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地板、做家務、吃不飽……七歲女孩經歷了什麼?

2021-01-20 心靈茁壯

睡地板、做繁重家務、

吃不飽、曠課直至休學

……

難以想像,

這些事都發生在剛上小學

二年級的7歲女孩豆豆身上。



父母離異後,豆豆跟再婚並育有一子的母親靠低保生活。小學一年級時,豆豆需要單程花費40分鐘獨自上下學,母親張女士為此還向學校出具免責說明,稱途中出現意外情況後果自負。


豆豆的父親吳先生曾向法院起訴,要回孩子的撫養權被駁回。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獲悉,經多方調查取證,該院二審認為豆豆母親撫養不當,改判撫養權歸父親。



2012年,吳先生和張女士的女兒豆豆出生了,本該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但好景不長,2015年初,吳先生和張女士因性格不合離婚了。離婚協議約定,豆豆隨父親吳先生和奶奶共同生活。不久,張女士去了國外。


2018年,張女士回國,她已再婚並又生了一個男孩。這次,張女士找吳先生商量,說她現任丈夫經濟條件不錯,又是外籍人士,以後可以帶豆豆出國念書,希望要回女兒的撫養權。吳先生考慮到自己收入一般,而張女士能給豆豆更好的生活和未來,便同意了。


然而,張女士要回豆豆的撫養權後,吳先生和他的母親提出探望豆豆,屢遭拒絕。他們從鄰居那裡了解到,張女士一家四口都在拿低保,豆豆一個人上下學,而且經常吃不飽飯,在家睡地板,還要做很多家務。學校教師說,豆豆上學常常遲到甚至曠課,也經常聯繫不到家長。


對此,吳先生憤怒不已,當初他是為了豆豆有更好的生活才把她交給張女士撫養,可沒想到張女士以豆豆名義申請低保,還變相虐待孩子。於是,吳先生訴至法院,請求判決豆豆歸自己撫養,張女士每月支付撫養費1000元至豆豆滿18周歲為止。


一審中,吳先生提供了一段豆豆表示想跟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的視頻,但法院在詢問豆豆的想法時,豆豆又說想同張女士一起生活。一審法院最終駁回了吳先生的訴請。


吳先生不服,上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二審中,吳先生提供了新的證據,包括張女士戶籍地街道居委會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張女士及其配偶、其子和豆豆共享低保;豆豆就讀學校提供的一份張女士出具的免責情況說明——「豆豆因家庭特殊情況不便每天接送,需孩子在放學後自行回家,途中出現意外情況後果自負」;豆豆奶奶與學校教師、鄰居的談話錄音等。


對離異家庭孩子的撫養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鑑於案件的複雜性,上海一中院決定走訪豆豆就讀的學校和張女士居住小區等多地,了解實際情況。


法官走訪豆豆前學校校長


「豆豆這個孩子太可憐了,雖然表面看起來活潑開朗,但其實內心很缺乏安全感。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獨自上下學,單程就要40分鐘,還常常遲到甚至是曠課,老師跟她媽媽溝通多次也無效。在我們這裡念完一年級後,今年九月就轉學了……」小學校長在法官走訪時表示。其同時證實張女士確曾向學校出具過免責情況說明。


法官走訪豆豆新學校老師


法官隨即又奔赴豆豆就讀的新學校了解情況。「豆豆是今年九月份才來的,但一個月後她媽媽就提出休學兩年,說要帶她出國讀書。休學手續要下學期才能辦好,但豆豆國慶後就再也沒來過學校。」豆豆新學校的班主任說。



隨後,法官來到張女士居住的小區,按了許久門鈴也無人應答。小區居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聽說過張女士的情況,她目前又懷了身孕,準備生第三胎。豆豆的奶奶曾經來居委會說,張女士拒絕吳先生和她探望孩子。豆豆的外婆也說張女士脾氣暴躁,看不慣她讓孩子睡地板、做繁重的家務,為此與張女士還吵過架……」


除了實地走訪調查和多方核實證據,上海一中院還請了心理諮詢師為該案的當事人進行心理評估。對豆豆的諮詢結果是:「情緒穩定,但防禦、戒備,回答問題明顯是有備而來,刻板生硬,像在背書……」而張女士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心理評估。


此外,法院一直無法聯繫到張女士,直至本案宣判,張女士始終沒有露面,一、二審她均委託其現任丈夫出庭應訴。


首先,關於豆豆目前的生活狀況。張女士稱將帶豆豆赴海外就學,卻拒絕提供相應證據。張女士在沒有為豆豆聯繫海外學校的情況下,便給豆豆辦理了休學手續,致使豆豆輟學,侵犯了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其次,關於撫養人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張女士及其配偶沒有穩定的工作,還在領取低保,並且也沒有提供除低保外的額外收入和資產情況,無法證明有撫養豆豆的經濟條件。


第三,監護人有保障被監護人安全的義務。學校要求家長接送學生上下學,小學一年級的豆豆卻需要單程花費40分鐘以上的時間獨自上下學,張女士為此還向學校出具免責情況說明,對豆豆有失監護職責。


第四,關於豆豆的意願。豆豆未滿八周歲,身心發育還不夠健全,思想、言行易被成年人控制,其關於隨父或隨母共同生活的意願表述前後不一,未到應當聽取孩子本人意願的年齡,且子女的意願也非法院確定撫養關係是否可以變更的唯一決定性因素。


第五,撫養權糾紛不影響父母親權、監護權和探視權的存在和實現。張女士拒絕提供豆豆的學習、生活信息,不讓豆豆與吳先生接觸,致父女無法團聚,對孩子造成了感情上的傷害,不利於豆豆的身心健康成長。


第六,吳先生有穩定的工作和住所。吳先生的母親出具了願意協助撫養豆豆的書面聲明。並且雙方離婚後吳先生撫養豆豆的時間較張女士更長,且當時吳先生也配合張女士探望豆豆。

綜上,上海一中院認為,吳先生要求變更撫養關係的上訴請求成立,予以支持。同時結合豆豆的實際需要、上海的平均生活水平,以及張女士再孕再育、領取低保的實際經濟狀況,酌情確定豆豆的撫養費標準為每月250元。


本案的主審法官、上海一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郭海雲指出,法院在判斷是否應當變更撫養關係時,應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權益出發,需要對未成年人目前的生活情況、撫養人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查。


同時,離異家庭的父母雙方,應從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和解決問題,遇事冷靜處理,正面引導孩子愛父母雙親,努力創造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經濟基礎和生活環境,將對孩子的關愛和陪伴落到實處,儘可能減輕因雙方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及負面影響,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雙方的關愛。


相關焦點

  • 獨自帶1歲女兒還做家務,連午飯都吃不上,王祖藍:全職媽媽太難
    孩子安靜之後,正是大人做家務的時間。王祖藍手腳勤快的在廚房忙活著,同時眼睛一刻不離女兒gabby。在生活上,gabby十分依賴媽媽,睡覺前的哄睡工作都是媽媽來做的。gabby也只認媽媽,縱然爸爸王祖藍把她抱到嬰兒床,她已經很困了,她還是忍著不睡覺。
  • 日本人有床不睡,為何偏愛「睡地板」?當地女孩偷偷說出原因
    提起日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亞洲地區極為少見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並且旅遊業發展的甚好。受歷史文化的影響,從而導致中日兩國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吸引了不少中國遊客的到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人有床不睡,總是喜歡睡在地板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北漂族」為什麼睡不飽?
    聚焦睡不飽的「北漂族」誰偷走了他們的睡眠時間?
  • 地板這麼硬?日本人喜歡睡地板而不睡床,第三個原因令人驚訝
    以飲食習慣為例,中國人習慣吃熟食,但日本不同。他們更喜歡生食,其中最著名的是生魚片,然後是睡眠習慣。中國人習慣睡在床上。但日本不同。地板這麼硬?日本人喜歡睡地板而不睡床的第三個原因最令人驚訝。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睡榻榻米,而榻榻米是鋪在地上的,其實相當於睡在地上,原因有三。一個是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就像你看電視劇的時候,貼近地板其實更容易感受到地面震動。
  • 讓孩子做家務吧
    近日發了兩條朋友圈,曬閨女分次做的8菜一湯,引來一片讚嘆和羨慕,直呼「別人家的孩子」。放在半個世紀前,十五六歲的女孩做飯是很常見的事,現在卻成了「稀罕現象」。估計跟孩子少了,父母比較金貴,捨不得讓孩子幹活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習的權重加大,家務成了「下品」。其實,做家務好處很多。
  • 「 七分飽 」 到底是多飽?
    吃到什麼程度該放下筷子?今天給你一個判斷標準七分飽是什麼感覺?七分飽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提醒人們吃飯不能過量。想要吃到七分飽,只要有飽的感覺,就別吃了,但也不能餓著。七分飽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不是很好衡量。應該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卻還不想離開飯桌,可要是再吃的話就會撐。總而言之,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七分飽就是感覺可吃可不吃了,簡單來說就是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 日本人的家裡明明就有床,為什麼還是喜歡睡地板!這是為何?
    但日本人明明很注重衛生,為什麼家裡明明有床,卻偏偏要睡在地板上呢?現在就來為大家揭曉,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呢。日本人很早開始就模仿我們中國,我們中國唐朝時代,很多人都喜歡睡在地板上。所以那時候日本就學習了這一睡覺習慣,將其帶回日本。如今大家已經習慣睡在地板上,也可以避免駝背。
  • 為什麼飯要吃七成飽?
    小編說:在社會中,有些人有這樣的認識:一個人吃飯吃得越多就代表這個人越健康,尤其是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更是要求「多吃點」,但真是吃得越多就越健康嗎?其實,這些人都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應該是培養科學飲食觀,而不能想當然。暴飲暴食傷脾胃俗話說:「飯吃七成飽。」
  • 為何吃飯要吃七分飽?吃到七分飽是什麼感覺?飽食有何危害?
    所謂喝酒三分足,吃飯七分飽,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以前的時代,能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但現如今,人們基本不關心溫飽問題了,更關注如何吃得好。吃好不是非得吃飽飽的,吃到七分飽才是最好的,那麼,吃到什麼程度才算呢?吃飯七分飽,對身體健康有何好處?吃得太飽會怎麼樣?
  • 印度女子請願讓男性分擔家務:真正的好男人,不幫妻子做家務
    吃完晚飯她們還要收拾餐桌,掃地拖地,給孩子洗澡、哄睡,大一些的孩子要輔導作業再哄睡。對於那些努力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職場女性來說,她們錢沒少賺,家務沒少做,孩子也沒少陪伴。唯獨就是少了那份對自己的好。她們犧牲了很多娛樂時間和社交時間,將自己囿於家庭和愛。
  • 韓國人為什麼總愛睡地板?
    如果愛看韓劇的朋友都會留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韓劇中的人都睡在地板上?韓國人很喜歡睡地板嗎?
  • 做對七點,既飽口福又「吃不胖」!
    減肥狀況5運動沒少做,食物沒多吃,體重不減腰腹部變化不大,平日總覺得很累雖然運動減肥有益健康,但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營養也一定要跟上。平日運動基礎很差的人,突然加大運動量或高強度運動,容易出現運動傷害,嚴重時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出現醬油色尿和腎臟損傷。
  • 「不做家務的男人,都是豬!」
    「不做家務的男人,都是不懂感恩的豬!」 袁弘到底是什麼絕世好男人啊!小石榴的恐婚症,都快要被這個會做家務的體貼男人治好了...>家庭聚會中,他會時刻體諒張歆藝的感受,生怕母親說了什麼話,讓張歆藝感到不舒服...
  • 嶽雲鵬成名之前經歷了什麼,從做家務到給親戚買5套房子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挫折。嶽雲鵬出生於河南省,他家有七姐妹,嶽雲鵬是老六。上面有五個姐妹,下面有一個弟弟。14歲時,他放棄了學習,因為他姐姐在北京工作。他跟著她到了一個陌生而繁榮的城市。起初,他在一家紡織廠工作,因為他不到18歲。僅僅三個月後,他就被老闆解僱了。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保安。當他是保安的時候,他整晚都沒睡。他沒有出路。後來,他的人生經歷被改寫成了相聲。
  • 韓國人喜歡睡地板居然是因為......
    大家在追劇時,看到的畫面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剛開始的時候,韓語菌非常好奇,為什麼有軟軟的大床不睡
  • 八分飽,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當時,正在拍攝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王姬,頂著四個月大的肚子,每天只睡幾個小時,玩了命地拍戲。結果,因為身體缺乏營養,導致兒子先天不良,最後被診斷為智力障礙。王姬的兒子今年22歲,已經1米8高了,但是他的智商,卻只相當於一個四歲孩子。
  • 為何日本人睡覺時,不睡床上,而睡地板上?經常睡地上,會怎樣?
    作為一個島國,旅遊資源還是很豐富的,當然,在去遊玩時,少則三五天,多則半個月,有一個讓人疑惑的地方,那就是日本人睡覺時,不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地板上。當然可能之前藉助於一些電影也有所了解,會發現其中的人物往往睡在地上居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 減肥期間吃到七分飽就合適了,那七分飽到底是多飽?
    五分飽這個程度的飽腹其實胃裡面沒有太大感覺,還是想吃吃吃,沒有到下一餐都已經餓得受不了了,這種程度就很容易導致我們因為飢餓額外攝入其他食物。如果你攝入後低於五分飽,其實就都不算是飽了。七分飽到了七分飽的時候,我們的進食速度會變慢,會習慣性繼續吃,想多吃一些,但如果轉換注意力就會忘掉吃。這個時候停下來不再攝入食物了,就算是到下一餐到來之前都不會提前感覺到飢餓,這樣也能控制一定的能量,不容易長胖。
  • 那些不做家務的男人,他們的老婆後來都怎麼樣了
    他自己什麼都不做,卻要反過來嫌棄我,不是菜鹹了,就是湯沒味道,有一回飯都端他面前了,居然還哇哇叫,說為什麼土豆不切絲,要整成片?氣的我,真想一鍋鏟子呼過去。」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我們身邊大多數女人,她們每天不用鬧鐘就可以起床,她們白天像個戰士一樣,跟男人一起在格子間拼殺,下班回到家,她們要燒各種樣式美味的菜餚,她們要把地板擦得能當鏡子照,她們要會十八般武藝,要搞得定刁鑽的寶寶和奇怪的作業。最最奇妙的是,身邊的男人一進家門就立刻退化成沒有行為能力的孩子,什麼也不做,在一邊嗷嗷待哺。
  • 減肥期間吃「七分飽」就行,那七分飽到底是多飽?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減肥期間需要吃到7成飽,那麼7成飽到底是有多薄的,還有多少人不明白。首先,我們來看看不同程度的飽腹是一個怎樣的狀況。五分飽這個程度的飽腹感,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還是想要繼續吃,在5分飽的狀態下,這一餐還沒吃飽,下餐就已經餓得受不了,處於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我們因為飢餓而攝入食物六分飽這個程度的飽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