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微觀世界》 海報
與紀錄片《鳥的遷徙》一樣,《微觀世界》(Microcosmos)同樣由蜚聲海內外的法國電影人雅克•貝漢擔任製片人。
不同的是,《鳥的遷徙》歷時四年拍攝完成,而《微觀世界》的拍攝時間則長達讓人震驚的二十年:十五年用於影片的研究規劃、兩年的拍攝器材設計階段、最後三年實際拍攝完成。
《微觀世界》由克勞德•紐利迪薩尼(Claude Nuridsany)和瑪麗•佩萊諾(Marie Pérennou)聯合執導,它利用特殊的微距攝影機,捕捉了神秘的微觀世界不為人知的種種奧秘。
《微觀世界》在1996年上映後,影片無與倫比的攝影技術和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讓觀眾震驚, 這部紀錄片最終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五項大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製片獎。
在觀看紀錄片《鳥的遷徙》時,我已經驚訝於畫外音的稀少,沒想到《微觀世界》裡的旁白更加惜字如金。它只在影片最開始,當鏡頭不斷推向一片茂密的草海深處時,才出現了短短兩分鐘的畫外音:
「黎明,在某個地方的一塊草地上,這裡隱藏著一個昆蟲的世界……對於昆蟲來說,最小的石塊也可以變成山脈,最小的水坑也像海洋那樣廣大。在這裡,時間以另外的方式流淌:一小時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為了了解這個世界,我們應當學會安靜地傾聽它們的呢喃」。
在這之後,影片再也沒有一句多餘的旁邊,在73分鐘的時間裡,完全讓畫面和聲音自己來說話,用唯美的畫面和逼真的擬音將一個微小尺寸裡昆蟲的世界放大了無數倍,呈現在我們眼前。
清晨,一隻沾滿露水的毛毛蟲輕輕爬上一片溼漉漉的葉子;
一隻胖嘟嘟的綠色蟲子佔滿整個畫面,它有充滿喜劇色彩的一張花臉和一臉的憨態可掬;
《微觀世界》 劇照
一隻紅彤彤的七星瓢蟲爬過一片葉子,背景被最大限度虛化,畫面簡單成鮮豔的紅和柔和的草綠,構圖的角度相當講究;
幾隻螞蟻圍著一滴大大的露水,那水珠圓潤晶瑩,叮咚滑落。
……
影片用細膩到極致的鏡頭語言,展現給觀眾陸地和水中的昆蟲從清晨到夜晚的生活場景,讓我們那麼近地看到一群從來被忽視的小生靈活潑跳躍的生活畫面。
在人類不注意的角角落落,在另一個時間的體系裡,這些微不足道的昆蟲也在努力地生活著,日復一日,它們在一個縮微的天地中忙碌於生計和溫飽,經歷著風吹雨打、嚴寒酷暑,感受著愛情、面對著死亡。
在丁丁咚咚的配樂中,一群螞蟻正在勤勞覓食:有的使出渾身力氣拖著細小的麥穗;有的興衝衝地銜著一粒葵花籽;有的拉著一顆飽滿的玉米粒,有的舉著一隻小小的蒲公英。它們拉著拖著拽著舉著所能找到的各種食物,忙忙碌碌又小心翼翼地貯藏到倉庫裡;
《微觀世界》 劇照
《微觀世界》 劇照
《微觀世界》 劇照
《微觀世界》 劇照
《微觀世界》 劇照
在軍樂節奏雄渾的背景音樂裡,一隻小小的屎殼郎驕傲地推著一個糞球進入了鏡頭,它動作麻利,推得奇快。上坡時,它大頭朝下,後足奮力去頂;沒想到前方路面突然出現了一枚倒刺,深深扎入糞球。
可憐的屎殼郎左推右推,用後足頂,用大頭拱,玩命得幾乎挖地三尺,最後,筋疲力盡的它終於將糞球頂出了細刺,又一路興衝衝地向前推著。鏡頭越拉越遠,還原到真實的尺度時,那隻巨大的糞球不過是塊微小極了的顆粒。
以昆蟲之渺小,它們的生命隨時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威脅:一隻雉雞在螞蟻的眼裡就是恐怖的巨人;一個張著網的蜘蛛可以在瞬間將蝗蟲用蛛絲包成木乃伊;一株食蟲草可以殺蜜蜂於無聲無息;一場不起眼的雨足以給昆蟲們的家園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看著這些微小的昆蟲生活在如此危機四伏的世界上,我突然明白了影片開場時的旁白:
「對於它們,最小的石頭就可以變成山脈,最小的水坑也像海洋那麼廣大」。
如果說《微觀世界》裡精緻細膩的畫面給人以視覺的無限震撼,那麼影片的音樂則帶給觀眾極致的聽覺享受。
《鳥的遷徙》、《微觀世界》和《喜馬拉雅》被稱為雅克•貝漢的天.地.人三部曲,三部影片的音樂全部由世界最頂尖的電影音樂人布魯諾•古萊(Bruno Coulais)創作。
Bruno Coulais1954年出生於巴黎,他最初學習的是傳統的小提琴和鋼琴,上世紀70年代末,他轉型開始製作電影音樂。
1996年,Bruno Coulais和《微觀世界》導演的合作是他事業的轉折點,他為此片精心打造的電影原聲音樂使他最終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影音樂人。
無數部著名的法國影片的原聲音樂都出自音樂天才Bruno Coulais之手,除了上面所提及的三部電影,還有我們熟悉的《放牛班的春天》、《鳥的遷徙》、《白色星球》、《海洋》、《盧浮魅影》等等。
Bruno Coulais曾四度獲得法國凱薩電影節最佳音樂獎,他的電影音樂經常導入人聲尤其是童聲的哼唱,烘託出宗教般純美寧靜的氛圍,帶有唯美的冥思和曠遠寧靜的特質。
我甚至覺得,《微觀世界》裡的音樂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靈魂:在清澈的女聲吟唱中,兩隻蝸牛交頸纏綿。它們小心地伸出觸鬚,試探著對方,又飛快地彈開,就像人類初初遭遇愛情時的緊張和羞澀。之後它們溫柔纏綿,交融一體。在越來越高昂的歌聲裡,影片的氣氛被烘託到高潮,我們真切體會到這對蝸牛情侶在愛情中不斷飛揚時極度的幸福。
這組鏡頭是如此感人,以致於一個朋友對我說過,他家裡曾經有一個小院,為了院子裡的花,每年他都會殺死很多蝸牛。但自從看了《微觀世界》裡這組鏡頭後,他再也沒有碰過一隻蝸牛。
《微觀世界》 劇照
《微觀世界》 劇照
《微觀世界》 劇照
最讓人叫絕的是影片中一對毛毛蟲行進時的配樂,轟隆隆的打擊樂後,忽然出現了十分滑稽的節奏感很強的沙沙沙的音樂,一隊頭尾相連,像軍隊一樣整齊的毛毛蟲佔據了整個畫面。它們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地爬行。之後一隊變兩隊,兩隊變成了一個大大的環形,一拱一拱地蠕動著。蟲子們森嚴的秩序讓我想起了人類世界裡嚴密的組織和組織裡服從紀律的人們。
我在不同的年份,先後看了三遍《微觀世界》,越看越覺得昆蟲的世界何嘗不是個微縮後的人類社會?而人類的圈子何嘗不是個放大後的昆蟲的世界?
正如那隻奮力推著糞球的屎殼郎,在它看來,那糞球無比巨大無比珍貴,它為此付出了所有的力氣。而在我們看來,那不過就是一隻可笑的糞球;
可是,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在這熙熙攘攘的人世間,一群為名、為利、為女人、為房子而四外奔走的人們同樣覺得自己所推動、所追趕的東西如此重要,值得他們為此付出全部的生命。
但假若有上帝,當他從很高很遠的天空看到這群熙來攘往忙碌亢奮的人們時,在他的眼裡,這些人與那隻推糞球的屎殼郎又有什麼不同?
(寫於2005年7月20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點讚、留言和轉發,非常感謝!)
(點擊文末&34;:每一次翅膀的扇動,都為了遠方——法國電影《鳥的遷徙》)
知乎: 法語朱老師
今日頭條:法語朱老師
喜馬拉雅FM: 微型法語課堂
微信公眾號: 微型法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