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瑞典,你能想起什麼?是知名的家居供應商宜家(IKEA),還是以安全性著稱的汽車品牌沃爾沃(VOLVO),或者還是令全世界都"嘔吐不已"的鯡魚罐頭(Surstrmming)呢?
其實除了以上之外,這個北歐小國還有許多令世界矚目的科技,例如他們的國防工業。從翱翔天空的"鷹獅"戰機,到簡單實用的"AT-4"單兵火箭筒,或者著名的"哥特蘭"級潛艇和"維斯比"級護衛艦……瑞典的軍工總能給世人帶來驚喜。而我們今天的主角也正是這當中的一員,它憑藉強大的火力和科技性成為重武器中不可忽視的一份子。
一、舊瓶裝新酒的設計
20世紀70年代,為了更好的支援前線部隊的作戰需求,瑞典軍方決定製造一款新式的野戰支援火炮。經過軍方一系列的研發與測試,一款名為FH-77式155mm牽引榴彈炮被研發出來,並在1978年正式裝備瑞典陸軍。
進入陸軍服役後不久,軍方高層發現雖然該炮的火力性能優秀,但因為早期採用液壓驅動完成火炮仰角和調整,造成火炮的機動性較差,不利於實戰的布置與轉移。為此瑞典軍方決定對該火炮進行一定的改進。
不久改進版的FH-77B入列陸軍陣中,相比原版本改進型從射程、靈活性、射速等方面都有了巨大提升。但苛刻的瑞典軍方依然感覺這款火炮的科技化不夠高,因此繼續在FH-77B的基礎上對該款火炮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與研究;與此同時瑞典陸軍對現有的"班德卡農"履帶式自行榴彈炮也表達了不滿,認為其對未來作戰無法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兩者結合,升級或研發一款科技感十足的自行火炮就顯得尤為重要。
1995年,相關的改進方案被正式發布,經過多方角逐方案最後被知名武器廠商——博福斯公司拿下。後者作為瑞典實力較強的重型武器生產商,對現有的FH-77B進行了多方面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採用民用卡車作為底盤,同時安裝一個自動的裝彈等輔助設備,方便實戰時進行精準打擊。前者經過挑選,最終採用了沃爾沃A30D全地形卡車,原因就是其強悍的載重和越野性能,在北歐的冰天雪地中可以來去自如。
底盤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自動輔助設備了。博福斯公司開始在火炮上安裝各種自動裝置和光學、火控系統,最開始由於兼容性等問題,火炮的性能並沒能出現質的飛躍。但在工程師的多方測試下,最終將一套模塊化的自動火控系統成功安裝在車體之上,這一下就使得FH-77的科技性一下子提升了許多,符合高層思想的新式火炮也成功完成了。
2005年,新火炮在瑞典成功進行了射擊試驗,次年開始進行量產的準備。2008年9月,新式火炮被瑞典軍方正式命名為"弓箭手"自行火炮系統(英語:Archer Artillery System),瑞典軍方根據要求共採購了兩個營共24套。但因為一些技術原因,直到2013年10月才收到首批系統。
二、科技感十足的設計
"弓箭手"因為採用了民用全地形卡車的底盤,因此相比原來的履帶式底盤,在機動性上要有明顯的提高,十分利於瑞典這種山地作戰和寒帶作戰的理念,畢竟在實戰中能否及時轉移,對於炮兵來說可謂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在駕駛室車頂,博福斯為該車設計了一部遙控武器站,從基本的7.62mm和12.7mm的車載機槍,到針對步兵的40mm榴彈發射器,"弓箭手"都配備全了,目的就是給車組成員提供必要的自衛火力。
在駕駛員座位處,"弓箭手"還配有一套GPS定位導航系統,進入射擊陣地後,"弓箭手"就可以依靠導航系統自動定位定向,調整射擊諸元等等,炮彈發出後還可以修正射擊位置與角度,真正做到了高科技化。根據計算,"弓箭手"從行駛到作戰,僅需要30秒即可完成,反之則為25秒。
為了加快彈藥裝卸的速度性,"弓箭手"在彈藥裝卸時採用高度自動化。同時在車輛尾部還有可收放的固定裝置,成員可以遙控操作,不必使用雙手進行人力裝填。根據數據,"弓箭手"一次可以攜帶40枚炮彈,除了常規的殺傷性炮彈外,還有不同型號的精確制導炮彈,如M982"亞瑟王神劍"等。
主武器方面,"弓箭手"使用了升級版的FH-77B05型155mm榴彈炮,因為加長了炮管,使得該火炮的射程與初速度有了巨大提升,發射普通殺傷性榴彈最遠可以達到40公裡,使用精確制飛彈藥則提升到60公裡。採用全自動裝填使得"弓箭手"發射20發彈藥僅需要2.5分鐘,這也讓"弓箭手"成為世界各國車載榴彈炮中射速最快的。
在防護力方面,"弓箭手"外殼只能防禦輕型武器,不過在駕駛室和乘員艙中安裝有三防裝置,當進行核生化作戰時可以保護乘員的安全。
三、未能推廣的"弓箭手"
雖然"弓箭手"融合了各種先進科技,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瑞典本國裝備了48套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裝備這種火炮系統。就連最早與瑞典合作開展該項目的挪威軍隊,也被迫取消了最初的24套訂單。
這當中的原因就是其設計中一些不可見的技術故障,例如自動裝填機安裝故障,有時只能使用手動裝填;沃爾沃的底盤過於"金貴",一旦出現故障,可能會花費後勤人員長時間進行修理,而且在行駛速度上,每小時75公裡的公路速度以及每小時45公裡的越野速度,也使得這款火炮的靈活性上不如其他國家的卡車炮,在速度的優勢對比上未能體現出優勢。
除此以外,其14.5米的長度、30噸的空車重量也使得它在遠距離投送時,限制了戰略機動性,使用戰略運輸機在運輸時也只能一次運一輛,這在大量兵力投送時產生困難,另外也會極大增加作戰成本,顯得非常不划算。還有就是配備的彈藥價格較高,一枚M982精確制飛彈藥的價格就達到了8萬美元。
由此可見,雖然"弓箭手"在科技含量、火力射速等方面位居頭名,但因為過於精密的製造與外在限制,使得這款科技感十足的陸戰利器只能成為像瑞典那樣的富裕國家所使用。這不得不說是這款武器的一大敗筆。
結語
雖然"弓箭手"本身有著先天的科技優勢,但因為過於寶貴和細緻,造成這款本應寄予厚望的武器成為了無人問津的科技存在。這不得不使得我們的深思:在保證裝備科技感的同時,實用性與價格也應該齊頭並進,這樣才是一款好用、耐用、實用的武器裝備。
參考資料
1.《世界自行火炮大全》
2.《折戟的弓箭手》
3.《瑞典的弓箭手:馳騁雪原的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