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當華納兄弟宣布《信條》無限期延檔後,就創造了一個機會:在期待已久的回歸影院的過程中,哪部大片會成為世界電影票房的金絲雀?會是目前定檔8月21日的《花木蘭》嗎?
鑑於我們生活在這個奇怪的時代,《花木蘭》仍然有可能改檔。不過,我們打賭,只要中國同意,《花木蘭》就可以是那隻金絲雀。
在之前的迪士尼真人電影翻拍片中,《奇幻森林》在中國的成績最好,總票房為1.5億美元,約佔全球票房的六分之一。帶有中國特色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表現更好,總票房1.54億美元,佔該片全球票房的30%。
對中國來說,選擇哪些影片上映既是政治決定,也是經濟決定。審查通常會給那些可以取得超級票房的影片,而《花木蘭》恰好符合這一標準。該片根據中國傳說改編,由本土明星劉亦菲主演。
迪斯尼為了改編《花木蘭》以滿足中國人的期望,花了不少心思,包括一眾顧問和試映。然而,《花木蘭》現在可能面臨著異常複雜和棘手的政治環境。
當然,這一切都不意味著中國會禁映《花木蘭》,但如果中國想找一個渠道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部電影的確是潛在的目標。如果中國已經批准了該片的上映,迪士尼更有可能抓住機會,而不是冒著陷入緊張局勢升級的風險推後上映。
《花木蘭》可能會面臨頂級國產片的擠壓,也可能會遭遇最終版本不可預見的審查意見。迪士尼高管本周末將密切關注中國總票房,以衡量《多利特的奇幻冒險》和《喋血戰士》——重啟院線的首批新片——的表現。他們可以告訴迪士尼高層,中國是否可以給出一個強勁的票房預期。
《信條》的神秘感給很多電影觀眾帶來了巨大的動力,讓他們在聽到糟糕的電影評價之前,先去看看。作為一部翻拍片,《花木蘭》沒有這種「發現感」,這就使得它在各地同時上映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大多數國家在曲線平坦化方面做得比美國好,如果《花木蘭》能保住8月21日的日期,就能在暑期檔進入。這對迪士尼來說,應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除了電影之外,迪士尼還有其他業務實體遭受了損失,包括郵輪和主題公園。迪士尼將擁抱任何看起來可以盈利的東西。因此,雖然在8月21日堅持上映《花木蘭》將會是一個風險,但它也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觀眾急於走出家門的積壓需求。
《花木蘭》可能是Disney+流媒體的主要候選影片,重要程度會與《漢密爾頓》並列,作為對新用戶的吸引噱頭。然而,迪士尼也是全球票房的領頭羊,它有一連串成本非常昂貴的電影已經準備好了,而且還有更多影片在準備製作——這家電影公司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需要影院。如果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Disney+上,那簡直就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