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刁亦男導演,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等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曾入圍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曾於2019年12月6日上映,最終票房破出現了兩億,被網友稱為華語文藝電影的迎春之作。
這是一部帶有懸疑色彩的犯罪片,它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南方的一個小城市中,盜竊電動車的團夥為了爭地盤,發生內鬥,展開了電動車盜竊大會。
男主周澤農的小弟黃毛,被對手貓眼算計,被叉車削掉了腦袋。目睹全程的周澤農隨後被貓眼開槍打傷。貓眼離去後,身負重傷的周澤農騎車誤殺警察。警方懸賞30萬抓捕周澤農。
隨之,一場抓捕與逃亡、人性與救贖、冒險與愛情的特殊聚會徐徐展開。
說實話,最初我是衝著胡歌去的,這部電影算是他真正意義上擔任男一號的作品。不過觀影后,除了一種淡淡的空虛感,只剩下一片無言的空白。
很多觀眾看完之後,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論。有人說電影視聽效果極佳,人物內心戲精彩,人性被演員演繹得淋漓盡致。還有觀眾直呼看不懂,感覺「被騙了錢」。
其實只能說,後者看懂了故事情節,但沒有真正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和一些看似可有可無但卻又是亮點的細節。就像新京報發表評論稱,「理解《南方車站的聚會》需要門檻,因此這註定不是拍給大眾娛樂的電影」。
接下來,我將就影片中的視聽語言、隱喻符號和導演風格中的超現實感3 個方面解讀這部極具特色的影片。
自從上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成為世界電影的通用制式以後,在描述一部電影質感,常用的電影感,包含了在視覺和聽覺兩個緯度的創作,南方車站的聚會在視覺上的精緻為影片創造出敘事的外部社會氛圍的張力,那麼影片在聲音處理上的細膩與豐滿,則製造了敘事的內部人物心理衝突的戲劇性。
《南方車站的聚會》在敘事上採取了閃回倒敘和順序兩種方式,有些信息是在人物的對白和輔助演員表演的聲效中傳遞出來的,明白了影片在聲音處理上的匠心,也就幫助我們能夠連貫劇情,洞悉人物。
下面通過以下幾個段落來欣賞一下《南方車站的聚會》,在聲音敘事上的精妙設計。
楊淑俊答應和劉愛愛去橋頭餛飩店見面。此時兩人各懷心思,劉愛愛想得到賞金,而楊淑俊在之前借換衣服已經向警方報了案。
市場的嘈雜聲隱隱在後景(類比於鏡頭中的前後景。聲音中的前景即為離觀者較近的聲音。後景則反之),隨著兩人小心翼翼走向混沌店的過程,廣場舞音樂佔據前景,突然出現的嘣爆米花的聲音,讓整個場景有了一種隱隱的不安。
接著劉愛愛和楊淑俊來到餛飩店,前景聲是餛飩店勺碗相碰的聲音,不明人士的腳步聲,聲效在此處是作為劉愛愛緊張內心外化的主觀聲音,她不知道誰是自己人。
在楊淑俊的弟弟楊志烈,也是周澤農的小弟出現後,市井的嘈雜聲漸大,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米花聲效的出現,真正的危險也降臨了。
開始輕快的廣場舞音樂,此時變成了前景,但與之相應的已不再是市民鬆弛的街舞,而是一場追捕和槍戰。
這個段落幾乎沒有一句臺詞,不同的聲音元素的使用,把楊淑俊的緊張、劉愛愛的怕表現得非常充分。
在敘事上,這個段落與結尾兩個人拿著30萬賞金平靜的比肩而行的段落相呼應,兩個女人因為這段經歷彼此之間有了一種患難後的信任。
《南方車站的聚會》很少使用成型的音樂,其音樂都是通過音響化的方式,來進行敘事的輔助。
音樂音響化,就是選擇音樂中有代表性的聲音、音符配合環境的聲音,常被用在動作場面,鑼鼓點和聲音的碰撞,和音樂共同構成了這種氛圍的渲染。
在劉愛愛與周澤農建立起信任之後,兩人約好,劉愛愛替楊淑俊舉報周澤農。
劉愛愛與周澤農在海邊相遇的段落是影片中少有的日景戲,音樂在這個段落不僅起到了敘事的效果,也是人物內心想像的外化。先是幾個音響化的音樂小節,然後音樂漸強。劉愛愛看到周澤農出現,此時音樂成為了主要的聲音元素。
劉愛愛走到一塊巨大的現代城市廣告牌前的時候,這個段落充滿了音樂。背景處,廣告牌上現代都市的照片,似乎不久將成為劉愛愛生活的現實,桂綸鎂的表情沒有明顯變化,但音樂和巨大的廣告牌卻讓觀眾看到了她內心的快樂。
當這個段落結束的時候,音樂又變成了音響化的音符。從現實的緊張,到對未來的歡樂,再回到現實的緊張。這個段落,也在暗示著在雨夜火車站的時候,兩人被巨大的火車聲音所蓋過的那筆交易。
當周澤農發現了劉愛愛出賣了他,找到她要說清楚,劉愛愛急忙逃避。之後兩人來到牛肉麵店。
這個段落,聲音從掰開筷子的特寫鏡頭的生效開始,周澤農接到筷子大口的吃著牛肉麵,而劉愛愛心事重重,知道今晚是兩個人的最後一夜,整個吃麵的段落兩人無話,只有吃麵的聲音。
隨著老闆娘一聲催帳的聲音,劉愛愛緊張而又有些愧疚地慢慢離去付帳,後來出現的拍黃瓜的聲音,預示著危險即將來臨。
這個段落沒有對白,音響效果與胡歌、桂綸鎂複雜的表情,互為內心的表裡,把兩人之間交易的詭異,烘託得令人唏噓。
視覺復原現實,創造奇觀,外化人物的心理動作,而聽覺則配合視覺,記錄真實環境的同時,電影藝術家會利用人在聽覺上的心理暗示作用,表現不可見的角色的心理感受,以及觀眾對橋段情緒的心理接受。
《南方車站的聚會》的聲效設計與視覺風格共同構成了影片神秘、複雜而充滿掙扎的小人物的生活,輔助影片完成敘事的同時,也製造了讓觀眾難忘的視聽氛圍
電影細節豐富,暗藏導演刁亦男很多的巧思。比如電影中,劉愛愛這3次貫穿整部影片的抽菸鏡頭。
第一次在開頭部分,劉愛愛從包裡拿出半包煙,向周澤農借火。從這裡可以推斷出劉愛愛並不愛抽菸,如果她愛抽菸就應該時刻準備著打火機,沒有則相反。至於為什麼有半包煙,那是因為她作為陪泳女的職業所需。
此次劉愛愛向周澤農借火,僅僅是向他傳達楊淑俊來不了的信息,而自己可以代替她舉報周澤農。此時二人還互相猜忌,不能完全信任對方。此時自我救贖也僅僅是周澤農一個人的事。
第二次借火,是二人在船上的時候。劉愛愛再次向周澤農借火,更應證了上面劉愛愛不愛抽菸的推測。
借火時,劉愛愛口銜兩根煙,另一根給周澤農,這代表著二人彼此之間的信任。此時二人在一條船上,也象徵著二人是同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航向。
此外,在這兩次借火中,愛抽菸的周澤農有打火機、沒煙,不愛抽菸的劉愛愛卻與之相反。正像他們二人的交易一樣,周澤農讓劉愛愛幫助舉報自己,給妻兒留下賞金,劉愛愛從中抽2萬。二人各取所需,互不虧欠。
在劉愛愛第三次抽菸時,她在劉隊的車上。劉隊問:「抽不抽菸?」她直接了當地說了句「不抽」。從劉愛愛簡單幹脆、絲毫沒有猶豫的回答中,可以得知她確實不愛抽菸。
緊接著劉隊又說:「別客氣啊!要抽就自己拿。」此時,劉愛愛緩緩地把視線轉移到了劉隊的香菸上,從中抽了一根、也是煙盒裡最後的一根煙。
這次她終於不用再借火了,因為周澤農把打火機留給了她。口說不抽菸、事實上也的確不愛抽菸的劉愛愛,身體卻很誠實地點起了這根香菸。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從不愛抽菸到主動抽菸,不僅僅代表著劉愛愛生活習慣的改變,還代表著她與周澤農的交易順利完成,代表著她價值觀的改變:與金錢相比,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信任。
周澤農完成了彌補妻兒的願望,實現了微不足道卻又散發著人性光芒的救贖,展現了亡命之徒作為丈夫與父親的人性光輝;而劉愛愛則接過了周澤農的「使命」,把錢交給楊淑俊,自己也逃離了陪泳女的身份,「回老家做點小生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她也完成了自我救贖。
在過去,霓虹燈被大量運用在科幻題材的電影中。但近些年來,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也在大量的使用霓虹燈美學,比如說張藝謀導演的新作《堅如磐石》,畢贛導演的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以及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
張藝謀電影《堅如磐石》
而犯罪電影和霓虹燈美學相結合,更是表現現實主義電影的極好載體,比如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裡面有大量的夜景,所以布光是很重要的一點。而刁亦男很喜歡用霓虹燈,因為它的色彩更豐富,光的硬度比較偏柔,給人一種偏頹靡的感覺,是表現現實主義的利器。
再加上電影裡面還經常下雨,溼度、雨水的潤度以及路上的泥濘等等,會讓人感覺到自己被這種氛圍給包裹起來,給人一種極強的高度現實感。
超現實主義:20世紀10 年代興起的先鋒藝術思潮,認為人們應該摒棄理性和邏輯,才能體會高於現實的真實。
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廖凡飾演的劉隊,率領警員在動物園尋找常朝時,出現了一系列動物的蒙太奇,有企鵝、大象、長頸鹿和火烈鳥,其中有許多動物都不是中國本土的。
實際上在這樣一個中國景觀中,背後已經有一個世界性在裡面了。電影到這些特寫的時候,它到底是什麼動物可能並不重要了。這時候導演營造的是非理性的真實感,即超現實感。
隨後在電影中,劉隊和常朝展開生死對峙,人的眼睛和動物的眼睛交織在一起。當劉隊開槍擊中常朝時,人類沒有看到,畫面卻轉到微微張著口的老虎。
這使得畫面極具顛覆性。平常是人類看動物表演,現在反過來成了動物看人類表演。這時候,鏡頭的視點也已經變成了全知全能,烘託了電影中顛覆理性的超現實感。
周澤農雖然是誤殺警察的逃犯,但他也是愛護小弟的仗義大哥,是在生命最後關頭,想給妻兒一點補償的丈夫與父親。而團夥馬哥、同鄉華華,口口聲聲江湖義氣,卻在背後對周澤農下死手,無非也是為了30萬賞金,可惜最後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至於陪泳女劉愛愛,起初她只是為了賞金中的2萬塊錢,最後卻和楊淑俊走在一起,心甘情願地和她站在同一陣營。從她手中周澤農的打火機來看,我相信劉愛愛對周澤農是有感情的,感動於他對家庭的忠誠,可憐他被哥們兒出賣,又動情於他硬漢、堅忍又極具徵服感的個人魅力。
這部影片傳達給我們的現實意義,也許是對於人性與理性的深入思考:世人不能用單一、簡單的準繩去衡量一個人的好壞,人性至善又至惡,聖人有不堪回首的過去,罪人也有散發人性光芒的選擇。
《南方車站的電影》作為唯一一部入圍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無論是主演們的精湛演技,還是導演將暴力美學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電影風格,都是可圈可點的。
對於觀影者來說,喜歡文藝片的觀眾會在裡面看到自己想要的深度,而普通的觀眾會在裡面感受到一個生猛的後勁兒。從中可見導演意圖將文藝片與商業片相結合的用心。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一部高度現代化的電影,同時又是一部高度現實感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該影片意味著對當下國產電影的某些成規的一種突破,也可以說是特別個人感的、張揚的影片。一年到頭看到的值得咀嚼的影片並不多,此影片無疑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