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喜歡的書,肯定想買下來珍藏,然後隨時可以翻到。
01
最辛苦到手的是徐訐的《鬼戀》。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是在一本借的小說集裡,看得激動萬分,接下來的幾天裡,把這個故事幾乎講給我所有的朋友聽。然後跑遍所在城市所有的書店,可是都沒有;再跑遍所有的讀者俱樂部,也沒有。
某年有事去上海,跑到八佰伴附近一個大書城裡,也找不到徐訐的書,去前臺諮詢,好幾個前臺小姐姐在電腦上都打不出「訐」這個字。結果當然是抱憾而歸。
有年路過當地一個電影院,看見關門很久的電影院裡在買打折書,就進去逛到天黑,買了一包書,其中有徐訐的書,但沒有《鬼戀》在裡面。
有了自己的電腦和印表機後,趕緊在網上搜了《鬼戀》在線看,然後複製粘貼,然後列印裝訂,然後過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每次看都感覺很享受,可能來之不易的緣故吧。
隨著網絡的進步,有天終於在網上買到了心儀已久的《鬼戀》,還有徐訐其他幾本書,也都相當好看,但已沒有了當年看《鬼戀》時的那種驚豔感覺。
其實《鬼戀》裡的故事一點不嚇人,就是很巧妙地講了一個悽美曲折的愛情故事而已。
02
藏書經歷中最驕傲的是,經過很多年的努力,把我最喜歡的作家高爾斯華綏的長篇系列通通集齊。其中的酸甜苦辣,外人可能很難理解。
我第一次見「高爾斯華綏」這個名字,是我高三的時候。
有個周末跟同桌一起去附近書店閒逛時,書店正在清倉大甩賣,記得所有的書都打對摺,我當時看中了很多很多書,但因為囊中羞澀,就精挑細選地買了十幾本,其中就有高爾斯華綏的三本《福爾賽世家》。
雖然我從識字開始,就跟著哥哥看小說,但直到高中,外國小說看得很少,除非特別出名的名著。之所以買下高爾斯華綏的書,是因為書皮上有這麼幾個字「外國名著」,因為看書不多,所以相當迷信名著之類的書籍。
之所以精挑細選之下沒有淘汰《福爾賽世家》,是因為它們更加便宜。
可能因為印刷太早,也可能因為條件有限,見到那三本書時,雖然它們整整齊齊,並沒有被人看過的跡象,但紙張發黃髮暗,所以三本書一共花了我一塊多錢。
這三本書,從高中到現在,我過些時候就會翻出來看一遍,每次看都看得我懷疑人生:到底是怎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美妙的文字?
《福爾賽世家》講了一個大家族幾代人的故事,故事節奏相當緩慢,不是安靜的人應該很難看得下去;但貴在人家文筆好,結構豐富而不雜亂。
文中提到的人不少,但主要人物並不多,而且主要情節是愛情故事,所以一旦看進去,那是相當好看,而且百看不厭。
這三本書,常看常新,看一遍就會有一遍的收穫,而且永遠感覺親切溫暖,書裡好幾代那麼多人,幾乎每個人最細微的心情,我似乎都能感受得到,不管是寫出來的,還是沒寫出來的。
有時候我甚至想,三本《福爾賽世家》可能影響到我一生的為人處事,真不知道是害了我還是成全了我。
有天在圖書館看雜誌,忽然看到翻譯家周煦良……
原來翻譯《福爾賽世家》的,是這麼大的一個大家啊。難怪!
很多外國名著,看的時候總感覺名不符實,後來才知道名著是好書,翻譯有高低。
自從知道周煦良先生是這樣一個大家後,我有時候甚至會懷疑:原作未必寫得如此美妙,只因為周先生翻譯得太好?
喜歡《福爾賽世家》這麼多年,每次重溫它們,尤其看到後面的訂價,我就會得意很久:能得到這三本書是二姐我這輩子所做的最不二的事。
可是,很多年來重溫這三本書時,在得意幸福的同時,總會有遺憾,因為它們還有後續,後續還很不少。
高爾斯華綏的這個小說系列一共9本,除了我手裡的3本,還有6本我還沒有,而且也是哪哪都買不到。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人生有時就這麼戲劇。
有天晚上我出去散步,路過一個書店時就進去逛了逛,無意中竟然有個大發現:高爾斯華綏的《過河》竟赫然在列!遺憾的是,遍搜這個書店,也只有他這一本書。
某年某月某天,看帖子時看到有人說起一個叫做某某子的舊書網,說裡面啥書都有,於是,就像人們經常說的那樣,我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註冊、進去、搜索,果然有大收穫,高爾斯華綏的長篇系列,除了其中的一本外,其它的都有!
雖然書都是舊的,但幸運的是,買來的所有舊書都是沒被人翻動過的舊書,而且因為沒有疫情,所以在飄窗上曬了幾天後,我用透明膠布把它們一本一本過塑,然後開始放心閱讀。
雖然翻譯的人不再是故人,味道也遠不是當年的味道,但人物還是那些人物,還有些不認識的新人,足以彌補心中的缺憾。
至於高爾斯華綏小說系列9本裡,最後那本是怎樣到手的,期間經歷了多少酸甜苦辣和跌宕起伏?另外,除了徐訐和高爾斯華綏的書之外,我還收藏了哪些至愛書籍?心還熱眼已累,改天再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