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內鬼」拔「爛樹」挖「蛀蟲」 中紀委去年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

2021-01-18 央視網
查「內鬼」拔「爛樹」挖「蛀蟲」 中紀委去年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68人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朱基釵)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20日全文公布。報告顯示,2018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68人,黨的十九大以來共有5000餘名黨員幹部主動投案。

  報告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圍繞打贏三大攻堅戰,果斷查處賴小民等手握金融資源權力,大搞幕後交易、大肆侵吞國有金融資產的「內鬼」;拔除馮新柱等違規操縱產業扶貧基金、中飽私囊的「爛樹」;挖出李貽煌等利用國有企業資源謀取私利、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蛀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68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15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對52.6萬名黨員作出黨紀處分,對13.5萬名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處分;艾文禮、王鐵等中管幹部主動投案,黨的十九大以來共有5000餘名黨員幹部主動投案。

  報告指出,2018年,中央巡視組受理群眾信訪舉報49萬件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根據巡視移交線索查處了蒲波、曾志權、吳湞等案件,巡視利劍作用充分彰顯。全國市、縣兩級共巡察12.6萬個黨組織,發現各類問題97.5萬個,涉及黨員幹部違規違紀問題線索19萬件,推動查處3.6萬人。

  在追逃追贓方面,報告指出,「天網2018」行動追回1335名外逃人員,其中「百名紅通人員」5名,追回贓款35.4億元,

  在強化自我監督方面,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共談話函詢紀檢監察幹部9200餘人,組織處理1.3萬人,處分3900餘人,移送司法機關110餘人,清除害群之馬,保持隊伍純潔。

相關焦點

  • 為大老虎抹案,中紀委「內鬼」被曝光
    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1月16日播出第五集,也是最後一集——《打造鐵軍》,聚焦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建設。中紀委原第九紀檢監察室正處級紀檢監察員吳文廣、中紀委原第十紀檢監察室副處長孟弘毅、吉林省紀委原副書記邱大明等「內鬼」現身說法。
  • 被中紀委官網點名的「內鬼」都有誰?
    又有一名紀監部門「內鬼」被中紀委點名。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1月10日發布援引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消息:日前,經兵團黨委批准,兵團紀委監委對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級巡視員黎明強(兵團紀委原副書記、監委原副主任)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 「金融內鬼」賈奇珍,被「雙開」
    6月29日,中紀委國家監委駐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內蒙古自治區監委消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內蒙古監管局原黨委委員賈奇珍被「雙開」。經查,賈奇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抗組織審查,與他人串供,轉移、隱匿、銷毀有關證據,向組織提供虛假情況;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廉潔紀律,違規出入私人會所,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券),搞權色交易;違反組織紀律,長期插手轄區金融機構人事工作;違反工作紀律,違規幹預金融機構資金借貸事項;違反生活紀律,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係。
  • 堅決清除紀委監委裡的「內鬼」
    中紀委原紀檢監察員吳文廣曾向審查對象透露案情,助其矇混過關。因為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影響更甚,透支的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公信力。  紀檢監察幹部工作在正風肅紀一線,面臨著腐蝕和反腐蝕的考驗,很容易被「圍獵」,近期熱播的《國家監察》聚焦了這一問題。結合之前的案例梳理發現,這些「內鬼」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內鬼一違規辦案、跑風漏氣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
  • 廣東清遠6幹部被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環境整治弄虛作假
    報告稱,海仔大排坑的整治過程中確實存在弄虛作假問題,清遠市紀委已按照清遠市委要求,啟動問責程序,對相關責任人立案調查。報告稱,經初步核查,海仔大排坑的整治過程中確實存在弄虛作假問題,主管部門工作不力、作風不實、虛報進度,引導不實評議,市委、市政府監管不到位、把關不嚴,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影響了社會公眾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評價。
  • 中紀委網站:11天發布7名中管幹部處分通報釋放這些從嚴信號
    中紀委網站:11天發布7名中管幹部處分通報釋放這些從嚴信號 蘭琳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1-01-12 09:27
  • 中紀委調查:涉案財物怎麼追?怎麼管?怎麼處置?
    但他們沒有急於奔赴上述住所開展搜查,而是在盯守保護的同時,向市紀委主要負責同志、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報告,取得審批同意後,再對其他地點開展搜查,在其中一處現場起獲童金波對抗組織調查的字條和收受的現金,專案組依法予以扣押,對案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在審查調查過程中,每一次使用調查措施都要嚴格依規依紀依法進行。
  • 中紀委一天連打四虎!
    2021年1月4日11時,中紀委官網連發4條消息,有4人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鄧恢林被「雙開」據中紀委網站消息,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重慶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公安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鄧恢林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 中管金融企業反腐效能提升,中國工商銀行處分327人
    梳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發現,今年以來共有至少17名中管金融企業黨員幹部被查處,金融領域反腐力度可見一斑。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隨著派駐機構改革的持續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包括各大國有銀行、國開行、中信、人保等共15家中管金融企業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並賦予相應監察權。中管金融企業反腐利刃出鞘,改革的制度紅利持續釋放。
  • 中紀委重磅通報!
    中紀委重磅通報!甘於被「圍獵」,大搞權錢交易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李偉被「雙開」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北京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顧青波接受審查調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8日電   (扶婧穎)據廣東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顧青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1983年1月任廣東省河源縣團委幹事 1984年6月起歷任共青團廣東省委組織部幹事、副科長、科長 1991年12月起歷任廣東省政府辦公廳科長、副處級幹部、常務會議秘書 1997年11月起歷任清遠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主任、清新縣委副書記、縣長、清遠市副市長 2006年10月起歷任廣東省公路局黨委書記、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
  • 山西金融系統連打7「虎」,反腐風暴掃除監管內鬼和機構蛀蟲
    8月2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公告,國家開發銀行山西省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王雪峰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據界面新聞統計,這是自今年7月以來山西省金融業內第7位接受調查的監管幹部或高管。會議強調,要把風險防控與金融反腐結合起來,嚴肅查處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堅決把金融領域的「蛀蟲」挖出來、清理出去,以保護廣大群眾利益和地方金融系統職工利益。一個月後,山西省農信社聯合社、山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原中國銀監會山西監管局、國開行山西省分行的7隻「蛀蟲」便相繼落網。
  • 嚴查「保護傘」,又一個公安幹部被「雙開」!
    「海運倉內參」(ID:hycplb)注意到,在官方通報中,劉嶽森不僅存在經濟問題,還有參與迷信活動的違紀行為。而且,官方還指出劉嶽森「政治上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執法犯法,為黑社會性質組織充當『保護傘』」。這一問題,已經在不少落馬的公安系統幹部身上出現。
  • 2015年十名中管幹部被這樣處分
    ,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在紀律審查工作中,針對被審查人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其違紀行為的性質和情節、造成的後果和影響、認錯悔錯態度,以及配合組織審查、退繳違紀所得等情況,依紀依規給予10名中管幹部黨紀重處分,並作出重大職務調整。
  • 河南2名處級幹部被「雙開」!另有4名幹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
    許昌市公安局原副縣級幹部孫剛傑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據許昌市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許昌市委批准,許昌市紀委監委對許昌市公安局副縣級幹部孫剛傑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審查調查。
  • 倒查20年、主動投案、家風不正,中紀委點了哪些「老虎」的名?
    細看這一年的審查調查力度,不難看出紀檢監察機關「嚴」字當頭的反腐決心。這一年裡,先後對福建省原副省長張志南、公安部原副部長孫力軍、河北省原副省長張和、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史文清、江蘇省原政法委書記王立科、三亞市委原書記童道馳等進行審查調查。 還有一些官員,則迎來了屬於他們的審判結果。
  • 破壞教育系統政治生態和中小學招生秩序,臨沂一學校幹部接受審查調查
    日前,經臨沂市委批准,臨沂市紀委監委對蘭山區政府原黨組成員、臨沂第三中學原黨總支書記馮學敏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經查,馮學敏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消費卡;違反組織紀律,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人事方面利益並收受財物;違反廉潔紀律,違規借用管理和服務對象錢款;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其本人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
  • 中紀委建議「倒查20年」,已退休15年的書記被查
    繼中紀委連續兩個周一先後「四連發」與「三連發」處理7隻「老虎」後,昨天9時,內蒙古又在一分鐘內同時宣布4個廳官被查的消息。這是內蒙古自去年來,第四次一分鐘內同時發布四個及以上廳官被查或受到處分的消息。按照中紀委建議,自去年2月28日起對煤炭資源領域「倒查20年」的內蒙古,是去年查處廳官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