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否要經歷無數次的擦肩回眸才能換回一次真誠的相愛。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純粹的愛情變得如此稀缺,以至於人們對婚姻淡漠如水。參加過很多次的婚禮,那些喜慶的場面已讓我越來越乏味,唯有每次在婚禮上播放的音樂還能讓人相信,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是值得期許的。
我們經常聽到的婚禮進行曲有兩首,一首是較安靜、常使用在進場的,是取自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另一首則是被用在新郎新娘完成儀式之後,音樂較為活潑,取自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的作品《仲夏夜之夢》。
華格納《婚禮進行曲》(Treulich geführt ziehet dahin)
在歌劇華格納的《羅恩格林》裡有兩首婚禮音樂,一首是第二慕裡,羅恩格林和愛爾莎到教堂舉行婚禮時的慶典音樂「到明斯特去」;另一首是第三幕第一場開始時,貴婦們引導新人進入新房的混聲合唱。但是,後一首比前一首要流行得多。通常人們提到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指的就是這後一首。這是一首旋律單純優美、節奏徐緩、莊重而抒情的樂曲,2/4拍子、降B大調的行板,在四小節前奏後,混聲合唱就唱出著名的旋律。後來被廣泛使用在婚禮開始的入場儀式。一般在非教堂的婚禮中更多使用。
本曲作於1848年,是華格納35歲時的作品。此曲原是一首四部混聲合唱曲,名為「真心誠意作嚮導」,又名「婚禮大合唱」。這首合唱曲後來被改編為鋼琴曲、管弦樂曲等,以管弦樂曲較為流行。
歌劇《羅恩格林》於1850年在威瑪首演,是根據德國中世的敘事詩《天鵝騎士》與《帕西法爾》的傳說寫作而成。歌劇的故事是:國王駕崩後,奴臣泰拉蒙誣控愛兒莎公主殺害弟弟,為了營救無辜的公主,保護聖杯的騎士羅恩格林便駕著天鵝小船出現,將狠勇的泰拉蒙擊敗。恢復清白之身的愛兒莎,許身騎士,但羅恩格林警告不得探詢他的身份。在教堂的隆重婚禮之後,愛兒莎禁不住好奇心的作祟,馬上發出質問,這時泰拉蒙衝進來挑戰,反被羅恩格林殺死。但羅恩格林宣布他是聖杯騎士後,無限惋惜地和新娘告別,乘天鵝船飛回聖杯之國。
▲ 華格納《羅安格林》全劇(考夫曼/勒內·帕普/巴倫博伊姆/斯卡拉)
孟德爾頌《婚禮進行曲》(No.9 Wedding March)
孟德爾頌的《婚禮進行曲》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所作的配樂。樂曲以響亮的小號聲開始,接著進入到一段莊嚴的列隊進行音樂,接下來是較輕鬆活潑的進行曲,重複兩次後與木管樂器的優雅聲混為一片,逐漸淡去。曲風華麗典雅,氣勢澎湃。該曲一般在教堂舉行婚禮使用比較多。
本曲作於1843年,孟德爾頌時年34歲。配樂共有十二曲,其中詼諧曲、間奏曲、夜曲及婚禮進行曲常被編為組曲演奏。本曲是《仲夏夜之夢》戲劇第四幕與第五幕間的間奏曲。在世界各地,已成為人們在結婚典禮完成後,送新人進入洞房的慶典音樂。
仲夏夜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夏天夜晚,西方世界相信當夜必發生許多奇怪的事,英國文豪莎士比亞便根據此傳說寫下了戲劇《仲夏夜之夢》,是一部充滿魔幻色彩的童話式喜劇。孟德爾頌相當喜愛莎士比亞的劇作,他在讀過劇本後,於17歲時(1826年)就為這齣劇寫下了《仲夏夜之夢》序曲,之後編為作品Op.21。至1843 年,受普魯士王之託,孟德爾頌僅以一個月時間完成了整部《仲夏夜之夢》劇樂,是為作品Op.61。
故事分成《神間》、《貴族》、《凡間》三組主線交纏進行。《神間》人物有國王奧伯龍(Oberon)、仙后蒂塔妮亞(Titania)、小精靈撲克( Puck);《貴族》人物有公爵泰西斯( Theseus)與亞馬遜族女王希波利( Hippolyta);《人間》則是一連串你愛我、我卻愛他的複雜關係,其中海倫娜( Helena)喜歡迪米特立斯( Demetrius)、迪米特立斯愛的是荷蜜亞( Hermia)、但荷蜜亞卻看上了力桑德( Lysander)。
劇情從《貴族》的泰西斯與希波利塔籌辦婚禮開始,在泰西斯的贊同下,《凡間》迪米特立斯和荷蜜亞的家庭同意了這兩人情定終身,但荷蜜亞寧可在修道院當修女也不願嫁給迪米特立斯,於是和心愛的力桑德逃至雅典城外的森林,準備私奔。
而在《神間》,國王奧伯龍與仙后蒂塔妮亞為爭奪一位印度小王子正展開大鬥法,奧伯龍遂而派小精靈撲克將仙液滴在仙后眼睛上,讓她醒來見人就愛,直到她教出小王子才解除魔咒。未料小精靈另點鴛鴦譜,竟讓《凡間》的力桑德與迪米特立斯都愛上了海倫娜,還讓《神間》的仙后愛上了戴上驢頭的織工波頓(Bottom)。奧伯龍見苗頭不對,立即解除了魔法,讓他們彷彿作了一場仲夏夜之夢,並在《貴族》泰西斯與希波利塔的婚禮中,加上了海倫娜與迪米特立斯、荷蜜亞與力桑德兩對凡間的佳人,皆大歡喜。
▼ 序曲
樂曲方面,第一部分為序曲,作品編號Op.21,奏鳴曲式,充滿了魔幻色彩。樂曲一開始,木管首先奏出四個輕柔而神妙的和弦,將氣氛帶入仲夏夜的月光下。接著由小提琴以跳弓方式拉奏出描繪精靈嬉戲的第一主題,隨而由樂團強奏,代表國王與仙后的威嚴形象。第二主題為溫柔的「愛情主題」,由單簧管奏出,小提琴接唱,代表平民世界中戀人的真摯感情。隨而,粗獷的貝加摩舞曲(小丑之舞)出現,模仿戴上驢頭的波特姆的嘶叫聲。發展部即以精靈主題作開展,暗示著劇情的曲折變化,進入再現部後,重新反覆主題,及至結尾,開頭的四個和弦再度出現,氣氛歸於平靜。
▲ 孟德爾頌《婚禮進行曲》(克勞迪奧·阿巴多/柏林愛樂)
第二部分,戲劇音樂,作品編號Op.61,共分成13首樂曲,分別是詼諧曲、相同速度(描繪精靈與小仙女的對話)、精靈進行曲、搖籃曲、行板轉快板(精靈亂點鴛鴦譜)、間奏曲、夜曲、行板、婚禮進行曲、送葬進行曲、小丑之舞、活潑的快板、以及最後的終曲。其中的「詼諧曲」、「間奏曲」、「夜曲」、「婚禮進行曲」時常被樂團抽出單獨演奏,而熱鬧歡騰的「婚禮進行曲」更是結婚典禮中的必備曲目。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欣賞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全劇。
根據蘋果公司規定,微信iOS版讚賞功能關閉,如您對本文表示支持,蘋果設備用戶請長按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