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 熊筱偉 唐澤文)經省政府新聞辦批准,1月21日,四川省統計局在成都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簡稱「四經普」)取得的重要成果。
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曾俊林表示,五年一度的經濟普查是我國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摸清我省二三產業家底的一次「全面體檢」。
總的看,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摸清了我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系統反映了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獲得了極其寶貴的海量數據。省統計局、省經普辦將按照國務院經濟普查辦公室統一部署,依法向社會發布更多普查數據,並會同各有關方面用好普查成果,加大對普查資料的開發應用,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確保普查成果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實現效用最大化,為我省科學制訂「十四五」發展規劃提供基礎數據支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總量繼續擴大
這三個行業從業人員最多
從單位情況看,2018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76.20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8.72萬個,增長103.3%;產業活動單位90.99萬個,增加43.32萬個,增長90.9%;個體經營戶363.29萬個。
按行業分,全省法人單位數量居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從從業人員情況看,2018年末,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754.42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290.15萬人,增長19.8%。其中,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同比下降1.6%,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同比增長43.4%。
按行業分,全省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建築業365.21萬人,佔20.8%;製造業335.08萬人,佔19.1%;批發和零售業148.66萬人,佔8.5%。
從資產看,2018年末,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35.76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佔21.3%,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佔78.7%。
從營業收入看,2018年,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10.79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佔55.1%,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44.9%。
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蓬勃
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大幅增長
「四經普」成果顯示,四川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蓬勃。
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2018年末,全省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213個,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5.9%。
高技術製造業方面,2018年末,全省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1283個,比2013年末增長52.6%。
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研究與試驗發展(簡稱R&D)經費支出139.43億元,比2013年增長125.5%, 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2%。
文化產業方面,2018年末,全省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7.41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181.1%;從業人員72.34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48.2%;資產總計8398.86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180.6%。
「主幹」引領明顯
成都平原經濟區單位、人員佔比超6成
法人單位按區域分,成都平原經濟區引領作用明顯,擁有法人單位47.80萬個,佔62.7%;川南經濟區9.67萬個,佔12.7%;川東北經濟區13.09萬個,佔17.2%;攀西經濟區3.41萬個,佔4.5%;川西北生態示範區2.23萬個,佔2.9%。
從業人員按區域分,成都平原經濟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992.25萬人,佔60.0%;川南經濟區264.59萬人,佔16.0%;川東北經濟區296.05萬人,佔17.9%;攀西經濟區72.85萬人,佔4.4%;川西北生態示範區28.94萬人,佔1.7%(備註:不含省直統單位普查數)。
此外,全省企業法人單位共有57.03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37.12萬個,增長186.4%。其中,內資企業佔99.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佔0.2%,外商投資企業佔0.2%。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佔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4%,私營企業佔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