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內電影票房達到600億,雖然有保護月的作用,但是2018年無疑是國產電影擠水分的一年,爛片雖然依然蓬勃,但有質有量的電影相比以往,會顯得更加紮實。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十部最佳華語上映電影,到底有哪些,他們為什麼能上榜。
第十名:動物世界
上榜理由:成功的漫改商業片
《動物世界》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2D動畫和真人剪輯上的結合,可以說做到了國產電影首部的位置。
在視覺呈現上,《動物世界》加入了CG動畫感很強的小丑打鬥,還有很多追逐戲份,這些都十分有衝擊力,但影片在特效和情節的銜接上,做得還不夠貼合,這也導致了影片花了重金打造的特效,喜歡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覺得打破了劇情的節奏。
在表演上,《動物世界》改寫了李易峰的演藝生涯,起碼他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影片在劇情上需要繳納的智商費也是非常高的,好在韓延導演把一些縝密的數學牌局運算,用非常直觀的效果呈現出來,讓觀眾看得很直觀。
原本大家都以為這樣高素質的《動物世界》 ,拿下10億票房應該沒有問題,但檔期這個東西真的很玄乎,《動物世界》上映沒幾天,一部超級黑馬國產電影,把包括《邪不壓正》,《影》在內的高預期電影都打趴下了。
第九名:一齣好戲
上榜理由:黃渤的野心
這是一部大家起初都不看好的黃渤處女作品,但《一齣好戲》上映之後,觀眾看到的是一部完成度很高,故事紮實,笑點不尷,節奏緊湊,甚至還討論度的影片。
《一齣好戲》不管從表面的故事,或者從深層的隱喻都是很好理解的,也不難看出黃渤的野心,他不單純想拍一部只是當時看著熱鬧的喜劇片,而是想從作品出提煉一些可以沉澱的主題,比如影片中隱喻人類的暗黑髮展史,或是人在極端條件下表現出來的人性等。
當然這樣複雜的主題並不好控制,而且為了照顧到本土觀眾的觀影習慣,加入了愛情的支線,這也是最不成功的一條支線故事,從而導致原本可以聚焦專一的類型片,又一次變成了國內特色的雜糅類型電影。
但依然不得不承認,黃渤不管從演技上,還是從導演層面,或者從行業的敬業程度上,完全對得起觀眾。
第八名:邪不壓正
上榜理由:作者表達
姜文的民國三部曲,《讓子彈飛》無疑讓姜文在商業大片上立下了一座豐碑,成為大眾的寵兒,但《一步之遙》讓姜文玩上了天,人們開始質疑聲不斷。到這部《邪不壓正》,姜文往回靠了一些,但依然在一些段落玩起了自己的作者表達。
當時大聰看完之後就給《邪不壓正》下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包餃子餵豬,還是包的餃子太講究」。
包餃子餵豬,直接點解釋,就是作者把自認為好的作品,讓大眾去欣賞,但可惜大眾吃慣了爆米花。
包的餃子太講究的解釋是,大眾雖然知道導演做的是餃子,但餃子做得太有儀式感,失去了餃子原有的味道。
《邪不壓正》正是給我這樣的感覺,誠然影片有很多姜文對電影的理解,對民國的理解,對小說《俠隱》的理解,而且姜文依然固執不去和大眾妥協,這也造成了《邪不壓正》依然是一部很作者表達的作品。
作者表達沒有對錯之分,走運的話可以看到像《讓子彈飛》的理解力比較直觀的片,但也可能會有《一步之遙》,《邪不壓正》這類型的片。
但,為了國產電影的多元化,我們應該有作者化表達強烈的導演作品在十佳行列。
第七名:紅海行動
上榜理由:新.國產動作片典範
林超賢導演是一位軍迷,而且對武器十分了解,這也造就了《紅海行動》成了一部秀各種武器裝備的平臺。
當然這不是《紅海行動》的重點,影片是近年來國產槍戰片難得拍得如此沸騰的電影,雖然滿滿的槍戰戲佔了影片很大的比重,但是動作戲和文戲之間,動作戲和動作戲之間,節奏把控得都非常到位。
可以看出導演很清楚觀眾的觀影情緒,不會一路high到底,而是有著明顯的起伏,知道什麼時候要炸一炸,知道什麼時候要冷靜一下,煽情一下,甚至是開下玩笑等。
而且為了營造真實感,槍戰戲份難免有不少血腥鏡頭,恐怕這讓當時帶著小孩去看的家長,捏了一把冷汗吧。
第六名:影
上榜理由:突破
是的,對於國師張藝謀來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就開始形成了一波赫張藝謀的軍團,但我猜裡面夾雜著大部分不明所以的群眾。
如果看過張藝謀大量的訪談,就能明白張藝謀的電影一直在求變,只是在求變的過程中,他自己可能也走了一些彎路。
比如說一些商業片形式大於內容,具體就不舉例子了,我覺得就算形式大於內容也沒什麼不好,因為我一直不認為電影只是說故事的工具,通俗點說很多人認為,只要這電影故事不好,那這部電影就不好,但是要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好的電影,是故意把電影的故事性削減的。
說回《影》,影的結構充滿了很強的舞臺戲劇性,很有莎士比亞的調性,所以在臺詞上,表演上,以及美術上,都故意做成了舞臺意境感。
在訪談中張藝謀也說,《影》選的角色,要求是普通話特別純正,要找能字正腔圓說臺詞的演員,所以後來選了鄧超,孫儷等這一波演員。
《影》最後的結局很有嚼勁,和開頭形成一種閉環,讓人浮想聯翩,我依然相信張藝謀這樣級別導演的實力,不是一兩部電影能定義的,這樣級別的導演,在華語電影中,依然是中流砥柱的代表之一。
第五名:無雙
上榜理由:港片標籤
《無雙》不管是借鑑還是致敬,或者說模仿,都有著西方那幾部電影的影子,但細心的觀眾就能發現,這部製作精良的《無雙》, 散發著自己獨特的港片語境。
《無雙》中的郭富城和周潤發,稱得上是港片新舊時期的代表人物,兩人一起合作,讓《無雙》的魅力1+1>2。
而且莊文強也透露,在很多動作戲份上,故意給發哥更多的戲份,讓發哥做出當年港片時期那種風範,算是一種懷舊,也算是一種對黃金港片時期的致敬。
第四名:暴裂無聲
上榜理由:高級
說實在的,忻鈺坤的《心迷宮》和《暴裂無聲》,我很喜歡前者,《心迷宮》是縝密的故事線,還有從故事和畫面中帶出的氣氛,都讓人驚喜連連。
當然《暴裂無聲》伴隨著製作費用的投入,在製作的精緻程度上那是更上一層樓,雖然《暴裂無聲》和《心迷宮》不是同一個故事,但還是讓我感覺到《暴裂無聲》是《心迷宮》的升級版。
但即便這麼說,《暴裂無聲》影片的素質,依然能碾壓很多國產片。因為影片雖然故事背景選在偏遠山村,但依然能瀰漫著電影感的高級,好的影片,能讓觀眾從中也得到成長和鍛鍊,國內需要更多像《暴裂無聲》這樣硬素質和細思恐極的電影。
第三名:江湖兒女
上榜理由:賈科長宇宙
是的我中毒了,我超愛賈科長宇宙。
賈科長的電影主題,一直代表了中國眾生面下的邊緣人物,沉默中大多數為了尊嚴的掙扎。
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這句話放在賈科長身上是完全不違和的。
要真的看清《江湖兒女》的表達,起碼要看過賈科長以前的電影,特別是《任逍遙》,《三峽好人》,《天註定》。
這些電影結合在一起,你就會發現,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有著同樣的宿命和思考,不管起初大家多不一樣,但最終可能都匯聚到一種命運,再也站不起來。
所以不管是《任逍遙》想做大哥女人的巧巧,還是《江湖兒女》自己做了老大的巧巧,其實最後都逃不開時代的命運。
我們需要賈科長這樣的只拍一種維度的導演,為我們記錄下時代印記中沉默的大多數。
第二名:狗十三
上榜理由:青春片該有的樣子
《狗十三》給予了每一位觀眾青春真實的鏡子,從鏡子中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影子。
影片中那些愛之深的長輩,我們從上帝視角看到了瑕疵和反思,也託起了女主李玩看似日常但又殘忍的青春蛻變。
曹保平導演其實最聰明的地方,不在於批判和控訴任何一方,而是冷靜的陳述,這是我覺得《狗十三》最高明的地方。
我們能從影片中看到一個善良正直青春期的女孩,被大人潛移默化去接受中國式「成人禮」是多麼可悲。
影片更讓人值得反思的是,「到底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孩子的叛逆,還是孩子的叛逆讓大人動用粗魯的教育方式」。
第一名:我不是藥神
上榜理由:現實題材
《我不是藥神》讓我認為是2018年上映華語電影最佳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影片的票房,也不是因為影片黑馬效應,而是因為影片現實題材的類型。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位賣「假藥」的程勇謀求利潤,但最後變成了救死扶傷的英雄。
據我粗淺的記憶中,國內似乎沒有過如此接近老百姓的話題性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觀眾對當下各種問題的討論和延伸前所未有,如此接地氣的電影,形成了電影之外的一個思考維度,讓人看到了華語電影更多可以延伸的類型和題材。
而且《我不是藥神》從故事的編織,以及製作的水準上來說,也達到了國內超高水準,山爭哥哥也因為影片讓自己火了一把,從表演和個人魅力碾壓眾小鮮肉。
除了這些上映院線的十佳影片,其實華語片還有很多非常不錯的影片值得推薦,比如《血觀音》,《大佛普拉斯》,《大象席地而坐》,《誰先愛上他的》等等,都是大家2018年裡不可錯過的佳片,如果大家還沒了解過,那趕緊關注起來吧。
2018年院線華語和外語十佳說完,那麼離十爛影片就不遠了,大家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