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老師檔期空著嗎?我們的戲下個月要開……哦,這個月就能殺青?好啊,要不要看看劇本?」這是新京報記者在多家選角工作室見到的選角導演們的日常工作狀態。
經常關注娛樂八卦的人應該有個印象,就是很多著名演員在講自己怎麼走上演藝道路或者出演某個角色時,總說自己是陪同別人來面試,結果「別人」沒選上,自己被選上了。但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多家選角工作室的負責人,他們說這種事情很少發生,一般選哪個演員來出演角色,主要看的是演員與角色是否匹配、演員片酬在哪個區間等。
究竟什麼樣的演員符合劇組要求?吳磊、劉亦菲、張子楓、朱一龍等人怎麼被選中出演《琅琊榜》《南煙齋筆錄》《快把我哥帶走》等影視劇作品的呢?配角和群演是怎麼選擇的?多家扎堆酒仙公寓的選角工作室又是怎樣運作和發展的?新京報記者專訪多家選角工作室揭開謎團。
採寫/新京報記者 武芝
選主角
劉亦菲(《南煙齋筆錄》飾演陸曼笙)
因「仙氣」被邀出演神秘制香女主
從國漫改編而來的《南煙齋筆錄》,是一個在虛構環境中發生的帶有奇幻色彩的故事。
負責這部劇選角的梓萌影視的負責人李萌告訴新京報記者,她認為劉亦菲和這位做著神秘制香工作的女主人公陸曼笙很契合。
她說:「這個行業裡美麗的女生很多,各自有不同的特點。有溫暖可人的、有鄰家可親的、有英姿颯爽的、有嫵媚成熟的,《南煙齋筆錄》的女主陸曼笙由於從事的職業以及所處的環境,註定了她是那種我們很少能見到的類型,是那種有距離感的美麗,也可以說是仙氣。所以劉亦菲是我們認為最合適的人選。」
吳磊 (《琅琊榜》飾飛流)
武術學校沒選出,一眼相中吳磊
從童星出道的演員吳磊,今年接連在《沙海》和《鬥破蒼穹》中擔任主演挑起了大梁,而他最早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當數三年前播出的熱門古裝劇《琅琊榜》中的「飛流」。劇本中的「飛流」,十幾歲的年齡,卻只有五六歲的智商,雖心智不全,但武功奇高,只聽梅長蘇一人的話,天真單純,他的臺詞不多,但打戲很多。
作為《琅琊榜》選角導演的魏偉,一開始為選出飾演「飛流」的演員,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飛流」對演員的演技和武術功底,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再加上演員的年齡要符合劇本要求,絕不能用二十多歲的演員來演。
最開始,因為「飛流」的打戲很多,魏偉想在武術學校裡選一個孩子來演,他跑遍了北京的各大武術院校,拿著iPad拍了很多學生的動作和狀態,但是拿回來一看,感覺都不對。「因為這些孩子長期在學校裡訓練,雖然他們的打戲乾脆利索,但眼神裡少了靈動和活潑,不是理想中的飛流。」
於是,魏偉決定還是回歸到表演本身,在童星中選,一眼就相中了吳磊,當時他才十四五歲,眼神純淨,劇中很多咿咿呀呀和喊哥哥的一些臺詞,都是吳磊和胡歌、陳龍等演員在現場交流商量出來的,效果非常好。魏偉還介紹吳磊到武術學校訓練了一段時間,大部分的打戲都自己上。
張子楓(《快把我哥帶走》飾時秒)
「看著她長大」,選角負責人很熟悉張子楓
暑期檔上映的電影《快把我哥帶走》,講述了一對日常互懟的兄妹時分和時秒的故事,吵吵鬧鬧中蘊藏著深厚兄妹情的故事,賺了不少觀眾的眼淚。影片中飾演兄妹的兩位演員,彭昱暢和張子楓的表現,為影片增色不少。
這個演員陣容,是製片方和選角團隊梓萌影視的共同選擇,尤其是演員張子楓,梓萌影視負責人李萌告訴記者,在她做記者的時候,就曾多次採訪過張子楓,「從《唐山大地震》開始注意到這個小女孩,我可以說是看著她長大的,我和片方都認為這個角色非常適合張子楓。《快把我哥帶走》這部戲給我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90後、00後的演員已經開始可以嘗試著挑國產類型片的大梁。」
朱一龍(《盜墓筆記之重啟》飾吳邪)
吻合輕熟男氣質
朱一龍在今年夏天憑藉《鎮魂》一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躥紅,收穫了大量「鎮魂女孩」的喜愛,在《盜墓筆記之重啟》中,朱一龍飾演30多歲的吳邪。梓萌影視負責人李萌認為這是經典ip和當紅演員互相加持,朱一龍與「十年之後具有輕熟男」氣質的吳邪非常吻合。
選配角
魏偉(《琅琊榜》飾童路)
群戲需求量大,選角導演親自上
以《琅琊榜》舉例子。作為一部大群戲作品,《琅琊榜》對演員需求量特別大,因此這個戲的副導演、執行導演、選角導演個個都有戲演。身為選角導演的魏偉,也客串了一個有30場戲的角色——童路,詮釋出了男主人公梅長蘇身邊的「死忠粉」的忠厚與質樸。
魏偉也是學表演出身,他從西安電影學院畢業之後,在陝西人藝演了半年話劇,懷揣著對表演的喜愛開始北漂,在各種劇組裡演一些小角色。從演員轉幕後之後,魏偉曾經做過執行導演,也當過B組導演,後來在師傅簡川訸的帶領下,他開始做選角導演,現如今,魏偉是選角工作室CD HOME的創始人。
魏偉出演童路,屬於機緣巧合,當時《琅琊榜》劇組在橫店找了很多人,但是由於檔期、外形等條件不合適,最終李雪導演提議讓魏偉自己來演童路,一上妝,大家感覺很合適,就順理成章演了童路。
魏偉告訴記者,在CD HOME的團隊中,99%的人都是學表演出身,「因為我們做的是選角工作,要知道選什麼樣的演員合適,首先你必須要懂表演。」不僅魏偉曾在自己擔任選角導演的戲裡客串,CD HOME其他選角導演也有類似的經歷,畢英傑在《偽裝者》裡演梁處長的小舅子,張震在《獵場》裡有100多場戲,演了胡歌公司的員工。
孫之鴻(《北平無戰事》飾孫秘書)
選角導演靈光乍現,推出新面孔
2014年的現象級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也是魏偉擔任選角導演。選演員籌備期將近4個月,預算有限,但劇作質量非常高,對演員要求很嚴格,要搭配出最合適的演員陣容,魏偉的壓力頗大。
「找到孫之鴻飾演孫秘書就是選角中的靈光乍現時刻,我認為觀眾喜歡陌生的新面孔,儘量讓他本色出演,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火花,因為演員孫之鴻在生活中就有陰鬱氣質。」魏偉如是說。
馬少驊(《北平無戰事》飾共產黨人)
對演員的認真和敬業記憶猶新
馬少驊,在《北平無戰事》中飾演一位堅定的共產黨人,全劇只有一場庭審戲。這位共產黨人在國民黨的監獄中受盡苦楚,身患癌症,馬上要不久於人世,他的言行對劉燁飾演的男主人公方孟敖的思想轉變起到的作用巨大。
「馬少驊老師認真研讀劇本,雖然只有一場戲,但他非常認真,要求化妝老師給他的鼻子化上幹掉的血,還有嘴角也化上血跡,為的就是要體現出角色的虛弱和無力,從而更加能夠看出他對共產主義信仰之堅定。」時隔多年,魏偉表示對馬少驊的認真和敬業記憶猶新。
選群演
「橫漂」拍半年戲,履歷可能比陳道明都厚
在主要演員和支線演員之外,一部戲裡還需要大量的特約演員和群眾演員。
據將禾casting負責人、選角導演馬昌遠介紹,特約演員一般在拍攝當地找,有的是當地話劇院的演員,有的是當地戲劇學院的學生,一般很少從北京調人,為的是節省成本。
如果在橫店拍戲,選群眾演員就完全不用發愁,這裡發展成熟,群眾演員有自己的工會組織。「在橫店拍戲超過半年以上的群眾演員,他的履歷拿出來比陳道明都多!因為他可能今天上半天串這個戲,下半天就串那個戲。橫店組多的時候,在一個景區就同時有40多個組。」一位演員副導演告訴記者,橫店的群演很多都是當地附近的村民,也有一些是心懷表演夢的「橫漂」,他們經驗很豐富,「這些群演直接到現場,會問導演這場戲怎麼拍,鏡頭在哪,他們特別專業,比一些專業學戲但不經常拍戲的地方藝術院校的孩子還要專業。」
行業觀察
影視行業寒冬論不新鮮,門檻提高是好事
新京報記者見到馬昌遠的時候,他已經帶著團隊在酒仙公寓的B座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吃住都在這兒,選演員、試戲、試妝、帶著演員圍讀劇本、跟演員籤合同……
從北漂的相聲演員到選角導演,馬昌遠的經歷非常豐富,既在劇組裡跑過龍套,也在嘻哈包袱鋪說過相聲, 兩年前他跟合伙人成立了將禾casting。
酒仙公寓是很多劇組都會選擇的籌備地點,據馬昌遠感覺,今年在酒仙公寓籌備的劇組,跟去年相比,數量在下滑。
影視行業寒冬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說法了,但是馬昌遠卻覺得,現如今還算不上寒冬,最多只能算是深秋。「我覺得這是個好事兒,劇組的數量有明顯的下滑,去年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數量級呢?就比如酒仙公寓來說,現在A座差不多同時有6-8個劇組,但是去年同期就同時有15個以上的劇組在籌備。」
行業在逐漸回歸冷靜和理性的狀態,膨脹期和浮躁期在漸漸遠去。「去年雖然說數量很多,但是質量不行,粗製濫造的比較多,中小成本的佔一定的比例。現在因為各種政策,各方面也越來越專業,觀眾的品味也上來了,所以行業的整體質量上來了,就淘汰了一批,行業的門檻變高了。」
馬昌遠回憶說:「前兩年戲特別多的時候,有些所謂副導演,可能他之前上部戲還是一個跟組演員,之後就說自己是副導演,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擾亂了行業秩序,現在這批人被淘汰了也是必然。」
特別注意規避汙點藝人
究竟什麼是選角工作室?它又是怎麼發展壯大的呢?
1 選角導演的作用
在一定的預算內,在影視行業生產進度日益加快的大環境下,如何搭配出合適的演員陣容,是每一個劇組在籌備期都要面臨的重大課題。而這個課題現在越來越多的由選角團隊擔任。選角團隊包括選角導演、演員副導演、助理。而他們要考慮的就是在開機前,找到與角色匹配的演員、安排好演員檔期、談妥演員片酬並籤署合同。
2 選角導演的來龍去脈
在中國影視劇生產製作中,將近7-8年前才開始有「選角導演」職位,選角導演以團隊的形式紛紛出現,並成為影視劇主創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近兩年多的事。
選角團隊,也叫casting團隊,是舶來品,來自美國好萊塢成熟的電影工作體系的一個職位Casting director,翻譯成中文是選角導演。在好萊塢,選角導演是劇組的核心主創,名字會出現在片頭,對影片有不容忽視的藝術貢獻。
多位選角導演表示,目前國內很難說有達到好萊塢水準的選角導演,這跟大環境有關。國內的拍攝方式多數是導演中心制,導演掌握著藝術創作的主導權,製片人負責整個項目進行中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合理的地方。Casting團隊則要同時為這兩個部門負責,既要保證項目的完整性和藝術性,又要保證在有限的項目預算中做出最恰當的分配。
「同一個演員,在不同的戲裡有不同的表現,這就說明了把演員和角色匹配好是多麼重要。其次,發掘新人也是選角導演能力和眼光的體現。」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角色匹配度和發掘新人,是多位選角導演公認的從業必備能力。
一位演員副導演告訴記者,「casting團隊對於男女主演的人選一般只有推薦權,沒有拍板決定權。」但是,選角工作室的話語權在不斷增加,未來選角導演的工作將會更加細分,國內影視行業在不斷朝著規範化和專業化的道路前進,是大多數選角導演都持有的樂觀態度。
3 到底怎麼選演員
選角導演馬昌遠說,「試戲的時候,有機器、有導演,我們在劇本裡面挑一場戲,有的時候是一個片段,大概3-5分鐘,讓他憑著自己的感覺先演一下,然後導演再說完想要的東西之後,再讓演員表演一下,一是看演員的張力,二是看他的應變能力,看這個演員跟角色是不是靠近。」
一般而言,電影籌備期,一個角色至少要試二三十個演員,最終才能定下來。馬昌遠介紹,「演員來了,我們會拍進組照,站在淨身高表前一拍,就清楚了。」
選角,除了要考慮演員跟角色的匹配度、發掘新人之外,馬昌遠還談到了一個戲裡演員搭配的協調性問題,「《西遊記》裡孫悟空上天入地本領再高強,旁邊也要有一個豬八戒跟他插科打諢。一部《甄嬛傳》眾多嬪妃也是各有特點,必須搭配齊整觀眾看著才舒服。用戲劇來打個比方,生旦淨末醜,神仙老虎狗,我們不可能放五個胖子,也不可能放五個瘦子,就所有的都是搭配著來,包括性格也是有內斂有外放的。」
4 選角的禁區
一些選角導演還提到了規避風險的重要性,近幾年因為某個演員的汙點而導致整部戲命運變得坎坷波折的例子屢見不鮮,製片方跟選角團隊在選演員時也變得更加謹慎,除了考慮演技、匹配度和一些商業化的數據之外,個人品行評估也納入了考慮範疇之中。
「演員有沒有吸毒史或者其他汙點,在籤合同之前通過我們的渠道來了解他之前拍戲在劇組是什麼情況,儘量規避掉一些風險,但是有些風險還是很難預計的,因為你是無法控制這些演員的。我們選的每一個主要演員都會跟製片方出一個人物背景的綜合考量,比如說這個人是不是平時愛打人,有吸毒史或者其他汙點,是一定會跟製片方交代清楚的。我們也不想給自己找事,出了問題影響我們團隊的口碑。」某選角導演跟記者如是說。
新京報記者 武芝 編輯 佟娜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