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群雄逐鹿的第55屆金馬影展落下帷幕。
本屆金馬獎的含金量極高,誕生了無數「死亡之組」,也使得去年成為當之無愧的「金馬大年」。
其中,臺灣影片《誰先愛上他的》獲得8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等幾個重量級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女主、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剪輯3項大獎。
憑藉紮實的表演與有趣的故事,本片質量獲得了全方位認可。
在豆瓣也獲得了8.6分高分,高於97%同類型片。
《誰先愛上她的》
Dear EX
故事本身雖涉及同性戀、同妻、家庭關係等敏感的社會題材,本片卻並未以此討巧。
反倒塑造出輕鬆有趣的影調,以極具吸引力的「喜劇」設定作為故事的開端。
為家庭付出一切的媽媽劉三蓮(謝盈萱 飾),是一個風風火火的女人。
其丈夫宋正遠患癌去世,死後卻將保險金留給了同性情人阿傑(邱澤 飾),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對此,她憤怒不已,親自代子前去「小王(男小三)」家中討個說法。
然而,苦於應付媽媽的神經質,叛逆兒子竟離家出走,跑到了阿傑家。
甚至執意要住在這裡,不願回家。
一時間,劉三蓮與阿傑之間本應激進的關係,瞬間變得尷尬起來。
媽媽勸阻未果,只得暫時作罷,警告「小王」阿傑好好照顧兒子,過幾日再來接他回家。
情人,妻子,兒子三人,因同一個男人產生了交集。
而電影的敘述主體,即是這個14歲的叛逆小孩宋呈希(黃聖球 飾)。
他知道已故的父親是同性戀,在外有個同性情人,而自己的母親則是一個可憐的、「神經質」的同妻。
對此,他一心想知道:
究竟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是誰先愛上他的?
「小王」阿傑(邱澤 飾)是一個劇場小導演。
他坦蕩瀟灑地過著生活,雖然總在催促男孩回家,卻並沒有真的趕他出門。
甚至照顧男孩起居,陪他寫作業,教導男孩不要再對媽媽那樣說話。
由於日程繁忙,天天帶著小男孩到處晃蕩。
為了劇目順利演出,他不僅每日辛苦排練,還把摩託車賣掉,貼錢給演員。
而在偶爾提起宋正遠時,似乎也沒有表現出太多感傷。
表面上看,宋正遠的死並未對他的情緒產生多大影響。
對此,男孩試圖做出判斷,說服自己:
「他是個壞人。」
然而隨著深入了解,男孩發現,故事好像並不如他想像得那樣簡單。
阿傑正在排練的作品《假期愉快》,在17年前曾引起過轟動。
而在男孩的記憶裡,他的父親似乎也曾參與其中。
看著獨自擺弄樂器的阿傑的背影,男孩發覺自己快找到答案了。
與此同時,劉三蓮正煩惱於如何才能將兒子領回家。
他擔心兒子的生活,便帶去日用品,送去便當,甚至把阿傑家裡徹底清掃了一遍。
「扔掉」的照片也原封不動地歸還給了兒子。
然而,兒子依舊選擇了抵抗和拒絕。
在劉三蓮看來,阿傑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奪走了自己的兒子。
面對這樣的生活,她幾近崩潰。
一次機緣巧合,她遇到了阿傑的母親,老人還錯以為自己是阿傑的女友。
她威脅阿傑交還保險金,不然就將告訴老人:
他的兒子是同性戀。
這樣的話卻意外被自己兒子聽到,男孩一氣之下,出口中傷。
如此孤立無援、不被理解的處境,使得劉三蓮在衝動間做下決定:
「要我壞,我就壞到底。」
她找到阿傑的母親,將阿傑的性向告訴了她。
然而做完這一切的她卻顯得局促不安,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質疑。
她看見一家三口曾經的幸福模樣,憶起宋正遠「出櫃」時說的話,回想著自己這樣的一生,心中苦不堪言。
找到心理諮詢師,她發洩般地講完整個故事,又安靜下來,小心翼翼地問出口:
「全部都是假的嗎?」
"沒有一點愛嗎,就一點點…都沒有嗎?"
最後的幾個音,幾乎啞到無聲。
這一刻,一個被背叛過,被辜負過,也曾低聲下氣哀求過的女人,心底裡藏著的唯一一點希望,就這樣暴露在空氣中。
如今,也已經得不到答案。
導演兼編劇的徐譽庭曾說:
我們花100分鐘講了一個故事,其實講的是原諒:
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原諒,但是從那一天開始,你變得比之前更加快樂了。
於是,在最後的最後,故事得到了一個「Happy ending」。
劉三蓮知道了阿傑曾向地下錢莊借錢,只為了給宋正遠做換肝手術。
後來,他還不上錢被人打斷了腿,卻仍要拖著斷腿去完成演出。
因為,初演那天是宋正遠的「白日」,而這部重演的劇目,即是他給他的最後告別。
當這場劇目開演,無數回憶閃進被留下的人心中。
初識時的美好,斷絕時的痛苦,複合時的沉重,與最終的離別。
藉以一曲「峇裡島」,虛與實相交相印,詩化意境,難分彼此。
當音樂結束,這故事也將結束,一切就此完結。
戲中戲的結束,也是現實的另一個開始。
當阿傑的母親捧著花站在入口時,另一段音樂應聲響起,母子相擁。
這幅畫面發散出近乎奇異的純淨善意,極其空曠怡人的,仿佛壓抑的、閉塞的從來不曾存在。
劉三蓮則在這相擁的夾縫中鼓掌落淚。
她將峇裡島裡很好聽的風鈴聲記在心裡,選擇了讓恨康復。
在一顆看不見的流星下,每一個難言的坎都融化成了眼淚。
人們能夠柔軟地跨過去,與恨意、迷茫、悲傷、恐懼,一一和解。
無論是阿傑、三蓮、兒子三人與扔下他們獨自離開的宋正遠;
還是阿傑與三蓮,三蓮與兒子,甚至是阿傑與原來真的那麼疼他的母親。
在不可逆的苦難生活中,人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
至此,無人再去追究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誰先誰後。故事的意義本就不在此。
當我們透過喜劇的外殼,探入這倫理漩渦的深處,看見的不是苛責,不是質疑,而是純粹的愛與付出。
因為愛比恨更廣闊、更恆久,能生出花來的,只有愛。
當然,為《誰先愛上他的》帶來大量好評的,除去故事處理之巧妙,還有兩位主演的精彩表演。
憑藉對劉三蓮的精彩演繹,謝盈萱獲得了金馬影后。
除了最為人稱道的「一點點都沒有嗎」,三蓮在發現丈夫與「小王」同居時的那場戲也表現得十分出色。
隔著豔紅色的門,三蓮先是警告宋正遠不許告訴兒子,又死死扣著門欄,詛咒兩人的生活。
內心的崩潰一覽無餘。
而飾演阿傑的邱澤雖無緣影帝,卻依舊獻上了優秀的表演。
幾場眼神戲更是表現得非同凡響。
當愛人的兒子住進他家裡,他抱著吉他,叼起一根煙,輕巧地對男孩說:
「是你爸爸教我的。」
這時,故事巧妙地插入回憶,宋正遠為他點燃了嘴裡的煙。
阿傑抬眼瞬間,緊緊盯著逝去的愛人,淚光沉默地蘊在眼底,直到他走遠,消逝。
宋正遠因患癌自暴自棄時,阿傑為陪他剃光頭,將自己的長髮也剪去。
他眼裡的是對這份頹唐的憤怒心痛,又是無能為力的悲傷。
也因此,電影起始的阿傑是寸頭,而回憶中的阿傑則是長發。
去年年末,臺灣同性婚姻公投以失敗落幕。
雖如此,臺灣依舊源源不斷地帶來了像《誰先愛上他的》這樣優秀的作品。
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著平權,也有許多人在為此做著不懈努力。
只希望未來的哪一天,我們都能前往自己心中的那個「峇裡島「,懷抱著自由的人生。不用隱藏自己,不去傷害他人。
愛是這樣壯闊而偉大的東西。
即使在這個故事裡,甚至在這個世界裡,總會有那樣多的人因為愛受了那樣重的傷。
儘管如此,我們依舊願意為之吶喊:
「愛最大」。
分享好電影,為愛電影的人 | 藍影志,微信ID:Blu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