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知識分子群體的「解剖報告」

2020-11-17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吳主任,ID:lixingleguanpa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份知識分子群體的「解剖報告」

達爾文的鬥犬,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寫過一本書——《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他從比較解剖學的角度,論述了人類和靈長目動物的關係。

當下,如果要找一本論述知識分子與社會的關係的書的話,最經典的,一定是索維爾的《知識分子與社會》,他的主題是「公共知識分子在社會中的位置」,可以說,它是一份典型的知識分子群體的「解剖報告」

有人說:「讀這本書的最好方式就是——關掉手機,找一個安靜的角落,一杯茶,幾支煙......索維爾傳世的很多睿智的名言都來自本書,讀的時候,忍不住在很多段落裡劃下槓槓。」

▍壞知識分子,誤把自己當上帝

索維爾認為,自從20世紀以來,知識分子在劇烈的社會變遷中發揮的輿論與觀念影響力的權重似乎越來越重,經過近幾個世紀的各種思潮的實驗,發生在多個國家無數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重新評估知識分子的作用就變得異常必要甚至緊迫!

索維爾在《知識分子與社會》一書中認為,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在於,知識分子不用為自己的理念所產生的巨大負面影響直接負責,哪怕他的理念造成了上百萬人的死亡,影響力越大的知識分子,越是如此。

我們不難發現,知識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知識分子其實擁有巨大的權力,因為。他們只需要在書齋內,發表原創性的思想,只要他們身邊有一群擁躉和傳播者,他們就可以對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許多知識的消費者,是那些掌握權力的社會精英——政治家、金融家、企業家、律師等,當他們開始把錯誤的理念付諸實踐的時候,就會造成巨大的災難。

然而,災難過後,人們常常會把矛頭直指政治家和其他精英,甚至指向被錯誤引導的受害者和普羅大眾,卻極少要求那個聚光燈下的知識分子負責。這就是典型的權力與責任的不對等。

針對這一現象,索維爾批判的角度,是知識分子的智識,而非知識分子的道德——索維爾這種奧地利學派思想家,並不那麼確信誰的道德一定就那麼高或那麼低,從這個意義上說,索維爾所要批判的,恰恰就是道德感爆棚,而智識卻未必過關的知識分子。

他認為知識分子因為擁有智力上的優勢,特別容易把自己當成上帝——以為自己可以突破能力與理性的限制,卻忘了自己作為人的有限身份,從來不必為自己的理論、言論負責,因此很容易危害社會。

書中列舉了著名知識分子參與公共討論時大量胡說八道的驚人案例。

比如在20世紀30年代羅素麵對正在重新武裝的納粹德國,卻主張為了和平,英國應當「單方面裁軍」,在英國社會產生了強大的綏靖思潮。

又比如,哲學家海德格爾在30年代拼命為納粹辯護,為種族主義提供理論支撐,但是理念產生的後果——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卻不用他來負責,直到二戰結束,海德格爾繼續在大學講課出書,然後享譽全球。

當然,我們知道,海德格爾只是其中一個,比他名氣更大,影響更壞的知識分子,大有人在。

▍識別壞思想的三大鐵律

那麼,如何識別出壞思想、壞知識分子?索維爾提供了3條鐵律。

◎ 「聖化構想」

所謂「聖化構想」指的是,那些枉顧人性的複雜,卻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在頭腦中構建一個完美的改造社會藍圖,認為一旦實現了,就會建成人間天堂。

在索維爾看來,任何社會都混雜著善與惡,人類歷史上從未締造過完美的社會,未來也不可能有真正完美的、理想的社會。好的知識分子,不會承諾最好的東西,而是小心的去選擇最不壞的那個。就像邱吉爾所言「與其他制度相比,民主只不過是最不壞的。」

有句話,可以說是為「聖化構想」者量身定做的:那些把人類引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由善良的意願鋪設而成的。

◎ 「辭令技巧」

所謂「辭令技巧」,是指自己的思想、理念在現實中明顯失敗後,還善於文過飾非,掩蓋錯誤,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合理化的藉口。

由於這些知識分子太喜歡美化自己的理想願景,以至於一直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再加上寫作和詭辯本來就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因此,面對錯誤,非常善於過濾事實,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材料或者詞彙來替自己狡辯。

索維爾的《知識分子與社會》,不僅提供了識別壞思想、壞知識分子的簡單方法,還指出了知識分子道德責任中重要的另一面,即知識分子不僅要敢盡言責,還要善盡言責,考慮和顧及到自己的言論和理念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和後果。

◎ 「不是媚權,就是媚俗」

關於知識分子的定義,長久以來沒有定論,但在索維爾看來,知識分子就是理念的動物,他的思考路徑一定是以理念為起點,以對現實世界的批判為終點。

然而,如果一個知識分子把這個邏輯倒過來——從現實世界出發,用理念要麼迎合民眾,或者諂媚權貴,那就是對理念的褻瀆和玩弄,這是「壞知識分子」的標配。 例如,許多大學教授,為了迎合民眾,今天建議政府向富人徵收重稅,明天建議廣發福利,後天開始煽動對他國的仇恨......

索維爾在《知識分子與社會》一書中說:「知識分子的擔當,不僅體現在反抗權力的蠻橫上,也同時體現在抵制群氓的愚蠢上。」

可見,壞思想不只是諂媚權力,還喜歡迎合大眾,在網際網路時代,後者更為普遍。

《知識分子與社會》不僅是對知識分子的解剖,更是提醒無數普通人認清人性原惡的鏡子

這本《知識分子與社會》,並非劍指所有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在書中他將知識分子定義為僅僅從理論入手,且最終只生產理論的人。因此,自然科學家、金融家、工程師等都不在他「知識分子」概念之內。

反之,而從沒做過生意也沒開過公司的亞當·斯密和卡爾·馬克思,卻因為自己的終端產品是理論,而被認為是知識分子。

他剖析的對象是公共知識分子。在索維爾看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知識分子不必對自己理論的後果負責,才會奮其私智,花樣翻新的製造新概念,企圖以自己的觀念更新世界、改變歷史。

此外,這本書既是對知識分子的解剖與鞭撻,也是提醒無數普通人認清人性原惡的鏡子。

在書中,你會看到哪怕有那麼多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面前,哪怕有那麼多傑出的經濟學家、政治家如米塞斯、哈耶克、邱吉爾等都預言烏託邦必然失敗,那些以良心自居的左派知識分子依然視若無睹。

你依然可以驚愕地看到羅曼·羅蘭把記錄事實真相的《莫斯科日記》束之高閣,說50年後再出版;你也依然可以看到薩特為了捍衛蘇聯而攻擊昔日不夠堅定的戰友。

這些所謂的時代「良心」們,很難說他們存心撒謊,正如哈耶克和索維爾指出的,為烏託邦鼓與呼的人們,並不是他們有什麼道德上的惡意,甚至他們比一般人還可能更具有同情心。

作為一名90高齡的美國著名黑人思想家,索維爾反思知識分子與社會,批判激進主義,會比常人遭受多10倍的壓力,在巨大壓力下,索維爾憑他睿智的思考、完備的知識結構、知識分子的道德堅守和一份「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讓該書一經問世,即折服整個知識精英群體。

有人說:「讀完這本書,掩卷而思,眼前仿佛站著一位解剖大師,他把知識分子一個個拉上解剖臺然後寫了一本詳細的分析報告。」

相關焦點

  • 首份新冠遺體解剖報告面世 法醫詳解三大價值
    導讀報告的通信作者之一周亦武教授介紹,法醫病理學檢驗可幫助研究病理變化,提供病理診斷標準;幫助確定病毒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及靶組織;確定病理特徵,對於疫苗和藥物研發具有重要作用2月2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劉良教授團隊首次公開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研究報告。
  • 首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公布
    在2月25日刊出的《法醫學雜誌》2020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預出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屍解報告公布,並明確稱新冠肺炎病變仍聚焦肺部,其他臟器損傷的證據不足。預出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的通訊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也就是承擔遺體解剖的主要人員。值得指出的是,該報告是一個「大體觀察報告」,主要是對1例系統屍體解剖的肉眼觀察結果,解剖學上將肉眼能看見的形態學結構及其變化稱作大體標本,並未包括更詳細的顯微鏡下的病理組織切片檢測分析等內容。
  • 網傳第一例屍檢解剖報告提示要吸痰不能上呼吸機?劉良教授闢謠了
    (健康時報記者尹薇)「大家都在關注遺體解剖後的結果,昨天晚上我們上海醫療救治團隊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學科幾十位專家在這裡開會,連線了第一例病理報告提供者、王福生院士團隊的專家趙景民教授,通過分享病理報告解讀,印證我們上海方案在救治中的很多技術細節是合理的。我們還抓住每一個細微進展來優化治療方案。」
  • 首份新冠遺體解剖報告公布,3個重大發現
    首份新冠遺體解剖報告公布,3個重大發現 2020-03-0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解剖報告公布,有助改善患者臨床診療方案
    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已完成11例,據首份觀察報告,肺部深處多粘液的情況,對臨床治療的化痰、排痰方案決策有幫助,對多器官的深入影響仍待進一步檢測。
  • 新冠病理解剖報告發布,獲鍾南山叫好,讓臨床診療歡呼
    2月28日,《法醫學雜誌》第36卷第1期,預出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 發布人: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也就是承擔遺體解剖的主要人員。
  • 一份解剖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研究報告——讀《菊與刀》
    這本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際,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受美國政府和軍方委託所寫的一份關於日本傳統文化生活的一份研究報告。一份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研究報告,看完後,我們依然可以借鑑當今日本的現實發展情況,找出更多值得我們當下思考的重點。
  • 【解剖肥胖】揭露肥胖真相(膽小慎入)
    此前,BBC拍攝了一部極具話題性的紀錄片《Obesity-The Post Mortem》,記錄了一段關於解剖一具肥胖女屍的屍檢過程
  • 是什麼讓知識分子越來越灰頭土臉?
    抨擊或表現知識分子灰頭土臉的一面,並不是《驢得水》的首創。早在五四時期,魯迅的《傷逝》與鬱達夫的多部小說創作,都已然體現對當時知識分子行為的懷疑和反思。而錢鍾書的《圍城》、王朔的新時代市民小說與閻連科的《風雅頌》等作品也在不同時期揭露了知識分子群體在大時代下的尷尬。
  • 胡文輝:當知識分子成為小丑
    某星期天中午,趙妻在家和衣而臥,童書業悄悄進來跪倒床頭……原來,「童有一份『交代材料』在黨委組織部,運動過去了,他想索要回來毀掉,可是又不敢自己去要;想求我代他去要,又不敢當面提出,所以想到我的妻;可來時正值我妻午睡,所以就出了這怪相了。『交代材料』中說了些什麼呢?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知識分子 戰略...
    這一群體對「戰略知識分子」稱呼支持率雖低於整體的支持率,但仍超過半數,遠遠高於其他兩個選項,說明大部分專家學者支持這一提法。  強烈支持與強烈反對的態度在專家學者群體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如強烈反對者希望「不要鼓譟這類概念」,而強烈支持者認為對提出戰略知識分子話題「很認可,而且有些激動」,「必將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和關注,也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 【薦讀】胡文輝:當知識分子成為小丑
    某星期天中午,趙妻在家和衣而臥,童書業悄悄進來跪倒床頭……原來,「童有一份『交代材料』在黨委組織部,運動過去了,他想索要回來毀掉,可是又不敢自己去要;想求我代他去要,又不敢當面提出,所以想到我的妻;可來時正值我妻午睡,所以就出了這怪相了。『交代材料』中說了些什麼呢?
  • 羅大佑的歌 知識分子的樣子
    畢竟羅大佑還是中國第一個搖滾明星、一個電影配樂大師以及一個能和劉文正比肩的青少年偶像……但若真要對羅大佑一言以蔽之,那個詞恐怕應該是「知識分子」。與出身基層瓦斯行的後輩李宗盛不同,羅大佑1954年誕生於一個不那麼接地氣的醫生世家。5歲就享受著「被迫學鋼琴」這種中產家庭的孩子才能享受的甜蜜煩惱。
  • 為了作偽證,他親手解剖了自己的女兒!
    正在我心裡暗自嘲諷這個電影劇情如此簡單的時候,接下來故事的發展狠狠地打了我的臉,不好意思,是我片面了……故事講到這不得不介紹下我們的男主小教授,小教授是韓國知名的解剖專家,當然這個肢解的案子就是他負責的,小教授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在美國上學,當小教授去機場接女兒時卻遲遲未見蹤影,正當他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一個人給他了一個信封,小教授打開一看傻了眼……
  • 1995年美國紀錄片「解剖外星人」,究竟是誰在說謊?
    1995年8月28日,許多西方電視臺在晚上的黃金時間,播出了一部講述「解剖外星人」的紀錄片,紀錄片的發行人是美國美林集團總裁雷·桑德利。影片播放前,各電視臺主持人紛紛打出廣告,宣稱這是一部解剖外星人的紀實片,是外星人到過地球的最有力的證據,是即將震撼人類6000年文明的最新發現。
  • 羅霈穎離奇死因曝光,屍檢報告已出,遺體不解剖直接還給家屬
    11日,在羅霈穎死後進行一系列調查,進行了抽血化驗,才出了屍檢報告。羅霈穎的家屬對此調查結果沒有意見,屍體也還給了家屬,選擇不解剖。當時警方在羅霈穎家中發現過安眠藥,也有媒體報導稱之前羅霈穎也看過抑鬱症之類的醫生。
  • 夢露的屍體解剖報告中,都有哪些可疑之處?
    廣告方正證券泉友通下載新開戶必備!方正證券泉友通下載全國多家券商支持!^^方正證券泉友通下載買賣決策只需2分鐘,讓選股更智能...報告一面認為夢露一次性吞服47粒安眠藥,而同時又說她的胃內除去20立方釐米的褐色液體外幾乎是空的,而按常理吞服如此多的安眠藥在胃內卻沒有殘留是不可能的。尤其夢露的屍體檢查報告從開始的長達723頁,不知何故刪減到54頁。夢露死亡當日,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喬·海厄姆斯對夢露的鄰居進行了採訪。據鄰居透露,事發前一天,有架直升機一直在房子上空低飛,嗡嗡作響。
  • 報告稱,在美華僑華人及留學生群體是中美民間抗疫合作的重要力量
    圖為《中美民間抗疫合作分析——現狀、挑戰及展望》報告封面。全球化智庫(CCG)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馬秀秀)全球化智庫(CCG)6日在北京舉辦了《中美民間抗疫合作分析——現狀、挑戰及展望》報告發布會。
  • 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 廣泛聯誼 凝聚共識
    大會現場紅網時刻長沙1月6日訊(鄧東京 周鸞飛 宋文志)1月5日下午,長沙師範學院在北校區學前樓5樓學術報告廳舉行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一次會員大會。省委統戰部一級巡視員胡東風、知工處處長劉宇、知工處一級主任科員劉鵬,該校黨委書記李學全出席大會。
  • 1945年,日本在九州大學對8名美飛行員,進行活體解剖
    活體解剖是指為了某個實驗目的而對生物進行手術解剖的行為。而這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經常使用的一種可怕酷刑。有記錄顯示,活體解剖在日本各地都進行過,例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基地和九州大學。在九州大學,有8名美國戰俘接受了實驗,而且無一倖存。 內容預警:本文包含了日本活體解剖的生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