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小土 娛樂硬糖
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外人覺得賊掙錢,親友覺得不體面,但還是很多人想進來。只有同行知道前方路段擁堵,再找不到出路就等著熄火吧。」雪田(化名)的蘿莉音說起這種沉重話題,硬糖君真不適應。
在主播之後,聲優成為年輕人嚮往的熱門新職業。痴迷小眾的,醉心潮流的,以及掘金新市場的,都忙不迭扎進配音行業。
頭部聲優出圈讓人看到了行業的巨大機遇。但隨之而來的陪聊、軟色情等負面消息,又讓不少人戴上了有色眼鏡。外界眾說紛紜,無法阻擋年輕群體逐夢聲優圈的激情。在頭部聲優「壟斷」資源的市場常態裡,中腰部聲優輾轉在聲音服務、教學培訓、網紅孵化等領域,才是聲優業更真實的生態。
2014年,《白娘子被迫吃燒餅》《還珠方言》《高溫聯播》等創意配音作品全網走紅,淮秀幫、胥渡吧、北鬥企鵝等神秘組織闖入大眾視野。配音秀APP的流行,更推動了聲優遊戲的出圈。
彼時,絕大多數玩家都是因興趣入場。雖然缺乏專業教學,但為愛發電、以老帶新營造了濃烈的學習氛圍。資源共享實現了配音普惠,吸引了大量萌新參與,雪田便是在這一時期入圈。
在漫展偶然結識了一位聲優,雪田經其引薦加入同城的配音聯盟。成員們經常組織交流心得,集體推出過幾個創意配音作品。積累些許人氣後,她們順利承接了中抓、網配、廣告錄製等業務。
時至今日,自學仍是聲優成長的重要方式。但隨著中國聲優界春天到來,從業隊伍不斷壯大,市場對聲優表演教學的需求暴增,配音培訓業迅速發展起來。果然什麼時候都一樣,當淘金的,不如當給淘金者送水的,更穩賺不賠。
目前,配音教學主要分為線上授課和現場教學。兩種形式所需成本、培訓效果、服務人群等各有不同,且都存在諸多問題。
線上教學包含講義、微課、視頻等多種形式,一般通過電商、社群、音頻軟體銷售,價格相差極大。比如,在線教育機構潭州學院以全能版、進階版、專業版等劃分內容,定價動輒幾千上萬。而硬糖君掏1塊錢,就拿到了63G的學習資料。科學發聲、聲音美容、偽聲教學因有盡有,真便宜大碗。
雪田告訴硬糖君,低價配音資料多數是商家收集、整理網絡資料而成,甚至只是盜用、搬運培訓機構的內容。這種學習方式偏理論層面,無法對症下藥,對技能提升作用甚微。
相對來說,現場教學的即時互動效果更好,但資金投入更大。此前,淮秀幫、55號棚、中影等都推出過配音培訓班,平均學費上萬。姜廣濤、林簌、廖菁等專業聲優,能夠給予學員正規指導,引導其進行實操,一定程度彌補了國內聲優學校的空缺。
但培訓市場的紅利也導致魚龍混雜亂象頻生。一些機構以「半月速成」「大咖教學」「有機會籤約」的虛假營銷,引誘小白學員為興趣買單。
「我們工作室的小朋友參加了訓練營,舉辦方口頭承諾分配拍攝定製劇,一年過去還沒兌現。有些機構說幫錄聲音小樣、發放結業證書,大多是糊弄人。」雪田說。
不過,雪田坦言自己也嘗試過開培訓課,但只服務興趣群體。全網粉絲突破二十萬後,她和工作室著手收攏私域流量,策划過幾期線下活動。單場淨利只有四五千元,但在接活淡季也算是筆可觀收入。
從群雜到陪聊最近幾年,通過影視劇、國漫以及遊戲,以往隱身幕後的配音演員開始被大眾熟知。尤其在綜藝《聲臨其境》的助力下,邊江、季冠霖兩位專業聲優成功出圈,吸引了大批新粉。特別是節目中邊江被鄭愷淘汰後,邊江粉絲不服,撕上熱搜,足以說明聲優也已「偶像化」。
對普通人來說,逐夢演藝圈的先天限制極大。而聲優走向臺前,無疑扭轉了看臉出道的局面,為普通人成名增添了幾分希望。硬糖君採訪的幾十位聲優萌新裡,半數人終極目標是:想賣聲求榮,想成為下個邊江。
「不可能的。」雪田毫不猶豫地給新手下了定論。一來,新手想短時間內精進業務難度太大,哪怕邊江也經歷過漫長的成長期。二來,配音圈二八定律尤為嚴重,市場目光全部聚焦在幾大廠牌,要資源、搶流量絕非易事。
在中抓圈起步的雪田,靠著動漫節聲優比賽彎道超車,迅速就混成了業內腰部。即便如此,她差不多三年才正式接觸到影視資源,在電視劇裡當了個群雜。
群雜就是配音圈龍套,多是替商鋪小販、炮灰反派、街邊路人等環境角色發聲。最多也就說兩句和劇情有關的臺詞,如「你給我們等著!」「不好了,偏殿走火了」「先生,你點的牛排」。一場錄製下來,到手不過百元。
戲份看似簡單,但真正演繹也講究門道。雪田初次當群雜給小丫鬟配音,因為喘息聲拿捏不當,被魔鬼錄音師反覆要求重來。「緊張到聲帶都不受控制了。以前是一個人錄劈叉,整段就作廢了,我當時特別自責。」雪田回憶道。
如今,在配音相關貼吧、樹洞裡,經常能夠看到新人求跟棚實習。在他們看來,群雜哪怕再苦再累,也是通往「邊江」的一條好路。但雪田這些前輩知道,免費群雜的前方,不過是廉價群雜。
雪田一度想轉行,但配音行業的多元化變現打消了她這個念頭。2017年,聲音服務在網際網路悄然興起,為中腰部聲優拓寬了職業賽道。喜馬拉雅、荔枝、蜻蜓三大音頻平臺紛紛掘金聲音經濟,大批聲優化身主播,以唱歌、深夜陪聊、情感解答賺取打賞。
此後,整合了「聲音+遊戲」的比心(原魚泡泡),更讓聲優主播賺得盆滿缽滿。這一時期,雪田組建的工會聚集了十幾位聲優,迅速在陪聊、陪玩市場站穩腳跟。
雪田也承認,聲音主播圈的擦邊軟色情一度令其倍感困擾,自家員工也受到過不良消費者的騷擾。但這些渠道讓聲優收入指數級暴漲,半年就超過了過去幾年的積累。
但不露面臉的聲音經濟,終究只是滿足消費者短暫的獵奇需求。行業整頓、用戶流失,聲優們只能再尋新路。
聲音小劇場,聲優偶像化?聲音服務眼見坍塌,短視頻又出面拉了聲優一把。配音的「戲劇性」逐漸取代「功能性」,出現了新的聲音內容形式,並吸引了更廣泛的內容消費者。
正太音、蘿莉音、御姐音的流行,讓大家發出「聲優都是怪物」的驚嘆。幾家音頻APP推出的音色測試活動,在微博、朋友圈形成了刷屏局面——秀聲音總是比秀臉門檻低。雪田和小夥伴也跟風炫技,但只贏得了零星叫好聲。
真正給多數聲優帶來流量和關注的,是抖音的話題挑戰。2018年8月,人氣聲優藤新在抖音分享了變聲知識,這則視頻獲得了15萬點讚。很快,邊江工作室、聲音者孫悅斌、胥渡吧等紛紛參與,吸引了大批粉絲圍觀。截至發稿時間,#聲優都是怪物#話題在抖音獲得了29億次播放,2.4萬投稿。
原本正經的配音表演逐漸戲劇化,聲優在作品裡增加了劇情反轉、趣味人設,使聲音構成獨立自足的戲劇場。比如,遊戲切換不同音色騙裝備就是經典梗。
2個月裡,雪田以百變聲優的人設圈粉近30萬,其中不乏黏性高的忠粉。但成為小網紅聲優的她,卻在變現上始終不得要領。因為內容特殊性,雪田無法像其他主播得到品牌青睞。而變聲器的廣泛應用,又不斷削弱著她的技能優勢。
「我對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喜馬拉雅、貓耳這些公司都在扶持聲優,很多MCN也有意打造聲優偶像。」雪田強調。不過,她覺得日本的聲優生態才是國內配音產業的解藥。
內容革新、技術發展都有可能使配音產業消亡,但個人魅力卻能讓聲優擺脫附屬品的命運。日本聲優即便走出幕後,照樣能夠在專屬的演唱會、舞臺發揮價值。
但成名邏輯不容顛倒,偶像化的前提是聲優必須足夠專業或有賣點。配音產業的人才孵化不脫離小作坊模式,短期內難以推出合適人選。優質儲備資源的稀缺,意味著聲優不具備規模化的條件。
即便專業網紅機構、配音廠牌,製造聲優偶像也同樣艱難。雪田認為這主要是基礎設施落後,國內缺乏供不同層次聲優表演的舞臺,無法讓演員脫離作品展現更具情感黏性的個人魅力。即便近期火爆的貓耳聲優祭,仍然是頭部成員的秀場。或許聲優也該搞分級小劇場?頂流十八線都能有飯吃?
反觀日本,人氣聲優擁有代表作傍身,同時以音樂作品擴圈。正因如此,宮崎駿御用配音師賣手帳都能預售賣空一半。「唱神曲,可能是聲優偶像化的好思路。」雪田道。
雖然前進路上跌跌撞撞,但泛娛樂確實給聲優打開了廣闊天地:遊戲、廣播劇、有聲書、漫展……網傳明年某衛視將推出聲優偶像綜藝,若是如此,雪田又站在新的跳板前。
原標題:《想當聲優?且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