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極品翡翠觀音?一是取材極品,用玻璃種的翡翠雕刻,在選材上極盡玉材之美;二是創意極品,不拘泥於傳統形象,把東方傳統美態與時代審美相結合,在創意上極盡靈動之美;三是雕工極品,每個手指關節、每條髮絲都精心雕琢,在設計上極盡工藝之美。有此三者,堪稱極品。
《水月觀音》鑑賞
這件《水月觀音》是「老蔣」黃曉蓬的得意之作。
明月當空,柔靜如水;時而星塵點點,時而清風拂水;外形靈動飄逸,佛法流淌入心。這就是老蔣的水月觀音,採用紫羅蘭色玻璃種翡翠雕刻,一刀一琢都盡善盡美,立體雕刻的難度遠勝於尋常浮雕。
祥雲瀰漫,觀音落座——端坐祥雲之上,水月觀音法相端莊慈祥,如坐於海上望水中月,似飄若動;雙目寧靜安詳,察世間情,若有所思。佛手低垂,身上服飾迎風飄揚,展現出水月觀音的大慈悲和大無畏精神。
水月觀音的底座製作極其複雜精緻,花紋設計富有節奏感,佛光鑲嵌部分立體感強,以T方鑽石與圓鑽結合,將佛光由內而外發散的光感,表現得更加細緻到位。座側一支蓮花斜斜探出,飄逸絕塵以動破靜,堪稱整個作品的點睛之筆。
水月觀音的由來
「淨綠水上,虛白光中。一睹其下,萬緣皆空。……」此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畫水月菩薩贊》。史傳當時的名畫家周昉善寫水月觀音像,白居易看到後驚嘆不己,遂作此贊。
目前學術界一致認為,水月觀音的形象與中唐畫家周昉有關。水月觀音最早見於畫錄中,為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謂唐人周昉曾於長安勝光寺塔東南院畫水月觀自在菩薩,形容其所畫的形象「掩障菩薩圓光及竹,並是劉整成色」。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觀自在菩薩,而「妙創水月之體」,並在各地很快流傳開來,成為後世三十三觀音之一。
由於水月觀音之形像,多與水中之月有關,「水月」意為「水中之月」,在佛經中寓意佛法皆無實體。身後的一輪圓月可以說是水月觀音的標誌。因此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
世間雕刻水月觀音的法相,有一種是站立在蓮瓣上,蓮瓣則漂浮在海面,觀世音正在觀看水中之月。另一種是以蓮華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蓮華,左手作施無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等。
水月觀音在早期佛教經典中並沒有出處,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而產生的。五代時期所見的水月觀音為男性形象,面部有鬍鬚。宋代人們對水月觀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間各個階層,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所見水月觀音形象已演變為女性形象,面容嬌美,體態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滿了智慧和慈愛。
隨著時代演進,水月觀音的花飾由繁而簡,著色由濃而淡,其四周之背景亦漸次改變,觀音姿勢亦由側坐而正坐而斜倚半臥狀,華美的裝飾逐漸轉化成樸實的白衣觀音。
「老蔣」其人
老蔣曾獲得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廣東省玉石雕刻大師、揭陽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炳光,過手萬千的高端翡翠沉澱與積累,擅長圓雕、浮雕、微雕、滿色巧雕等技法,其作品類型及題材多元化:有佛造像、仿古青銅器、山水、動物、人物、大小擺件等,對佛像,對北齊、北魏的佛造像有深入研究,刻畫細膩精緻,體現佛像的慈悲、智慧、寧靜、莊嚴、微笑的表情淋漓盡致,在創作道路上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