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半菀
人人高舉心中的聖旗,滿面紅光地走向罪惡 ——伏爾泰
最近,一部臺灣電視劇悄悄佔據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是一部挑戰人性的電視劇,看過的人,無一不被震撼。
01
她改名換姓
只是為了重生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真實案件。
兩年前,一個名叫李曉明的男人,在劇院忽然開槍掃射無辜的觀眾,造成了 9 死 21 傷的慘烈悲劇。
因為李曉明殺了人,他的家人就此變成了活靶子。
在這兩年裡,他的妹妹李曉文,他的父母都被世人唾棄,被記者追蹤,無法繼續正常生活。
家裡本來好好的開著麵館,很快也倒閉了,父母帶著妹妹東躲西藏,過的根本不是人的日子。
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出現在公眾面前,下跪道歉,承受大家的辱罵。可依然換不回原諒和放過。
李曉明媽媽哭著說:
「我真的不明白,我是哪裡把我的小孩教壞了?我的小孩怎麼會這樣?我好好做人一輩子,我做什麼孽了?
大家都說我們家教不好,父母不好,才會養出這樣的變態殺人魔。
可是全世界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妹妹的前途本來一片光明,瞬間暗淡無光。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改名換姓。
媽媽為「李曉文」改名「李大芝」。
告訴她,「你就當你爸媽,你哥哥都死了,記得千萬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家裡死了三個人就夠了。」
可是依然逃不過鋪天蓋地的罵名:全家怎麼還不去死啊?怎麼還敢活著啊?一家都是變態吧!
後來因為再度被曝光,他們走在路上被人扔臭雞蛋,被人大聲辱罵,甚至被人抓著頭髮打。
他們全家真的都該死嗎?
說實話,李大芝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走到哪,大家都不放過她,都要她去死?
因為哥哥殺人,全家人也要跟著陪葬嗎?
02
我只想我的孩子
健康快樂的長大
他叫做王赦,是殺人犯李曉明的免費律師。
他的能力很棒,可臺灣眾多律師事務所,他都不願意去待,也不去丈人家的公司做高薪律師。
偏偏非要幫助社會弱勢群體,請不起律師的罪犯,甚至是精神病罪犯,哪怕只拿著微薄的薪水,被無數人戳脊梁骨。
大家都說他這樣的人沒良心,不要臉。
其實沒人知道,他的真正目的是要找出殺人犯背後的真相和動機,而不僅僅只是執行死刑。
可是,沒有人能理解他,用他老婆的話說就是:
「我無法原諒殺人犯,更無法原諒幫助殺人犯辯護的混蛋律師。如果你要堅持接這種案子,我們就離婚。」
還記得李曉明在死前問王赦,為什麼要給自己幫助,他說:
「我只是想知道,你到底為什麼殺人,而不是只是槍斃你就覺得是解決問題。我只希望未來,我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只是希望,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
可是,在沒有人理解和支持的情況下,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發掘這個真相,真的太難了。
03
失去兒子
我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宋喬安,是當時的劇院受害者家屬之一。
自從心愛的兒子劉天彥被李曉明殺死之後,她整個人都變了,這個美好的家庭也被擊碎了。
因為她忘不掉,是當年自己出去接電話,才逃過一劫;
也是自己出去接電話,沒有陪在孩子身邊,才讓他獨自離去。
她後悔,她懊惱,她能做的,只有不斷地懲罰自己。
每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晚上都要喝酒喝到吐,才能睡得著覺。
每晚都會夢到兒子在哭,然後淚流滿面的驚醒,她時常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只有不停用工作和酒,來麻痺自己的傷口。
工作上的理念不同,導致他們夫妻關係逐漸很冷漠,再加上兒子一去世,徹底擊敗了兩個人的婚姻,只差領一張離婚證。
除了工作上和感情上的一堆煩心事,她還有個最大的難題:
女兒對自己越來越不理解,導致甚至對媽媽說出了:「為什麼你不跟劉天彥一起死掉算了?」
那一刻,她難過、驚愕,又無奈:「我連我先生和我兒子都留不住,我還能留住誰?現在女兒也要我去死,或許,我就該死吧。」
從精神層面來說,其實全家都是創傷性壓力症候群。
他們正在互相傷害,卻不自知。
這麼久以來,她的憤怒和悲傷無法發洩。
所以,當她知道李曉文就是李曉明妹妹的時候,恨不得殺了她。她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卻不肯承認,轉移仇恨只能帶來更多的傷害。
因為,就算殺了李曉文全家,也換不回自己的兒子。
當宋喬安漸漸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她開始為自己之前的衝動後悔,為傷害了李曉文而後悔:「我們都是好人,可最後,怎麼會變成這樣子?」
04
孩子走了
母親要怎麼活下去
這部電視劇,不禁讓我想到今年4月17號的「少年跳橋事件」。
男孩是一名高二學生,因在回家的車上與母親發生口角,一激動竟然打開車門,迅速奔跑到橋邊,縱身跳下黃浦江。
母親拼命追趕,也沒能阻攔住孩子,只摸到了孩子的鞋。
當120來了的時候,孩子已無生命體徵。
母親痛不欲生,一度哭到昏厥。
她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心愛的孩子,會因為這樣的事情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悲劇,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悲劇才剛剛開始。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一夜之間,無數新聞媒體、老百姓都開始譴責這位母親,說什麼樣話的都有:
「毀掉一個孩子,一句話就夠了,這樣的人配當媽嗎?」
「這個當媽的,平日裡肯定經常辱罵孩子,說刺激孩子的話,要不然也不能是這個結果!」
「可憐的孩子啊,下輩子別找這樣的媽了!!」
「我就想知道,這個媽媽還有什麼臉活下去?」
......
死者已矣。
事情已經發生,大家都只是旁觀者。
我們不知道當時的對話內容,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性格,也不知道過錯方究竟是誰。
但竟然有很多人,已經把這位母親當作了「殺人兇手」,還叫囂著要警察給一個「公正的結果」。
其實,真正心痛後悔,無地自容,甚至不想活了的,都是這位母親。
而不是那些在網上譴責完之後,轉過頭還能繼續嘻嘻哈哈的生活的鍵盤俠。
誰當媽沒有罵過孩子,誰沒有情緒失控過?難道罵幾句,孩子就都要自殺?
這都是小概率事件。
旁觀者又有什麼權利,去對她進行辱罵和抨擊?
難道逼死了這位母親,就能夠換回這個孩子了嗎?
還是那些人,要看到這個母親去陪葬才好?
在發生悲劇之後,怎樣把傷害降到最低,並預防再次發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一群人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去怒罵,就能夠把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整個世界在腐爛
腐爛的都與我無關
這黑暗 我多習慣
習慣到不再需要看
我看過一段話,覺得很有道理:
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一樣毫無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
當我們失去了自我思考和選擇,隨波逐流的表達自以為是的「善」,這個善還是真的善嗎?
在不知不覺中,你所謂的「善」,又傷害了多少人呢?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看更多走心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視 覺 志
不要成為「惡」的幫兇
不要成為「網絡暴力」的一員
不要讓自己的「善」變成「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