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倫又出花邊新聞了。
沒錯,就是李湘的老公,王詩齡的爸爸。
曾經帶女兒上《爸爸去哪兒》,憨態可掬的好爸爸形象,狠圈了一大波粉。
△《爸爸去哪兒》中著名的還價場面,對方要價4塊,他問,4塊5行嗎? 然而,最近這位好丈夫、好爸爸再次翻
從視頻看,王嶽倫將一白衣女子壁咚在牆上,雙方貼面私語,氣氛甚是曖昧。
事後,王嶽倫選擇在凌晨2點發布了道歉聲明,將此次花邊新聞歸為「酒後失態」「不檢點」: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李湘至今對此事沒有回應。這太不符合湘姐的暴脾氣了。
算起來,這是王嶽倫第三次因為「出軌」傳聞上熱搜了。
前兩次距離這一回並不久,就在2年前。
當時王嶽倫被曝與神秘女子在酒店共處三小時。
雖然事後他解釋稱是朋友的女朋友,他只是用車送她回酒店。
這個解釋顯然連網友都不買帳:
李湘也很快霸氣回應:
然而很好笑的是,這個事情沒過幾天,又有娛記爆料出一波偷拍照:還是王嶽倫,還是那位「朋友的女朋友」,倆人親密接觸,期間王嶽倫攬在女方腰間,氣氛同樣曖昧不明。
接連兩次被爆料,最後以王嶽倫的一則道歉聲明結束。
他當時直白地向李湘表真心:「我這輩子最愛的人就是我老婆李湘。」
只是,兩年前,妻子李湘尚有回應,而這一次,李湘沉默至今。
換誰,遇上愛人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格行為,都不好過。
做妻子的老是得防著老公哪天冷不丁又跟誰曖昧了,往往還是全天下都知道了,你最後一個得知,這種感覺實在糟糕。
有網友將王嶽倫的多次曖昧行為,歸結為李湘太「太強勢」。
還有網友讓李湘別再裝了,言下之意,你們夫妻應該早就感情破裂了吧。
我卻有不同看法。
看著王嶽倫輕車熟路的道歉,我倒覺得,像這種習慣性的曖昧,其實不能單純去從夫妻感情這種角度去分析了。
這根本就不是感情層面誰對誰錯的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看,任何一種固定行為模式的形成,背後都有很深的人格因素作祟。它牽扯到一個人的過去、原生家庭,以及從原生家庭中習得的親密關係相處模式。
譬如,但凡了解王嶽倫跟李湘的相處模式都知道,王嶽倫是以「怕老婆」著稱的。
記得在某綜藝節目中,導演組要為幾對明星夫妻重新舉辦盛大婚禮,但婚禮前夕,安排了一場「老公們落跑,享受最後單身」的派對。
其他男星都表示,這個可以有。
沙溢其實也有點怵老婆,但還是說:沒問題,我家一直我說了算。
只有王嶽倫吞吞吐吐道:我有點……
沙溢:你有點虛?
大家當場鬨笑。
不止如此,單身派對開始前,錄製給妻子的視頻時,王嶽倫雙手合十、向老婆告饒的樣子,也是十足引人矚目:
王嶽倫如此低姿態,大家倒是都能理解。畢竟湘姐的實力和掙錢能力都擺在那裡。
王嶽倫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都是老婆李湘投資的。
事業發展方面更是沒少「靠老婆」。
在這場婚姻中,以及在孩子養育上,李湘無疑是那個操心更多、付出更多的人。
但是人家夫妻你情我願、相互欣賞,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可惜,就是這位對外宣稱各種二十四孝的老公,卻時不時冒出來一些看似不痛不癢、卻又讓老婆面上難看的花邊新聞來。
細細想,這個男人很像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
因為王嶽倫多次言行都好像在昭告天下:
我愛我老婆,我離不開她,但我心底裡總對她的「照顧」「管束」有不甘心,時不時要做出一些逆反的舉動去氣她。我做了一些出格的舉動、讓她難過以後,我也願意放低姿態去補償她、取悅她。
你就說,這像不像一個不成熟的孩子的行為方式?!一方面享受著父母的各種包辦替代,另一方面心底裡又希望找回自己的主權。
對於王嶽倫的原生家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在親密關係方面肯定是有些問題的。
這個男人面對親密關係,好像一直處於一種「情感上離不了,本質上又不忠誠」的狀態。
他的曖昧其實不是曖昧,而是他嘗試從外部世界獲取力量的工具。
△ 某綜藝節目上,李湘在認真談論夫妻相處之道,一旁的王嶽倫面無表情,四處張望,眼神和手腳上的小動作頗多,耐人尋味。
我在現實生活中,也見過王嶽倫式的男人。
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妻子漂亮且能幹。夫妻倆一起經營的小店面盈利狀況也很不錯。可突然有一天,他出軌了一個混夜店的女孩。
這件事,傷透了他妻子的心。當妻子下定決心要跟他離婚的時候,他卻又慫了。
他離不開她。
說起來,他內心不過一直住著一個沒長大的小孩。小時候,父母對他很嚴格,很少給他做決定的自由,婚後「逆反期」反倒開始了。
夜店女孩身上離經叛道的氣息,很讓他迷戀。
他愛上的,不是那個女孩,是那個叛逆的味道。
可笑的是,這個叛逆「小孩」,一旦叛逆的癮過足了,仍然還是要回到媽媽身邊繼續「吃奶」(依賴)才覺得安心的。
類似這樣的婚姻關係,貌似現實中並不少見。
要打破這種病態的親密關係相處模式,需要雙方努力才行。
首先,那個依賴的同時卻又反叛著、王嶽倫式的愛人,需要學著去反省、覺察。
去看一看,你一次再次從關係中逃開、或者開小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你所下意識依賴和傷害的人,又到底是誰?
是真正的愛人,還是你的假想敵,或者你用以填補內心虛空的工具?
如果你無法真實地面對自己,那麼類似出格事件還會有下次,下下次。
因為你內心的問題和衝突一直在那裡。
必要時候,可以尋求心理援助。
其次,那個一直付出很多、努力掌控和照顧關係的人,也需要從那個特別努力的位置上下來。
付出太多、管的太多,其實我們就是把自己變成對方的媽媽了。
這個時候,我們愛的或許也不是真實的對方,而是關係中的掌控感。
親密關係一旦陷入這種媽媽-孩子的關係,失衡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需要學著去建立一種更加成熟的情感關係。
在關係中,我們雙方都要學會自己為自己負責,同時,雙方都要學著去接納彼此真實的樣子。
你和我交往,不需要戴著面具。
同時,又各有各的原則跟底線。
這樣成熟的關係,才有真誠和分寸可言。
能夠建立這種關係的人,也才會在應對外界誘惑跟挑戰之時,毫不拖泥帶水地說一句:我已婚了。
△ 朱亞文在綜藝節目中,拒絕擁抱女嘉賓的理由:「我已婚了。」
著名哲學家馬丁▪布伯認為,關係分兩種:
我與它,我與你。
當我們將一個人當作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時,那麼,無論這目標看起來多麼崇高、偉大和迷人,這種關係都是「我與它」的關係。
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毫無尊重跟負責可言。
唯有我尊重你是你,我接受你是你,這樣的關係才是健康的、成熟的關係。
願所有人都能收穫一段真誠相待、相互扶持、一起成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