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能感動太陽與星辰,愛擁有靈魂。
如果你相信的話,奇蹟就會出現。
這是繼《海上鋼琴師》以後,又一部以4K修復版的面貌在大銀幕與國內觀眾見面的經典佳作。
《美麗人生》是由著名導演羅伯託·貝尼尼於1997年執導上映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該片一改傳統反戰題材的固話模式,以獨特的基調傳達了戰爭的殘酷和小人物動人的情感。
影片巧妙的拍攝技巧和動人的故事情節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為影片帶來了良好的口碑,無論是豆瓣,還是其他網絡購票平臺上,《美麗人生》的評分都位居高位。
影片的前半部分誠如前文所說,近乎是一部甜蜜的喜劇。
男主角奎度在與好友投奔開酒店的叔叔的路途上,與一位美麗的姑娘多拉不期而遇,自稱為「王子」的他從此展開了對多拉「公主」的追求。
然而奎度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而多拉則是一名出身優渥的女教師,這樣兩個看似幾乎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在命運的安排下奇妙地開始相識相戀。
奎度和多拉能夠遇見彼此都是幸運的,奎度因為遇到了多拉,從而開始了穩定的生活,也懂得了如何承擔責任;奎度的出現,給多拉帶來了新鮮的生活,也帶給了她全新的自我,使她得以擺脫家族和規矩的桎梏。
歲月是如此地厚待這對愛侶,很快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約書亞。但正如前文所說,前半段的影片是一部「近乎」甜蜜的喜劇,之所以說是「近乎」,是因為甜蜜背後的烏雲早已密布。
其實早在影片的開頭,奎度因為剎車失靈而站起來揮手驅趕人群,可人們誤以為這是納粹的軍禮而對他致以敬意,這不難看出,這個國度已經有納粹勢力的侵入。
當奎度和兒子路過商店時,商店的門口寫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兒子對此表示疑惑。
奎度不是不明白這種敵意,但他總有辦法自己的解釋化解這番惡意,如同在槍口插上一朵鮮花。
於是奎度回答說:「因為他們不歡迎猶太人和狗,各有各的喜惡,你不喜歡蜘蛛,我不喜歡野蠻人,明天我們就在我們書店門口立個牌子,蜘蛛和野蠻人不得入內。」
孩子恍然大悟,笑容再一次回到臉上。
奎度和兒子約書亞最終還是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帶至集中營,多拉本大可不必一起忍受這種折磨,但是,對丈夫和孩子的愛讓她毅然放棄自己的高貴身份,一同前往集中營。
集中營的生活是慘無人道的,槍子和鞭子不知道哪一個會先落在頭上,能活下來的只有螻蟻般的勞動力,老人、孩子,通通要被送進毒氣室,約書亞本也不例外,只是他知道要躲起來。在孩子稚嫩的思維裡,這不是生死的瞬間,而是一場遊戲輸贏的抉擇,他享受這一場絕無僅有的遊戲。
而奎度無法享受孩童天真的快樂,他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必須要用自己的一雙手撐起孩子的一片天。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刻,也莫過於此。
當奎度和妻子多拉同屬一個集中營,卻無法相見時,他帶著孩子東躲西藏,借著集中營的廣播,對他的愛侶說道:「早上好,我的公主。」還有約書亞那毫無陰霾的稚嫩嗓音,他喊著媽媽媽媽,響徹集中營的上空。
即便在集中營,奎度也儘自己的全力,力爭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生活條件。因故人推薦,奎度操起自己的老本行,為舉行宴會的軍官們服務,於是他便大膽地把約書亞帶進去吃好喝好。你覺得他勇敢,也為他提著一口氣,是父愛和童心,把這殘酷人生變為一齣喜劇。
本以為奎度能夠幸運地耗到德國戰敗的那一天,因為他是那麼樂觀而聰明,那麼心細且善良,他值得和妻子重遇,帶著孩子返回曾經的家。
可就是德國兵敗之日,成了奎度的最後一晚。納粹著急殺人滅口,奎度把兒子藏進了鐵箱,便焦急的出發尋找妻子下落,他攔下了運送猶太女人前往地獄的貨車,沒找到多拉,反倒將自己送進了虎口。
猶太士兵壓著這個矮小、頭髮稀疏的男人,他已經被嚴苛的勞動折磨得形銷骨立,他佝僂著背走向他的處決之地,他路過一個鐵箱子,他的兒子約書亞就在裡面躲藏著。
於是奎度再一次挺直了胸膛,他衝約書亞眨了下眼睛,高抬著腿,揮舞手臂往前大步走去,仿佛他還會用這麼神氣的模樣回來。只是數聲槍響,從牆後走出來的,只有納粹士兵一人。其實天亮,這一切就結束了,其實再過幾個小時,這場戰爭就完結了,可奎度的生命,永遠停留在這堵牆的後面,就像他編造的獨家遊戲,再也沒了結局。
美國大兵開著坦克在天亮之前解放了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這一千分的獎勵,是父親承諾的坦克,是鮮活的生命,更是明亮的未來。約書亞撲進媽媽的懷抱裡,大聲的叫道,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的確是贏了,這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換來的勝利。
明媚陽光灑落著的街道和電網密布的集中營,親密擁吻的愛人和身穿黑白囚服的人們,這些都屬於《美麗人生》,就好比希望和失落始終共存於每個人的生命中。
當我們朝人生下一個未知甚至是令人生畏的站點走去時,都能像奎度一樣笑著說:「遊戲結束,我們就回家。」
正如同利昂·託洛茨基所說的一樣,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要把人生當作是一場美麗的遊戲,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才能看到美麗的彩虹。
本期電影FM到這裡就結束啦
歡迎大家向小影
多多推薦優秀的影片
最後
小影祝大家
寒假快樂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