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聽著這一曲《敢問路在何方》,一代又一代人走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在西天取經的這條路上,我們記住了那一路不畏艱辛,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師徒四人,同樣也記住了那一匹,與他們一路相伴的白龍馬。
無論是86版的《西遊記》的主題曲中,還是央視動畫版《西遊記》的片尾主題曲,都免不了要提及這匹白龍馬,"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
白龍馬幾乎也與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樣,貫穿了故事的始終,不過這匹馬卻不是一匹普通的馬。
它的來歷我們都不陌生,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因誤吃了唐僧所騎的白馬後,被菩薩點化,變身白龍馬,從此皈依佛門,一路馱著唐僧去往西天取經。
這部在我們記憶中總也演不完的《西遊記》原來只有25集,卻一經播出便締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而它的重播次數已遠超3000次了。
因而白龍馬的化身——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儘管只出現了3集,但早已深深的烙入了觀眾的腦海之中,但你們知道"白龍馬"的飾演者是誰嗎?
這個演員我們並不陌生,他便是王伯昭,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曾有他的身影,但白龍馬卻是他最為經典的角色。
不過這個角色,他最初是拒絕出演的,甚至為此不惜太高片酬,作為拒絕的藉口,卻沒想到儘管當時資金匱乏,劇組卻依舊接受了他的要求。
當年在拍攝86版《西遊記》時可謂是困難重重,儘管環境惡劣,但那時的老戲骨都吃得了苦,並不算首要因素,但資金緊缺卻首當其衝,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連飾演唐僧的演員都曾先後更換了三位,而為了節約成本,演員的片酬普遍很低,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的片酬,最初一集也才50元,在拍攝的6年期間,中間漲了2次,到了後兩年才達到了80元一集。
那你猜猜王伯昭開出了怎樣的"天價片酬"呢?當時的王伯昭已經走紅,外表英俊儒雅,而導演楊潔便看中了他與白龍馬神似的氣質,特別是眼神尤為引人入勝。
於是楊潔便盛情邀請他出演白龍馬,心高氣傲的王伯昭一看劇本,覺得戲份少,又是配角,因而便無意出演,但盛情難卻,直接拒絕有些不妥當。
因而王伯昭採取了曲線救國的方案,提出要1500元的片酬,平均每集500元,是六小齡童的好幾倍,但沒想到導演卻咬牙應承了,再無託詞的他便只能答應出演了白龍馬。
直到多年後,他與六小齡童等人一同出席節目,"唐僧"遲重瑞心中的天價數字是100元,六小齡童雖覺得是500元,但未了還加了一句"這是最高了吧",而"豬八戒"馬德華則表示是300元。
可見王伯昭的天價片酬著實驚呆了眾人,而作為總導演的楊潔,不可能事必躬親,因而也直到後來才知道,並在節目中直言,若是知道實情,肯定不用他。
不過就是這樣陰差陽錯的結局,才有了最為經典的"白龍馬",不過他在憑藉《西遊記》一炮爆紅後,他卻沒有趁熱打鐵,錯誤的選擇險些徹底毀了他的演藝生涯。
王伯昭,1957年出生在南京,從小喜歡文藝並決定長大後一定要從事文藝工作,不過早年的他,也為此四處碰壁,直到進入了清江歌舞團,他才有機會在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
在不斷的磨礪中,他漸漸成長,1978年,21歲的王伯昭在朋友的鼓勵下又成功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此後,他才開始真正接觸到演藝事業。
1981年,24歲的王伯昭開始步入影藝界,在次年終於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筆中情》,雖然是第一次登上大銀幕,但他的表現不俗,還就此一躍而紅,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白馬王子。
這是一部以年輕書法家的愛情為題材的古裝片,他飾演的書法家趙旭之的名字分別取自三位歷史上著名書法家的姓名:趙孟頫、張旭、王羲之。
這部影片不僅開啟了他的演藝事業,也讓他愛上了書法,多年之後的他,雖然漸漸淡出了演藝圈,但一直潛心筆墨,已經頗有成就。
正是因為這部劇,他才有幸出演了《西遊記》,讓自己紅極一時,不過1986年,他在出演《俠女十三妹》、《文成公主》、《不知其名》等影視劇後,便跑去了美國發展。
事業正是如日中天時,他卻選擇了遠走他鄉,本是躊躇滿志想要在異國他鄉開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現實總是很殘酷。
王伯昭在美國的發展很不順利,甚至落魄到為了生計每天在餐廳裡當服務員,收盤子、擦桌子、甚至打掃廁所等。
幸而之後遇到了故人陳衝,才推薦他出演了李安的電影《推手》,他的演藝事業才再次迎來輝煌。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中的李建成,《一品夫人芝麻官》中的王天信,《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玉皇大帝,《王寶釧與薛平貴》中的蓋世文,《金粉世家》中的白雄起。
2004年時,他還飾演了張衛健、謝霆鋒版的《小魚兒與花無缺》,並飾演了劇中的江別鶴,其中有一段張衛健飾演的小魚兒和謝霆鋒飾演的花無缺毆打江別鶴的場景。
結果兩人假戲真做,王伯昭被打傷住院,隨後便一紙訴狀將二人告上了法庭,當年這場打架事件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
雖然張衛健和謝霆鋒都表示自己不是故意的,而是入戲太深的過失,但最終法院認定被告張衛健、謝霆鋒在民事上有重大過失,此案才宣布告終。
王伯昭在事業上也算是起起落落,一波三折,而在感情上也是如此,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殷新,兩人也是郎才女貌的一對璧人。
可是王伯昭在事業上升期,而妻子身體也不是很好,因此兩人一連流產了6個孩子,都沒能留下一個,迫於家庭的壓力,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隨後,他又娶了劉伊人,對方是一位女強人,甚至放言讓他回家帶孩,男主內女主外的婚姻不是沒有,但隨著王伯昭回歸了家庭,沒有了經濟收入,家庭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兩人最終不歡而散。
經歷了兩段破碎的婚姻,王伯昭帶著一顆支離破碎的心與好友柏京枚,一個也經歷婚姻傷害的女人,開始抱團取暖,在不知不覺間兩人之間便產生了別樣的情愫。
2008年,兩人一同組建了新的家庭,或許這些年,無論是感情還是事業,王伯昭都已經折騰累了。
他不再一門心思的只演戲了,開始把精力放到了家人和生活之中,他與妻子感情和睦,再沒有出現其他枝節,他還在南京開了一家滷味店,生活算不上多富足,但也自得其樂。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千帆過盡,63歲的王伯昭經營著一家小店衣食無憂,閒時寫寫字、作作畫,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