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去世:「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

2021-02-14 三聯生活周刊

據拉脫維亞門戶網站Delfi新聞網12月11日報導,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當地醫院去世,終年60歲。

作為韓國著名導演和編劇,金基德的作品曾多次入圍威尼斯、坎城等國際電影節並獲獎。2012年,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我希望自己的電影能讓那些同樣感到無力的內心得到撫慰,面對和接受自己。」

韓國導演金基德(圖|視覺中國)

三聯生活周刊:《阿里郎》裡最根本的痛苦何在?你20歲之前也做過一把手槍,並且因此在警察局裡被審問了整整一個星期,這兩次做手槍之間有聯繫麼?

金基德:20歲的時候我被同街區的小流氓騷擾,當時在工廠工作,我就自己做了一把槍,想要一了百了,那算是我年輕時開始與世界對抗的起點吧。事實上,我一直都在工廠工作,至今勞動者的意識很強,我喜歡親自動手做自己想要的東西,也相信勞動使我懂得的那些道理,比如電流電晶體和電容器裡的對抗,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相生相抗的。但當你承受的壓力過大,無法從體內排出同等的能量時,就會使人的機能喪失,喪失機能是非常可憐的,這使我感到無盡的痛苦。

《阿里郎》劇照

三聯生活周刊:你與整個世界對抗的目標是要這個世界接受你,還是改變這個世界?金基德:生存,既是對抗,也是對輕視自己不堪重負的無力內心的一種表達。遭人們輕蔑的某個殘疾男子不願意自己面對死亡而跳上擠滿乘客的地鐵點燃了手裡的炸藥瓶,可恨,可悲。但什麼製造了如此可怕的人?(大邱地鐵事件:2003年韓國東部城市大邱發生人為縱火事件,至少造成196人死亡)誰也不會去探究這事件背後種種有悖常理的社會原因,誰都不願意站到世界背後,但我是孤獨的人,從小到大唯一的朋友就是《收件人不明》裡的那個美國混血兒,所以我不在乎被接受與否。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就不會想要拿著炸彈去乘地鐵,而且我希望自己的電影能讓那些同樣感到無力的內心得到撫慰,面對和接受自己。三聯生活周刊:《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最受海外觀眾歡迎的韓國電影,更不用說《撒瑪利亞女孩》《空房間》等在西方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的作品,看上去你的電影有濃鬱的東方氣質,你覺得東西方語境下故事的講述方式究竟有怎樣的不同?

金基德:我是韓國人,東方人,我的電影裡會不知不覺地有東方色彩,比如沉默,我的電影常常臺詞不多,很多人說是因此或許形成了一種隱忍,這迎合了西方關於東方的想像,但也可能就是我自己說不明白而已。而我想這種異質性,成為很多西方觀眾喜歡金基德電影的原因,但我想這也不自然地形成了這樣狀態,正如我平時也會看一些電影,極少情況下我去看一部好萊塢電影,日本電影卻有很多我發自內心地喜歡,最近我還迷上了敘利亞電影,我覺得它們更接近問題的根本。

《春夏秋冬又一春》劇照

三聯生活周刊:你始終在說探究人的本質,無論是《阿里郎》中你對自我的大動幹戈,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結尾裡小和尚又長大到可以上山玩耍,迫不及待地往小魚、小蛇和青蛙的嘴裡塞石塊。看上去你對人的本質毫無憐惜甚至不抱希冀。

金基德:但人不是醜陋的,也不是壞的,人本身就是那樣的,只不過更多的人們不希望再看到這些。很多導演在做電影時會把這些人們不喜歡的東西去掉,但偏偏我對這樣的真實很感興趣,所以我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也常玩這樣的把戲,抓來青蛙,在背上塗上色彩放在書桌上,覺得是非常漂亮的作品。如果非要定義這種行為是惡的,是向弱者施暴,那我只能說作為動物的我們天性就是這樣。

三聯生活周刊:而呈現受虐的女性是作為男性動物性的一部分存在麼?坦率地說,作為女性,即便我嘗試放下心防,仍舊會和「父權話語、秩序」緊密相連的表達感到不適,比如《弓》的結尾老人佔有女孩貞操,或者總被人談起的《漂流欲室》裡放入子宮的魚鉤。

金基德:我曾經說過,我對「父權話語」、「男性主義」這類詞的確切含義都沒有搞清楚,我的家裡,母親是一家之主,至今也一樣。對那些一直安逸生活的女孩子們,可能我的電影是過火的,正像她們總是喜歡有道德約束、最安全而基本的體系,最普遍的體位。

《漂流欲室》劇照

但事實上,我對性本身的興趣遠不如我對愛的興趣強烈,至少在自己的電影裡是這樣。如果說我喜歡在自己影片的情愛部分進行冒險,那目標肯定不是性本身,我想探究愛的本質,但歸根結底還是在努力弄清楚人是怎麼回事。愛,這種不可思議的情感,對我而言或許是動物本能的一種回歸,它的美妙在於它可以是消滅類似理性、道德性、社會地位和階級之後才開始的一種純粹情感。

三聯生活周刊:藝術家和他的背景與國家意識是緊密相連的,李滄東導演曾解釋過「光州事件」對他人生道路的衝擊。他說自己和國家的聯結以及電影的表達欲望都從那時開始,你與他同代,「光州事件」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金基德:我非常同意李滄東導演的說法,「光州事件」的確是將我們這一代人捲入歷史和現實的直接動力,而且對所有韓國人來說都是一個可怕的事件。當時我在工廠做工,是一家廢車場,不到20歲,還很年輕,在工廠裡的日子很忙,腦子裡往往是沒有什麼想法的,我是事後才知道整件事的始末,並感到深深的悲傷。我成長在那樣的時代,人家問你的理想,每個男孩都大聲回答「麥克阿瑟」,我們堅信「麥克阿瑟挽救了我們」。「光州事件」或者是個開始,確信的事情都有些動搖,似乎也有好些問題需要解決,李滄東說的那種和國家的關聯感一點也沒錯。

點擊圖片,聽範小青帶我們回憶金基德傳奇一生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封面圖,一鍵下單

「節儉一代退場: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焦點

  • 金基德去世:「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
    作為韓國著名導演和編劇,金基德的作品曾多次入圍威尼斯、坎城等國際電影節並獲獎。2012年,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我希望自己的電影能讓那些同樣感到無力的內心得到撫慰,面對和接受自己。」
  • 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的導演
    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我希望自己的電影能讓那些同樣感到無力的內心得到撫慰,面對和接受自己。
  • 金基德專訪:為了理解世界而拍電影
    金基德(Kim Ki-Duk,以下簡稱「KKD」): 我是在更大的範圍內使用「仇恨」這個詞的,我覺得你真的不應該斷章取義。我說的那種仇恨並不是一種具體的,針對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的仇恨。而是我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我不理解的事情時的那種感覺。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拍電影的原因:我看到了一些我不理解的東西,然後我為了理解它而拍電影。所以也許與其說是仇恨,不如說是我的誤解。
  • 韓媒: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併發症去世
    金基德電影公司也確認了金基德導演去世的消息,一位電影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據我和家人確認的結果,確實是外國媒體的消息。」該相關人士接著補充說:「(關於金基德導演去世的消息)家人當天也接到了聯繫。」這之後,他的拍片節奏漸漸慢下來,在2008年拍完《悲夢》以後,金基德經歷了三年的空窗期,在拍攝期間因為疏忽差點導致女演員窒息喪命,身邊的演員與親信也逐一離他而去。他受到重創,也患上社交恐懼症,隨即隱遁入深山老林,離群索居,並說:"拍不了電影,我就拍自己"。
  • 電影禁映片場毆打女演員,拍出妓女三部曲的金基德,卻因新冠去世
    12月11號晚上很多人都看到俄羅斯那邊消息說韓國導演金基德因為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了。很多人一開始以為是假消息,當然,心裡也希望這是假的,是造謠。但韓國《朝鮮日報》援引俄羅斯消息人士很快證實了,金基德的確因為疫情去世了,終年60歲。
  • 金基德:那個用身體說話的人開始沉默了
    我一直希望金基德能恢復到他最佳的工作狀態,看來,這個希望徹底落空了。金基德曾決意在中國拍攝一部名叫《無神》的影片,是部高概念的奇幻大作。這本來要成為這個擅長私房小品的大導演的一部標準意義上的滿漢全席。可現在,已人去樓空。 近幾年,韓國電影屢屢問鼎世界影壇的最高獎項,而那個最早給韓國電影帶來世界性聲譽的電影人,好像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金基德去世:憎惡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看我的電影
    金基德曾以《撒瑪利亞女孩》、《空房間》、《阿里郎》先後在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獲獎,成為了韓國第一位囊括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榮譽的電影導演。來源丨電影圈頭條整理自新浪娛樂、觀察者網、聲色場所(ID:shengsechangsuo)韓國外交部剛剛確認著名電影導演金基德因新冠病毒肺炎引發的併發症而在拉脫維亞去世。
  • 被女人厭惡的金基德的一生
    二十歲,金基德去了海兵陸戰隊服兵役。「大邱地鐵事件」發生後,金基德沒有像大多數民眾一樣感到惋惜,他可以理解這個令人們感到惶恐的罪犯。他談論道:「是什麼製造了此等可怕之人?誰也不去探究事件背後有悖常理的社會原因。對於這個男人而言,他對抗世界的方式就是拿著汽油桶走進地鐵。」對於金基德來說,他對抗世界的方式則是拍電影。
  • 金基德去世,韓國電影藝術從此缺一角
    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2020年12月11日於拉脫維亞,因新冠病情惡化去世。金基德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距離他六十歲生日還有9天,享年59歲。在國內眾多熟知的韓國導演中,金基德絕對有一席之地。
  • 金基德遺體或在拉脫維亞火化登上網絡熱搜了,咋啦?
    @國產劇研究中心說:韓國導演金基德11日凌晨在拉脫維亞去世。有消息稱其家屬決定授權韓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全權處理金基德的葬禮事宜,因此金基德的遺體可能在當地火化 @娛聞少女說:一路走好會記得「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這句話的 @娛樂News說:進擊奧斯卡,拍攝無數優秀作品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感染新冠在拉脫維亞去世,希望能夠一路走好
  • 導演金基德去世:春夏秋冬再無春
    在這個凜冽的寒冬裡,韓國導演金基德離開了,據《韓國文化日報》等多家韓媒援引拉脫維亞媒體報導稱,韓國導演金基德疑似因感染新冠,於12月11日晚在拉脫維亞去世。當金基德喃喃自語時,他沒有等到明年的春天,我看過他所有的作品,沉津於他的殘忍和寡言,直面人性,沉默少語,一部電影經常臺詞很少,寧靜中孕育著不安,壓抑裡燃燒著憤懣,金基德離開了這個他並不相信的世界。人們感嘆命運弄人,但金基德偏要人弄命運。
  • 金基德去世,網絡熱搜不下!背後是韓國電影吊打中國電影的餘溫
    文|令狐伯光導演金基德去世上熱搜?背後是韓國電影吊打中國電影的餘溫?這部劇是如何成為央視寵兒的?12月11日,海外傳來一個比較重磅的消息。韓國著名大導演金基德,因為「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現在金基德去世,各種分析肯定也有很多。像金基德電影的優點與缺點,在韓國電影界的地位等等。像金基德在電影領域成就高,但在私德上因為「性騷擾」女演員等醜聞的事。這些就不分析了,相信網上已經鋪天蓋地了。
  • 構成韓國獨立電影重要景觀的金基德,在異鄉去世了
    據韓媒報導,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於昨日去世了。金基德是韓國影史上為數不多的具有爭議性的導演之一。韓國觀眾曾形容金基德是「娼妓導演」,因為他的作品中,無論是劇情還是視覺效果,都充滿了無法言喻的情慾色彩。但金基德的情色從來不是單純的情色,他電影裡的情色其實是為劇情服務,是在探討倫理道德和欲望的關係。
  • 金基德:那個戳穿世界瘋狂面目的獨行俠走了…
    如果說年頭的《寄生蟲》橫掃奧斯卡給韓國電影開了一個完美的頭彩,那金基德的去世必定是2020年,整個韓國,甚至是全球電影世界的一個悲嘆句號。 據韓國《經濟日報》的最早報導,金基德是於11月20號抵達拉脫維亞後,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在染病後只有前後不到兩天的時間,12月11日,金基德就因新冠病毒的併發症而去世,享年只有60歲。
  • 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去世
    晨報訊 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因感染新冠,於昨天在拉脫維亞去世,終年60歲。據悉,金基德因想要獲得居住權,於11月20日進入拉脫維亞並欲在當地購置房產,12月5日之後,朋友發現聯繫不上他,於是通過排查,發現他可能因眼暈症在入院後去世。
  • 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去世:憎惡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看我的電影
    韓國外交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韓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剛剛通過當地醫院確認了金基德去世的消息屬實,金基德具體的去世時間是當地時間11日凌晨,相關部門將儘快聯繫金基德的家人,在葬禮等問題上提供幫助。據悉,金基德上個月20日抵達拉脫維亞,近日他因出現新冠病毒肺炎症狀而住院,僅僅兩天後就因併發症而去世,離他60歲的生日還有不到十天時間。
  •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併發症去世:「討厭我的人,在我死後,會爭先恐後地看我的電影」
    時代周報記者:馬妮12月11日晚,據韓國媒體援引俄羅斯消息人士消息,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享年60歲。居住在當地的一位俄羅斯導演表示,金基德是11月20日來到拉脫維亞的,他這次計劃在拉脫維亞的海濱城鎮尤爾馬拉買房,並尋求居留權。最近兩周,金基德因為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而被送往醫院。
  • 韓國導演金基德去世 頂級名導為何「毀譽參半」?
    12月11日,有兩條關於韓國電影的新聞上了國際頭條,第一是《寄生蟲》超過《黑豹》《信條》等片,榮獲Google網站2020年電影熱搜榜冠軍;第二就是59歲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在拉脫維亞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去年,奉俊昊因執導《寄生蟲》紅遍全球。在他之前,在國際影壇上名氣最響的韓國導演只有金基德一人。
  • 60歲導演金基德去世!曾拍限制級電影奪金獅獎舊照回顧
    日(當地時間)在拉脫維亞去世。韓國一位外交人士說告訴韓國媒體,拉脫維亞醫院已告知韓國外交部門,有韓國公民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領事館會聯繫韓國國內的金基德親屬來辦理喪葬事宜。2006年的作品是涉及到「整容」這個敏感話題的《時間》。緊接著又在2007年推出了張震主演的《呼吸》。他的新作是2008年的《悲夢》,本片延續了他一貫的風格,由日本男星小田切讓和韓國女星李娜英聯袂演出。金基德導演職業生涯晚期遇到較大的非議,2017年有三位女演員通過韓國電視臺MBC節目控訴金基德在片場暴力和行騷擾。後法院僅判定金基德扇女演員耳光,罰款人民幣3萬。
  • 韓國電影網站大全韓媒: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併發症去世
    韓國電影網站大全金·基德電影公司還證實了金·基德導演去世的消息。一家電影公司的相關人士說:「根據我家人和我確認的結果,實際上,這是來自外國媒體的新聞。有關人士補充說:「(關於金基德局長去世的消息)當天也與家人聯繫。」後來,韓國外交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韓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通過當地醫院證實了金基德之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