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7月29日下午,玉環市大麥嶼街道「兵媽媽」志願服務隊的十餘名志願者,帶著美味的紫菜餅、炸肉丸、椰奶凍和五百多斤西瓜,來到駐玉某部隊開展「喜迎建軍節 慰問送部隊」活動,向保家衛國、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戰士們表示感謝。
從「兵媽媽」到服務隊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這支成立於2017年7月的「兵媽媽」志願者服務隊,成員都是子女正在或者曾在部隊服役的媽媽們。從最初的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50多人,很多「兵媽媽」的孩子雖已退役,她們仍堅持留在服務隊,守著「軍愛民、民擁軍」的初心。
談起三年多前組建服務隊的初衷,大麥嶼街道婦聯主席侯溪羽表示,街道駐軍單位較多,成立兵媽媽志願者隊是想讓遠離家鄉、遠離父母,來到大麥嶼的軍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媽媽的關愛,並通過這樣的形式,廣泛發動群團力量和社會各界共同唱響「軍愛民、民擁軍」的主旋律。
讓「軍民一家親」的玉環溫度持續蔓延
每逢節日臨近,「兵媽媽」們就早早開始策劃送什麼服務到軍營。廚藝精湛的,想著給戰士們做粽子、番粉圓、西餅;家裡有果園的,想著給他們帶些自家種的綠色水果;「就是和他們說說話,我們都覺得很開心。」志願者鄭君芳表示。這三年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兵媽媽」們便會到部隊開展志願服務。
不止「兵媽媽」們記掛著這些戰士,戰士們也記掛著「兵媽媽」。2018年的3月8日,為了安慰「兵媽媽」的思子之情,大麥嶼街道聯合駐玉部隊開展「兵媽媽進警營」活動,邀請現役軍人母親參觀部隊內務及營區建設,並為她們獻上節日的祝福。看著戰士們的笑容,「兵媽媽」們就像看到了在異鄉參軍的孩子,聽著他們說一聲「節日快樂」,就像聽到了自己的孩子為自己送上祝福。去年國慶前夕,「兵媽媽」們先後到海軍及武警部隊開展「讚頌輝煌成就 軍民同心築夢」迎國慶國防教育活動。「我的兒子是一名現役海軍,今天到海軍部隊參觀,特別親切,仿佛看到了兒子在部隊的情形。看到軍人們為保衛祖國做出的貢獻,特別為兒子自豪!」一位兵媽媽代表說道。
「把子弟兵當成自己的兒子」
許素娟是玉環市大麥嶼街道鐵龍頭社區的網格員,也是大麥嶼街道「兵媽媽」志願者服務隊伍中的佼佼者。兒子遊修毓於2016年入伍,作為四世同堂家中的「獨苗苗」,遊修毓參軍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遊修毓在軍隊的五年時間裡,從義務兵到志願兵,取得了許多榮譽,成績與榮譽的背後是他舍小家顧大家的付出。
兒子在軍隊裡努力,父母在家裡也沒閒著。2017大麥嶼街道成立「兵媽媽」志願者服務隊伍,許素娟馬上就報名參加,丈夫遊建華自然十分支持。加入服務隊以來,許素娟沒有落下一次擁軍服務活動,她已經把擁軍當成了自己的習慣,也已經發自內心地把這些子弟兵們當成了自己的兒子,經常想著去看看這些孩子。有一次到海軍部隊開展擁軍活動時,許素娟發現有個士兵和兒子十分神似,和他交流發現兩個人特別聊得來,便笑稱要認這位士兵做「乾兒子」,每次到部隊的時候都要跟他聊聊天,也給他講講自己的兒子,連部隊的長官都說他們親如母子。去年,利馬奇颱風災後重建時,街道組織民兵隊伍支援臨海,許素娟覺得自己也要給民兵們做點什麼,於是當街道婦聯發出要為民兵們清洗衣物做好後勤保障時,她便立刻在大中午的趕到街道幫忙。正是因為這份初心和堅守,2020年7月,許素娟家庭被評為2020年度台州市第二季度情系國防類別「最美家庭」,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讓她倍感自豪,也更加堅定了竭盡所能做好一名兵媽媽」志願者的決心。
都說「血濃於水」,但「兵媽媽」們的這份真情奉獻卻深深打動了部隊的戰士們,她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就像一位兵媽媽說的,「我們不僅僅是付出,這些孩子也讓我們有了一份份牽掛,在感情上得到了一份寄託。他們保家衛國,我們就是想為他們盡一份心意,表一份謝意。」
請關注「浙江女性」
▼
歡迎關注「台州婦聯」
▼
原標題:《浙江玉環:「兵媽媽」守初心獻愛心軍民同心一家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