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舞檯燈光的接連亮起,鏡頭對準了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打響了今年女團選秀的第一槍。
作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選秀盛世《青春有你2》於3月12日正式開播,一場屬於女團的戰爭就此拉開了帷幕。《青春有你2》,2000人報名,但只有109個女孩能夠以訓練生之名登上舞臺,最終出道席位僅有9名。對於這些訓練生中的許多人而言,這是她們距離夢想最近也是唯一的一次。眼看火箭少女限定期將至,大家Pick的妹妹又來了。
「婧女孩」能否補位成功,接棒內娛第一女團的位置呢?從愛奇藝請到了蔡徐坤擔任製作人以及知名女團BLACKPINK中的Lisa擔任導師來看,想要再造頂流的野心已經很明顯了。開播第一期,主要內容是選手們的迎新會、導師及製作人表演和幾組訓練生的初評級。帥氣女生陸柯燃、冷漠話少的陳珏、擁有較高粉絲基礎的許佳琪、實力強勁的上官喜愛等訓練生靠著第一期的鏡頭刷了一次臉。當然目前只有一期,節目的具體機制以及女團的風格還未太表露,需要後續節目的豐富。但事實上呢?2001至2008年間,可以說是華語樂壇女子組合的鼎盛時期。經典歌曲,熱門組合更是層出不窮。來自香港的Twins,唱著「下一站天后」火遍大江南北;來自臺灣的S.H.E用「Super Star」吶喊出無數少男少女的青春。
黑鴨子組合、女子十二樂坊、黑澀會美眉等女子團體及雖不曾大紅大紫,但仍有一定的影響力。隨著練習生制度、劇場制度等海外模式被引入國內,中國女團開始呈蛻變的趨勢。很多人都認為2016年是女團元年,但誰也沒想到那一年也成為了中國女團的卒年。2016年開始,偶像產業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需求,這些在源源不斷的催生粉絲,加熱了女團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的女團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過去幾年來,國內偶像市場孵化過超過400支女團,但卻一直處於「出道即死亡」的局面。天娛傳媒早先打造了由中國籍成員李雨奚、易易紫、劉美含、韓國籍成員泫京、泰國籍成員那琳組成的女團ime,但很快就因為推廣、合約等問題而解散了。2017年12月,投入5億資源打造的1931女團在苦熬3年之後宣布解散,一時間引發了女團市場的輿論譁然。在國內小有知名度的女團,比如蜜蜂少女隊、SING、3unshine等,生存環境也只比一般的女團好那麼一點點。事實證明,經歷了短暫的野蠻生長後中國女團的現狀實在是不容樂觀,即便是以SNH48為首的「48系」女團,除了頭部那幾名,剩下的依舊「查無此人」。首先是投入太風險高。一個女團,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來訓練和培養,在練習生期間,女團幾乎不可能盈利,公司長期處於燒錢的狀態,支撐的時間有限。放眼中國的偶像市場,不難發現,這真的是一個男生更容易出流量的時代。熱度不減的天朝四子、穩步發展的TFboys、斷層C位蔡徐坤、從男團裡翻紅的肖戰王一博……從《偶像練習生》到《青春有你》,從《創造營2019》到《以團之名》,男團選秀的火熱和飽和程度已經毫不遮掩的表達出來,而女團節目在《青你2》播出之前,僅有《創造101》。《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算是一個另類,本來是挑選solo女歌手,最後卻莫名成立一個女團SIS,結果是糊穿地心。
其實不只是女團,娛樂圈的大環境對於女生都是苛刻的。鮮肉可以轉型為大叔繼續保持熱度,而邁入30+的女藝人則更多的在「少女感」的維繫上絞盡腦汁。女團的花期的確是更短,十幾歲二十幾歲是女團最好的年紀。即使是在有著造星神話的韓國,女子團體能夠保持多年如一日的熱度的寥寥無幾。神話、東方神起、super junior,這些男子團體都能活躍10年以上,而女團能夠走過「七年之癢」的都寥寥無幾,即使是「女帝」少女時代也逃不過分散的結局。
最後當然是大環境不夠成熟,音樂版權問題一直很分散,難以培養完善機制。我國的娛樂圈環境和日韓大不相同。日系女團的經營方式是「粉絲經濟」,打造養成系,從成員出道開始,粉絲將伴隨她一起成長。日本健全的音樂版權市場,以及整個社會濃厚的宅文化,使得偶像可以長期在小劇場演出,輔以頻次極高的見面會、握手會、演唱會、以及周邊售賣,讓整個市場非常流暢的運作起來。而韓國偶像團體從從 1990 年開始盛行,風靡亞洲,以 SM、JYP、YG為首的經紀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業體系和盈利鏈條。作為公司的偶像培養人才庫,但這些公司都非常沉得住氣,並不著急賺快錢。韓國女團已經歷四代迭代。從Baby V.O.X到BLACKPINK,每一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如今以Izone為首的五代女團,也逐漸打出天下。
反觀中國,想模仿注重舞臺表現的韓系女團,但缺乏打歌節目作為展示平臺;想模仿偏重養成系的日系女團,則只能圈住一小部分人,出不了圈。沒有適宜的土壤,就難怪培養不出鮮豔的花朵了。不管是大眾還是業內,等待真正的內娛女團已經太久了。而18年的從《創造101》走出來的火箭少女,似乎可以稱得上「內娛第一」。從成團至今,圍繞著「火箭少女」的話題一直沒有斷過。回過頭來看,《創造101》可謂是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同類型節目《偶像練習生》剛熱播結束,女團選秀尚未出現,節目既能夠得到熱度,也有最豐富的選手資源。且不談選手們在《創造101》中表現如何,也不談最終成團名單是否存在爭議,當初出道的十一位女生的確火了,前三名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更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流量。火箭少女是一個吸金能力巨強的女團,從世俗的意義上來說,它成功了,但這種模式和常規的女團是完全相悖的。因為這屬於一個「限定團」,
是通過一定的形式將幾人組成臨時團,在一定時間期限內進行團隊活動。她們被粉絲推上高位,組成了一個唱跳實力不均衡、外表風格不一致、甚至以「錦鯉」為賣點的「混亂」女團。限定團是這個時代造就的產物,它存在的本身也代表著偶像產業新興的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利與弊。由於限定團具有一定的時間期限,所以無論是團員所屬的經紀公司,還是打造她們的視頻網站,都想在成團法人時間內,儘快「割韭菜」,利用人氣賺更多的錢。隊內粉絲互撕更是日常,一個團體中總要有個上下高低的比較。而每次頭部成員互撕,都無形中為火箭少女加強曝光。粉絲互撕,說到底是為了妹妹們的資源與發展。其他團體還能用一榮俱榮這種「團魂」激勵大家,但作為限定團體,火箭少女從成團那天起就敲定了解散的日期,在成團期間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曝光與資源才是重中之重。對於大部分成員來說,團隊解散後仍舊要回原公司發展,離開了鵝廠這個「金主爸爸」,原公司能給到的資源大概率是無法與現在相比。
一檔綜藝節目讓女孩子們實現事業的華麗逆轉,也會讓她們害怕失去粉絲的寵愛,畢竟享受過掌聲和舞臺之後,誰又願意坐冷板凳?
如今播出的《青春有你2》,同樣複製著「火箭少女101」的老路。第一期播出過後,熱搜最高的是「虞書欣說話」——這個出身於華策、職業是演員、僅僅訓練了一個月的女孩子憑藉著「說不清是可愛還是做作」的嗓音與行為成了一個爆點。其實從預熱期就能看出《青春有你2》的算盤,靠著前期各種選手的話題,《青你2》早已從輿論場佔好了位置。無論是「凡凡的瓜」、經紀糾紛或是網紅參賽,這些都是成就節目話題可遇而不可求的話題,比節目本身還好看。這種女團的本質,不就是利用人強大的話題製造能力,推動整體聲量,最後實現反哺個人,成就流量嗎?誰也不知道最後會有幾個「楊超越」誕生。總之,對於已經打著「夢想」旗號的中國女團,依然需要思考很多問題。資本方都想著用最快的方法收穫,卻很少願意去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布局、去培育、去創新。內娛女團的如今,還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無論是日本的萌系,還是韓國的性感風,直接照搬都很難行得通。
既然要打造的是中國自己的新生代女團,「中國」二字至關重要。女團做的就是粉絲經濟,然而若想讓粉絲買單,就要持續性地讓受眾形成消費習慣,這就需要女團所有的成員有真本事,出真東西,內容為王。另外,這個行業需要培養的不止是團員,還有行業裡每一個環節的從業者。只有更專業的策劃,更專業的經紀人,更專業的投資方,更專業的舞臺,才能讓偶像團體長壽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