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誾睿悅
深圳這座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年輕人聚集,既孕育著豐富的夜生活,也為商家提供了更多賺錢的機會。
近日,商業地產服務商睿意德發布了深圳夜生活研究報告,通過滴滴出行、大眾點評等網站綜合評分得出的城市夜生活指數排名中,深圳城市夜生活指數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
而此前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引進的人才平均年齡為27.07歲,其中35歲以下21.15萬人,佔九成以上。這些人才大多聚集在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平均工資高於國內大多城市。
睿意德研究發現,酒吧、電影院、KTV、健身、夜宵、網吧、演藝、便利店構成了深圳八大核心夜生活形態。它們即提供年輕人夜晚的精彩,又承載了商家的財富夢想。
愛社交,能熬夜,但熱鬧不僅在市中心
城市夜生活背後反應的是消費者的生活狀態。在深圳這個機遇與壓力齊飛的城市,年輕人想抓緊一切能放鬆的機會。報告顯示,深圳是中國夜晚健身人數比例最高的城市,晚上6點之後健身人數佔全天運動人數的70%以上。這裡的夜場電影活躍度也排名全國第一,日均夜場電影場次1078場,超出排名第二的上海近300場。散場時間也全國最晚,平均要到凌晨1:17,深圳電影院的燈光才會真正熄滅。
「夜行族」眾多,也就不難理解深圳夜間21點-凌晨2點的外賣訂單數會在全國排名第一了。
這裡的夜宵店總數超過4.3萬家,深夜裡不僅有食堂,還有火鍋,燒烤,幹炒牛河。深圳也擁有領先全國的夜店市場,精釀啤酒吧在這座城市的黑夜中也佔據不可忽視的一席。
與此同時,從公園密度、人均健身房數量、大型賽事場館數量等多個維度來看,深圳也擁有全國排名第一的健身基礎設施建設和場館良性運營率,這裡的城市運動參與度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看來對深圳年輕人而言,放縱與養生同樣重要。
活力四射的夜生活也不僅限於市中心地帶。在俗稱為「關外」、城市發展進程稍弱的寶安區,酒吧分布潛力最明顯,它的KTV數量、網吧數量在深圳各區中佔比最大。在龍華、龍崗靠近市中心區域的地帶,這裡的酒吧消費可達到平均251-350元,消費能力不亞於南山、福田等核心地帶的酒吧。
睿意德分析認為,關外區域亦呈現較強消費潛力,體現出的是居住人口外溢,大量年輕白領群體將首選居住地選在房租壓力較小的非中心區的結果。畢竟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深圳中心區南山區的房屋成交均價在2018年7月已達到100791元/平方米,這還是環比下跌19.9%的數字。與之相比,寶安區只需要56205元就能擁有一平方米自己的家,友善度還是高一些。
商家調整經營,小眾市場崛起
年輕人釋放出的強大消費力,商家當然不會錯過。
但年輕人的生意也需要更多的心思。比如電影院,就不能僅滿足觀影需求。在深圳龍華一家新開的新天影院裡,院線電影之外,會增加私密聚會房和互動空間。它在龍華區的選址,也呼應了居住人口外溢的趨勢。而且這些非市中心區建造成本低,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引進新設備,新天影院就擁有深圳最大型的IMAX影廳,這在老城區裡的老電影院中是難以實現的。與之類似的還有KTV,2018年深圳新增的高端KTV大多以非連鎖、主題化為主,在唱歌之外,還要提供特色主題、網紅拍照點。
新天影院深圳發達的夜宵市場也在吸引連鎖餐飲跟進。
許多原本不做宵夜的餐飲企業,開始延長營業時間,遇見小面、星巴克等品牌都在深圳均開設了24小時店。大龍燚,蜀大俠等火鍋品牌的營業時間則延長至晚上2點,勝記粵菜館也開出了勝記·宵夜專家,用增設子品牌的方式進入夜宵市場。商場也在抓住夜宵時段。據睿意德統計,宵夜業態正逐步成為購物中心的一大業態選擇,今年出現的商業體紛紛布局宵夜市場,出現全時段主題購物街區。未來宵夜品牌將成為購物中心重點招商的選擇。
商家也可以主動嘗試小眾市場或新模式去吸引年輕人。
深圳的百老匯電影中心的主要目標客戶群是喜愛藝術電影的群體,這裡舉辦過「青年導演新影像「,」重探中國新電影「等主題活動,搭配上專門設立的公眾休閒活動空間,不僅是電影院,也是電影文化展覽中心。
深圳的主題KTV網際網路健身房這深圳也很受歡迎,當地代表品牌有超級猩猩和樂刻。它們多為單次零售模式,提供24小時靈活健身時間和較低的課程成本,適合年輕人。而且與傳統健身房相比,網際網路健身房的收入來源更多豐富,可以按次授課收費,也可以買賣健身倉,線上商城運動零售,出租場地等。目前網際網路健身房佔深圳整個健身市場的2%。
運營依舊是關鍵,部分消費仍待培育
但深圳的夜生活市場也不是全然無憂。
儘管這座城市對各種商業模式都很包容,但想要真正立足,經營者需要付出的資本,資源和運營能力都不能打折。深圳的「威士忌/雞尾酒」類清吧2018年的開業量超過130家,但倒閉的也不少,超過了40家。個性化發展帶來的精細運營成為部分清吧發展的主要瓶頸。此外,因為需要大量的前期資本投入和娛樂資源整合能力,夜店在深圳1192家酒吧中的佔比很小,僅45家。
健身行業同樣如此。以私人化,小成本運營為主的健身工作室,佔深圳健身中心市場的72%。但2018年,健身工作室的關店率高達18.7%,遠高於12.8%的開店率。空間小、器械少,同質化競爭、人才流失風險抗性低是導致生意失敗的主要原因。
有些消費類型,深圳更是尚未培育出適合的土壤。比如同屬夜間消費主流的演藝業態。深圳無論是場館數量還是場次排期,都與北京和上海有較大的差距。深圳保利劇院的負責人分析稱,深圳沒有完整的演藝培訓機制,演藝氛圍較弱,市場規模較小,成為制約演藝業態發展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