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考驗我們的韌性與承受能力。
至2020年5月15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30萬例。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著需求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
如何與不確定性共處,並從中釐清趨勢找到轉機,是疫情期間創投從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
無論對創業者抑或是對投資者,這都不是個好時機。但我們可以感受到,疫情也為特定行業帶來了機遇。
尤其是,在規則被重寫的「後疫情時代」,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雲計算等領域均因這次疫情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為一批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可以預見,在即將來臨的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疫情帶來的變革、挑戰、機遇,將成為創投從業者碰撞的關鍵詞。
實際上,得益於中國對以上領域的前瞻性布局,在過去的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中,已積累了一批「明星項目」。
一些與創交會關係密切的創投「大佬」,也通過不同渠道發聲,努力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危中覓機,洞察未來。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明星項目」中,一窺被疫情改寫的未來。
案例一
從抗癌到戰「疫」,
達博生物構築人類生命安全防線
▲2019創交會項目對接活動之生物醫藥行業對接會
在廣東省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科技攻關專項中,達博生物牽頭承擔「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苗的開發生產」課題任務。
而去年這個時間,這家生物科技公司還是以「抗癌高手」的身份出現在2019創交會項目對接活動之生物醫藥行業對接會上,就基因工程技術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進行路演。
達博生物目前正在研發的疫苗,採用的是一種被稱為「亞單位疫苗」的技術。黃文林介紹說,在大分子抗原攜帶的多種特異性的抗原決定簇中,只有少量抗原部位對保護性免疫應答起作用。通過提取病毒的特殊蛋白質物質,就能篩選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這樣製成的疫苗就是亞單位疫苗。
最新報導顯示,達博研製的疫苗已進入藥監快速審批通道,最近一次的綜合測試效果良好,相關數據符合預期。
案例二
無人駕駛疫中受青睞,
出行方式變革加速?
▲2018年創交會的分論壇——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論壇
像達博生物這樣,快速切換賽道、助力「抗疫戰」的科技企業還有很多。在2018年創交會的分論壇——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論壇上,小馬智行等未來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領域企業的負責人曾聚首論道,探索人類出行方式的變革之路。
疫情之下,汽車需求萎縮。小馬智行近日宣布開拓的一項「新業務」,讓人看到了對無人駕駛技術的需求正在增長。
4月17日,小馬智行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危機,電商平臺在線訂單激增,該公司將使用自動駕駛電動車將包裹從當地的電子商務平臺亞米網(Yamibuy)運送給加利福利亞州爾灣市的客戶,該市人口超 20 萬。小馬智行在加州的自動駕駛車隊由 10 輛電動 SUV 組成。
案例三
以科大訊飛為例,
瞭望人工智慧的「疫後」未來
▲「融合·裂變 -- 人工智慧為產業賦能」論壇
更受矚目的是人工智慧技術。作為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領頭羊企業、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科大訊飛是創交會的「老朋友」。
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助力各行各業構建疫情防線。科大訊飛打造的智醫助理AI輔診系統賦能基層醫療,3秒可完成一例患者的新冠肺炎輔助診斷;AI線上教學平臺保障「停課不停學」,先後在湖北、安徽等21個省份的6500餘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和服務,確保學生享受到公平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資源。
中國人工智慧產品在海外戰「疫」中也大展身手。在韓國部分地區,可能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人會收到韓國防疫AI外呼系統的健康問詢電話。這一外呼系統由科大訊飛提供後臺技術支持,並由該公司投資的中韓合資公司部署實施。在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曾經疫情期間中俄航班唯一的落地點,莫斯科機場需要對中國乘客開展健康檢查和詢問工作,科大訊飛從國內協調了一批翻譯機送到了俄羅斯,解決了翻譯人手不足的問題。
「我們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慧發展一定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近日受訪時表示,「如何更好地發揮人工智慧在新基建中的重要作用,讓人工智慧技術更好地同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進而不斷打磨產品,滿足社會剛需,將成為科大訊飛下一步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為什麼創交會的「明星企業」會在這次戰「疫」中大展身手?回顧過去5年創交會,會發現大多數參會項目均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是科技戰「疫」中的核心力量。
創交會是一座橋梁。
正如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所說,「在這個平臺上,無論是全球頂尖的科技成果,還是解決行業痛點的突破項目,解決民生所需科研項目都得以呈現,並且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搭建起項目和資本嫁接有效的對接橋梁,最終實現成果的實際轉化。」
創交會也是一個課堂。
每年,創交會都會邀請全球優秀創新創業者、著名企業家和頂尖投資人齊聚廣州,講述創業得失經驗、剖析優秀創投案例、探討行業創投新風向,上演一場盛大的創投界年度思想盛宴。
今年,創交會將加大線上展覽和線上交易,同樣地,創投圓桌會也將變身「雲桌會」,創新創業者依然可在線上聆聽「大佬」們的犀利觀點和深刻洞見。
作為預習,讓我們先來看看創投「大佬」們對「後疫情時代」的創投風口有什麼判斷吧。
作為投資人,
如何瞄準「後疫情」的創投風口?
1
「硬科技」行業仍有投資機會
IDG熊曉鴿
過去20年間,IDG資本被視為中國創業投資圈的標杆。在今天絕大多數知名網際網路企業背後,都有IDG資本的影子:PC網際網路浪潮中,IDG資本投中了BAT中的百度和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中,又投中了美圖和小米。
「現在來說,以AI、5G為代表的硬科技是個巨大風口,大家要盯住硬科技領域帶來的不一樣機會。」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5月15日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的高峰對話環節上分析「後疫情時代的投資風口」。
他說,每一個時代給創業者帶來不同的機會,給投資者也帶來不同的機會。早期創業者很多是海歸人才,他們帶了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也有幸見證他們的成功;但現階段技術創新更重要,硬科技會是未來的風口。
熊曉鴿認為,疫情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也促使大家重新審視世界、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作為創業者來講,心態很重要。創業本身就是一個生活方式。歷史上看,永遠有機會。」
2
數位化轉型加快,現在正是投資時機
紅杉資本沈南鵬
4月23日,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與黑石集團(Blackstone)董事長、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 「雲端對話」中表示,現在正是加倍投資中國的時候。
在他看來,在中國眾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資主題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和創新。
「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在內的數位技術正在改造著中國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這些轉型的過程可能會進一步加快。」
沈南鵬認為,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中國公共衛生體系還將進一步升級,醫療衛生行業有望獲得更快增長。
「來自民營和公共部門的投資還將加大。這將涵蓋疫苗、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沈南鵬說,「在更廣闊的生命健康領域,我們還將看到不少新的創新和增長。」
3
新基建將用新技術賦能老基建
晨越建設王宏毅
在投資人眼中,新基建是被寄以厚望的經濟強心針。相較於傳統基建對於鐵路、公路、能源的投入,新基建關注的是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
在2020年第五屆中美風險投資峰會上,晨越建設項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宏毅認為,新基建將在短期之內成為穩定中國經濟的關鍵,尤其在第一季度GDP增速為-6.8%的慘澹情況下,新基建可以起到保就業的託底作用;而長期看來,新基建將以更細的顆粒度彌補老基建的短板,用新技術賦能老基建。
其中值得思考的投資機會是,如何讓固定資產的投資和證券化更加高效,以及在傳統行業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作為企業家,
應如何正面迎擊疫情挑戰?
1
把危機當作壓力測試,讓困難成為前進動力
高瓴資本張磊
高瓴資本創始人、執行長張磊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表示,疫情和困難是一面鏡子,能幫助創投從業者找問題、看本質,最好的經驗都來自疫情。
雖然疫情暫時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但他也看到,很多創業者都在盡力走出負面影響。
「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我提出了兩個原則。第一,要stay in the game,就是說要留在牌桌上,能穩住當下的經營和現金流,就能夠看到更廣闊的天地。第二點是更重要的一點,實際上疫情正幫助我們打造一個強大的、經過壓力測試的組織,這是讓我們把自己的組織打造起來的最好機會。不要浪費每一次困難和危機,把它作為前進發展的動力。」張磊說。
2
數位化轉型加速,提心更善用科技的對手
宜信唐寧
宜信公司創始人兼 CEO 唐寧在《唐寧會客廳》中表示,疫情帶來了很多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數位化的加速。不具備數位化能力的企業,可能在疫情期間就被淘汰了。
所以,疫情對於各行各業來講,都是一個契機、一個轉變思想並且立即行動的轉折點。每個行業深入剖析,都會有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機會,各個行業之中都會有贏家。
在他看來,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必須且急迫的。比如引進技術人才、建立技術團隊,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的行為、得到更為深刻的洞察,都應該馬上進行。
與此同時,數位化轉型可以帶來模式創新。「過去是線下的,現在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過去只有一個收入來源,現在就有兩個或者多個收入來源。過去對於客戶的理解來自道聽途說,現在可以直接了解客戶的反饋。」
「科技不會取代你,是那個更加善於用科技的競爭對手取代了你。這個競爭對手可能來自同行業,也可能是跨界的。」唐寧說。
最後,我們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在創交會未來科技峰會上曾經講過的一番話,作為結束語。
「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所經歷到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讓你非常焦慮,這是每個創新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的堅守和熱愛。」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
來源: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
原標題:《創交會|後疫情時代,科創企業如何危中覓機?聽創投「大佬」們發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