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們不再只是追求個人或者民族記錄,而是傾盡所有,愚公移山般做到了民間破冰船助力南極科學考察的例證。
2020年1月16日,浙江舟山港口。天空和大海一樣灰濛濛的,小雨淅瀝。張昕宇、梁紅夫婦,正站在碼頭上進行「擲瓶禮」:梁紅對著大海許願「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然後將手裡的香檳重重地扔向他們的破冰船。
瓶碎漿迸,禮成。
隨後全員登船,張昕宇走上艦橋,摁響了起航汽笛,一聲破空長鳴在港口響起。他在控制臺推動了起航的第一桿,「北京號」破冰船,緩緩起航,破浪離岸,奔向星辰大海。
從駕駛越野車、帆船、飛機、坦克全世界侶行,到這次自購自駕破冰船去南極,張昕宇、梁紅這對兒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戶外人物」的夫妻檔,出門的動靜是越來越大了。
這不是他們的第一次啟程出發,也不是他們第一次去南極,但是這一次的意義,卻是最為特殊的。
從極寒到火山,從素人到IP
2013年6月15日,張昕宇、梁紅第一次進入萬千網友的視線,為人們所關注。那個仲夏,他們倆主創的《侶行》節目,作為國內首檔戶外紀實真人秀節目,在網際網路上線。
這對「全素」的北京情侶,因為小時候吹過的牛,就真跑去北極在零下52℃的室外露營順便求了個婚;因為一部好萊塢大片《黑鷹墜落》的震撼,就穿著防彈衣跑到索馬利亞去一探究竟.
因為小時候學過的「三防課」的好奇,就直接衝進了核輻射「鬼城」車諾比;因為外國朋友的一句「中國人不行」,就憋著一口氣去挑戰繩降南半球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馬魯姆火山……
當年還略顯粗糙和業餘的拍攝畫面裡,這心肥膽大的兩口子,著實讓廣大只能端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段子啃的網友們眼前一亮,原來「出去看看」,不止是到此一遊、景點打卡、朋友圈籤到,還能有這種刺激的操作姿勢?
節目一播出,在網際網路上點擊播放數據爆炸,很快破億、破十億、破幾十億,「侶行」這個詞,也迅速成了年度熱詞和大IP……
這些數據和後續社會反應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從普通的網友的「告白」裡,是他們帶著裹足現實生活裡的我們的眼睛去看遠方的世界。
從白巖松的官方講話裡:是張昕宇、梁紅告訴了世界,當代中國年輕人其實可以走得更遠。
從北極到南極,從承諾到夢想
2013年7月4日,上海關。
七八個朋友,拿著一瓶香檳,倒滿了各自手裡的一次性塑料杯,站在碼頭舉杯,為張昕宇、梁紅即將開啟的自駕帆船去南極的婚禮餞行。
這趟遠航的緣起,源自二十多年前倆人還是小朋友時候的承諾。小胖子張昕宇對早戀小女友梁紅的承諾:要去離家最遠的地方娶你。而當時的地理老師告訴他們,最遠的地方是南、北極。
這便有了2012年,在北極奧伊米亞康的求婚,以及這趟即將開啟的南極婚禮。經歷了幾十年的感情長跑、生活甘苦,以及2008年國難之後的人生重啟,以及過去一年的攜手極限之旅之後,這個小朋友間的「大話」,已經不止是承諾,而成了兩人共同希冀的一個浪漫夢想。
無數人說不可能做到的悲觀,他們做了無數準備之後,揚帆入海,載夢起航;一艘小小的帆船,宛如滄海一粟般闖進了波瀾壯闊的汪洋。
七個月,兩萬海裡。驚濤駭浪、孤海煎熬、人心動搖、南北半球兩個「殺人西風帶」……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之後,這孤舟終於越過最後的德雷克海峽,到達了南極喬治王島,到達了那個夢想中的地方。
在夢想之地,她穿上了婚紗,他給她帶上了戒指,調皮的企鵝來做伴娘。梁紅喜極而泣的眼淚裡,也有歷盡艱辛的激動,有夢想成真的喜悅。
這一次給他們送上祝福的,除了五湖四海的萬千網友,更有德國、瑞典、波蘭、加納等國家的領導人。時任德國首相默克爾更是送上了新婚祝詞:愛情不是終日彼此對視,而是共同瞭望遠方,攜手旅行。
從北京到中東,從和平到戰爭
2015年5月1日,北京正陽門。
張昕宇、梁紅駕駛著兩臺奔馳G500、一臺拖車,帶領著團隊一路向西,重走絲路。這一次他們的路線,是穿越神秘的阿拉伯世界,直抵北非。
這是一趟正兒八經的亡命之旅,他們沿途要經過的國家,包含了當時全球80%的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目的地,都是各國外交部和大使館會警告自己的國民,請謹慎前往之地。
因為對於那熟悉又陌生世界的嚮往,因為試圖去揭開阿拉伯世界神秘面紗的渴望,他們仍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隨時可能發生的恐怖襲擊,不知道從哪兒會飛來的流彈,頭頂上指不定什麼時候會掉下來一枚炸彈……這就是此趟行程,最常見的「風景」。
這一趟,他們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了中東世界的土地,用自己的眼睛去將那些生活在硝煙之下的人們的生活,真實地展現給了世界。身赴險途,為世人揭開迷霧,消弭誤讀。
除此之外,他們更是前往伊拉克的烏爾古城,用3D掃描儀為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建模,並在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用光影還原技術,重現被炸毀的大佛。
這些並不是行為藝術,而是他們以中國人的身份,盡力為世界留下一些數字文化遺產,盡力做一些事情當做禮物送給當地身處黑暗裡的人們,渴望給他們帶去些許光明。
張昕宇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只是很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中東之行,他們穿越了生死也見證了許多生死,面對了很多無能為力也做到了盡力驅馳。央視《新聞聯播》給予了特別報導,《人民日報》更是稱頌「開闢了民間外交的新途徑」,世界超過兩千家主流媒體予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特别致謝……
凡是種種皆說明,他們行走的意義。無論國家、種族、膚色、意識形態,在戰爭與和平面前,在人的生死層面,認知乃大同。
從海洋到天空,從中國到世界
2017年1月27日,哈爾濱太平機場。
又是一個出發的春節,凌晨五點北國的天空仍然漆黑,張昕宇、梁紅帶著團隊踏雪進入機場。那兒在等待著他們的,是一架時年32歲機齡的國產運-12老飛機。
其實從中東歸來後,有許多網友很好奇,在駕車西行和帆船航海之後,張、梁夫妻的下一次「侶行」的方向,好像只有天空了。
蟄伏一年,在大興安嶺深處緊張學習、培訓了半年之後,他們給出了答案:沒錯是,天空,他們將自駕國產運-12飛機,挑戰環飛史上中國人駕駛國產飛機的記錄空白。
看了他們的老飛機「超級白」,再看看他們的計劃飛行路線之後,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比帆船航海和自駕中東更為瘋狂和要命的行程。
「車壞了路邊停著,船壞了海裡飄著,飛機故障了,那就是空難。」國產老飛機的性能,以及單次極限航程1340公裡的運-12,該怎麼飛躍2700公裡的大西洋?
歷時四個月,飛行64000公裡,穿越五大洲三大洋、四國赤道之後,在終點也是起點的哈爾濱太平機場,張昕宇、梁紅以及他們的座駕運-12,用扎紮實實的結果給出了有力的答案。他們可以,他們做到了。
國際環飛史上,中國人駕駛中國造的民族記錄空白,終於得以填寫。Made in China,不止是中國造,還有中國人,沒有不能,只有不想。
從南極到南極,從侶行到我們的侶行
2020年4月23日,天津港。
張昕宇、梁紅和船上的乘客們走下了破冰船,99天之後,他們再次踏上陸地。
回想起三個多月之前,他們在春節前一周從舟山登船入海的那天。破冰船剛剛離岸的那一刻,張昕宇獨自走進了住宿艙,然後突然嚎啕大哭;隨後梁紅進來,兩人更是抱頭痛哭。
一向在隊員和網友面前無所不能的張昕宇,極少流淚,這一次卻終於沒有繃住,讓百感交集的淚水肆意流淌發洩。從7年前第一次踏上南極大陸的那一刻,他的心裡就有了再赴南極的念頭。
並不是簡單地想重回結婚故地懷念,而是一個更為宏大的訴求:再來南極,他想帶上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幫他們圓夢,也告訴更多的中國青年夢想的可貴和值得付出。
除此之外,他想開闢民間破冰船助力南極科學考察的先河,讓南極擁有更多信新鮮的面孔。
起一念容易,做一事難。
這一年在最近的這五年裡,幾乎成了張昕宇和梁紅的執念,他們瘋狂地學習和了解破冰船知識,翻閱遠洋航海資料,以及花費無法估量的人力和財力購買、改造破冰船。
五年時間,無數個日夜,賣房、貸款,身體無法支撐,無數人勸他們放棄,他們和以前的每一次出發時一樣,一念既出,便全力以赴。他們從未動搖過。
2008年,他們訂下了侶行的「十年之約」,2018年十年約滿。他們沒有止步,在給侶行十年告別的時候,他們重啟了另一個命題:從極地探險到地球之極,從侶行到我們的侶行。
五年準備,兩年全身心投入,99天15300海裡遠航,他們再次做到了。這一次不再只是張昕宇、梁紅,他們說到做到讓更多的年輕人拿到夢想的船票。這一次他們不再只是追求個人或者民族記錄,而是傾盡所有,愚公移山般做到了民間破冰船助力南極科學考察的例證。
無關記錄,卻依然是一次史無前例、前無古人的壯舉。
此次《地球之極·侶行IV》破冰船南極行,每周二21:20在東南衛視熱播中,愛奇藝獨家播出。
十年飲冰,不涼熱血;十年行走,初心依舊。
他們接下來還將會拋出怎樣的侶行計劃呢?
大家都在看
關注「愛上紀錄片」,用紀錄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