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自主研發: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成功

2020-11-17 澎湃新聞

中國團隊自主研發: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成功

於紫月/科技日報

2020-01-06 07:18

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獲悉,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近日在該院成功實施。此次手術的主角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醫生在監控室內通過遠程遙控「魯班」精確實施了對一名陝西女患者左、右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椎間動脈等血管的造影手術。

腦血管造影手術是將造影劑注入動脈血管,可動態顯示腦內主要血管的形態、部位、分布和行徑的X線檢查技術,廣泛應用於腦血管病檢查,特別是對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定性定位診斷。通常,該手術需醫護人員全程暴露在射線下完成,雖有嚴格防護措施,但若長期從事該工作,也會存在一定風險。機器人的「加盟」則能讓醫護人員遠離輻射風險。

據悉,「魯班」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佑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突破。

該項成果也標誌著自主研發的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將很快在臨床應用,緩解微創介入診療中優質介入醫療資源緊缺問題,縮小我國與國際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

據李佑祥介紹,該機器人目前的操作範圍主要限於手術室外操作。隨著5G技術的發展,血管介入機器人將可實現跨地區手術。

(原標題: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成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59)

相關焦點

  • 藏東首例全腦血管造影術成功
    人民網拉薩4月29日(劉曉江、熊友星)4月27日下午,隨著21歲的餘某術後意識的清醒,標誌著西藏軍區所屬九五五醫院藏東首例全腦血管造影術(DSA)的成功,開啟了藏東地區及昌都片部隊神經科急重症介入手術的先河。
  • 科創日報丨美國限制AI軟體出口中國;三星確認2月11日發布新機
    今日看點:①央行:2020年繼續穩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②華為、蘋果供應商:2020年存儲晶片將漲價;③2019年一汽集團營收達6200億元;④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順利實施……
  • 為何選擇腦血管造影檢查?
    它的獨特優點是:1、超選擇性血管內顯影;2、動態顯示腦循環全時程,及血管代償情況;3、3D顯示更多的解剖細節,腦血流動力學顯示動力學信息(4D-DSA)。腦血管造影是怎麼一回事?腦血管造影是檢查,還是手術?
  • 中國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器械 DragonFly 首例手術成功
    杭州2020年7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7月2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由杭州德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經導管二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TM)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應用。
  • 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歷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
    在國外手術機器人行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1997年,中國海軍總醫院與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機器人研究所聯合研發了中國第一臺手術機器人「CRAS」,並利用其完成了立體定向顱咽管癌放射治療術。 1999年,「CRAS」第二代研製成功,實現了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為中國手術機器人的後續研發和應用鋪下了第一塊基石。
  • 元化智能宣布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用於骨科手術機器人臨床試驗
    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臨床試驗,以及公司其他後續產品的研發等。據公開信息,元化智能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專注於醫療手術機器人、稠密人群服務機器人、以及場景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元化智能目前的核心產品是一款全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骨聖元化全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
  • 腦血管造影的學習圖文集錦
    為什麼要做全腦血管造影?它不僅可提供直觀的頸部和腦血管實時影像,而且可以充分顯示從動脈到靜脈整個循環過程的周期、形態、分布與走行等動態變化,使臨床醫師全面了解和判斷腦卒中的可能原因、發病部位、病變程度,以便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這也是保證查清病源,減少誤診和全力救治患者的基礎。
  • 2000萬一臺的「達文西」專利到期,國產手術機器人機會來了嗎?
    △ 圖片來源:yestone2020年伊始,國產手術機器人儼然站上了風口。1月7日上午,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周一新教授通過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為一位十多年不能正常行走的患者完成了髖關節置換術。這是國內首例通過國產手術機器人輔助完成的髖關節置換術。差不多同時,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國內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成功實施。
  • 總是腦梗,你該做個腦血管造影了!
    為了明確診斷,安排患者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經過詳細檢查,找到了罪魁禍首——向左側大腦前部供血的頸總動脈存在血管內狹窄,狹窄約50%,它直接導致左側大腦供血量減少,同時從狹窄處偶爾脫落的斑塊(栓子)一旦把大腦裡的小血管堵住,就造成了腦梗死。
  • 城陽醫院開展全腦血管造影術 獲患者及家屬極大認可
    腦卒中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首要殺手之一,每年全國新增270萬腦卒中患者,其中近150萬人死於腦卒中,其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讓人們談其色變,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生活。近日,城陽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與介入科密切合作,成功開展神經內科首例全腦血管造影術,開啟了醫院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新時代,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重大突破:DragonFly-T™中國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手術成功
    杭州2020年12月18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15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成功應用DragonFly-T™經導管三尖瓣瓣膜夾系統完成中國大陸首例人體臨床應用。患者三尖瓣反流由術前極重度反流(Torrential,5+)降低為術後少量反流(Mild,1+),於12月17日順利出院。
  • 庫卡正式發布首款中國團隊自主研發機器人|工博會⑨
    記者 | 莊鍵1今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下稱工博會)上,庫卡(KUKA)正式發布了機器人KR 4 AGILUS(下稱KR 4)。這是這家德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20年以來,正式發布的第一款完全由中國團隊自主研發,並在全球銷售的機器人產品。
  • 浙二團隊用國產經股靜脈二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
    7月2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以下簡稱「浙二團隊」)應用經導管二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應用。據了解,這是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技術成功應用於臨床。嚴重二尖瓣反流生命垂危「我現在恢復得蠻好,每天都出門買菜,自己爬樓梯上三樓沒問題!
  • 主刀醫生坐著完成手術,常州完成首例胃腸外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據悉,這是常州一院開展的首例「達文西」乙狀結腸癌根治手術,標誌著常州地區胃腸外科手術邁入「機器人時代」。事情還得從一個月前說起,66歲的孫先生近來總感覺左下腹隱隱作痛,有時還會拉肚子,大便中偶有血跡。發現身體出現問題,他立即趕到常州一院就診。
  • 全國首例!成功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全國首例!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86歲患者為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千裡慕名求醫「昨天做了起搏器手術,明天就可以出院,完全感覺不到是做了一次手術,來華西醫院真是來對了!」,86歲的患者喜笑顏開地說。
  • 機器人輔助縱隔腫瘤手術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
    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因其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穩定、舒適的手術操作,能夠更加微創、安全、徹底地完成腫瘤手術治療,近年來逐漸在臨床推廣應用[9-10]。我國 2006 年引進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並在臨床應用以來,國內一些醫院成功開展了機器人輔助胸外科手術[11]。隨著機器人安裝單位增加,機器人輔助縱隔腫瘤切除術者逐漸增多,穩定可傳播的手術技術方法成為目前探索重點。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幫醫生進行創口定位,日本手術機器人等項目尋求來漢發展
    楚天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簡俊暉 通訊員張敏 李正東 張亞鵬)可輔助醫生作出複雜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案的MRI造影設備;精準定位腫瘤位置的乳腺癌手術刺探定位針……這些來自日本的高尖醫療項目,正在尋求落戶武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