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時結婚,男方需要備齊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
80年代時,時代稍稍進步,三大件需求量漸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四大件: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手錶。
到後來,結婚已經不是幾大件的問題了,因為我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導致很多大齡青年找不到對象,已經形成了一種「有價無市」的狀態。
1988年時,我國的第一部以婚戀相親為主的節目《電視紅娘》,在山西電視臺正式播出,當時的節目形式簡單,只是單純為大家謀福利,也算是為後來的相親節目開了先河。
之後,又有很多電視臺陸續推出一些相親節目,但都不溫不火,一直到2010年,一部《非誠勿擾》橫空出世,瞬間登上同時間段收視率榜首。
而這檔以相親為主的綜藝節目,並沒有紅個兩天就消聲覓跡,一直走到現在還保持很高的熱度。
《非誠勿擾》由機敏睿智的孟非主持,並邀請了心理專家樂嘉、黃菡來為嘉賓點評。
臺上24位女嘉賓,每一期會挑選5位優秀男嘉賓上場,女嘉賓感覺對男嘉賓不來電,可以滅燈,兩人便沒有交集可能。
能夠來到《非誠勿擾》的男嘉賓,一般都是事業有成,或是有家族產業,大多都身價不菲。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男嘉賓,是香港富商劉鑾雄的兒子——劉鳴煒。
劉鑾雄的名字,大家應該都略有耳聞,劉鑾雄的家族本身是主做吊風扇產業的,因此劉鑾雄還有一個綽號「風扇劉」。
但是他並沒有繼承家族,而是以其敏銳的目光,縱橫股市 ,之後又涉足酒店、地產等行業,如今名下已有四家上市公司,身價高達200億美元。
自小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劉鳴煒,並沒有因此放棄學業,從小,他各科成績都十分優異,母親看出他的學習天分,於是在他十幾歲時,便將他送去國外名校念書。
在學校期間,劉鳴煒曾經談過一次戀愛,那是個法國姑娘,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的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但是熱戀過後,兩人生活習慣的不同,和文化傳統的差異漸漸顯現,兩人開始一次次的爭吵,最後劉鳴煒選擇了分手,然後便回國發展。
接近他的女人非常多,但喜歡他,只是因為他是「劉鑾雄的兒子」,而並不是喜歡劉鳴煒。
單身一段時間之後,他答應父親家族聯姻的要求,娶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孩,本以為可以平平淡淡的生活下去,但是這段婚姻,還是以離婚結束。
他的感情經歷並不多,對另一半的要求也非常簡單,只是希望那個人對他的感情,是純粹的,不摻雜任何其他因素的。
在朋友的介紹下,劉鳴煒來到了《非誠勿擾》的舞臺,音樂結束後,他開始做自我介紹,因為他一直在父親的公司裡工作,所以談到職業時,他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仔。」
令他意外的是,他的話音剛落,臺上24盞燈便齊刷刷的都滅掉了,劉鳴煒看到此情此景,一臉苦笑。
其中一個女嘉賓更是諷刺道:「打工掙得再多也不過上萬,結婚後如果要小孩,一萬根本就不夠花!」
樂嘉當場就怒了,回懟女嘉賓道:「你說一個月一萬不夠花,那麼請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呢?」
女嘉賓的臉立馬紅了,低頭沒有說話。
此時,孟非說道:「你們這些人吶,未免太沒有耐心,男嘉賓的確是一個打工仔,但是老闆是他的父親,而且,他的父親有四家上市公司!」
孟非此話一出,在場觀眾一片譁然,女嘉賓也都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麼才好。
相親,是為兩個沒有緣分遇到的人搭一座橋梁,兩個沒有感情基礎的人,要勢均力敵,同樣優秀,站在同一個起點上,才算合適。
所謂第一看印象,第二看人品,第三才是家世。
女嘉賓只要求男嘉賓家世好,卻沒有審度自己,自己是否足夠優秀,配得上優秀的男嘉賓呢?
其實,優秀的人品比物質更為重要,因為結婚後,與之共度一生的是他這個人,而不是他的財產。
物質只能為愛情錦上添花,卻不能作為婚姻的首要前提。
但是在場的女嘉賓未免有些太過著急,其實她們仔細想一下也會明白,如果他真的是個普通的打工仔,又怎麼會站在《非誠勿擾》的舞臺上呢?
結語:
你們看過《非誠勿擾》嗎?
想要我為大家點評哪一期呢?歡迎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