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手帳兩年生,當初真正讓我入坑手帳的,是關於手帳達人Babe的一篇專訪《從睡神到雞血少女的改變,中間只隔了一個「手帳」》。Babe坦言,自從開始用手帳管理生活之後,一年讀了將近80本書,完成先上線下20多場馬拉松,工作學習有條不紊,硬是將24小時的一天過成了48小時。
當時一度困惑:小小的筆記本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魔力呢?直到自己開始做手帳、探索手帳體系,從一個手帳小白慢慢地能「上道」了,雖然比起阿潤、Babe、Susie寶、奎尼這些手帳達人還大有差距,但是大四時四個月讀完25本書,2018年內,通過計算機二級,順利通過專業課「防排煙設計」的畢業答辯,讀完28本書,與某知識平臺籤約,畢業半年存款五位數······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改變告訴我,有魔力的不僅僅是那本小小的筆記本,還有自己不甘的內心。內心被手帳本緊緊地牽引著,從拖延派變為行動派,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本《行動派手帳指南》是由Babe、Susie寶、阿潤等13位手帳達人聯名分享的實用手帳技巧,其中包括時間管理、bujo子彈日記、觀影筆記、讀書筆記、旅行筆記等等精華知識,不管是打算入坑手帳的新手,還是已經有點基礎的手帳er,都可以從這些技巧裡面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記錄下屬於自己的每分每秒。
對比我之前從其他公眾號或是微博學習到的零零碎碎的手帳知識,這本不厚的《行動派手帳指南》更加系統,也更全面,頗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再將其細分,這些乾貨滿滿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四塊:
①手帳如何幫助我們管理人生②如何通過手帳獲得知識③如何用手帳記錄生活的美好瞬間④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手帳體系
①手帳如何幫助我們管理人生
年初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忙不迭地就開始制定新年計劃:
今年要讀100本書
今年要跑300公裡
今年要考到xx證書
······
但是問題就來了,去年年初制定的一大堆計劃,完成情況又如何呢?
手帳達人夢兒在書中就為大家支了一招——甘特圖推動頁。當大家在列年計劃的時候,站在一月份,想著還有12個月,時間妥妥的夠用,然而事實是,直到12月31號那天,才突然懊惱:啊,居然一件也沒完成!
沒有截止日期的計劃都是「耍流氓」,沒有分解目標的計劃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說,一定要將目標分解,至少分解到每個月,這樣即使上個月的計劃沒有全部完成,也會讓自己有不少緊迫感,而並非無動於衷。比如計劃今年要讀30本書,那麼分攤到每個月,閱讀量至少要達到三本,這樣一來,對自己的暗示就明顯得多了,也更容易促進自己完成計劃。
除了將計劃任務分配到每個月,甚至每星期、每一天,不可忽視的還有每周總結,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總結是為了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進步。
比如說我今年打算重新撿起日語,目標是過N2,把目標分解到每個月,一二月份就是要鞏固五十音,三月份複習標日的初上,四五月份學習初下······再細分到每一周,頓時就感覺除了工作的八小時之外,一分一秒都值得把握,滿滿的元氣!
②如何通過手帳獲得知識
我第一次聽說手帳能幫助我們獲得知識的時候,很是不解,難道手帳不就是美好瞬間的祭品嗎?——將吃喝玩樂的幸福體驗記錄紙上,陪著時間慢慢翻頁。
可是Babe、阿潤他們卻告訴我:不是這樣的。手帳還可以用來做讀書筆記、課堂筆記、演講筆記······為自己對知識的輸入輸出作材料。
記筆記只是個開始,運用筆記才是我們的目的。
看到Babe他們在書中展示的一本本爆本的讀書筆記,一頁頁排版整齊、乾貨滿滿的讀書筆記,心裡真的會一陣心癢。但是,除掉這些顏值附加分,他們的筆記中卻是深諳「學習金字塔」理論、思維導圖法、康奈爾筆記法後的產物。
在書中,阿潤就思維導圖和視覺筆記兩種使用方法做了非常詳細的說明,對思維導圖從作用、使用工具、構成、輸入輸出類型,都事無巨細地一一講解,讓我自己在閱讀這本《行動派手帳指南》時,也忍不住用xmind畫思維導圖來練練手,比起單純的翻看,邏輯、思路都更加清晰。
③如何用手帳記錄生活的美好瞬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美好瞬間無非是吃、玩、樂,如果做成手帳,那就可以分為美食手帳、旅行手帳、電影手帳。
不少人可能會擔心,自己是繪畫小白,對於手繪要求略高的這三類手帳有點望而卻步。但是旅行手帳達人Kamy卻笑說自己從前就是一個手繪小白,不過是隨走隨畫,順勢而為,用筆尖認真記錄出現在眼前的每個事物,慢慢地才畫出讓人羨慕的手繪。
她認為手帳的意義就在於:
無論什麼時候,翻開自己的手帳本,當時的空氣、情景和心情,都會立刻重現。
另一位達人Susie寶在建築手繪上也給出建議:
不要過分在意建築細節,將大概的模型和框架畫好,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Susie還給了各位繪畫小白一點建議就是:多畫,一旦一星期沒有畫畫,就會有點生疏,道理大家都懂,不過還是貴在堅持啊!
④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手帳體系
手帳新人在初次入坑的時候,大多數是以模仿達人的手帳風格為主,但是手帳體系卻是因人而異,達人小七就建議大家,在開始寫手帳之前,先要給自己定位——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手帳,工作或是日常或是學習或是旅遊或是一本手帳本包羅萬象,將日常、學習、工作、旅遊通通納入?
一旦選定功能,接下來就是選擇合適的本子,然後進行持之以恆的記錄和對計劃甚至體系的時時更新。
我的手帳體系就分為三塊:讀書筆記、日常記錄、日計劃,讀書筆記是初中開始就有的習慣,並沒有在意樣式和細節,只是單純的摘抄+感悟,但是卻也十分便於我翻閱。
索引標籤貼:
日常記錄有點類似於每日心情,無病呻吟一下或者小小抱怨一下,總之是只屬於自己的小秘密,有時候還會包括旅遊內容,或是電影內容。我是屬於比較怕麻煩的人,所以比較傾向於把這些都收納在一本手帳本裡。
kinbor收帳本:
最後就是日計劃,學習其他手帳達人,一周做一次排版,效果倒也不錯。
lamy鋼筆
在《行動派手帳指南》中還有不少達人們寫下的頗富哲理的話,其中最喜歡Susie寶的初心:
記錄每一筆沒有顧忌的幸福生活,與努力朝著夢想奔跑的自己。
手帳並不能讓人變得優秀、自律,但是每天看著手帳本上自己的夢想、計劃,還有自己一筆一划刻下的符號,卻也在鞭策著自己成就更美好的明天,不是嗎?
想改變自己,何不從此刻開始?
閱讀推薦:
書單|你所不知道的日系推理打開方式
《有效學習》|80%的人,學習都是在做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