敗家子」理論,導演張永新坐不住了。「不是所有東西靠錢就能解決了,關鍵還在於創意。」
劇作上的創意來自司馬懿視角,來自把目光從血雨腥風的戰場轉向了人心的爭鬥,來自第一次在三國劇作中融入大比例家庭生活。編劇團隊、吳秀波和張永新都試圖重新定義歷史題材電視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我認為是人物的真實性格不虛,社會關係不虛,精氣神不虛,抓住這個,就抓住了電視劇的氣質。」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
「順拍」也絕非純心當「釘子戶」或者炫富。按照劇本順序拍攝,能夠讓演員的情緒有很好的連貫性,演員會隨著自己的命運發展而慢慢醞釀,這比在同一天、同一個場景拍幾場跨越年代的戲份要精雕細琢得多。
在張永新看來,《軍師聯盟》裡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否則楊修之死就不會讓觀眾動容,荀彧的死也不會那麼悲壯,曹操更不會氣壯山河地倒下。人物越立體,演員表演上的尺度就越難拿捏,因此,劇組要給大家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走進自己的角色。
通常來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電影是導演和攝影師的藝術,《軍師聯盟》是少數的肯給攝影師炫技空間的國產電視劇。劇中有很多別致的細節,比如,一滴水落在傘上,從傘邊滑落,又砸在烏龜心猿意馬的頭上。和細節相對應,劇中也有很多留白,很多縱深透視感強的比例和構圖,以渲染人物的情緒。在為電視劇確認影像基調時,導演和攝影師參考了很多國外年代劇的影像風格,吸收了一些國內電視劇很少使用的拍攝技巧。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
整部電視劇從編劇、攝影到服道化都遵循一個原則——既古典又現代。這個要求看似悖論,但《軍師聯盟》能受到追捧,幾乎就得益於這個悖論。吳秀波很清楚,在電視裡給絕大多數為女性的觀眾講一個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梟雄紛爭的故事,沒有人願意聽。只有讓戰爭和欲望進入家庭,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觀眾才能投射到自己身上,才能共情,才能有興趣看下去。
張永新也清楚,新的攝影技巧,結合了當代歐洲極簡風格的服裝、道具設計也很討巧,它們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經驗,大家可以在遙遠年代的視覺元素中找到熟悉的感覺,這些暗藏其中的現代元素為這部劇打開了除劇本之外的另一條情感通道,通道的那一邊依然是觀眾。
《軍師聯盟》是吳秀波第一部真正擔任製片人的作品。從這部劇來看,成名之路坎坷的他很愛惜自己的羽毛,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他的野心。「是時候該反哺這個行業了。」吳秀波說這話時我自動腦補了他在劇中「狼顧鷹視」的那一瞬間。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走向「最後關頭」」
▼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