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滿猶言

2021-01-22 浮生視界




撲滿猶言

文、圖 | 國勝連    


人過中年,往事常浮現眼前。小時候的事兒,記得清的多是吃過喝過的。往往當時的小事兒,經過歲月發酵,會在記憶中根深蒂固,甚至變得刻骨銘心,這就是每個人特有的人生體驗。你知道四五十年前,孩子們最想吃的是什麼?三分或五分錢一根的冰棍。那是一個物質匱乏年代,但社會精神樂觀向上,崇尚節儉,助人為樂。記得那時社會上流行過一首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小孩子們人人會唱,家長大人也樂意聽:「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一分錢,當時連一根冰棍都買不上,孩子撿到後都要立刻交公,而代表公家的警察叔叔不僅認真地收下了,還對孩子的行為給予首肯。


這是一個多麼純真本分的年代。其實,撿到一分錢的孩子完全可以把錢投到自己的儲錢罐裡,以攢下日後買冰棍的零錢,但拾金不昧的道德約束讓每個孩子都會自覺把住儲錢罐的進口,讓積攢下的每一分錢都乾乾淨淨。那時孩子們的儲錢罐都很簡陋,錢也很少裝滿過,裡面的積蓄往往在家長一聲令下,換成了上學用的書本或貼補了家用。昔時的苦澀難言現已漸變成了記憶中的美好簡樸,儲錢罐的記憶記錄著時代變化,令人回味。


前兩天,上大學的女兒從北京回家度假,女兒房間裡的一隻白色玩偶儲錢罐讓我重溫起三十年前的幸福時光。女兒不知道,當初她的父母戀愛時,就是用一對可愛的陶瓷小囡和小丑玩偶作為定情信物。那是兩隻精製的儲錢罐,印象中從未儲放過硬幣。我想那裡面既然已充滿了愛情,再放其他的東西,便是多餘的了。後來成家立業有了女兒,這兩隻儲錢罐還做過孩子小時候的玩具。女兒懂事上學後,開始學著節儉,自己也依著大人的樣子用起儲錢罐來,記憶中她好像共用過兩三隻吧。這隻白色塑料玩偶儲錢罐,造型時尚,身量不高,容積不大,但塞滿硬幣後變得沉甸甸的,很有份量。女兒很喜歡它,從初二起,便一直用著。她說,用來存一元硬幣正好,很有成就感。女兒上大學後,我問女兒:何不帶到學校去?她會心笑答:留在家裡更好。


自在書屋藏有一隻古陶儲錢罐,雖然型拙,但經得起品味。這是一隻漢代灰陶的撲滿,圓球狀,高8.5釐米,底足直徑3釐米;周身玄紋,上部有一直徑8毫米的圓孔,有一長約3釐米的扁橫長口,中間空心。細看罐身,隱約散布著花紋,不知是工匠有意所為,還是制陶時的自然留痕。物主徐先生是一位直爽的西北漢子,認真地解釋:開門的漢撲滿大者多見,這種小如童拳的袖珍品卻最為稀罕,真值得把玩。漢唐陶撲滿者經眼不少,大者如瓜,小者如拳;精者帶吉語,美者有雕飾,甚至還有出土時裝滿銅錢的,但大都為殘器,往往底部被掏剜出一個取錢的大窟窿,因此自古人們便常憐其體無完軀了。這隻撲滿很幸運,是上佳全品。徐兄很是幽默,給撲滿塞進了不知何種金屬片片,所以撲滿一晃起來,便發出一陣清脆的音響。我心裡有數,那絕不會是漢五銖的古老金聲。


古人存錢多用瓦器,因此,最早的存錢罐,秦時稱為:錢缿。《說文解字》釋曰:「缿,受錢器也。」撲滿是漢時對儲錢罐的一種俗稱。漢時撲滿常開有一至七個不等的小圓孔,民間傳說:此孔主要用於穿繩或便於窺視罐內存錢的多少。撲滿看似簡單,但製作工藝不簡單,還深藏著人生哲理。


漢代劉歆《西京雜記》記述一則史事: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家境貧寒,以賢良被推舉進京做官。赴任前,鄉裡友人鄒長倩贈送了三件東西,其中就有「撲滿一枚」,並贈詞:「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深明大義的鄒長倩忠告道:「士有聚財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公孫弘以此為戒,清廉為官,節儉律己,餘錢用來在相府設東閣客館,招納賢才,最後平安一生。


古之有道者悟得撲滿有二重深義:一是錢財雖貴用,但不可只聚不散。只進不出,必遭「撲滿之敗」;二是無論如何顯貴,金如山,珠如海,也要日積月累,積儲節儉,方可成大器,任大用。


多年前有一位高僧做得一首《撲滿子》,體悟透徹:「只愛滿我腹,爭知滿害身,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撲滿尚在,警示在耳。


點擊下方藍字,可查看作者其他作品


光緒《申報》  回望蒼涼

唐宗宋祖  擊鞠走馬春風裡

彌勒歡喜

南坡義猴


【作者簡介】國勝連,史學碩士,資深報人,古物文化品鑑寫手,自署蓮韻堂主人。好古、玩古、品古、傳古,凡三十餘年不輟,熱衷此道。收藏以器物史料、文化價值為先,不以經濟價值顯貴;鑑賞以藝術、匠作、典章為重,非為虛浮表相而宣揚。近年來在各報刊上開設《蓮韻物語》、《蓮灣品物語小錄》等古物鑑賞專欄,發表品鑑文章近百篇,庖丁解牛,循章釋典,傳承文明,願樂欲聞。

【敬啟】浮生視界公眾平臺招募原創作者,時評、短小說、散文、隨筆、詩歌等題材不限。平臺讚賞功能開通後文章所有收益100%歸原創作者。投稿:413136663@qq.com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感受往期心動文字!

相關焦點

  • 東漢陶「撲滿」
    漢至唐代,陶製「撲滿」成熟流行,後逐漸趨於扁平化,腹徑大於通高,整個器形呈扁圓形。宋元之後,隨著紙幣的出現,「撲滿」逐漸減少,製作的器形也有了很大變化。到了明清時期,撲滿的功能逐漸退化,但仍然存在於大眾化的社會生活中。由此可知,「撲滿」從開始出現到形成與發展,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出現於秦,成熟於漢魏,興盛於唐宋,延續至明清,現今被稱為「存錢罐」。其材質多樣,有陶製、瓷製、竹製等。
  • 給我一個大撲滿
    撲滿是一種儲錢用的容器。容器的目的是收納:收納看得見的東西和看不見的東西。通常來說,更重要的東西其實是看不見的吧——因為它們的來與去都可以假裝了無痕跡。 每當我把一枚硬幣放進撲滿,看著硬幣堆積得越來越緊密,我就會想,也許我需要一個好大好大的撲滿,在經年累月之後,可以用它來買那個我心儀已久的玩具,可以買下那個閃閃發亮的玻璃珠子,送給我那心愛的人呀。
  • 豬撲滿 活在當下快樂響噹噹
    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邸夷‍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公孫弘,他年少時家境貧寒,但一生刻苦好學,孜孜不倦。在公孫弘剛入官道時,他的老鄉鄒長倩送給他一個撲滿,並在贈詞中寫道:" 土,粗物也。錢,重物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而不可誡與?"
  • 讓國寶告訴你--恭喜發財(撲滿)
    撲滿,為我國傳統的儲錢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中國古代有二千多年時間通行的是方孔圓錢。滿則撲之",故名"撲滿"。    小編小時候家裡也有個動物形狀的蓄錢的小陶罐。它的妙處是硬幣可以放入卻無法取出,平日將父母給的零花錢從小孔中塞進去,期盼著早日能將其存滿。可存滿以後又無法拿出,摔了又很心疼。現在想來,大抵當時父母是這樣想的:小孩要有儲蓄的概念,錢可以入,但使用時必須慎重考慮。所以我們可以稱它是稱儲存幸福和快樂的寶貝。
  • 言猶在耳
    言猶在耳    回來,媽媽不在。媽媽不在的時候,才覺得她的話是那麼真切。
  • 小豬撲滿怎麼「殺」? 蔡求助醫界
    民進黨小豬撲滿掀熱潮,撲滿被索取一空,昨在臺中也辦了多場「小豬趴」。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出席中臺灣醫界英嘉配後援會成立時,向醫界求助說:「到時要怎麼取出零錢,又可以讓小豬重覆使用,以達環保,要拜託醫界人士的智慧了!」
  • 古代「撲滿」設計價值研究
    秦漢時期的撲滿——「錢缿」[J]. 中國錢幣 , 2013(5): 50.[6] [ 漢 ] 班固撰 , [ 唐 ] 顏師古注 . 漢書 [M]. 中華書局 , 2012: 2762-2763.[7]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 . 睡虎地秦墓竹簡[M]. 文物出版社 , 1990.97-98.[8] 李蘭 . 撲滿考略 [J].
  • 「撲滿」|滿則「撲」之,人生如斯
    入室參觀時,我發現在林林總總的藏品中,此君收藏最多的就要數那些造型各異的"撲滿"了,或豬或熊,或人或物,或憨態可掬,或形態逼真,細細把玩,令人愛不釋手。撲滿,又稱慳囊、悶葫蘆、儲蓄罐等,是一種專門用來蓄錢的小陶罐兒,它的妙處是錢幣可以放進去卻是出不來,只有等到貯滿後砸碎它才能取出。
  • 【彭志】撲滿:「要想奪走我的錢,除非我粉身碎骨!」
    就功能而言,古代撲滿最大的功能是存儲錢財,而現今撲滿的存儲功能已退居次位,更多的是作為具有觀覽鑑賞價值的工藝品,或成為孩童們的「玩具」。因功能的演變,如今的撲滿也不再需要打破才能取出其中的錢財,底部一般設有可自由開合的錢幣口。家長們為孩子購買撲滿,寄託著對年輕後代自幼培養起儲蓄理財意識的美好期許。
  • 《陳情令》之藍湛魏嬰:深情裡有一個撲滿
    深情裡有一個撲滿。總要記得存進去。 情意,牽掛,以及,我為了你所做的一切盛大或瑣屑。再浩大的鐘情,也需常日裡注入恩義。綿延的日子裡,有存有取。只取不存,有一日罄盡,便是關係危殆之時。關係間無形中有一個撲滿。你存我也存,深情便纏纏綿綿。16年後,魏嬰魂歸,遠遠看到藍湛,說著「披麻戴孝」,會心微笑,心裡不是不想念的。但是,因著傷慘的前世,本能裡想要避過一切,包括藍湛。直到與藍湛覿面,被深情的鐵腕攥住,便再也分不開。他不知,深情的撲滿裡,已被藍湛,悠長、堅定地存蓄了16年。
  • 古人的「撲滿」智慧你了解多少?
    「撲滿」存裝錢幣只有入口,沒有出口,錢幣裝滿後,將其敲碎方可取之,因「滿則撲之」故名「撲滿」。由於當錢儲滿時,只能將罐打破後方能取出儲存的錢幣,因此完整的古代撲滿已經極為少見。而陶瓷撲滿出土較少,更罕見傳世之器。現今考古所得多為墓葬的陪祭物。
  • 公孫弘如何從放豬郎逆襲成西漢宰相:「撲滿」中藏著答案
    在《西京雜記》上記載,在公孫弘剛入官場時,他的老鄉鄒長倩送給他一個「撲滿」,並在贈詞上告誡他說,「撲滿」只有入口沒有出口,當錢存滿了,人們為了取錢,就會把罐子砸爛,這跟你做官的道理一樣,如果你做官後一心聚斂就會有撲滿之敗。所以我贈送你一個「撲滿」,希望你引以為戒。
  • 兩千多年前的存錢罐——國家避免商家漏稅貪汙的法寶:撲滿
    「撲滿」就是陶製的存錢罐。洛陽燒溝八十四號漢墓出土的這件撲滿為泥質灰陶,發現的時候,器內有20枚五銖錢。這件陶器腹下為輪制,頂部也經轉輪打磨。全器僅頂部有一個開口。因此,撲滿首先是為古代貨幣立法服務的。而到了秦以後的西漢至魏晉時期,則是撲滿發展的成熟期,也是其功能趨向單一化、專業化的時期,這一時期撲滿的功能逐漸演變為單一的儲錢。漢代,人們給存錢罐起了個更有趣的名字——「撲滿」。講述西漢長安歷史故事及逸聞趣事的《西京雜記》這樣寫道:「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 公孫弘的朋友送他一個撲滿,令他悟到人生的真諦,最後成為名相
    公孫弘就是這樣一位典型代表,一開始他進京當官時,雖然能力突出,但是仕途不順,直到他的友人送給他一個撲滿,令他悟到了為官的真諦,最後才成為名相。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睡眠撲滿-頻率科技,影響未來20年的黑科技
    其晶片更應用在目前上海睡得芬公司的睡眠產品-睡眠撲滿,也應用在不同的儀器、智能床墊、功能枕等。  睡眠撲滿在臺灣有數萬人使用口碑,更榮獲第26屆臺灣精品獎及許多國際獎項,目前除了在上海睡得芬公司銷售外,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皆有產品代理商,使用者遍布於法國、英國、巴基斯坦、泰國、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杜拜都有產品用戶,因此有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族群,逐漸接受頻率共振調整睡眠與融入生活,一起提升全球睡眠質量。
  • 成語 萬死猶輕 詳解
    萬死猶輕wàn sǐ yóu qīng成語簡拼
  • -金地撲滿花園裝修
    以下就是本套金地撲滿花園小區92平米三居室房子的戶型圖。這是劉姐的設計施工圖。上面就是小編推薦的金地撲滿花園小區92平米的美式三居室的設計案例,同樣房屋面積是92平米的業主,可以參考本案例的設計風格。本套案例全包15萬,裝修的業主可以以這個為參考制定自己的裝修預算。
  • "三隻小豬"運動不停歇 綠營思考將小豬撲滿變燈籠
    華夏經緯網11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在這次選舉發起「三隻小豬」運動,數以萬計的小豬撲滿要如何「殺豬取錢」兼顧環保,讓領導參選人蔡英文頗傷腦筋,黨內到處找點子,包括變身為元宵燈籠都納入考慮。
  • 【每日一原創】伯多祿與猶達斯
    伯多祿與猶達斯 我們大家都知道,伯多祿與猶大斯都是耶穌的門徒,在耶穌三年的傳教生涯中都聆聽過主的訓誨,在耶穌受難開始之際,都不同程度地背叛了他們的主耶穌基督關於猶達斯,聖經上記載得較多的是在耶穌受難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