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自負留在門外」1985年1月28日晚,洛杉磯A&M錄音室的前門上掛著這樣一句標語。
這是製作人昆西·瓊斯讓人掛上去的,因為很快將會有十幾個全國最火的歌手開門進來,而他只有一晚上的時間,錄製好這首慈善歌曲,為緩解衣索比亞的饑荒籌錢。
最後在1985年3月7日,美國援非組織製作的《We are the World》發布。
46位參加演唱的歌手組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牌的終極樂團,雖然這次製作的目的很嚴肅,但氛圍卻很輕鬆。正如當晚瓊斯跟歌手們所說:「我們也是在辦舞會,寶貝們。」
視頻的開頭是合成器的聲音(1985年時最先進的聲音製作)和一個電腦合成的地球的畫面。隨著地球的旋轉,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美國而不是非洲。
畫面上出現了很多不同顏色的明星籤名。其中黛安娜·羅斯和安妮塔·波因特的籤名最突出,約翰·奧茲則因為他籤名裡獨具一格的「O」而格外醒目。
史提夫·汪達留下了他的指紋,而雷·查爾斯的筆跡則乾淨整潔。林賽·白金漢的籤名佔據了美國援非組織標誌下方的最佳位置,正符合他在視頻裡的重要地位。
最先亮相的是萊諾·裡奇,他跟麥可·傑克遜合寫了這首歌。把自己分配到開場第一句,就是為了自己能夠儘快完事走人。
1985年時裡奇已經站到了世界的巔峰:他發行了銷量數百萬的專輯《慢不下來(Can’t Slow Down)》,並在後半年因《說你說我(Say You, Say Me)》這首歌最後一次登上了最佳單曲的榜首。
這天晚上早些時候,裡奇主持了全美音樂獎,王子的《Purple Rain》擊敗麥可·傑克遜的《Thrill》贏下了最佳流行/搖滾專輯。
把《We are the World》的錄製安排到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的同一天,是因為這天會有很多明星聚到洛杉磯來參加這次活動。
前幾年,裡奇回憶起這天晚上同時主持兩場活動的經歷時說:「我改變了原計劃的巡演,我要熟悉這麼厚的臺本,我試圖把活動組織條理,什麼時候誰該上場?」
史提夫·汪達走到麥克風前為裡奇和聲。在排練期間,汪達唱錯了一個音,裡奇開玩笑說:「史提夫搞砸?這是合法的嗎」他們決定把這件事怪到另一個旺達的另一個人格Eivets Rednow(他的專輯名,是他名字倒著拼寫)身上。
史提夫雖然不再是七十年代無人能擋的巨星,但他在1985年依舊在排行榜單上佔有一席之地,《兼職愛人(Part-Time Lover)》在當年衝到了榜首。
汪達原本是要跟裡奇一起創作這首歌的,但是昆西·瓊斯知道汪達正忙著做他的新專輯(《In Square Circle》),所以他建議麥可·傑克遜取而代之。
據裡奇回憶說,在錄製的休息期間,當雷·查爾斯問到洗手間在哪裡時,汪達說:「我帶你去,雷。跟我來。」汪達牽著查爾斯的手帶他穿過走廊來到了正確的門前,而其他人就目瞪口呆地看著盲人為盲人帶路。
保羅·西蒙拿著散頁樂譜,從「哦,是時候伸出援手(oh, it’s time to lend a hand)」接著唱了下去。他的外套和格子襯衣成為了瑞弗斯·柯摩整個職業生涯都在模仿的時尚風向標。
1985年一整年西蒙都沒出一首金曲,他似乎除了長期在《周六夜現場》當配角,已經江郎才盡了。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年,他就發布了足以定義他職業生涯的專輯《Graceland (恩賜之地)》。
裡奇的手伸進了畫面,示意肯尼·羅傑斯出場,他穿著美國援非的文化衫,仿佛他是組織的忠實粉絲一樣(其他也穿了這件T恤的明星還有艾爾·賈諾,黛安娜·羅斯也穿了一會)。
羅傑斯是1985年著名的流行鄉村音樂明星(還沒有成為烤雞專家),他也是經紀人肯·克拉根管理的藝人,跟萊諾·裡奇一樣。克拉根是組織這次活動招攬這些藝人的主要驅動力,他說是哈利·貝拉方特在聖誕節前打電話給他,鼓勵他辦一場慈善音樂會。
但最後他卻辦成了一場錄音活動,跟邦迪創口貼樂隊的《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是一樣的模式,這首歌在幾周前排進了榜單。克拉根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做準備。
他打了幾個電話,決定每天預定兩個大牌藝人。據克拉根說,他在籌備期間的轉折點在於說服了喬恩·藍道讓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參加。
詹姆斯·英格拉姆穿著一套銀閃閃的套裝出現在了畫面中,仿佛他是參加完航空訓練後直接趕來的。
兩年前英格拉姆有過一首排在榜首的單曲(《Baby Come to Me》),而他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價值則在於他跟傑克遜和瓊斯的關係都很好,曾經和瓊斯一起為傑克遜創作了他的專輯《Thrill》中的熱門單曲《P.Y.T.》。
1985年,特納還在從自己的復出專輯《Private Dancer (私人舞者)》中扒熱門單曲。在這天晚上,當她終於結束了長時間的錄製工作後,她慶祝一樣地大喊著:「魚堡!」與特納唱和聲的是留著大鬍子的比利·喬。
這天晚上早些時候,當喬看到雷·查爾斯走進錄音室的時候,他說:「就好像是自由女神像走進來了。」
瓊斯介紹了二人認識:「雷,就是這傢伙寫了《紐約心情(New York State of Mind)》」(一首致敬查爾斯的歌。)喬肉眼可見地顫抖著,但二人後來相處得很好:在隨後一年,他們發布了合唱《Baby Grand (小三角鋼琴)》;1999年,查爾斯授予了喬加入搖滾名人堂的榮譽。
喬的未婚妻克裡斯蒂·布林克利(他們幾周後就結婚了)陪他參加了錄製。錄製的工作室只有歌手們可以進入,另有500名嘉賓在旁邊的錄音棚裡舉行的派對上觀看了錄製過程。
除了布林克利之外,參加這場派對的知名人士還有布魯克·希爾茲、簡·方達、卡裡姆·阿卜杜勒·賈巴爾和斯蒂夫·馬丁。
在錄製過程中,喬在休息時走到了旁邊的鋼琴前自己彈了一遍那首歌,以確定它是什麼調。「E調,」他說,看起來很厭煩,「我討厭E調。」
麥可·傑克遜,1985年左右全宇宙最火的流行歌手,開始進入了副歌,他自己錄製了多重音軌。他在晚上九點其他歌手還在陸續進場時就將這些音軌鋪到了一起。
雖然這首歌名為《We are the World》,但有時候傑克遜自己就想創立一片天下。他穿著閃閃發光的襪子,右手戴著與之相稱的華麗的手套。
在開始錄製之前,他問瓊斯:「昆西,你覺得我應該說『你和我 (You and Me)』還是『你跟我 (You and I)』?」他們最後決定「你和我」情緒最飽滿。
喬叫傑克遜「臭東西」,「臭東西」則在喬每次錄製出錯時咯咯笑個不停。有一次傑克遜狀態很好,他在麥克風前跳起了舞,在不打擾錄製的情況下賣力地舞動身體。
裡奇和傑克遜是在傑克遜家一起寫了這首歌,他們自傑克遜的孩提時代就相識了。
前幾年裡奇在《公告牌》的採訪中聊到了這次活動:
「我坐在傑克遜臥室的地板上。我覺得他根本就沒有床,他就睡在地板上。牆邊堆了很多專輯,只有一張地毯和一張長椅。我寫了第一節『有時候我們需要』,我就聽到他在我身後有嘶嘶聲,房間裡居然有一隻巨蟒,或者巨蚺,鬼知道到底是什麼,反正就是又大又醜的蛇。
「我來自阿拉巴馬,看到蛇的第一反應就是報警,對著它開槍。我尖叫了起來,但是麥可說『他在這兒,萊諾,我們找到他了。』我說『你他媽是不是瘋了。』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才慢慢平靜下來。」
(未完待續)
原文連結: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features/we-are-the-world-a-minute-by-minute-breakdown-5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