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空間秘探」(ID:MESPACE007),作者:雷布同,插圖:品牌官方網站/公眾號平臺
繼世界海拔最低酒店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之後,12月28日,中國自主高端民族品牌酒店——錦江上海中心J酒店啟動內部試營業,J酒店憑藉著最高層556米,拿下了世界最高酒店的頭銜。世界最高和世界最低酒店,都在上海,有住客笑稱,只要到上海,酒店界最高天際線與地平線以下的風景,都盡收眼中。
「世界之最」的頭銜大多來之不易,酒店界似乎更加痴迷這一頭銜,世界需要怎麼樣的「最酒店」,本文略作探討。
12月28日,上海中心J酒店啟動內部試營業。這家由錦江國際集團聯合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城投)、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高端民族酒店品牌——J酒店,位於世界第二、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頂端,憑藉最高層達556米,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據《澎湃新聞》報導,位於上海中心J酒店120層的「天之錦」餐廳作為全球最高餐廳,正在申請吉尼斯紀錄。
在此之前,世界最高酒店的頭銜就一直未曾空缺。2012年,共有77層,高達355.35米的杜拜萬豪伯爵酒店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最高的酒店」的稱號。7年之後,坐落於539米周大福金融中心的頂部16層的廣州瑰麗酒店刷新了全球位置最高(酒店高度指酒店所在樓層的位置高度,某些建築整棟樓並非全部為酒店)的酒店。而1年之後,因17米的高度差,世界最高酒店頭銜再度易主,刷新酒店界最高天際線。
這樣的視覺高度,佐以不到1分鐘便可直達世界最高大堂101層酒店大堂的高速電梯,目之所及皆是國內外藝術家為上海中心J酒店量身定製的,各種風格藝術作品,讓人仿佛置身於精心籌備的雲端藝術展。
被雲端所吸引的不僅僅是酒店的消費者,還有酒店從業者。據媒體報導,十年前,當錦江與上海城投一同前往杜拜七星級帆船酒店學習對標時,帆船酒店總經理竟強烈要求來J酒店任職,並且前往上海接受面試。J酒店位於亞洲第一高樓上海中心頂端,這裡有世界最高的酒店大堂,最高餐廳,最高行政酒廊、最高泳池,還有最高的總統套房……
錦江國際集團海外事業執行長陳禮明揭曉了J品牌的含義:J品牌的取名以及它的形狀主要有三層含義。第一是白玉蘭花開時它的花瓣綻放的造型,第二它是錦江拼音首字母的J,第三也是中文"傑出"的「傑」。通過J酒店,我們想展示的既是中國的傳統的文化含義,也包含世界流行的元素色彩,所以J的標誌,也是非常能為世界各國的客人所接受,識別度非常高。
插圖 | 中國 上海中心J酒店一樓的J型銅質羽毛
儘管還在試營業階段,但是「世界最高酒店」頭銜的落定,讓上海中心J酒店提前「出圈」,甚至讓不少高空、城市景觀愛好者們憧憬著開始一次難以忘懷的居住居住體驗。
海拔高下之外,酒店在世界之最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建材、面積、溫度、環境、配套等諸多因素的極端化演繹,幫助酒店實現了「世界之最」的美夢。
1「海拔最低的酒店」
中國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
插圖 | 上海佘山世貿洲際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耗時12年,造價20億元,海拔負88米,2006年籌備2018年開始運營。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之一,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酒店。因為這家酒店是利用昔日廢棄的採石場建成,實現了建築與自然的融合共生,而且從外部來看,酒店跟深坑環境已經融為一體了,堪稱自然生態酒店的參考範本。
2「建築面積最大的酒店」
中國 江蘇太湖龍之夢酒店
插圖 | 太湖龍之夢
江蘇太湖龍之夢酒店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酒店,嚴格來說是一個酒店群,共有14家酒店,28000間客房,就算是每天換一間客房住也要住上76年。酒店外圍的龍之夢樂園佔地是23.48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小島嶼的面積,連世界第八大島維多利亞島都沒有它面積大。
3「建築面積最小的旅館」
丹麥 哥本哈根中央旅館(HOTEL CENTRAL)
插圖 | 丹麥 哥本哈根中央旅館(HOTEL CENTRAL)
這個微型的單臥室旅館名為中央旅館,該酒店建在哥本哈根市最小咖啡店的上層,僅配有一間長8英尺(約2.4米)、寬10英尺(約3米)的雙人間客房,儘管空間很小,但各種設施配備齊全,如浴室、平面彩電和迷你酒吧。房間內部裝修精良,細節之處相當考究,如精細拋光的木樑,古色古香的家具,復古的床頭燈和貼心設計的隔音門。
4「最原始獸性的酒店」
澳洲 賈馬拉野生動物旅館(Jamala Wildlife Lodge)
插圖 | 澳洲 賈馬拉野生動物旅館(Jamala Wildlife Lodge)
澳洲賈馬拉野生動物旅館有18間房間,零散地分布在動物園中。該動物園中一共有230隻動物,還沒算上魚類和鳥類。在這裡,不僅可以與熊共浴,和獅子共進晚餐,還能從臥室陽臺餵長頸鹿。「無論在哪裡,都能近距離接觸動物。」通過與動物互動的創意,主創團隊想要提高遊客保護世界瀕危物種的意識。
5「世界上最鹹的酒店」
玻利維亞 薩爾露娜薩拉達酒店(Hotel de Sal Luna Salada)
插圖 | 玻利維亞 薩爾露娜薩拉達酒店(Hotel de Sal Luna Salada)
這家位於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湖的酒店號稱世界最鹹,無論是牆壁還是家具,全都是由100萬塊長越35釐米的鹽磚堆砌而成。酒店共設有27間客房,地面鋪有厚厚一層鹽粒,踩上去十分鬆軟。並且酒店還特別要求房客不要舔牆壁,以免牆壁變薄。特殊的材質造成酒店的維修成本比較高,每個雨季後,酒店都要進行修復。
6「創立最古老的酒店」
日本 西山溫泉慶雲館
插圖 | 日本 西山溫泉慶雲館
日本西山溫泉慶雲館早在公元705年的時候創立,也就是我國唐朝時期,至今有1315年的歷史了,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是地球上目前現存至今最古老的酒店。據說千年來這裡從未變換地址,並且運營人也一直都是同一個家族,至今已經有52代傳人了。
7「距地平面最高的酒店圖書館」
中國 上海明天廣場JW萬豪酒店
2016年4月17日,中國北京——今天,世界紀錄認證機構金氏世界紀錄在頒發儀式上正式宣布,上海明天廣場JW萬豪酒店的行政圖書館是「距地平面最高的圖書館」。距地平面230.9米,位於酒店60樓的行政圖書館擁有兩千冊以上的印刷藏書。圖書館藏書包括中英文經典著作、建築、哲學、歷史、藝術、歷史,以及經典和現代文學作品。
插圖 | JW萬豪酒店圖書館;來源:吉尼斯世紀紀錄官網
8「規模最大的冰雪酒店」
瑞典 尤卡斯耶爾維冰雪旅館(Ice hotel)
插圖 | 瑞典 尤卡斯耶爾維冰雪旅館(Ice hotel)
Ice hotel位於北極圈以北200公裡處一個村莊,這裡每年冬天的氣溫低於零下30攝氏度。據說Ice Hotel由28000噸冰雪建成,是全球第一家用冰建造且規模最大的酒店。酒店每年都特地從瑞典或其他國家專門請來客串設計師,在多年的完善修建過程中來自9個國家,40多位藝術家參與酒店設計,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主題且每年主題也都不一樣。
嚴寒、建築難度、維護繁複、資金壓力等因素的限制,讓酒店在「世界之最」頭銜獲取的路上有時難免高處不勝寒,只能「戴著鐐銬跳舞」。
以處於試營業階段的J酒店為例,因為處於超高層建築上,J酒店用了迄今為止其他酒店都沒有用過的消防標準——AE級。所有可燃材料,面料、牆紙等都不能使用,只能選擇金屬、玻璃等不可燃材料。但是,一旦全部用金屬材料、玻璃製品,會給人生冷的感覺。不過,J酒店的設計十分巧妙,例如客房床頭掛「紗幔」,實際上是使用金絲和銀絲編織成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一些酒店願意冒險選擇挑戰係數更高的「世紀之最」打造?究其根本,本質其實就是 「標籤」二字。鮮明的標籤,所帶來的3大正面效應,成為了酒店積極尋求「世界之最」的主要動力。
01讓世界更快捷地認識酒店
2007年,標籤誕生於社交平臺推特。而到了標籤誕生10周年之際,Twitter曾公布過一項數據,現在平均每天會有1.2億個標籤出現在推文上。在一些人的認識中,除了貼標籤,他們找不到更加方便快捷地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酒店亦是如此,規模化背後的同質化,「千店一面」成了行業現狀。而特色鮮明的標籤,容易讓酒店在雜亂繁多的新開門店中脫穎而出,也讓廣大消費群體能夠及時捕獲該酒店的相關信息,世界之最就是屢試不爽的標籤之一。
02城市地標賦能商業傳奇
「世界之最」酒店,很多都會成為城市地標,之所以摩天樓讓大家記住,更多的還是在於它的高度,它的物業規模。它不僅僅是一個標籤,它能為城市經濟和商業賦能,一個世界之最酒店,不僅僅是單獨的存在,它可能是包含大型商場、高級酒店、甲級寫字樓的複合型生態商務綜合體,它屹立城市,並不是單純的所在,背後可能賦能更多的商業傳奇。
03口碑/自來水/背後的網紅效應
作為社會的源動力,好奇心推動者商業世界的前行,口碑有時候必須先行。酒店開業前期預熱大多需要制定完善的宣傳推廣方案,多元化立體化的宣傳才能形成效應閉環。世界之最等鮮明的標籤可以讓不少酒店行業媒體、C端自媒體聞風而來,並自發體驗並根據實情評價或予以推薦,往往形成最真實和裂變的口碑效應,從而反哺酒店經營。例如當特斯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號稱「世界上最安全的車」,第一批「極客」們因此主動去嘗鮮,並甘願成為「自來水」(免費的、自發而來推薦某事物的水軍,非因推廣被僱傭的營銷水軍),從而形成持續的熱度和關注。
踏入漫長的國際國內住宿業發展幾百年歷史當中,酒店從一棟提供住宿的建築,過渡到功能齊全的奢華綜合體,「世界之最」從來都是一代一代酒店人逃不開的迷夢。酒店,永遠有奢侈品一樣的氣質,歷經了一輪又一輪的物質比拼,泳池、健身室、高挑大堂、歐美藝術裝飾......背後,其實就是住客一輪又一輪的物資比拼。不過,進入新時代,理性和務實也正在回歸,對於Z世代這樣的新客群來說,未來即使是最豪奢的「世界之最」酒店,也仍然需要回歸住宿本質。
01提高生存力,延長/世界之最/頭銜保質期
正如開篇便提及的世界最高酒店的易主,顯而易見的是「世界之最」的頭銜並不是永久起效的,而是有保質期的。這就要求酒店在藉助了世界之最的短期熱點效應之後,還需要不斷深化酒店的其他生存力。
例如前文所提及的冰雪旅館就通過每年邀請藝術家重新塑造酒店,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在每年冬天再度「重生」,這也讓冰雪旅館的世界之最頭銜得以常看常新。外在的領先永遠是「物理」的,只有內部的領先才能產生「化學」效應。
02小心噱頭,警惕標籤的/反噬/效應
標籤的好壞容易轉換,比如國內某家世界之最酒店,在短暫爆紅後,噱頭用足後,被人稱為夜店。再比如今年站在輿情埠的「假名媛拼單下午茶」事件,對酒店品牌形象都有巨大影響。
可見,標籤並不儘是雪中送炭的功效,要警惕標籤的「反噬」效應。對於青春一代的消費者來說,獵奇、打卡、追求奢華,甚至世界第一,是他們刷存在感的一種方式,但並不代表他們是盲目的消費者,新的客群往往比老一代的客群更理性,更專業,更具審美,更追求生活方式。他們可能被表面的酷炫吸引,形成極佳口碑,也有可能因為酒店房間的一個玻璃杯沒擦乾淨,把世界之最拉進輿論的漩渦。
03深耕文化內容,打造精神部落
許知遠說過,90後00後這一代,他們面對這麼過剩的信息,要非常掙扎地去找到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他們之所以躁動,甚至大驚小怪,其實他們在精神層面是孤獨的,所以他們急於尋找自己的精神部落,一旦找到,他們往往容易被瞬間徵服,他們甚至比任何其他年齡段客群都「死忠」。
50年前,四季酒店為那個年代客群打造出了他們心中「世界上最夢幻美妙酒店」的文藝標籤,四季因此擁有全球最佳花藝酒店的美譽,加上它最能欣賞城市魅力的地理位置、最能感受法式奢華的高雅環境,以及最熱情細膩的貼心服務,打動了不少曾居住其中的人。而對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講,精神部落可能會更加細分垂直化,插花、藝術展覽、家居陳列、甚至是餐飲文化,都是現代酒店可以打造的精神部落,如何讓生活美學背後的時代新意和與眾不同,可能是世界之最酒店需要思考的文化課題。
綜上,「世界之最」從來不是酒店成功的致命武器。最高,最大,最深,最冷等等,最X的背後,其實是酒店是向平凡生活拋出的一個個微小而炫目的奇蹟,理想生活的嶄新範本。「世界之最」酒店當有一種國王般的野心和格局,正如凱魯亞克《在路上》所說:「真正不羈的靈魂不會真的去計較什麼,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國王般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