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的手機鏡頭只能掃個二維碼,那麼在如今硬體和AI算法的加持下,一部手機已經能夠拍出極具質感的大片了。不僅如此,修圖軟體的湧現也為手機攝影增添了更多玩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趣味。
第366期碗豆莢設計獎,我們要頒給一款網紅級別,主打拍立得風格的復古相機應用—「NOMO」,也順便聊聊在這個濾鏡App角力廝殺的戰國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安利這款以儀式感為優先級的影像產品。
這款模擬膠片相機的手機應用 可比膠片相機好用多了雖然之前也使用過擬物風格的復古相機應用,但在「NOMO」的體驗中,我依然被這款產品的質感所打動,套用一句現在很流行的評語:「NOMO」的擬物界面介於舊與不舊之間,整個主視覺簡單清楚:取景器、閃光燈、雙重曝光、選擇照相機、快門和膠片對稱排布,在保持復古基調的前提下簡化了操作邏輯。
不僅是對界面設計上進行了簡化,「NOMO」也努力讓操作邏輯變得更易上手,和真正的膠捲相機比起來已經簡單好用得多了。比如多重曝光模式,對用戶來說只需要拍攝兩張照片即可,拍攝時注意多重曝光鍵燈效的明暗變化,當燈滅掉時一張有趣的照片就完成了。
經典相機再度歸來 創意玩法發揮更多可能「NOMO」對經典相機成像效果的模擬是它最抓人的地方,比如初始設置的INS W模式,就參考了富士 instax mini 25相機的樣張效果,這個模式能夠幫助用戶一鍵直出帶有拍立得風格的相片,精緻的觀感很快讓它成為了朋友圈中的寵兒。
如果你還想在手機攝影中解鎖更多玩法,也可以嘗試「NOMO」提供的其他模式。比如加入了隨機漏光效果的135 B,或者模擬魚眼鏡頭畸變的魚眼相機,當然還有採用黑白膠片影調的理光GR21等,多種富於年代質感的成像效果相信可以使你的攝影作品更有味道。
滿滿的儀式感 讓你的每一次快門都有其意義總的來看,「NOMO」是一款儀式感滿滿的相機應用,它儘量用一切辦法讓大家相信自己使用的是一臺真正的膠片相機,無論是相機紋理的質感,還是吐出相紙的音效,都透露出濃重的古早味道,用這樣的app拍照,連心態都會變得不一樣。
說來令人感慨,我們一方面期待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全面取代,叫喊著「都8012年了,怎麼還……」的論調,另一面又高舉vintage的大旗,對復古潮流心醉痴迷。
在我看來,我們之於膠片相機的懷念,可能更多的是對於孤品的尊重,這種一次成像的隨機效果會使你的每次快門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又或許正是在這一張張的「獨一無二」裡,我們活著的證據才變得有跡可循、輪廓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