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的「抹香鯨」,假如它能復活,幾十隻虎鯨也不是對手!

2020-12-21 八兩科學

在海洋世界裡,體型的大小決定了它在海洋裡的話語權。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齒鯨類,也是所有鯨類中體型第四大的巨獸。現記錄最大的抹香鯨體長超過了20米,體重達90多噸。雖然抹香鯨靠著吃魷魚能把個頭長這麼大,但它們還是有天敵的——虎鯨。不過抹香鯨科曾演化出鯨亞目最強戰力利維坦鯨,如果它復活,幾十隻虎鯨應該也不是對手。

利維坦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最早見於猶太教的經典中,後來隨著《聖經》在世界上流傳開來,是一種恐怖的海中巨怪,和貝希摩斯是一對。在十多年前的一次考古發現中,科學家發現一具部分保存完好的頭骨、牙齒等化石,經過研究推測,他們發現這是一種體型堪比抹香鯨但更具殺傷力和攻擊性的遠古巨獸,於是將利維坦的名字加在它的身上——梅爾維爾利維坦鯨。

史上最強的齒鯨,霸於海洋的傳奇——利維坦鯨!

梅爾維爾利維坦鯨(學名:Leviathan melvillei),也叫利維坦鯨,屬齒鯨亞目一種已滅絕的抹香鯨類掠食動物,生存於距今約13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

在2008年11月,比利時科學家奧利維爾·蘭伯特(Olivier Lambert)帶領一支國際科考團隊進入秘魯的皮斯科伊卡(Peru's Pisco-Ica)沙漠,團隊中的古生物學家克拉斯·波斯特(Klaas Post)在沙漠西南35公裡的科羅拉多山丘(Cerro Colorado)沉積層發現一個巨大的頭骨。通常發現較大的頭骨屬於鬚鯨,但克拉斯立即注意到頭骨上顎和下顎都有巨大的牙齒,這肯定不是鬚鯨。

經過復原,古生物學家們得到了殘餘部分為2.94米長、顴骨寬度1.97米,完整度達到75%的頭骨化石(編號MUSM 1676)。儘管其大部分骨骼信息都是未知的,如此巨大的頭骨只有現代抹香鯨的頭骨可以媲美,但其牙齒比現代抹香鯨大太多,於是團隊推斷其是一種新型的巨型掠食性抹香鯨。由於蘭伯特是《白鯨記》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粉絲,於是他徵得團隊同意後將其命名為梅爾維爾氏利維坦鯨(Livyatan melvillei)。

然而,目前發現利維坦鯨的化石只有一塊頭骨和部分牙齒化石,所以團隊根據那近3米長的頭骨化石以及與其他抹香鯨的比較,推斷出利維坦鯨的體長為13-16米(45-60英尺),體重50噸左右。而在生物分類上,科學家推測它應該是抹香鯨類的一個旁支類群,不是現代抹香鯨的祖先。

如炮彈、粗鋒利的牙齒,最大牙齒長度36釐米!

雖然利維坦鯨的體型不比現代抹香鯨大多少,但顯然要強大得多,其巨大的牙齒化石是大家認同其是鯨亞目最強戰力的原因之一。在那塊唯一的頭骨化石中可以推斷出,利維坦鯨屬於同型齒,各個位置對應的牙齒大小不一。

從標本編號「MUSM 1676」發現,其上頜兩側各有9顆牙齒,下頜兩側各有11顆牙齒。雖然上頜牙齒僅有部分齒根保存下來,但下頜有幾顆保存完好的牙齒。其中有7顆總長度超過30釐米,最長的三顆牙齒甚至達到了36釐米、36.1釐米和36.2釐米,牙齒直徑為8—12釐米,幾乎是現代抹香鯨牙齒的兩倍。後來在智利發現過一個長達40cm的牙齒,推測應屬於利維坦鯨的牙齒,可惜的是沒有發現其他骨骼化石。

要知道虎鯨的牙齒長度也只有10釐米左右,如此恐怖的牙齒足以秒殺古今所有鯨類。同時利維坦鯨的牙齒還向前傾斜,這使讓其可以更好地抓住身體彎曲的獵物,撕咬方式可以參考現代的虎鯨。如果有看過現代抹香鯨的嘴巴的話,多多少少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仿佛利維坦鯨的大嘴造型才是抹香鯨原該配備的。

而在中新世時期的秘魯生活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顯示有各種鯨類、海豚、巨型海龜、鯊魚等等,相信若利維坦鯨的體型數據如科學家推測,那利維坦鯨絕對屬於不折不扣的頂級掠食者,絕對不會像像現代抹香鯨一樣只喜歡吃魷魚,菜單上鯊魚乃至鬚鯨通通在列,生態位可參考現代虎鯨。

另外科學家還在頭骨化石上發現一處凹陷的坑,這與現代抹香鯨存儲鯨腦油的腦油器位置相同。這東西是現代抹香鯨調節深潛的一個調節器和用於回聲定位,也意味著利維坦鯨也可能具備深潛的能力。

利維坦鯨VS巨齒鯊,不分伯仲!

在討論利維坦鯨的時候,不可避免要進行一番鬥獸,其對手就是鯊魚一族史上巔峰戰力——巨齒鯊。而在秘魯的皮斯科海洋地層,也發現了巨齒鯊的牙齒化石。兩者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這也許並非偶然。目前很難說這兩種掠食者是否是直接競爭者,因為它們也有可能在秘魯海的不同地區肆虐橫行、如楚河漢界分界而治,共享江山。當然,科學家更傾向於它們會互相捕食對方的幼崽,但尚無證據。

不過我們可以用「體型、力量、速度、智慧」4個維度為兩者進行一番較量。

體型:古生物學家推測巨齒鯊的體長在18米左右、體重約75噸,利維坦鯨略遜一籌。結果是巨齒鯊勝

力量:衡量動物力量的因素很多,但同為海洋巔峰物種,兩者均具有恐怖的牙齒,所以較量咬合力。曾有模擬顯示,巨齒鯊的咬合力最大為18噸左右。但利維坦鯨的牙齒比巨齒鯊更長更粗(巨齒鯊牙齒更尖銳),按理應該是利維坦鯨勝

速度:現代鯊魚的皮膚布滿盾鱗,光滑無比;鯨魚是哺乳動物,即使在重返適應海洋的歷程中消除了體毛和皮膚腺體,但在水流阻力方面,鯊魚冠絕海洋眾生。而鯊魚的左右擺動和鯨魚的上下擺動,如同現代汽車的手自一體和雙離合,鯊魚的轉向和加速更具優勢,所以速度是巨齒鯊勝

智慧:鯊魚是冷血動物,其大腦較小較原始,巨齒鯊如是。而鯨類屬於海洋中最聰明的物質,具有高度的社會性,其聰慧程度即使在整個動物界也能排在前列。而且參考現代抹香鯨雌性和幼稚群體生活,利維坦鯨也有可能是如此。所以當年兩者的遭遇,如同虎鯨圍毆大白鯊。

綜合對比,4個維度雙方打成平手。但大家需要明白一點,鬥獸無論在海洋還是陸地上,並不是一個常態。作為兩種具備絕對優勢地位的物質,為何要找對方鬥個你死我活,捕食食物鏈下層的劣勢物種難道不香嗎?比如虎鯨在可以捕食海豹的時候,為何要費力去獵殺一頭座頭鯨呢?一樣的道理。

結語:

對於利維坦鯨的滅絕,由於發掘的化石數量有限,科學家至今也沒有定論。但參考那些史前滅絕的霸主,無外乎都是因地球打了個響指罷了。而如果地球曾誕生過利維坦鯨這樣曾在海洋中所向披靡的超級掠食者,那就不可能只留下這麼點化石,陸地上或海底裡一定還藏著它的化石,等待著重見天日的機會。

—END—

相關焦點

  • 虎鯨真的是最厲害的海豚嗎?它與大白鯊比誰才是「海洋霸主」?
    在齒鯨中,體型最大的是抹香鯨,但是由於抹香鯨僅下頜有牙齒,所以它們很難用牙齒去攻擊大型的獵物,而這也是它們主要以頭足類動物為食的主要原因。除了抹香鯨外,在整個齒鯨下,還有兩種大型的鯨,它們是阿氏貝喙鯨和貝氏喙鯨(體長平均在10米以上),而排在第四位的就是虎鯨了。因此,許多人說虎鯨是現存第二大的齒鯨是不準確的。
  • 抹香鯨尖牙魚 盤點十大最恐怖的海底"怪物"(圖)
    抹香鯨。抹香鯨是齒鯨中體型最龐大的一個物種,成年抹香鯨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  虎鯨。強有力的虎鯨以其他魚類、海豹甚至是鯊魚為食,它們能夠將冰面上的海豹、飛行中的海鳥拖到海裡。石頭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魚,同時它們也是高明的偽裝大師,能夠和海床完美地融為一體。石頭魚不會主動發出攻擊,不過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它們,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全身麻痺和死亡了。 原標題:抹香鯨尖牙魚 盤點十大最恐怖的海底"怪物"(圖)
  • 「史上最兇悍生物」巨齒鯊為何滅絕了?
    古生物界目前對它有限的認知是,巨齒鯊體長達20米,重達70噸,牙齒咬合力更是空前絕後!  總體來說,巨齒鯊可謂「史上最強獵手」。只是,它為何最終走向滅絕了呢?它一口能把抹香鯨咬成兩段。所到之處,播散的都是恐怖訊息。連鋼鐵之軀的潛水艇,在它的撞擊下也頃刻間癱瘓報廢。  電影是不是太誇張了?古生物學家和海洋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這樣的場面描述基本上是靠譜的。  巨齒鯊大致生活在2800萬年至150萬年之間,在那個時代,它就是海洋中的頂級殺手。世界各地都發現過被巨齒鯊攻擊留下齒痕的鯨魚骨骼化石。
  • 地球史上最強的一對海怪,共存100萬年,皆是各自巔峰物種!
    它是鯊魚家族5億年演化歷史裡的登峰造極的一員,被欺負了上千萬年的鯊魚史裡,到了巨齒鯊這代一朝翻身。由於鯊魚屬於軟骨魚,死後根本無法形成完整的化石,基本上都是剩幾塊牙齒而已。所以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巨齒鯊是長什麼樣的,現在的巨齒鯊造型是依據大白鯊基礎上的合理推測。
  • 【說聞解事】「史上最兇悍生物」巨齒鯊為何滅絕了?
    古生物界目前對它有限的認知是,巨齒鯊體長達20米,重達70噸,牙齒咬合力更是空前絕後!總體來說,巨齒鯊可謂「史上最強獵手」。只是,它為何最終走向滅絕了呢?它一口能把抹香鯨咬成兩段。所到之處,播散的都是恐怖訊息。連鋼鐵之軀的潛水艇,在它的撞擊下也頃刻間癱瘓報廢。電影是不是太誇張了?古生物學家和海洋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這樣的場面描述基本上是靠譜的。巨齒鯊大致生活在2800萬年至150萬年之間,在那個時代,它就是海洋中的頂級殺手。世界各地都發現過被巨齒鯊攻擊留下齒痕的鯨魚骨骼化石。
  • 這是一場虎鯨和鯊魚的戰爭
    而鯊魚正好相反,無論是海底世界還是恐怖電影,我們總能頻繁的看到它,尖利的牙齒,陰鷙的眼神,縱使沒在捕食依然充滿攻擊性。 很多人為鯊魚高調的危險所折服,認為它們是海底霸主,殊不知,如果遇到身形巨大並喜愛群居的虎鯨,縱使是攻擊性最強的大白鯊,也只能淪為一道點心。虎鯨內斂而低調,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實力雄厚,不喜張揚,最愛在關鍵時刻集中火力,一舉擊潰對手。
  • 虎鯨不願招惹座頭鯨,卻為何被座頭鯨找麻煩?虎鯨卻表示很委屈!
    虎鯨不願招惹座頭鯨,卻為何常被座頭鯨找麻煩?虎鯨卻表示自己很委屈說起海洋中的霸主兇猛強悍的大白鯊是繞不開的話題,但是即使是兇猛的大白鯊也有著自己的天敵,那就是虎鯨,虎鯨可以說是海洋中戰鬥力最強的動物了是深海的頂尖獵食者,就算是大白鯊這樣兇猛的動物也只是虎鯨的盤中美餐。
  • 為什麼抹香鯨身邊的魚經常暈倒,是不是沉迷於龍涎香的味道?
    然而隨著社會和科學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龍涎香不是龍的唾液,他們實際上是抹香鯨的分泌物,可能會被抹香鯨嘔吐和排洩。當人們知道他的真面目之後,他們仍然對他有著特別的喜愛,也許龍涎香是如此的芬芳以至於人們忍不住想起來,根據過去的說法,當時的人們為了得到龍涎香,會在那一天開始肆意捕殺抹香鯨,以備下一個香。
  • 虎鯨為什麼不吃人?難道是人類的遠方親戚?
    虎鯨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發現過一次虎鯨攻擊人類的事件。如果你不幸掉進大海裡,遇到了一群虎鯨,那麼恭喜你,這說明在附近不但沒有鯊魚,而且估計虎鯨還會馱著你找船。虎鯨對人類的迷之親切,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 從未襲擊人的虎鯨,開始在大西洋瘋狂攻擊人類、撞毀帆船!
    虎鯨也被稱為殺人鯨,聽上去這是一種經常攻擊人類的鯨,但其實虎鯨從不攻擊人類,僅有的案例也只發生在水族館被囚禁了幾十年的虎鯨,生活在寬闊海域的虎鯨沒有攻擊過人類的記錄!
  • 座頭鯨的特殊癖好:出手搭救虎鯨的獵物
    研究者們仔細比對了兩張照片,確認了這隻座頭鯨15年如一日的英勇行為——或許北海獅應該為它頒發「匡扶正義」的錦旗,以表彰它對北海獅深沉的博愛。座頭鯨:我並不是針對誰種種跡象表明,座頭鯨們或許是依賴敏銳的聽覺去發現虎鯨的捕食行為,再前往幹預的。
  • 鬥羅大陸:唐三的八塊魂骨中哪塊最強?不是百萬年深海魔鯨王魂骨
    精神凝聚之智慧頭骨與紫極魔瞳相融賦予了唐三紫極神光的精神衝擊技能,對唐三算是一個極大的提升,那麼唐三的所有魂骨之中,哪一塊最強呢?第二塊、柔骨魅兔右臂骨唐三在獵魂行動之中為了保護小舞受了極大的傷害,小舞為救唐三捨身獻祭,待到小舞復活後魂骨歸還。魂技效果為無敵金身和瞬移,相信這兩個魂技大家都非常熟悉,想必唐三每使用一次魂骨技能都能夠想起小舞吧。
  • Instagram高管直呼TikTok是史上最強對手
    Instagram高管直呼TikTok是史上最強對手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11日 消息:隨著「抖音海外版」TikTok越來越強大,照片分享社區Instagram的危機感加重,推出的一些舉措也都在對標TikTok
  • 虎鯨有沒有天敵,大白鯊和虎鯨誰更厲害
    虎鯨分布的海域非常廣泛,從赤道到極地水域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虎鯨一些複雜的社會行為、捕獵技巧以及聲音交流都被認為是它們獨有的特色文化,它們之間組成的家庭成員被認為是動物界最穩定的家族。已知的成年雄性虎鯨身長記錄是9.75米,體重達到了9524千克,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雌性最大體長可達7.70米。
  • 巨齒擬噬人鯊與梅爾維爾利維坦鯨,稱霸海洋的最強掠食者
    龍王鯨白堊紀大滅絕,幹趴了滄龍超科。鼠鯊目的擬噬人鯊屬崛起,耳基擬噬人鯊就是其中較早的成員,其體長可達11~13米。體型與外貌與現代抹香鯨相似。但與現代抹香鯨只在下顎有具功用的牙齒比較,梅爾維爾鯨兩顎都長有牙齒,而且比現代抹香鯨的牙齒大得多。
  • 挪威海怪的真面目已經被揭開,抹香鯨是其天敵
    看過《海底兩萬裡》的人應該還記得書裡有個挪威海怪,事實上,作者凡爾納不是原創,挪威海怪又稱北海巨妖,有關它的故事早就在挪威等北歐國家流傳了。很多文學作品裡都出現了挪威海怪,《海底兩萬裡》便是其中之一,北歐神話裡的克拉肯是種體長超過150米的大烏賊,是挪威海怪的原型。
  • 巨型海怪大王烏賊,體長20米,為什麼淪為了抹香鯨的盤中餐?
    它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主要分布在深度為深300米~3100米的水域。(下圖是發現過紅點標註出來的是發現大王烏賊的地方)。科學家估算,成年雄性的大王烏賊包含觸手總長度可以達到14米~20米左右,僅僅觸手就可以超過10米,它與大王酸漿魷並稱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無脊椎動物之一。
  • 史上最強海洋巨獸爭霸,梅爾維爾鯨vs巨齒鯊誰更厲害(全面分析)
    鯊魚稱霸海洋的時期是巨齒鯊時期,它們被稱之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唯一能夠與鯊魚一爭高下的只有同時期的梅爾維爾鯨(也叫梅氏利維坦鯨),梅爾維爾鯨vs巨齒鯊誰更厲害呢,小編將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它們的戰力。巨齒鯊:咬合力最強的生物巨齒鯊的體型大約有16-20米甚至更長,體重約有47噸。
  • 我不叫抹香「精」,我是抹香鯨!
    其中最無節操的,當屬抹香鯨。它的英文名叫「精子」(sperm)。第11期《科學世界》自然欄目中,我們了解了哺乳動物的潛水冠軍——抹香鯨。它的方腦殼裡裝滿了腦油,還能利用聲波判斷獵物的位置。其實,人家腦袋裡的液體,根本不是精液,而是鯨腦油,又稱為鯨蠟。這是一種脂肪,熔點接近抹香鯨的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