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金曲獎頒獎典禮上,鄧紫棋以五次提名零得獎的成績遺憾輪空,就在很多粉絲以為肯定拿不到獎的時候,金曲獎突然蹦出來一個評審團獎頒給了紫棋,這讓很多粉絲都有點看不懂,拼成團的這波操作,明明也沒有這項獎項的提名,怎麼突然就拿了一個類似安慰獎的無名小獎?這也太奇怪了吧?
很多粉絲在得知鄧紫棋拿到這樣一個獎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恭喜偶像拿獎,而是第一時間去網上搜了一下這個獎項到底有什麼含金量?因為聽起來實在太像一個安慰獎,拿在手裡,實在是讓人沒有那麼甘心呀!
眾所周知,金曲獎最有含金量的四個獎是:歌王、歌后、專、國專,也就是最佳男歌手,最佳女歌手,最佳年度專輯和最佳國語專輯,今年鄧紫棋也入圍了最佳女歌手和最佳國語專輯,但是頒獎頒到最後也沒有聽見她的名字,這讓很多粉絲都比較失望,那麼唯一拿到手的這個最佳評審團獎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安慰獎?
其實要說水的話,這個獎項絕對不是沒有任何含金量,而恰恰相反,這個獎就是因為太有含金量,所以這些年來在整個金曲獎上出現的次數都特別少,一般情況下,頒獎典禮上,是不會出現這個獎項的,從2007年設置評審團獎開始,這個獎項前前後後就只頒發過六次,其中王菲就曾經拿到過這個獎。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既然從創立之初就頒發過六次,聽起來好像這個獎也沒有粉絲們眼中那麼普通,但是凡事都要分情況,如果說王菲拿評審團獎是因為實力和作品,那麼鄧紫棋拿這個獎,我覺得絕對就是評審團想給她一個肯定的眼神,鼓勵一下而已。
因為好多小夥伴可能不知道,所以我在這裡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評審團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獎項,在最開始金曲獎創立的時候並沒有設置這個項目,而是一直到2007年才正經設立,而後就頒給了王菲。
因為在當時所有女歌手裡面認證銷量最高的是王菲,總共是超過1000萬,包括吉尼斯認證的970萬和之後林林總總港臺新馬日2000年後的專輯、演唱會專輯和精選集認證。
再加上她是90年代新馬地區最暢銷女歌手,在香港得過2年女冠7年女二。至於在臺灣的成績,已經被扒得沒有一絲水分了。在日本銷量超過80萬,在香港王菲雖然不是最暢銷的,但成績也是最好的之一,所以金曲獎早就應該給真正的唱片女王頒一個大獎項了。
但問題是,王菲2003年發完《將愛》就沒再出過新專輯了,就算是評審團想給女王頒個獎,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因為人家根本就不出作品。無奈之下,金曲獎的評審團想出來了一個好辦法,專門設置一個評審團獎,由全部的評審團成員參與評獎,只有超過2/3的人都投了同一個歌手,在這種情況之下,才能給歌手頒獎。
當然,這個獎也沒有出不出專輯的限制,甚至連提名都沒有,由於2/3投票數這個規定太過絕對,所以在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頒獎的機會,畢竟評審團們的喜好非常難以掌握,完全得到2/3評審們的肯定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兒啊!
所以從2007年一直到2020年,這個獎項一共就只頒發過六次,從含金量上來講,這個講絕對要比任何形式的獎項都要重要,但是我不認為今年鄧紫棋拿到這個獎,對她有任何形式上的鼓勵。
因為從第一次頒獎到今天為止,所有拿過這個獎項的歌手都是一些樂壇的前輩人物,不是有非常多的作品,就是有非常高的名氣,在樂壇上肯定是有擲地有聲的地位和名聲,但是都像王菲一樣,因為種種原因不再出作品,或者因為始終得不到主流的認可,作品又非常優秀,評審獎才給出了一個類似安慰獎的獎項。
從第一次頒獎開始,所有拿過這個獎項的歌手們似乎都沒有把這個獎當一回事,比如王菲拿獎的那年,站上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非常高冷的:我對於評審團給我頒發的這個獎項表示認可。
聽聽這個措辭:「我對評審團表示認可」,潛臺詞不就是:你愛頒獎那是你的事,我認可不認可那是我的事。因為這個獎是非競技獎,換而言之,評審團覺得你不夠格評其他大獎,但又不想你輸得太難看。老歌手們都是愛面子的,很多人被頒這麼一個獎,內心也是不知道應該高興還是難過。
比如去年的評審團獎得主王若琳,明明也沒有任何通告,聽說自己拿了這麼一個獎以後直接沒有上臺領獎,比如2016年的生祥樂隊,相信很多小夥伴連這個樂隊的一首歌都沒有聽過,不過大家也不用著急,因為這是一個老牌樂隊,從出道到今天為止,堅持這麼多年,做音樂也不容易,但是一直沒拿過多少獎項,頒給他們一個獎也是帶著一點肯定和鼓勵的意思。
所以我才會說,鄧紫棋才29歲,就拿到這樣一個獎,怎麼看都像是金曲獎頒出來的鼓勵獎,提名了五次,結果一個不中,乾脆給你個鼓勵獎,安慰一下。但是仔細想想,林俊傑,薛之謙,甚至是田馥甄,梁靜茹都有在金曲獎上輪空的時候,提名好幾個結果一個不中的神仙打架局面我們也沒少見,他們都沒有拿到這個獎,為什麼偏偏是紫棋拿到了?
思來想去,我只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金曲獎真的無獎可頒了
《摩天動物園》是鄧紫棋在與公司解約過後的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的十四首歌裡,記錄了她在解約期間的一些心情,經歷,想法。聽過這張專輯以後,你就會發現這張專輯是她最用心的一張專輯,因為解約的關係,她開始嘗試了一些以前沒有嘗試過的領域,開始學習新的技能。
這張專輯請到了紐約的頂級製作團隊進行混音,還有很多知名的導演們來拍攝MV,嘗試了很多以前樂壇不敢嘗試的東西和風格,例如灰狼裡面的電子音樂,摩天裡面的元素,也是樂壇的一次小進步。
獲得這個獎項,其實本質上也意味著這確實是一張不錯的專輯,但配不上歌后、女專、國專這些大獎,事實上這也是樂迷與鄧紫棋粉絲衝突的關鍵,承認這是一張不錯的專輯,但不足以得競技類獎項。
我們承認,2000年以來,金曲獎從來沒有放低過自己的標準,不會因為誰紅就頒獎給誰。周杰倫拿到第一個歌王是2009年,梁靜茹6次陪跑,張惠妹、林俊傑和田馥甄都有過不中的經歷,蕭亞軒甚至0入圍。
但是今年這些得獎選手實在是沒有往年那麼精彩,往年在一堆歌王歌后面前挑最好的,林俊傑的專輯和周杰倫的專輯爭奪最佳年專,每個獎項頒發出去都特別令人激動,可是今年,除了歌王歌后零星幾個重大獎項算是實至名歸,其餘這麼多提名選手中有至少80%是很多聽眾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感覺所有得獎選手都適合去競選最佳新人獎。
而像鄧紫棋這樣有名氣,有實力,用心做音樂的音樂人,在這樣一個獎項面前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甚至梁靜茹這樣的天后級人物都要遺憾陪跑,我不禁想問,金曲獎的評審標準到底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優秀的作品和優秀的歌手都不能站上領獎臺,那這個獎項舉辦下去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著急,對於鄧紫棋來說拿到一座金曲獎也挺好的,29歲還有機會,期待30歲的GEM。她很努力,她的成功真的是她努力的結果,不要著急,她的努力終究會換來應有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