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接近半數的投資人每周看10個以上的項目,但受到資本寒冬的大氣候影響,近八成的投資人操盤投資的項目數量少於5個,浙江、重慶、四川創業人數增長最快,2017年投資人最關注的行業為消費升級、人工智慧和企業服務,最不看好O2O、VR、直播……
以上數據來源於創投圈(VC.CN)16日發布的《2016中國創投行業年度生態報告》,作為創投服務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投圈調研了上千位創投機構投資人,結合創投圈網站和APP數萬創業者過去一年的統計數據,形成了對創投行業的全景式掃描,總結回顧2016一年來的熱門領域和明星項目,分析預判2017年的潮流走向。
2016資本寒冬仍未過去,創業投資總額小幅下降報告統計,2016年中國VC投資事件合計3440起,金額合計1254.4億元,與2015年的3445起、1293億元相比,均有小幅度下降。
對於「你認為資本寒冬過去了嗎?」的問題,在被調研的投資人中,超過一半的人選擇「沒過去」,回答「不好說」的佔三成,回答「過去了」的只佔一成半,反映出資本寒冬的形勢依然嚴峻。
2016年資本寒冬的形勢,從投資項目的數量上可以得到明顯印證。接受調研的投資人中,接近半數的投資人每周看10個以上項目,其中超過三成每周看11-20個項目,每周看20個以上項目的佔近二成,反映出大部分的投資人相當勤奮地在deal source。
但受制於資本寒冬的大氣候,2016年投資人操盤投資的數量卻不高,調研顯示,約77%的投資人當年操盤投資數量在0-5個,佔比近八成,6-10個項目的佔比約12%,10個以上項目的不到10%。
作為應對資本寒冬的策略,投資機構抱團取暖,聯合投資的比例大大提高,調研顯示,2016年投資事件中,機構合投的數量佔比約三成五,其中2個機構參與投資的佔17.47%,三個機構的佔8.67%,4個及以上機構的佔6.52%。
「我們發現,雖然整體市場處於資本寒冬中,但具體到專注於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機構,投資金額並沒有減少,」16日在北京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創投圈CEO、天使投資人李曉寧表示,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天使投資機構投資起數是2008起,比2015年的2075起略有減少,投資金額是121.92億元,比2015年的101.88億元增長了20%,對於希望獲得早期天使投資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數據。
哪些行業最受關注?企業服務,電子商務和文化娛樂,上升最快:文化娛樂、消費和企業服務
報告對投資人的調研發現,2016年投資人最關注的方向分別是企業服務,電子商務和文化娛樂,佔比分別為24.37%,18.48%和10.91%。2015-2016年期間,投資人最關注的六大行業中,文化娛樂、消費和企業服務的關注人數上升最快,硬體、金融和社交網絡的關注人數下降最快。
公開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度細分行業融資事件排行榜中,企業服務以441個融資案例居首位,緊隨其後的是文體娛樂和電子商務,融資案例分別為432和397個, 三者總和佔比達到36%,金融和醫療健康分別以276和273個居第四、五位。
在融資金額方面,2016年度細分行業融資金額排行榜中,金融行業以1080億元融資居首位,快遞物流和汽車交通分別以1076和1065.2億元居第二、三位。
儘管2016年是資本寒冬年,但市場上不乏熱點,有著吸引眼球的共享單車大戰、直播大戰、人工智慧的崛起等。調研顯示,映客、摩拜單車和VIPKID分別在投資人眼中的2016明星項目中排前三位。
在「2016年投資人最推崇的投資大咖」的問題中,沈南鵬以佔35%比例的領先票數當選,證明了投資界一哥的地位,緊隨其後的有張穎,徐小平,李豐,這些投資人以2016年的項目成果,贏得了業界的推崇和尊重。
創業者去哪兒?北京、廣東、上海融資比例最高,浙江、重慶、四川創業人數增長最快
報告顯示,2016年各省創業融資人數佔比中,北京、廣東、上海分別為27.69%、15.73、11.79%,在最容易獲得創業融資的省份排行榜中,三地成為創業融資最為密集的區域。
調研顯示,在創業人數排名前十的省份中,2015-2016年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趨勢,其中浙江、重慶、四川成為創業人數增長最快的區域,增速分別為38.3%、32.5%和19.66%,與此同時,北京、河南、福建成為創業人數減少最快的區域,分別減少了13.19%、8.36%和3.79%,報告分析,資本寒冬對不同地區的創業帶來了不同影響,北京等創業過熱的區域,一部分泡沫正在擠去,而西部等原本創業氛圍較弱的地區,新的創業熱潮正在興起。
調研顯示,2016年創業者主要創業行業中,電子商務和企業服務佔比最高,分別約佔20%。2015-2016年主要創業行業的變化顯示,消費、文化娛樂和醫療健康行業創業者增長最快,分別為58.45%、36.43%和30.22%,社交網絡、硬體和電子商務創業者減少最快,分別為48.41%、26.28%和13.73%。
2017投什麼?消費升級、人工智慧和企業服務最受關注,O2O、VR、直播不被看好
調查顯示,2017年投資人特別關注的領域中,消費升級、人工智慧和企業服務排名前三位。居首位的消費升級領域佔16.19%,2016是消費生活服務的拐點,資本將重點從生活化服務產品轉向了垂直領域的消費升級產品,更加青睞強調流量的精準產品,2017年將延續這一趨勢。第二至五位分別為人工智慧、企業服務、文化娛樂和教育。
在「2017最不看好的領域」的調研中,O2O,VR,直播排名前三位,社交、旅遊、電商在第四至六位。
面對資本寒冬,投資人有哪些應對策略?調研顯示,超過六成的投資人選擇不改變投資策略,選擇「激進」和「保守」的分別佔約18%,可以看出2016投資人的投資策略以理性與保守為主,謹慎觀望。報告認為,2017年大部分投資人的投資策略將會與2016的步調一致,謹慎和理智為主調。
投資人有哪些痛點和需求?最希望對接優質項目,其次為協助項目融資和獲得媒體報導
對於「如果不做投資,會做什麼」的問題,45.6%的被調研投資人選擇創業或加入創業,可見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身份轉換在當前成為主流。投資人在見了很多創業項目後,對項目成功的概率更有把握,2016湧現出一批「投而優則創」的代表,如英雄互娛總裁吳旦,熊貓TV副總裁莊明浩,36kr媒體總裁馮大剛等。
對於「以什麼方式不斷提高投資功力」的問題,大部分的投資人認為,與創業公司一線人員交流是提高投資技能最有效果的途徑。其次是與同業者交流,佔26.46%。約見項目和自學成才分別為12.31%和8.92%。作為投資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避免紙上談兵。
調研顯示,37.95%的投資人是主動尋找新項目,33.93%的是通過朋友推薦,26.34%是通過FA推薦,由市場宣傳而發現的不到1%。由此可見,投資人發現項目的重要性中,個人>關係>FA,對於初創團隊而言,通過公關包裝來獲得融資的機會似乎不大,創業者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煉內功上。
對於「最希望創投圈提供哪些服務」的問題,投資人普遍回答在項目對接環節有很多痛點和需求,超過四成希望能夠對接優質項目,近二成表示希望協助項目融資和獲得媒體報導,近一成希望合作舉辦市場活動以及擔任創業導師等。
「投資人的以上需求,將是2017年創投圈等服務機構的重點方向,對此,我們願意搭建項目對接、媒體對接的平臺,更好的服務於創業投資生態圈,」李曉寧表示。
自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