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團團圓圓在臺過年 館長:望給圓仔找個好夫婿

2021-01-17 荔枝網新聞

  新華社臺北2月16日電 冰制的大碗裡盛著胡蘿蔔條、水果和用竹粉做成的窩窩頭,中間兩片窩窩頭上分別寫著「福」字和「旺」字,拱衛著中間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型窩窩頭,冰碗旁邊還不忘擺上兩根竹筍和一個元寶形狀的窩窩頭。大年初一,臺北動物園裡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和「圓仔」津津有味地吃上了豐盛的年菜。

  準備年菜的是四位與它們朝夕相處的保育員。「每年過年,我們都會發揮創意,用竹葉、竹筍、竹竿、餅乾、胡蘿蔔、蘋果等食材做成不同造型的年菜,它們吃得很開心。」臺北動物園大熊貓特展館館長王怡敏說。

  大年初一一大早,許多小朋友和家長就在大熊貓館前就排起了長隊,館方估計當天的遊客達到四五萬人。

  2008年12月從四川來到臺北動物園安家的「團團」「圓圓」已經13歲了,他們在臺灣安家已進入第十個年頭,千金「圓仔」也已4歲多。它們一家在臺北生活得還好嗎?

  「團團」:溫柔害羞的呆萌暖男

  王怡敏說,「團團」一直像一個呆萌的大男孩,害羞、不太自信,但是一個暖男,比「圓圓」還要溫柔。

  「我們館裡有很多人自稱『團嫂』,特別喜歡『團團』,因為它對人百分之一百二的信任,我們對它做醫療處理,它會感到不適,但隔天就忘記,還是跟我們一樣親近。」王怡敏說。

  2016年,保育員們卻為「團團」擔憂了好幾個月。那年4月開始,「團團」變得常常如坐針氈,不肯好好坐下吃竹葉。是身體不舒服嗎?是樓上餐廳移了位置,傳來的聲音影響它了?還是汶川大地震的陰影仍在?

  「好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找不到原因,眼見它的體重一直往下掉。」王怡敏回憶說。

  後來保育員們找到一種新竹子,改善了竹葉品質,「團團」很快就好了起來。保育員還給「團團」提供一些益生菌,經過精心照料,「團團」的體重慢慢回升,健康好轉,現在空腹體重足足有120公斤。

  「圓圓」:聰明自信的霸氣美女

  在王怡敏眼中,「圓圓」是個聰明、漂亮、自信、霸氣的女孩,它愛恨分明,很有個性,當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自己決定要不要理人。

  為了掌握大熊貓的荷爾蒙水平,保育員要獲得它們的尿液樣本,如果站在那裡等,非常耗費人力。因此保育員對大熊貓進行了排尿訓練,如果做得好,它們就會得到一隻大蘋果作為獎賞。

  「圓圓」非常聰明,教了兩次就學會了,而呆萌的「團團」則需要訓練更久。王怡敏說,「圓圓」跟媽媽相處的時間長,從媽媽那獲得了有益的腸道菌,因而腸道非常健康。這讓她有了一個新計劃:能不能從「圓圓」的糞便中,提取出乳酸菌給「團團」以及其他腸道不好的大熊貓呢?

  「『團團』跟媽媽相處時間比較短,不到一年,所以它的腸道菌沒那麼好。之前我們都是給它人類食用的乳酸菌,但畢竟人類與大熊貓不同。今年我們計劃從『圓圓』的糞便中純化乳酸菌,變成保健食品給『團團』。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因為我們在很多家畜型動物身上都這樣做。」王怡敏說。

  「圓仔」:調皮好動的小公主

  在臺灣出生的「圓仔」4歲多了,但它還像小時候那樣頑皮,喜歡給保育員們出難題。

  對於大熊貓來說,臺灣從三四月開始氣溫就很熱了。保育員在其室外活動場種了很多植物,供它們乘涼。但「圓仔」常常搞破壞,保育員要跟它鬥智鬥勇,卻又總是輸給它。

  當保育員給「圓仔」做體檢時,它有各種小動作,躺下的時候一會兒用腳偷偷踢保育員,一會兒把保育員的手撥開。

  「它吃竹葉沒有那麼好,會技巧性地一直等窩窩頭、水果、竹筍。它有時候坐不住,像多動的小女孩。」王怡敏談起「圓仔」的口吻就像一位媽媽在說自己寵愛的孩子,「但這正是它可愛的地方,『圓仔』跟我們的互動最多。」

  大熊貓還會在臺灣繼續開枝散葉嗎?

  「團團」「圓圓」生下「圓仔」後,保育員們一直希望它們能有第二胎,但是目前還沒有好消息。

  王怡敏說,「團團」「圓圓」現在13歲,還在育齡期,雖然7到12歲是大熊貓的黃金生育期,但也有19歲當媽媽的,只要有正常發情行為,還有機會。

  每年二三月大熊貓的發情期,大陸的大熊貓保護專家就會來臺灣,協助引導「團團」「圓圓」交配。

  王怡敏說,當「圓圓」進入發情期或妊娠期時,保育員都會日夜守護,有時兩個星期都無法回家。

  她說,「圓仔」有些早熟,它在2歲8個月和3歲8個月就有過兩次發情了,可能是營養狀況好的原因,但保育員認為現在還不是它適宜生育的時候,應再多給它一些時間成長。

  「我們希望未來一年能給它找個好夫婿,或者冷凍精液,這需要與大陸方面展開相關討論。」王怡敏說,自己經常會在微信上與大陸的大熊貓保護專家交流,「他們的經驗比我們豐富,我們常會向他們取經。」

相關焦點

  • 大熊貓團團圓圓一家在臺北過大年,館長:望給圓仔找個好夫婿
    大年初一,臺北動物園裡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和「圓仔」津津有味地吃上了豐盛的年菜。準備年菜的是四位與它們朝夕相處的保育員。「每年過年,我們都會發揮創意,用竹葉、竹筍、竹竿、餅乾、胡蘿蔔、蘋果等食材做成不同造型的年菜,它們吃得很開心。」臺北動物園大熊貓特展館館長王怡敏說。
  • 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大女兒「圓仔」迎來7歲生日
    7月6日,在臺灣出生的第一隻大熊貓「圓仔」迎來了7歲的生日。7年前的今天,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產下首隻幼仔,取名「圓仔」。時光荏苒,轉眼間,稚氣可愛的小女熊已出落成婷婷玉立的美少女。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28日,「圓圓」時隔7年,再次誕下一隻雌性幼仔,「圓仔」升級當了姐姐,可謂是雙喜臨門。
  • 大熊貓團團圓圓「臺漂」逾10年 女兒圓仔今天6歲
    今天是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女兒圓仔6周歲生日,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圓仔一直備受寵愛,而她的爸爸、媽媽已成「臺漂」逾10年。從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第一次踏上寶島臺灣開始,它們就多了一個兩岸交流使者的頭銜。  難!一波三折的赴臺路  2005年5月3日,大陸宣布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
  • 大熊貓團團圓圓「臺漂」逾10年 女兒圓仔今天6歲啦!
    今天是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女兒圓仔6周歲生日,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圓仔一直備受寵愛,而她的爸爸、媽媽已成「臺漂」逾10年。從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第一次踏上寶島臺灣開始,它們就多了一個兩岸交流使者的頭銜。資料圖:2018年7月6日,圓仔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迎來5歲生日。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難!
  • 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15歲了 奶爸奶媽盼二胎
    團團的蛋糕造型以遊樂場內的旋轉木馬作為藍本,主題為「馬到成功」;圓圓的蛋糕則以圓形的冰「氣球」作為蛋糕的主要裝飾,主題是「球仔有成」,取了諧音希望她能夠再幫圓仔成功添弟妹。蛋糕食材特別選用季節性食物:慄子和奇異果,讓兩隻大熊貓可以在生日吃到平日不常吃的食物。    【解說】邁著憨態可掬的步伐,團團、圓圓朝著美食徑直而來。坐下、擦擦臉,再抓起嵌在冰塊上的食物放進嘴裡,團團面對大餐顯得很「紳士」。
  • 大熊貓團團圓圓一家在臺北過大年
    大年初一,臺北動物園裡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和「圓仔」津津有味地吃上了豐盛的年菜。 準備年菜的是四位與它們朝夕相處的保育員。「每年過年,我們都會發揮創意,用竹葉、竹筍、竹竿、餅乾、胡蘿蔔、蘋果等食材做成不同造型的年菜,它們吃得很開心。」臺北動物園大熊貓特展館館長王怡敏說。大年初一一大早,許多小朋友和家長就在大熊貓館前就排起了長隊,館方估計當天的遊客達到四五萬人。
  • 快訊/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喜迎「二胎」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團團」、「圓圓」近日喜迎第二胎!據臺媒報導,「圓圓」在今日(28日)早上8點58分破水,經過5小時的努力,終於在下午1點53分產下一隻大熊貓幼崽。
  • 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生「二胎」啦!
    川報觀察記者 寇敏芳6月28日,贈臺大熊貓「圓圓」在臺北動物園順利產下幼仔,這是繼2013年首次產仔後,「圓圓」第二次產仔。幼仔叫聲洪亮,體重186g,經專家通過網際網路遠程鑑定性別為雌性。目前,母女倆各項指標均正常。
  • 大陸贈臺灣大熊貓團團圓圓迎來14歲生日
    昨天(8月30日)是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的14歲生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圓圓和比它小兩天出生的團團,一起慶祝生日。福建臺記者 王少丹:2008年12月,團團和圓圓從四川雅安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安家。這只是團團,圓圓就住在他的隔壁。
  • 贈臺大熊貓「圓圓」盼添丁
    新華社臺北電 (記者喻菲、李凱)臺北動物園21日透露,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今年發情高峰期比往年稍微提前,專家與保育員已於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為「圓圓」進行了兩次人工授精,希望「團團」「圓圓」一家能添丁增口。
  • 特寫:大熊貓「團團」「圓圓」15歲啦!
    「哇,好可愛呀!」30日中午,在一片帶著興奮的童聲中,臺北動物園的大熊貓「圓圓」邁著從容的步伐,慢慢踱到觀眾面前,接著一屁股坐在地上,仔細「研究」起生日「蛋糕」來。這款特別的「蛋糕」主體為冰塊,四周裝飾著奇異果、慄子、鳳梨、胡蘿蔔等應季果蔬,上面用竹子插著幾個顏色各異的冰制「氣球」,還坐著一隻造型可愛的冰「熊貓」。蛋糕上用甘蔗擺出數字「15」的形狀,代表「圓圓」15歲生日。
  • 「團團」「圓圓」過「五一」 臺北動物園大熊貓館人氣高
    "五一"假期第一天,不少臺灣民眾來到臺北市動物園,和憨態可掬的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還有它們的寶寶"圓仔"一起過節。今年2月,臺北動物園為"團團""圓圓"實施人工授精,拼二胎,這個"三口之家"何時能再添成員?也成了最近大家關注的話題。
  • 駐臺記者親歷:十年受寵愛 「團團」「圓圓」寶島安家記
    2008年12月23日,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從四川雅安碧峰峽基地跨越海峽來到了臺灣。 10年過去了,兩隻可愛的大熊貓的寶島生活好不好呢?這中間又有哪些故事呢?東南衛視駐臺記者黃晟當年親歷了「團團」「圓圓」安家臺北,並於10年後再度駐臺看望「團團」「圓圓」,採訪了時任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拍攝了這期《十年受寵愛 「團團」「圓圓」寶島安家記》。2008年12月23日下午5點多,在美麗晚霞的襯託下,搭載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專機緩緩地降落在臺灣桃園機場。這是大熊貓「團團」「圓圓」一次最遙遠的旅行。
  • 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喜獲「二胎」 「圓仔」升格當「姐姐」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中國臺灣網6月29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28日下午1點53分順利產下幼崽,喜獲「二胎」。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天公布幼崽性別為雌性,體重為186克,比姐姐「圓仔」還重一些。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於2008年12月赴臺,次年農曆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
  • 兩岸大熊貓專家12年合作不間斷 共同呵護「團團」「圓圓」一家
    生日會上,熊貓中心專家魏明為「圓仔」隔空送上生日蛋糕(四川省臺辦 陳治普 攝影)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7年前的今天,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產下首隻幼仔,取名「圓仔」。熊貓中心都江堰基地的大熊貓「英英」熊貓中心協助「團團」「圓圓」喜添丁自2011年起,熊貓中心每年都會派專家前往臺北動物園,指導開展大熊貓發情配種和育幼工作
  • 兩岸熊貓粉絲同慶大熊貓「圓仔」七歲生日
    6日是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女兒「圓仔」7歲生日。
  • 萌娃|熊貓寶寶「圓仔」開始獨立生活
    首隻在臺灣誕生的熊貓寶寶「圓仔」剛剛過完一歲半生日,今天就可憐地被斷奶了,開始離開媽媽「圓圓」獨立生活。記者|王笛、陳斌華攝影|申宏習慣了一睜眼就找媽媽討奶吃的「圓仔」,沒奶吃的第一天還算適應。早上睡醒後看不到媽媽,只好獨自啃最愛的竹筍,但還未平息的吃奶欲望讓她一直在門邊探索,像是在找媽媽。保育員隨即給她一條最喜歡的精油毛巾,但卻提不起她的興致,玩了兩下就丟掉了。
  • 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二胎"取名"圓寶"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北市立動物園30日宣布,經過網際網路票選,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第二隻幼崽正式命名為「圓寶」。據園方介紹,給新生大熊貓取名的網際網路票選活動自8月17日開始到8月26日結束,共有2.6萬左右臺灣民眾參與,6個候選名字中,「圓寶」以8712票勝出。
  • 臺北動物園為大熊貓團團圓圓實施人工授精 拼生二胎
    臺北市動物園大熊貓繁殖工作小組為團團圓圓進行人工授精。(圖片來源:臺北市動物園) 中國臺灣網2月28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隨著步入春天,臺北市動物園的母大熊貓「圓圓」也正式進入發情期。保育員觀察,「圓圓」最近開始出現發情行為,繁殖工作小組嚴陣以待,為「圓圓」和公大貓熊「團團」進行人工授精,盼把握一年一度最佳繁殖時機。 「團團」「圓圓」兩隻大貓熊2004年出生,2008年從大陸赴臺,考量當時兩隻熊貓年紀小,園方並未立刻安排人工受精,直到2011年,動物園才開始嘗試人工授精。
  • 國寶大熊貓「團團」和「圓圓」還記得嗎?
    8月9日,贈送大熊貓的挑選工作正式啟動,贈臺大熊貓選優專家組成立。8月19日,贈臺大熊貓五個方面選優標準宣布,分別是:年齡標準、身體健康標準,心理健康標準,外貿特徵標準,遺傳標準。8月27日,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座談會在臥龍舉行,共同商討大熊貓赴臺有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