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誇讚他人演技的情況,不多吧?
質疑Angelababy表演功力的觀眾,很多。
身為奧斯卡終身評委的章子怡,發文肯定了被嘲演戲只會「瞪眼」的楊穎,就挺突然的?
以至於網友疑慮章子怡是不是「被綁架」了?
而楊穎本人也回應了章子怡的肯定,稱要繼續努力。
這一來一往,不止吃瓜,我真想看「戲」了。
我是說,好奇了,《摩天大樓》究竟好看不好看。
關於此劇,之前有條熱議「Angelababy 哭戲」。
當時,很多人看到這條熱搜的時候,內心是拒絕的。
因為看過Angelababy那些影視作品的觀眾很多都認為她和演技很難聯繫上。之前的作品中,她的表演給大家印象是這樣的:
有楊穎,必勸退?
惹得編劇甚至親自下場回應:沒事,她一上來就是一個S體…….
在豆瓣上,《摩天大樓》憑8.2的高分,一舉超過了之前話題熱度都在線的《非常目擊》《十日遊戲》《白色月光》等等許多同類型懸疑劇。
所以是Baby的演技讓這麼多觀眾「真香」了嗎?
有流量的非流量佳劇
在這部新劇中,一直處在輿論討論的焦點的話題的就是Angelababy的演技。
不吹不黑,是有進步的。
在這部劇裡,我們能看到在人物情緒的處理上,她不再像之前一樣通過一些誇張、 大幅度的動作來表達人物的情感,因此在人物的細節處理上,鍾美寶的哭是有一定感染力的,不是宣洩的大哭,而是隱忍的流淚。感到痛苦難堪時,眼淚在眼眶中打轉,牽動嘴角,再默默地流了下來。
品一品章子怡的評語:
「大家曾經對Angelababy在表演上的質疑可以暫且擱置了,她演的美寶真摯自然,她對這個角色的投入與呈現值得肯定,有時不想著怎麼去演反而會更加有魅力」。
可不可以理解為,少即是多,走心。
但是,也有人認為所謂的「演技」也不過如此。在劇中的幾場哭戲中很難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區別:自己所愛的人被警察帶走,情敵見面的難堪,似乎都是一個樣。
但是,我還是要說雖然baby沒有加持這部劇,但是也沒有毀了這部劇,相反,這部劇在一定上成就了baby,就像她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中的絕世美人銀睿姬,《鬼吹燈之尋龍訣》中驚為天人的女神丁思甜。
換句話說,《摩天大樓》的成功與Angelababy自身流量沒有多大的關係,如果說不炒演技話題,憑藉這部劇優質的內核這部劇也會成為今年懸疑劇的一匹黑馬。
這就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流量明星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存在,這類作品被看做是資本圈錢的利器,最後導致劣幣逐良幣,形成了娛樂至死的市場環境。
就像最近上映的電影《蕎麥瘋長》,有了票房但是卻失了口碑,這部電影不缺流量,馬思純、黃景瑜、鍾楚曦每一個單拿出來都可以獨當一面,但是卻也沒有給觀眾呈現出一個優質的答卷。
而最近大爆的這些劇,它可能沒有強大的流量支持,演員沒有強大的粉絲基礎。但是裡面的每一角色都是靈動的,每一個演員也都是時刻在線的。
《摩天大樓》裡讓人恨得牙痒痒的繼父顏永良,他的飾演者焦剛在兩部熱門的網劇中都有著亮眼的表現,雖然都是父親但又是截然不同的,《非常目擊》裡從失意、崩潰、失常這一系列的遞進完成了角色的蛻變,而《摩天大樓》裡他需要演出每個人嘴中對於這個人物不同的見解,這個表演是分裂的,這不是高階演技?
還有鍾美寶母親的飾演者倪虹潔,在離開《武林外傳》沉寂許久後,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文藝片《過春天》《摩天大樓》裡都成為了一位不同的母親。
導演陳正道稱讚道:「她的演出充滿著能量,而且她的表演分不出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的演法,既放又收,既粗又細。」所以,是角色成就演員,而非演員裹挾角色。
劇本殺式的羅生門,過癮?
撇開演員,一部懸疑片是否吸引人最重要的就是劇情。
故事的講述手法,情節的曲折宛轉,觀眾的參與程度都是檢驗一部懸疑劇是否成功的標準。
從這來看,《摩天大樓》是成功的。故事的開始從一棟大樓裡的一起謀殺案展開,一位單身美麗的女子在停電的晚上死在了自己的公寓,馬上公寓裡每個與她有關的人都人人自危,大家互相包庇,互相掩護,構成了一部異常精彩的羅生門。
首先作品的選材就十分有趣,一棟大樓或者小區裡可以延伸出的故事太多了,這棟大樓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當正常溝通失去之後,窺伺似乎具有了某種扭曲的合理性。
而原著小說作者陳雪對於摩天大樓的最初構想來自於「巴別塔」的概念:人們建造巨大高樓,想要接近天際,然而卻因此失去了可以溝通的共同語言。她認為這個摩天大樓不只是高樓,還是個巨獸,它包容了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同時也吞沒了這些想要登天的人。
因此圍繞一座大樓展開的懸疑作品也不勝枚舉。
前年大熱的日劇《輪到你了》就是抓住了觀眾這一心理,將一場殺人遊戲安排在了一棟樓內,由此一場爾虞我詐的鬧劇就此展開;韓劇《他人即地獄》裡,在這樣一個驚悚的考試院中形形色色與正常社會脫軌的人物,唯一正常的主角在裡面又會遭遇怎樣的折磨?或者是早年改編自九把刀的驚悚片《樓下的房客》更是將房東與租客、偷窺與禁忌詮釋得淋漓盡致。
而《摩天大樓》裡不同身份的,和鍾美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人,也成為了本劇最大的看點。門衛、房產銷售、家政阿姨、孤僻小說家、天才鋼琴家,每個人似乎都隱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次就是劇本殺的設定。如何將這麼多的角色井井有條的一一展開而不顯的繁冗凌亂。
整部劇採取了劇本殺式的剪輯手段,從大樓中每一位可疑的人物展開,單獨介紹他的故事。這一設定使得觀眾更加具有沉浸式的觀感體驗,仿佛自己也身負破解案情的使命,同時也使得觀眾失去了上帝視角,在我們洋洋自得以為接近真相的時候,降下一盆冷水告訴我們,原來我們一直都猜錯了。
每個人似乎都隱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看似熱心的保安小哥在和女友分手後卻成為了跟蹤狂,還有一屋子瘮人的玩偶;外表光鮮的建築師實則背著妻子偷情,並且從小就是一個「小偷」;對於推銷獨有一套的物業管理員卻喜歡趴在通風管道裡偷窺別人的私生活……每一個人都只講述和自己有利的部分,而掩蓋自己最不堪的一面, 這似乎是要上演全員惡人的戲碼。
但是層層反轉才是這部劇另一大特點。每當你以為自己接近了真相,但是你會發現後來的劇情一下子就推翻了你所有的構想。
當所有的矛頭都直指繼父顏永良的時候,可在他的供詞中自己只是一個受妻子玩弄的痴情男人;當我們將林大森定義為一位出軌昔日初戀的窩囊渣男時,劇情峰迴路轉,原來這一切都是假的;當我們單純的將李茉莉和鍾美寶視作情敵關係的時候,可她們最後竟是情比金堅的姐妹……
這種層層套路的反轉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宛如坐上了刺激人心的過山車,跌宕起伏。
社會內核的深刻之作
《摩天大樓》另一大成功的看點便是將劇情與現代社會的焦點議題相聯繫。這就使它的格局不在局限於懸疑劇所帶來的緊張刺激獵奇的觀感,而將我們的格局帶入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首先是原生家庭之困。很多人幾乎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無法避免的存在。
而劇中鍾美寶和弟弟就是非常極端的例子,對他們來說,家人是他們的牽絆更是枷鎖,最後一場玉石俱焚,魚死網破的悲劇更是一場難以逃脫的宿命。
未成年人x侵、精神虐待,繼父顏永良更像是所有原生家庭負面形象的一個縮影,像幽靈一樣陰魂不散,至死方休。但網劇並沒有向另一個黑化的極端發展,而是採取一個溫暖動人,大眾可以理解的救贖式的結局,即面對原生家庭的困境,一味的逃避妥協只會讓我們陷入沼澤,越陷越深,是有衝破困境勇於反抗才能迎來希望的曙光。
而劇中另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女性角色就是鍾美寶的母親鍾潔,作為一個社會底層沒有文化水平的歌女,她成為了顏永良家庭暴力與精神虐待的一大受害者。
前一陣子,家庭暴力成為了輿論鳳口浪尖的話題,而鍾潔作為這類女性的代表,深陷局中,意識不到自己已經成為了被操縱的對象,而她的自救失敗與深陷泥潭也使得這一代人的悲劇也延續到了下一代人身上。
就像最近熱播的日劇《殺人鬼藤子》裡那樣,「不要成為母親那樣的人」已經成為了一個魔咒成為禁錮藤子一生的枷鎖。
女德、性別歧視、職場x侵等敏感話題也被擺上了臺面。
這些當下的現實社會對待女性不公的種種細節,引出了人們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議題:在社會對待女性不公平的重重陰影之下,身陷困境的女性如何自我救贖?
劇中李茉莉、丁曉玲、鍾美寶這三個從同一所寄宿制學校出來的姐妹,在一所物化女性的「女德」學校畢業後,互相扶持、互相幫助,成為了鍾美寶對抗惡魔般原生家庭的希望支柱。所以這使得這部劇從一個毀滅的開始走向了救贖的結尾。
李桂蘭拯救鍾潔的失敗和李茉莉與鍾美寶三個好姐妹互相扶持走出困境形成一個令人唏噓的對照, 或許這也是這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在這個社會女性的自救已經不再是一個個體的矛盾而是整個社會的思想與行為的統一。
這些種種劇情的嘗試打破了常規懸疑劇有關燒腦、破案的局限,而將觸手伸到了更加深層的社會內核,這無疑也是我國國產懸疑劇又一大創新之舉。
說到底,因為楊穎被勸退?大可不必。
換個人演,好劇還是好,劇本不行還是不行,觀眾眼睛雪亮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