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女性找老公不看學歷看工作 "女高男低"婚姻增多

2021-01-12 中國青年網

網絡圖片

  越來越多的韓國女性「下嫁」學歷比自己低的男性。韓國統計廳對1995-2015年全國200萬起婚姻登記進行的數據分析顯示,女性學歷高於男性的婚姻比重從1995年的7.5%分別增長至2005年的10.8%,2015年的11.6%。

  2015年韓國全國約23.5萬起婚姻登記中,共有27173對是大學以上學歷的新娘搭配初中或高中畢業的新郎,佔比11.6%。

  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順石(音)說:「雖然過去很多女性都選擇學歷等條件高於自己的男性結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更注重穩定的工作。」首爾大學教授趙榮泰說:「1997年外匯危機後,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上升,學歷的價值降低,因此女性更加注重經濟能力和工作。」

  新郎年齡高於新娘的現象也在不斷減少,比重從2005年的72.8%降至67.6%。新郎新娘同歲的比重從2011年的16.4%降至2015年的16%。相反,女大男小的婚姻比重從2005年的12.1%增至2015年的16.3%。2014年,京畿道的一位74歲女性與34歲男性喜結連理,是2005年以後女大男小婚姻中年齡差(38歲)最大的。

相關焦點

  • 韓國"低學歷男"難攀"高學歷女" 剩男剩女問題嚴重
    另一個現象是:韓國的剩男、剩女們呈現出剩男低學歷、剩女高學歷的趨勢。如此糾結,這樣的戀愛該怎麼談呢?  不久前據首爾市有關部門調查的一個明確的一個結果,表示首爾市大齡未婚女性的人數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三倍之多,所謂大齡未婚的年齡是定在35歲到44歲,十年前這個年齡未婚的女性約有4萬人,但是去年這種大齡未婚的女性人數又增加到了12萬多人,幾乎是3倍之多。
  • 高學歷單身女性群體特徵
    其中,高學歷的單身女性群體也得到研究者的探討和研究。擇偶梯度理論和人口普查數據都表明,「女性更希望嫁給比自己學歷和社會階層地位稍高的男性;而男性則更傾向於選擇學歷與社會階層地位比自己稍低的女性」。在這樣的結構下剩餘的便是社會階層兩端的人口,即處於社會金字塔中下層的男性和上層的高知女性。
  • 韓國女性題材劇3大慣用法則:一女多男、婚姻反擊、友情誤解
    實際上這並不是韓國的獨有特色,放眼全球劇集市場,女性題材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大女主劇、女性群像劇在國內國外都頗為流行。韓劇開始布局女性題材也是在立足於本土現實和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符合本土特色的創新,觀眾們能夠從韓劇中的女性形象體會到韓國都市女性的生存壓力和現狀問題。
  • 韓國超309萬女性選擇獨居,背後真相我不敢看
    韓國統計局9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有超過309萬名女性獨自居住,更多女性較少考慮婚姻。婚姻不想考慮,生孩子這件事更不想考慮了。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僅為0.98,而2019年更是降至0.88。
  • 阿嬌花錢花到讓老公倒抽一口涼氣,這對女高男低的婚姻可以長久嗎
    他是圈外人,並不是什麼明星,更不是什麼富二代,媽媽是老師,爸爸是公務員,都是非常穩定的工作,每月拿著固定的工資。而賴宏國,臺灣輔仁大學畢業,婦科專業。原先是在臺灣北醫附醫做婦產科醫師,那時就因為顏值高像王陽明而上了康熙的節目,圈了一大票粉絲。後來轉行到美容診所做起了美容醫師。有了名氣後收入也不會低。對於正常人來說,賴宏國的這樣的家庭已經算是中產階級了。
  • 再看《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的困境,不只是婚姻裡被低看
    第一遍看的時候,我看到的女性困境更多的是在婚姻。男主外女主內,女人辭去工作,成為家庭主婦,終日操勞,失去自我。男人的不作為,婆婆的強勢,外界的閒話,都在把她推向深淵。其實困住她的又何止是婚姻,還有從小到大的點滴。
  • 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一個男生給她投稿,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努力的人,附上了十幾張工作頁的截圖,而證明他愛運動的,是一張上半身全裸的健身照。樂樂心裡暗自失落,自己熬著不早戀,並不是為了找個「怪咖」作為初戀。被父母安排了好多次相親都沒成功的蔗蔗也表示,在相親對象的朋友圈裡發現,他們最終都找了學歷不如他們本人的女孩,「男高女低」傳統價值觀有一定影響。
  • 《三十而已》童瑤婚姻被入浸,江疏影成剩女,毛曉彤找了個合租男
    該劇豆瓣評分8.2分,甚至比霸屏的《歡樂頌》都要高很多。小室看了幾集發現,《三十而已》竟然有《歡樂頌》的即視感,都是大女主戲,男主們戲份少,辨識度也低,甚至女一號的官配CP出現的有點遲。工作中,王漫妮不戴有色眼鏡看人。面對穿著打扮普通的大媽時,她也會熱情接待她。
  • 從中韓婚姻看跨國婚姻:女性流失和高離婚率,幸福並不容易
    性別失衡也大大減輕:2001年中韓跨國婚姻女男比例高達31.4比1,即中國嫁出去31.4個女性,才娶回來一個韓國女性;2019年男女比例已經回落到2.5比1附近,這和中韓人均GDP基本一致(2019年中國人均GDP1.07萬美元,韓國3.17萬美元)。
  • 高學歷是女性在婚戀市場的減分項?女人的價值不是用來生兒育女!
    關於女性結婚、生兒育女,不管是在封建社會,還是文明開化的今天,都是人們熱衷於討論的話題。而即將收官的電視劇《誰說我結不了婚》,就是聚焦於這個社會熱點。以三個30多歲仍然單身的女性視角,表現了當代女性對待愛情和生活的不同態度,展現出當代獨立女性面臨婚戀難題的初心、困惑和選擇。
  • 趙薇的婚姻自由到普通女性的婚姻無奈  會賺錢才會在婚姻中獲勝
    微博上引發熱議的《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解讀了婚姻的實質問題,她把婚姻比作男女共同開公司,男方支付房子和車,是公司固定資產,大多歸男方所有。婚後男方外出賺錢,相當於做業務,女性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相當於做後勤工作,同樣都是為公司工作,女性卻是沒有報酬的。也就是說公司提供給女性的只是一家包吃、包住、不被尊重、不發工資的工作。現實中有多少人願意從事這樣的工作?
  • 何潔自爆沒工作:「女強男弱」式婚姻有多幸福,大多取決於男人
    可現實生活中,因為男人大男子主義作祟,他們往往無法接受這種安排(有的家庭中,女方也接受不了)。讓他們呆在家裡做「家庭主夫」,別人還沒看不起他們呢,他們首先就感到自卑。「男強女弱」的婚姻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搭配就很常見。家庭財富得以往上升,孩子也能得到充分的照顧。當然,這種婚姻的一大弊端是:一旦男方出軌,女方巨吃虧。
  • 何潔自爆接不到工作:「女強男弱」式婚姻多幸福,大多取決於男人
    「女強男弱」的婚姻中,男人接受不了做「賢內助」的安排,難道是擔心自己也迎來「黃臉婆」命運和結局?可我想了想:不能夠啊。只要懷孕風險由女方承擔,女性出軌的機率就會比男性低。大多數職業女性,賺了點錢就先緊著家裡用,真正的敗家娘們兒是很少的。而且,她們大多富有責任感,工作完了就直奔家裡,也不會吆五喝六跑出去喝酒、釣魚啥的。偏激地說一句了。
  • 高學歷見識廣的會看不起低學歷的嗎?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高學歷見識廣的會不會看不起低學歷的?大家的回答都很多, 各個說法都不同,有的人說是,有人否定!這種很大程度都是因人而異的,對人的態度問題很大程度是個人的修為和品性問題和學歷高低並無很大的差別!
  • 《認識的妻子》:看徐友珍的自我成長,破解低質婚姻的絕望。
    劇情裡,男主得到了一個時光重返的機會,回到過去改變關鍵事情的時間節點,避免和女主有接觸認識的可能性,誓要奔赴從前錯過的初戀邀約,選擇不一樣的交往對象我想是命運迴轉,是女主的自我成長!是告訴我們:現代婚姻生活裡,如何通過自我成長,避免婚前溫柔可愛小仙女,婚後面目猙獰家暴女的「人間慘劇」發生。
  • 深度:女碩士嫁給富豪,想說愛你不容易理解高學歷女孩的愛情觀
    高學歷女大學生的戀愛觀時代的發展和自身的高等教育為女性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但在中國中,社會還沒有給女性一個完全開放的舞臺。女性「相夫教子」在整個社會中的價值取向與現代女性走向社會的能力相矛盾,使她們在愛情上充滿矛盾。
  • 學歷高的人看不上學歷低的,很正常
    要知道,戀愛和婚姻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戀愛的時候可以只看重愛情,兩個人在一起可以不必在意學歷,只在意是否相互吸引,相互喜歡。 但結婚不一樣,婚姻是很現實的,婚姻是柴米油鹽,是日復一日平淡的日子,如果只是想著靠「愛情」過一輩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 「不好意思,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網友:985碩士也不值錢嗎?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難度平臺低就會限制未來的發展嗎?自己足夠有能力不也一樣,如果高考失利了,那麼碩士、博士考去考更好的學校不就行了。首先對於這種本科學校不好,而通過考研考博來改變和提升自己的想法,其實是很好的,值得鼓勵。
  • 為何越來越多香港女願意嫁給內地男?
    為何越來越多香港女願意嫁給內地男?  除了香港女多男少以外,內地與香港日益緊密的經貿文化聯繫讓南下、北上大潮交錯,也使得兩地人士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彼此。近些年,香港女星嫁入內地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不少愛情片中港女眷戀的主角也成了內地才俊。  隨著內地的快速發展,許多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的「三高」港女對於內地事業有成的「優質男」青睞有加。而港女獨立、熱愛事業的性格也受到不少內地男士的歡迎。
  • 觀察:香港女性為什麼越來越願意「北嫁」內地郎?
    不過,早期跨境通婚幾近「單一」的情形是:處於社會基層、年長、學歷不高的香港男性「北上」尋覓伴侶。這種通婚也常與「老夫少妻」、「家庭暴力」等負面標籤掛鈎。  1997年,「北上」嫁給內地男性的香港女性只有675人,2014年變成5400多人。「港女北嫁」的趨勢變得明顯,主要發生在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