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常言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借了別人的錢財或者東西,都是需要歸還的。這既是道德上的約束,也是法律上的規定。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借錢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以後。
早些年,一個人如果缺錢用了,基本上只能問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借錢。但現在,人們更喜歡從各種借貸、信貸APP上借錢。原因很簡單,從這些產品上借錢,不僅下款方便。最關鍵的,是不用欠別人人情。要知道,在當下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反而比以前疏遠了。所以,能不麻煩別人就不麻煩別人,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做人做事的準則。
而一些資本,也正是看中了當下人們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巨大需求,因此紛紛湧入這個行業。其中,表現最激進的,當屬P2P網絡借貸平臺。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之後,P2P網絡貸款平臺開始瘋狂崛起。最巔峰時期,多達6000家。這些網貸平臺的出現,的確解決了一些人「沒錢花、借錢難」的問題。但與此同時,野蠻滋生的網貸平臺,也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一片混亂的現象,例如暴力催收、電話催收、套路貸、高利貸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今年10月份,全國因為各類網貸平臺而遭受利益損失的人數,已經高達3億人。牽涉金額,更是高達萬億,對正常金融秩序的影響可窺一斑。而為了維持網際網路金融秩序,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從2019年起,國家就展開了對各類網貸平臺的「大整頓」。目前,我國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從高峰時期的6000家下降到了0家。也就是說,P2P網貸平臺已經被全面清退,大家以後再也不會看到這類機構了。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網貸平臺被全面下架以後,自己借的錢還用不用還?事實上,雖然網貸平臺被下降了,但債務關係依然存在。也就是說,借款人仍然需要按照當初的約定還錢。就像我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過,也並非所有的欠款都需要償還,如果是以下這3種情況,那麼是可以無條件不還的。
1、套路貸不用還
所謂套路貸,就是指在違背用戶原本意願的情況下,忽悠用戶進行貸款。例如你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貸款,可網貸平臺通過種種渠道聯繫到了你,並且巧舌如簧的對你說,他們的貸款「無息」或者「低息」。結果,最終你沒能忍受住誘惑進行了貸款。但當借款之後才發現,不僅不是無息貸款,而且利息非常高,各種「坑」非常多。到最後,用戶感覺上當受騙,也不願意還錢,導致帳單逾期,利息越滾越多。事實上,這類平臺,大多都是違法平臺。就算你不還,也是合理的。即便對方將你告上法院,一般也只需要把本金還了就可以了。
2、高利貸不用還
高利貸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借款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不法行為。目前,國家法律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是以當前LPR的4倍為標準。假設LPR為4%,則貸款利率不得超過16%。如果超過了16%,就屬於高利貸了。而很多網貸平臺的利率,都是遠遠高出這一標準的。所以,對於因高利貸而產生的利息,用戶是不用償還的。
3、砍頭息不用還
砍頭息,其實也是高利貸的一種。簡單點來說,就是你在借錢的時候,提前扣除你的本金,這種行為多存在於民間借貸。比如張三問李四借款1萬元,結果放款的時候,李四隻給了張三8000元,但欠條上標註的金額依然是借款1萬元,利率15%。換言之,張三實際只拿到手8000元,卻需要償還1萬元以及相應利息。這種行為,就叫做砍頭息。而一些網絡貸款平臺,也充分學習了這一經驗,開始搞網絡版的砍頭息,比如用戶借錢的時候,會讓你交各種保證金,或者讓你投資理財,亦或者讓你購物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變相的砍頭息。
綜上所述,雖然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但這僅限於合法合規的貸款。對於這些不法網貸,用戶是不用償還的,哪怕將來對方起訴你,你也只需要償還自己實際借到的本金就可以了。那麼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