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吳秀波愛情喜劇片《北京遇上西雅圖》,你如何看待小三的愛情
真不錯,近幾年看過的最舒暢的華語愛情片。故事無大硬傷,美術,服裝,音樂洋氣但不俗氣,主角配角個性鮮明,向《西雅圖夜未眠》致敬的部分適度不張揚,劇本上也見用心處:身在西雅圖,心在大中華均在細節處。吳秀波史上第一溫厚萌叔地位難捍,湯唯二妞稍過火,海清乃反歧視代言人。流暢精巧,女性導演致敬用心,好看。西雅圖、紐約外景拍得很美。一個人看這個片子會有些傷感,被微微打動了兩次,開懷大笑三次。見到有女生看哭了。吳秀波的內斂細緻的「收」,湯唯的跋扈熱情的「放」互成優勢,映襯很好,她真不是女神就是一爽朗的鄰家姑娘,喜歡。薛曉璐第二部導演作品四星推薦。
「敗金女」文佳佳(湯唯 飾)曾經是美食雜誌編輯,對愛情充滿了像電影《西雅圖夜未眠》一樣的浪漫幻想。而在現實中,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利堅公民」的身份,她不遠萬裡隻身來到西雅圖的月子中心待產生子。
在月子中心,文佳佳炫富的作風引發了房東(金燕玲 飾)和其他孕婦周逸(海清 飾)、陳悅(買紅妹 飾)的反感,倍感孤獨的她只能向司機郝志Frank(吳秀波 飾)傾訴心聲。而看上去木訥老實的「落魄叔」Frank並不是一個平庸的男子,他在中國曾是一位一流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名醫。在相處中,Frank的體貼包容漸漸融化著文佳佳的刁蠻任性。當文佳佳的富豪男友突然失蹤後,一夜之間變成窮人的文佳佳得到了Frank無微不至的照顧,跟Frank和他的女兒Julie(宋美曼 & 宋美慧 飾)一起生活的這段日子,讓文佳佳找到了家的溫暖。
20年前有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的不行,大街小巷都流傳著那句臺詞:「如果你愛她,把她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把她送到紐約去,因為那裡是地獄」。雖然那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沒去過紐約。20年後,我們很多人知道紐約啥樣兒了,知道美國啥樣兒了,那兒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就是個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算靠譜的地兒。所以,很多人想法和《北京遇上西雅圖》一樣,如果你愛她,把她送到西雅圖,如果你恨她——嗯,把她留在國內吧。
我最喜歡《北京遇上西雅圖》的一點,是影片傳遞出來的正能量:愛情恬淡又甜蜜,生活平靜又積極,你愛我,我愛你,我們一起走下去。喜歡這一點,是因為知道在中國寫個正能量的劇本兒多麼難——國內的朋友們為了結婚,不得不拼命買房,反過頭來,為了買房,又不得不排隊離婚,還有比這更跌宕起伏催人淚下的劇本兒麼?每個真愛的故事都飽蘸鮮血,所以,貴國電影源於生活,但從來沒有高於生活,都是低於生活。
當經歷了變故的文佳佳,生下了孩子,就要結束她在西雅圖的顛沛之旅時,她與Frank之間已經產生了微妙的化學變化,這時的她才發現自己真正追求的愛情是什麼。離開西雅圖並不代表結束,離開是下一次相遇的開始。一個二奶的美國月子中心之旅。本紀錄片記錄了一個二奶從飛機落地到月子中心分娩的主要過程,並且對於關鍵節點的把握比較清晰,完全能夠作為下一階段中國孕婦(包括大奶二奶三奶乃至N奶)赴美產子的攻略性教材。下面,我把這份教材的關鍵點提煉一下,對於遺漏的也加以補充。
在電影並不激烈的劇情裡,吳秀波和湯唯努力不著痕跡地表現人物性格的變化,湯唯從焦躁的、虛榮的富豪情人變成踏實的、從容的單親媽媽,吳秀波從懦弱的、匍匐的軟飯主夫變成進取的、強韌的單親爸爸。然後,他們就在一起了。他們讓我們忘了小三和阜外醫生的標籤,把兩個如現實中你我一樣齟齬而並不那麼可愛的人變得值得同情和尊敬,也把一個美好得很難相信的故事變得生動、有趣、甚至真實。
《北京遇上西雅圖》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電影,它只是做成了一個在正常價值觀社會裡很小的夢。但,這就很難了。固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移民解決所有問題,但它至少使你在某一個時刻,可以跳脫出日常生活,白日夢地想想,畢竟還是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憧憬和展開。還好此身未老,無奈仍在原地,只能抬頭呼吸北京的空氣。我是沒所謂西雅圖的雨了,只能想:下雨也好,天晴也罷,沒有霧霾,就是好天兒。《北京遇上西雅圖》,沒有「拜金女」,沒有「軟飯男」。在這裡,「小三」只是一種身份,「落魄」只是一種處境。
文佳佳初遇Frank,傲慢,任性,但卻孤獨。她要買最漂亮的衣服,要住最好的房間,會和其他孕婦爭吵。但她也要獨自面對陌生的生活,照顧腹中的孩子,等待遠方的老鍾——那份不知何時才會到來的關懷。Frank初遇文佳佳,老實,木訥,但卻失意。他不懂浪漫,不會甜言蜜語,他只會無處不在,無微不至。對於他來說,生活是缺乏成就感的,不論工作或是愛情。女兒聰明乖巧,妻子事業有成,但他為了家庭只能與醫生的夢想遙遙相望。幸運的是他們的關係沒有停留在表象和偏見,在共同經歷過各種喜怒哀樂之後,改變在不經意間發生。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加了解自己。文佳佳的勇敢和善良,Frank的細心和承擔,在不知不覺中打動彼此。
愛情不是依附,愛情是各自堅強獨立,再努力走到一起。《北京遇上西雅圖》折射的中國醫生群體的窘境: 你說一個年富力強的心血管外科專家,自己的專家號都被黃牛炒到幾百上千,但自己工資少的可憐,更別說跟做藥代的老婆比了,權衡之下放棄工作去國外陪孩子讀書。在跨國藥企做藥代的老婆一路扶搖之上,做了大區經理,後來又晉升到美國總部工作,跟做投資圈的老頭子搞到了一起,把他一腳蹬開。他窩在西雅圖幫那些來美國生孩子的當個司機啥的,打打零工,積極備戰考取美國醫生執照...
後來發生了一系列故事。他的執照也終於考取了,然後娶了一個漂亮年輕的老婆,還喜當爹,在美國過上了幸福生活,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尊嚴。不消說,美國醫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受尊重。病人家屬也不會動不動來搞醫鬧。這是一部中國醫生的勵志片。《北京遇上西雅圖》雖然看上去輕鬆溫暖,背後蘊藏的幾個現實問題還是很嚴肅的。 混得輕鬆自在的小三: 文佳佳懷孕了,要去美國月子中心養胎生子。這個沒有任何經濟負擔的小三大大咧咧、出言刻薄,性格乖張。雖然此間男朋友事業出現經濟危機,但很快走了出來,並離婚把她迎娶回家。
觀眾一般會對電影女主角有認同感,然而這個小三轉正的勵志案例實在讓人意難平,尤其是影片熱映過後,帶動的美國生子熱潮裡,誰知道有多少正室多少側室,這讓原配們情何以堪。 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 影片對小三的批判是微弱的,對拜金主義的批判倒是色彩濃烈。前期的文佳佳有富豪男友支撐,大肆揮霍蔑視一切,任何事物都企圖花錢拿來優先供自己享用,而不惜將道德禮儀踩在腳下。男友的突然失蹤讓她瞬間變成窮鬼,落魄的窘態極大的諷刺了先前的囂張。而吳秀波飾演的FranK,在菜市場幾塊錢買條魚就很滿足的舉動,則溫和的提醒了文佳佳和觀眾,輕鬆的生活比較舒服。 故事的結局,文佳佳最終放棄空虛的富豪世界選擇了恬淡的FranK,去追求志同道合的快樂,也算倡導了正確的世界觀。 影片於2013年上映,贏取了7億多的高票房,直到2016年才被另一部8億的片子打破了這個國產愛情片高票房的最高記錄。電影很多,好片很少,期盼導演們繼續產出更多優秀的國產愛情電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