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相聲圈,追蹤娛樂圈,日常更新,喜歡就關,不喜勿噴!
提前說,郭德綱不參與角兒的討論,別說為什麼沒有郭德綱,他這個水平跟徒弟比這也太無聊了,早就是了,所以不要上升。
角兒,根據網上的定義就是指在戲曲行內,對那些唱念做打有絕活的演員的尊稱。
過去是對那些梨園行戲曲界有名氣的人的稱號,現在應用就比較廣泛了,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都可以被叫做角兒,不過在娛樂圈他們更喜歡用「腕兒」這個稱呼。
今天我們不談娛樂圈,只看相聲圈。因為其他的團體小編也不太了解,所以主要針對德雲社的演員談談自己的看法。
醜話說在前頭,不喜勿噴,僅代表個人看法。自認為看待問題還是挺公正的,寫的文字也不會針對誰,所以希望部分粉絲別想太多。
郭德綱曾經在《坑王駕到》中談到這個問題,什麼樣的演員才能叫角兒?
他說過去在戲班裡掛你的名字能賣出票,能把所有的票都賣出去,你就是角兒。換種說法就是你手底下的人。整個戲班子靠著你的名頭吃飯,你能養活他們,你就是角兒了。
近些年德雲社成名的演員越來越多,成名就意味著流量,像嶽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都是新起之秀。(今天只說逗哏,知道有些捧哏流量也很多,勿噴。)
從小嶽嶽的成名,再到郭麒麟,張雲雷的突起,然後就是孟鶴堂他們的迸發,德雲社這個團體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但隨著粉絲觀眾的增加,不管是誰,不管是什麼樣的演員,都被稱為「角兒」,這個是筆者非常難以理解的。
角兒,聽起來是很高大上,很有面子。有些捧哏給自己的逗哏送上生日祝福的時候也會寫上「角兒」這兩個字,但他們真的是嗎?
整個德雲社,有能力靠自己的名字出去演出,接商演,而不是借著德雲社的名字才能賣出票,這樣的演員又有幾個?甚至有些小劇場的演員,沒去過商演的,也能被叫做角兒,你把那些辛苦努力的人放在什麼位置?
可能這些話有的人不愛聽,單純指著小劇場有什麼用?真給你們幾千人,幾萬人的場館你們能賣完嗎?就算一場可以,粉絲捧著,那給你來個五六場呢?別想太多,成角兒的路還早著呢。
作為德雲社的演員,郭德綱定下的這個「角兒」的標準,就是對演員的一種鞭策,想成角兒很簡單,努力奮進就可以了,其他的自有觀眾評判。
現在「角兒」幾乎每個演員都被粉絲這樣稱呼,但你真的覺得他是角兒?成角兒的路不是光有粉絲就夠了,自己還得有功底啊。
像嶽雲鵬,張雲雷這是一直跟著郭德綱的徒弟,郭麒麟也是于謙從小教的徒弟,或許你覺得他們學的時間長,功底好是應該的。
那我們就說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這可不是吧。霄字兒的張霄白,樊霄堂,說得也都不錯。小一輩兒的也有啊,高筱貝,劉筱亭說得也都可以。
時間長短並不是功底的決定因素,主要還得看自己。成角兒光粉絲沒有用,還得靠自己努力,長久發展才是最好的。
你覺得除了鯉娛上面說的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還有誰可以叫做角兒?不帶粉絲濾鏡。個人感覺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也還可以,賣票也還行。
本文原創,禁止抄襲。因為相聲是搭檔說的,所以圖片沒有選擇單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