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為什麼淑蘭可以和離,華蘭卻要在袁家受苦?

2020-12-25 懷念的胖子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盛淑蘭和華蘭都是盛家的女兒,兩人同樣是在夫家過得辛苦。

可是淑蘭全家都願意幫她和孫秀才和離,脫離苦海。

而對華蘭卻只是嘴上心疼,卻不會助她和離呢?

淑蘭和孫秀才淑蘭是盛家大伯一脈的,盛家在宥陽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全家都是經商的。

所謂「士農工商」,在古代,商人地位是最低下的。

孫秀才12歲就中了秀才,在當時的盛家看來,孫秀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人家,以後也會有前途的。

盛家在宥陽之所以被官府看重,是因為盛弘的原因。

盛弘走的是科舉的路子,又有勇毅候獨女盛老太太撐著。

所以看在盛弘一脈的份上,宥陽官府也是要給盛家一家面子的。

大伯用自己的錢財幫盛弘在官路上越走越遠,盛弘用自己的仕途幫盛家保駕護航。

所以大伯一家才沒有嫌棄孫秀才家境貧寒,想要把淑蘭嫁給孫秀才。

也是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也是希望孫秀才將來可以像盛弘一樣,給他們帶來助力。

哪知道孫秀才品行太差,留戀煙花柳巷之地。

孫秀才和他娘,明明因為淑蘭的嫁妝才能過上好日子,卻又踩低淑蘭。

丈夫不疼,婆婆刁難。最後還要娶娼妓進門,盛家祖訓不得與娼妓同處一室。

孫秀才一家便惱羞成怒,更加欺負淑蘭,動輒打罵淑蘭。

後來在明蘭的勸說下,盛家合力幫助淑蘭和離。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女子嫁人後再回娘家是會給家族蒙羞的。

可是盛家大伯一家都不怕名聲受損,也要幫淑蘭脫離苦海。

淑蘭還是很幸運的,有這樣疼愛她的娘家做靠山。

2.華蘭和袁家二郎

華蘭與袁家定親時,盛弘還只是揚州通判。

那時候華蘭能嫁給袁家,也算是高攀了。

袁家其實也是看在王大娘子的娘家和盛老太太的份上才願意娶華蘭的。

盛弘大娘子是配享太廟的王老太師之女,老太太又是勇毅候獨女,在京城和宮裡都是說得上話的。

但是袁家到底還有有點瞧不起盛家的,從納徵那日只派了袁家大郎夫婦前來就可以看出。

而且袁家大郎還要顧二叔贏走華蘭的聘雁給盛家難堪。

後來華蘭嫁過去,袁家婆母也是對她多加刁難,三天兩頭地讓她添堵。

華蘭表面上是管家的,卻不停地拿自己的嫁妝填補袁家的窟窿。

生了兒子,卻被婆婆帶走。

華蘭在婆家的生活也是諸多委屈,多次回娘家哭訴。

王大娘子雖然也經常氣得要娶袁家理論,但終究還是忍讓得多。

但是盛家從來沒有過要勸華蘭和離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孫秀才家不如袁家

孫秀才不過是一個寒門子弟,雖然12歲就中了秀才,但是後來一直都沒有中舉人。

整日裡留戀煙花柳巷,荒廢了學業,以後也不可能在仕途上有什麼前途。

盛家在孫秀才一家身上只會損失更多的錢財,卻對盛家家族命運一點幫襯都沒有。

而袁家卻是伯爵人家,地位尊崇。

縱然華蘭在夫家受委屈,但是在古代,家族榮辱都是靠姻親關係的多。

有這樣顯赫的親家,對盛家是絕對有好處的。

而且高嫁豪門,本就是要受委屈的。

所以盛家是不可能放棄袁家這樣的姻親的。

其次,孫秀才不如袁文紹

孫秀才對淑蘭那是諸多不順眼,一直都瞧不起淑蘭。

整日裡在外喝花酒,寧願娶娼妓過門也不會憐惜淑蘭。

淑蘭在他眼中不過是搖錢樹,只需要多和淑蘭鬧幾次,盛家就會不斷地送去錢財。

他對淑蘭無半點情分而言。

但是華蘭不一樣,華蘭婆婆只是比較偏心大郎夫婦。

而且伯爵府畢竟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也是很注重家族名聲的。

平日裡雖對華蘭不好,倒也不會打罵華蘭。

而且華蘭夫君對華蘭也還算是尊敬,袁文紹有時還是很體恤華蘭的。

袁文紹本身也是在顧二叔手下辦事,人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

將來努力一點,也是有前途的。

伯一家就算因為和孫秀才和離,丟了家族的面子,也不會影響到盛家的地位。

盛弘的嶽家是王太師家,女婿家是伯爵府,兒子是翰林學士,聖眷正濃。

盛家的前途無限,憑著盛家的地位,在宥陽也沒人會看不起大伯一家。

所以大伯一家有足夠的底氣,根本不用懼怕,還不如幫女兒脫離苦海。

相關焦點

  • 《知否》淑蘭和離:下嫁的女人,註定要吃婚姻的苦
    但是他很幸運,遇到淑蘭,帶著豐厚的嫁妝嫁過去。淑蘭,人如其名,賢良淑德,溫柔善良。可是孫志高根本不珍惜淑蘭,結婚3年,不僅用她的嫁妝,還納了十幾個妾侍。在孫家,淑蘭不像個正室,反而像個侍妾,要看婆婆和丈夫的臉色行事。淑蘭的退讓換來的是孫家的步步緊逼,婆婆說她生不出孩子,是不孝,又說自己兒子沒出息,都是她狐媚。
  • 《知否》原著:淑蘭與孫秀才和離後,留下一半陪嫁,改嫁入好人家
    《知否》就像一部人物眾生相,集結了眾人的命運,寫盡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如果說,明蘭的前半生中,更多出現的是「喜」與「合」,那明蘭老家堂姐淑蘭的前半生就多舛了許多。她所嫁非人,在受盡折磨之後,以留給夫家一半嫁妝為代價,換取和離收場。
  • 知否知否:離開淑蘭後,孫志高混成了全縣的笑柄
    淑蘭和孫志高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鬧劇:彼時大娘子剛剛嫁入盛家,說話做事太過於直接,每次與妯娌李氏聊天,她都將自己的夫君和母家通通炫耀上一遍,恰巧李氏又是個十分愛面子的女人,她氣不過王若弗終日裡的洋洋自得,於是就想著把長女淑蘭嫁給一個窮秀才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袁家為何選小通判家的女兒華蘭做兒媳?
    在影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第一集,華蘭嫁給袁家時,正是袁家最落魄之際,華蘭十裡紅妝嫁進伯爵府,雪中送炭最難能可貴。而且盛家雖然官位不高,軟實力卻匹配得上伯爵府!不信你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中,盛家的四個女兒,除了如蘭下嫁了文炎敬外,其他三個女兒均是高嫁。
  • 《知否》淑蘭嫁給孫秀才,真是盛家看走眼?兩人結局太解氣
    要知道,商人在宋朝的社會地位可是很卑微的。一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更是表明了當時朝廷對文官的重視程度。所以,在王大娘子的一番勸說之下,李氏也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和達官貴族沾點邊。可問題是找世家大族的話,又有誰能看得上一個商人之女呢?就算真的有哪位公子哥看上了淑蘭,等到淑蘭嫁過去了以後,恐怕也只有受苦的份。因此,李氏覺得還不如找個有潛力的窮秀才。
  • 知否:為何淑蘭和離要將嫁妝分前夫一半?劇中早有伏筆,女生都懂
    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小編小君,每天為大家分享不太一樣的精彩內容,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為何淑蘭和離要將嫁妝分前夫一半?劇中早有伏筆,女生都懂
  • 知否:淑蘭嫁孫秀才,魏行首嫁杜秀才,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知否知否,你是否知道為什麼魏行首和淑蘭同樣嫁秀才,淑蘭被逼和離,而魏行首卻帶著杜秀才遠走?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神奇的孫秀才,出場雖少,卻讓人印象深刻。我是秀才,我是秀才,有辱斯文。這便是他的口頭禪。他和他母親便自是高人一等,他母親一直認為他兒子是宰相根苗,將來是要做大官的人。孫秀才用他的秀才身份娶了盛家嫡女淑蘭為正妻,不過盛家是商賈之家,地位不高,卻是宥陽首富。可惜孫秀才只有一點,小聰明,沒有踏實讀書的性質。人品差,家境差,以為自己當了秀才就可以改變。或者說是她這個母親沒有教好一個兒子,她母親便三觀不正,貪財。
  • 知否:華蘭的夫家好歹是個伯爵,為何看中通判家閨女,原因有3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出品單位是正午陽光,畫面精緻、劇情精彩。主要圍繞著盛家六女兒盛明蘭展開敘述,劇中反映了很多現實。 明蘭是盛紘的第六個孩子,她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三個姐姐。電視劇的開端,盛家就在嫁女兒,嫁的不是旁人,正是盛紘的嫡女華蘭。
  • 《知否》原著:明蘭被封誥命夫人,向袁家討要一封休書,華蘭感激
    在眾多講述中國古代家庭人倫的電視劇中,相較之下《知否》算是比較貼近歷史尊重歷史了,劇情的開篇是一場婚嫁時的場景,導演儘可能的還原了歷史中宋代婚嫁時的一些文化習俗,比如,劇中袁家聘禮中的那對「雁耳」,便是宋代婚嫁時重要之物,其中的寓意更是非常的豐富。
  • 《知否》為什麼被主君嫌棄的盛家大娘子,沒被休還活成了人生贏家
    《知否》裡的大娘子,性子直爽,做人做事沒有彎彎腸子,直來直去,做事衝動,經常笑料百出。林小娘相對來說就是一個有計謀有手段的女人。情商低,遇事不懂得深思熟慮的大娘子總是陷進林小娘設計的陷阱。林小娘不僅搶了盛紘的寵愛,搶走了盛府的管家權,還動不動挑起盛紘對大娘子的不滿。
  • 《知否》原著:明蘭得了誥命,替華蘭撐腰做主,氣壞了袁夫人!
    華蘭是家中嫡女,嫁給了袁紹文,因為高嫁,盛家為了體面,為華蘭準備了十裡紅妝,華蘭出嫁的時候盛紘還是五品官員,當時袁夫人就看不起盛家,袁夫人是準備讓袁文昭娶家族地位更高的人家的女兒,但是袁老爺卻看中了華蘭,加上袁夫人是一個小心眼的人,特別容易嫉妒人,華蘭從小是盛老太太帶大的,被勇毅候獨女教出來的女兒自然是出色的,華蘭在袁家深受丈夫喜愛,並且在袁夫人為難華蘭的時候袁老爺也會站出來為華蘭說話,但是越這樣袁夫人越是處處針對華蘭
  • 《知否》最爽局,華蘭給公公納妾:一招制敵,換來半生甜蜜婚姻
    如果你問我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整部小說中,我最喜歡哪一段,我一定會告告訴你,我最喜歡明蘭授計華蘭,讓華蘭給她的公公納妾這段。雖然有點壞心眼的嫌疑,但是,不可否認,這真的是縱觀《知否》這部小說後的最爽局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華蘭給公公納妾這件事情能不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
  • 《知否》原著:華蘭被婆婆刁難,靠給公公納的那位貴妾,終於翻身
    今天來聊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華蘭是盛家姐妹中最大的一個,也是第一個嫁出去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華蘭嫁給了忠勤府袁文紹,是正妻很風光。實際上華蘭在忠勤伯府過得很不如意。婆婆是個極其厲害的人,不但偏心大兒子和媳婦,還變著法讓華蘭管理家務事。因為袁府內務管理不善,奢華浪費,家裡沒有錢,還虧空了很多,讓華蘭管理家務就是變著法讓華蘭把嫁妝搭進去填補裡面的虧空。
  • 知否原著:講講貴族少爺們身邊的通房丫頭,能抬姨娘就是最好結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著眼於古代官宦人家庶女的成長故事,除了裡面的主人公之外,裡面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底層人物,前面小編分析過盛家小姐身邊的丫鬟們以及主要人物身邊的管事嬤嬤們。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知否》裡面那些少爺屋裡的通房丫頭們。古代的丫鬟們一般出身都比較低微,能到大家族裡當差是一件很體面的事。
  • 《知否》華蘭與資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紅了很久,可我是在它紅了很久之後才知道了這部劇,此劇對我的吸引一擊即中,在觀劇的中間還忍不住看了電子版的原著,喜愛有加,電視遠勝於原著。如果我有名望,我要說,此劇是目前對宋朝文化宣傳的最好的一部。
  • 《知否》原著:為護著妻子華蘭,袁文紹將母親的通房「扒衣鞭打」
    導語:袁文紹和華蘭,是典型的「先婚後愛」,華蘭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可惜袁文紹從小卻是個「沒娘疼」的孩子,雖然他很有出息,但是母親總是格外偏寵大哥多一點,尤其是在長子娶了母親的侄女之後,袁文紹更是被母親視為眼中釘,處處和他過不去,動輒就用「不孝」這一頂大帽子來壓他,要知道,在那個朝代,
  • 《知否知否》告訴你:讀書很重要
    2優秀生齊元若,平寧郡主家的獨子,家世顯赫,本無須通過科舉搏取前程,完全可以請旨求個蔭官。但齊家夫婦卻非常重視齊元若的讀書,不僅將元若從小就送進盛家私塾求名師指點,科考三天更是大手筆。科考當日齊國公府包下整條街,晚上又將整個樊樓掛上紅燈籠為兒子祈福。原因何在?因為他們知道讀書可以增長智慧,贏得尊重;他們還知道,即便是富貴世家,也只有通過讀書博取功名,才能真正光耀門楣。
  • 《知否》淑蘭嫁給孫渣男,王若弗才是最終原因
    追了《知否》最近幾集,為這世上竟然還有孫秀才這樣無恥的人而氣憤,在氣憤的同時也不禁反問盛家有錢有勢,為什麼要把嫡出的女兒嫁給孫秀才這個渣男呢?
  • 《知否》同樣嫁入豪門,華蘭被怠慢當墊腳石,而明蘭被捧在手掌心
    應是綠肥紅瘦》中,華蘭作為盛家的女兒,她出場相對於其他的姐妹是最少的,但也正是因為有了她高嫁伯爵府,才有了日後的盛家節節高升的繁榮。  電視劇的第一集就是華蘭被下聘,然而大娘子卻在屋子裡和盛紘爭吵了起來。原來,華蘭的婆家也就是袁家,說好的伯爵府夫婦親自過來下聘,如今卻只派了袁文純夫婦過來,如此的言而無信,大娘子當然會氣急敗壞了。
  • 知否:都是嫁給寒門秀才的盛家女,淑蘭苦盡甘來,如蘭卻慧眼識珠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很好的古裝劇。 本劇是主要通過女主明蘭的成長曆程來展開,很細膩地描述了她的閨中生活,愛情和婚姻生活。劇中也通過明蘭的視角,講述了許多她身邊人的一些故事,並通過這些人物的刻畫,更好的襯託和表現明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