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把「終結者」T-1000 設計成一個警察?故事背後的象徵意義是什麼?導演卡麥隆告訴你答案

2021-02-15 電影館長

自1984年的《終結者》出世以來,「終結者」的經典形象就一直深植在觀眾的心中,在第一集中,由阿諾史瓦辛格飾演的「T-800」奠定了這系列角色的基礎,而1991年的《終結者2》中的水銀機器人「T-1000」穿著警察制服獵殺約翰康納時的模樣更是令我們永生難忘;關於T-1000這個經典角色的設計,其實背後有著一段故事,它的外觀設計並不只是為了讓他看起來很具有威脅性而已。

影史上最致命的殺人機械

勞勃派區克 (Robert Patrick)在《終結者2》中飾演的T-1000型終結者或許是影史中最冷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之一了,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殺人。儘管T-1000那可以自由變形的液態金屬狀態展現了極具突破性的視覺效果,但就算在正常人的型態下,我們還是能輕易的看出這名機器人殺手的威脅性和非人性化,這很大的程度要歸功於派區克的精彩演出。

《終結者2》裡的T-1000 型終結者。

當T-1000從未來抵達了過去的洛杉磯時,他殺死了一名警察以冒充為自己的身份,這使他能夠進入警察的數據資料庫,或是偽裝成權威性人物,以利更有效率的追捕他的獵物。然而,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讓終結者能夠進行機密的間諜活動而讓他穿上警察的制服的。

麗貝卡基根(Rebecca Keegan) 在2010年所撰寫的傳記《天神下凡: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人生》 (The Futurist: The Life and Films of James Cameron) 中寫到,當這位導演正在試圖幫助他的朋友—特效藝術家史丹溫斯頓(Stan Winston) 一起創作反派人物時有了些想法。

根據導演的說法,溫斯頓對劇本中T-1000 的設計完全不滿意,他表示這個殺人機器真的是「一團糟」,而為了使他的創作能夠完全的實現為一個能夠登場的角色,一種特定的視覺外觀是必需的。那天晚上,卡梅隆打電話給他的合作者,興奮地告訴對方他的新想法。

詹姆斯卡梅隆。

卡梅隆之所以特別決定要將終結者描繪成一個警察,是因為這個意象建立在《終結者》系列的哲學概念之上。對他來說,終結者的故事並不是關於機器人起義造反的危險性,而是在反思人類的冷酷無情,究竟為何人類會創造出能夠造成大量傷亡的無情兵器?

天網,作為軍事防禦系統而生的人工智慧,它對人類的反叛,只是反思了人類無端的暴戾後,最終給出了合邏輯的一道結論罷了,對卡梅隆來說,《終結者》系列象徵著

「我們與自身的人性失去了聯繫,進而變成了機械,這使得我們殘忍的對待和殺害彼此。」

終結者與「天網」系統。

儘管天網可能象徵著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權力的濫用,但這種壓倒性的力量其實在街頭也能夠看見。對卡梅隆來說,某些警察也同樣參與了暴力的權力結構,這種結構鼓勵了他們攻擊性的對待他們認為比自己還低下的族群。如果用卡梅隆的說法來說的話,

「他們認為所有不是警察的人都比他們更低下、愚蠢、軟弱和邪惡。」

這就是為什麼,T-1000 這名機械殺手要以警察的形象在電影中出現。卡梅隆認為濫用權力的警察是被不正確的體制建構出來的族群,這使他們容易無端地濫用暴力,是殘酷無情的完美體現,而這種想法催始了這臺經典的殺人機器的誕生。

對卡梅隆來說,警察與天網,警察與終結者,似乎沒有太大的不同。電影最悲慘的道德教訓在於-人類與機械之間的殺戮本能和殘暴是多麼的相像。T-1000 的警察制服不只是用來偽裝,更是象徵著權利是如何的使人失去人性。

《終結者》系列,與其說是「人類與機器的戰爭」,更是「人類與人類的戰爭」。

當然的,卡梅隆並非在說所有的警察都是沒有人性的,而是指出了擁有比他人更強大的武力所帶來的危險性,就這一點而言,《終結者》系列在兼具票房和動作娛樂的元素外,也有著深刻的道德反思。

相關焦點

  • 《魔鬼終結者6》證實出現「時間旅行」導演:《復仇者4》概念有BUG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導演提姆米勒透露,在他執導的《惡棍英雄:死侍》上映之後,監製大衛埃利森找上門並告訴他:「我第一次(監製《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沒有做好,我想要再做一集,你有興趣嗎?」大衛希望做一部過去沒有說過的故事,而且是關於琳達漢彌頓的時間旅行的故事。導演說:「時間旅行,對我來說,我很喜歡《終局之戰》,我認為很棒。
  • 《終結者》系列每集必出現「T-800」機器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但其實有其中一部並不是「真正」有阿諾啦!這個我們等等談!)而在這個系列的世界觀中,「T-800」終結者是在2018年開始被設計,併到2026年開始「量產」與使用,換言之就是會有超多阿諾機器人,而且每一集的阿諾機器人都不一樣!所以現在就來回顧每一集不同的「T-800」都是什麼樣子的吧!
  • 黑暗命運:終結者的人工智慧隱喻
    1991年上映的《終結者2:審判日》,被公認是整個「系列最佳」。「我們不想重複過去的輝煌,我很想看看在這個時代還有什麼新故事可以講。」詹姆斯·卡梅隆說。卡梅隆的執念,帶來了系列最新續作《終結者:黑暗命運》。
  • I won’t be back,《黑暗命運》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3》
    不僅在世界上流行了,一個時代的人們心中的科幻經典——美國電影雜誌《電影周刊》「20世紀最應該收藏的電影作品」時,選擇「終結者」在眾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中獲得最高得票率,一舉獲得了榮譽。遺憾的是,從第三部開始,卡梅隆不在了,這個系列的評價就一點點變差了。特別是,在電影院觀看的第4部和第5部影片給人一種「為續集而拍的續集」的感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的續集。
  • 柴犬怎麼就成了「中產階級」的身份象徵?|【經緯低調分享】
    在2014年之前,它的存在感非常低,直到網際網路的催化讓它的火熱度超過了之前寵物界的身份象徵——藏獒。柴犬不僅在社交媒體上攢足了流量,還在特定語境下,被納入大眾眼中「中產」的審美趣味。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是柴犬?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中分析,中產階級在生活方式的選擇上考慮的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維持「區別」,而這種需求要通過對某種符號的選擇和消費來完成的。
  • I won't be back,《黑暗命運》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3》
    I won’t be back,《黑暗命運》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3》《終結者:黑暗命運》——一部真正重情懷、而非簡單販賣情懷的續集。I will be back曾伴隨80後成長,見證了小鮮肉變成了老臘肉,而今再也聽不到這句經典的臺詞了。施瓦辛格老先生真的要離開終結者舊宇宙了,在感嘆唏噓的同時,也在追憶終結者曾帶來的美好時光和快樂。
  • 王全安《恐龍蛋》:「歡愉」是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 | 柏林影展速遞-01
    2019年,王全安導演的新片《恐龍蛋》,蒙古出品的電影,提名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故事主要圍繞在一個離群獨居的遊牧女子身上。在蒙古大草原,警方發現一名裸女被謀殺。一名年輕丶缺乏經驗的警察被派去維護犯罪現場。
  • 你永遠看不到的《終結者:創世紀2》:腦洞大開的劇情被遺棄
    當然,他們改變歷史的決心被證明失敗了,但是他們原本設定《終結者:創世紀》的下一步劇情是什麼?現在電影編劇,將要告訴我們這個看起來非常複雜的故事。回到1984 年,凱爾發現他要保護的對象,現在戰力比他還強──莎拉從小被某人送回來的T-800 終結者撫養,長大的她已經成為了一位女戰士。她稱呼這位T-800 為「老爹」,她與老爹一起拯救了被天網派來的T-1000 追殺的凱爾。
  • 「 你所要了解的AirPresto,遠遠不止「The Ten」.」
    Ten」 如果提起「AirPresto」,你只能想起作為機能性代表的「Acronym」和強調解構的「VirgilAbloh」聯名,我想你對它其實不甚了解。而今天要談的並不是現在被各種聯名加持的Air Presto,而是它最初的模樣——關於想像、關於革新,關於一個曾經輝煌的黃金時代。
  • 最新《終結者》電影演什麼?誰取代了天網?《黑暗宿命》揭曉全新AI殺人網絡
    所謂的「直接延續」,代表著你熟悉的《終結者3》(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簡稱T3)、《終結者:未來救贖》(Terminator Salvation)、與《終結者:創世紀》(Terminator Genisys),甚至包括小螢幕上的影集《終結者外傳–薩拉康納戰紀》(Terminator: 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等等,現在全是一場夢
  • 《紙牌屋》、《蝙蝠俠》背後都有哪些秘辛?讓作者們親口告訴你答案
    1979 年選舉那天晚上,我是第一個告訴柴契爾夫人她當選的人。放棄幕僚長工作之後,我來到了地中海一個島,坐在一個大遮陽傘下面,在一個遊泳池旁邊開始我的寫作歷程。這本書的名字叫作《紙牌屋》。最早,英國 BBC 已經播放了《紙牌屋》這本書,已經非常成功,廣受讚譽。開篇題目是「事無定勢」。
  • 《終結者》《天氣之子》今日熱映!
    所以,這些老電影大IP都是象徵著一個時代和一個群體。近年來真的多次出現老IP被再次翻出再做新系列,比如去年的《異形》就出了新電影,也是滿足了很多老粉絲對於這個IP和異形形象的熱愛。同樣的,今天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也是在延續了十幾年前的那個大IP。
  • 蔦屋書店的背後,是「要創造價值,而不只是東西」的精神在支撐
    蔦屋書店社長談品牌經營,它背後的精神是「要創造價值,而不只是東西」在《給未來的創新經營者》一書中,作者川島蓉子訪問了六位引領潮流的時代先驅,其中一篇正是記錄川島蓉子與增田宗昭(以下簡稱增田)的對談。如何呈現做出來的建築物,思考看在別人眼中會是什麼樣子,這才是最重要的事。」一個光好看的作品是不夠的,作品背後的概念、你想傳達的理念,才是意義的所在。理解了這一層之後,思考進而有跡可循。於是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做等後續問題,才有迎刃而解的可能。但價值並不是最後的答案,當我們繼續追溯,看見了增田眼中,價值的源頭。
  • 網絡熱梗「渣渣輝」,背後是一個香港草根逆襲的史詩
    《警察故事》 (1985) 張家輝問關詠荷,你這麼漂亮,又這麼紅,我沒錢又看不到什麼前途,你為什麼接受我?關詠荷說,你現在不行,誰能擔保你以後也不行?後來他們確實等到了那個「以後」。張家輝對關詠荷特別好,早年還住西貢屋村租房同居的時候,張家輝就背著關詠荷上樓梯。
  • 《少年的你》導演:其實第一眼見到千璽,覺得「不行」
    如何評價電影《少年的你》?知友:曾國祥(11,000+ 贊同,導演,代表作《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剛剛拍完《七月與安生》的時候,監製許月珍跟我說收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問我有沒有興趣。看了故事大綱之後自己特別興奮,覺得是我一直想要找的題材。
  • 結婚為什麼要挑「好日子」?他一句神回復,網友拜服:標準答案
    許多新人都會被長輩要求合八字、對時辰,挑一個「好日子」結婚。不過近日卻有一名網友抱怨,籌備婚禮瑣事已經一大堆,「為什麼還一定要挑好日子啊?」沒想到朋友一句神回復,讓網友全跪了,直說這就是「萬中選一的標準答案」。「我這樣回沒錯吧!?」網友表示,只見手機的那頭捎來喜訊,對方興衝衝的告訴他「大哥,我要結婚了,日子還在選,選好日子告訴你」,讓他相當驚訝。
  • 《終結者6:黑暗宿命》IP光環損耗殆盡,再見了阿諾
    劇情上,《終結者6:黑暗宿命》可視為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兩集《終結者》排列組合的版本,光電影開場五分鐘的劇情發展便表明本片才是正宗續集,接著在兩個小時內從經典臺詞、角色設計、反派能力乃至最後高潮,把整個系列的亮點重新再搬上大銀幕重演一次。
  • 《黑暗命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3》
    《終結者:黑暗命運》是提姆·米勒執導,阿諾德·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麥肯茲·戴維斯主演的美國科幻片。1984年原版《終結者》中的男女主角阿諾·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均回歸出演,故事緊接著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的結尾繼續講,會忽略之後三部續集中的劇情。
  • 中國領航液態金屬機器人,「終結者」T1000最初雛形在這裡!
    《終結者2》中有個大反派-T1000,無所不能不惡不做的前提是,他是液態金屬做的超級機器人,可以隨時幻化成液態的他簡直無所不往、
  • 《終結者5》有bug?導演自己都承認了
    一個設定中的bug 液態金屬材料的終結者T-1000當年出場就讓觀眾倒吸一口冷氣,然而作為純金屬質地的終結者機器人,他們又是怎麼穿越時空的呢?如果使用時間位移器,他們身上沒有皮膚組織覆蓋,穿越時使之固態化的磁場又會被破壞,分解是唯一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