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在給女人帶去溫暖的同時,也會讓女人面臨很多挑戰,其中最艱難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與婆婆和諧相處。
大多數女人都在為和諧家庭做出努力,可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很多女人明明已經付出了很多,婆媳關係始終是惡劣難處的。
婆媳矛盾之所以會層出不窮,主要還是因為關係的特殊性,兩個人本來只是陌生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突然就變成了一家人,還得同處在一個屋簷下。缺少了了解和磨合的環節,相處起來就很艱難了。
再者說,兒媳和婆婆兩人只有法律上的親屬關係,並沒有血緣關係,所以真想把對方當親人對待,並不容易實現。
比起法律關係,血緣關係更為牢靠和重要,所以婆婆很難將兒媳將女兒對待,兒媳也很難將婆婆當親媽對待。
真要讓女人在婆婆和親媽兩人之間做選擇,毫無疑問,女人肯定會選擇自己的親媽,畢竟血濃於水,誰也割捨不了。
真正有血緣這根紐帶牽扯著,就算女人嫁去了很遠的地方,也始終牽掛著娘家父母一旦父母需要,相隔天涯她也會趕回身邊盡孝。
這是每一個做兒女的人都會做出的選擇,既然如此,當兒媳孝敬娘家父母時,做婆婆的就應該理解和贊同。但是有些婆婆特別自私,見不得兒媳回娘家。
婆婆的自私與兒媳的盡孝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也就由此而來了。餘姝沁和婆婆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有丈夫的調和,兩個人的矛盾沒有激化。但沒想到這次娘家母親病重,她回去盡孝,竟徹底激化了婆媳兩人的矛盾。
餘姝沁的婆婆一直都很自私,凡事優先考慮自己。當初結婚買房的時候,她既要在房產證上加名字,又要霸佔主臥,容不得別人侵佔她一點利益。
幸好丈夫有主見且態度明確,才沒讓婆婆繼續鬧騰下去。出於對餘姝沁的尊重和愛,丈夫把她的名字寫在了房產證上。
餘姝沁在感動於丈夫的付出時,也隱約發現了婆婆對她的敵視。婆婆想要的東西,轉眼間就變成了餘姝沁的,她當然接受不了,於是就開始敵對餘姝沁,想盡辦法來折磨她。
餘姝沁本來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可婆婆非要堅持,她只能接受。婆婆也就六十來歲,身體也算硬朗,根本不需要她人照顧,但是住在一起後,婆婆就擺起了高姿態,什麼也不做。
做做家務煮煮飯,對餘姝沁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她也沒有抱怨的理由。不過婆婆不幫忙也就算了,還總是沒事找事,給餘姝沁添麻煩。
餘姝沁一忍再忍,看在丈夫的面上,沒和婆婆計較,就算婆婆找茬,她也一再忍讓。好在丈夫是個明智公正的人,他會站出來指出婆婆的問題,婆婆也才收斂了很多。
這次矛盾會激化,主要還是因為婆婆太自私,餘姝沁積壓了很久的委屈,忍不住就爆發了出來。
半年前,餘姝沁的母親就因為身體不好住過院,臨近春節了,母親又再一次病倒。餘姝沁雖不是獨生子女,可她擔心母親的身體,還是買票回了娘家。
回去之前,餘姝沁特地給婆婆打了招呼,讓她好好照顧自己。回了娘家,因為忙著照顧母親,餘姝沁就沒再給婆婆打電話,這就引起了婆婆的不滿。
婆婆認為,餘姝沁已經嫁到了她家,就應該把重心放在婆家上面。「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有哥嫂照顧著,餘姝沁根本沒必要回去。
但是餘姝沁不這樣想,那是生她養她的母親,她不可能放任不管。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很痛苦的,她只想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母親盡孝。
婆媳兩人觀念不同,引發矛盾就是必然的事情。婆婆見餘姝沁半個月都還沒回,就親自打了電話。
電話一接通,婆婆就非常憤怒地說道:「兒媳,你媽要是沒事,你就趕緊回來照顧我!我才是你媽,別分不清主次!」
接電話之前,餘姝沁剛收到醫生送來的病危通知書,心裡特別難受。婆婆的責罵聲一來,她所有的委屈就根本抑制不住了。
餘姝沁對著電話吼道:「我不是你家的保姆,別來要求我!」說完她就掛掉了電話,她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此刻她只想發洩自己心中的委屈。
不出所料,婆婆立馬就跑到丈夫面前哭訴,說餘姝沁不尊重她,衝她大吼大叫。丈夫了解餘姝沁,也知道她此時正面對的事,他無法減輕餘姝沁內心的擔憂與難受,唯一能做的,就是解決存在的婆媳矛盾,讓餘姝沁少一點煩心事。
小菁情感解讀:
餘姝沁是不幸的,因為此時的她正承受著親人即將離去的痛苦,也因為她沒能得到婆婆的理解與善待。
但是,餘姝沁也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一個真正疼愛她的丈夫。丈夫願意站出來調和婆媳矛盾,就是對她最好的寵愛。
婚姻裡,有多少男人能夠及時站出來處理矛盾?想必沒有多少,因為男人不喜歡麻煩,不願意惹禍上身,面對婆媳矛盾時只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作為男人,處理家庭矛盾,調和家人關係,就是最大的職責,做好了這些事,婚姻才更穩定。
只靠男人一人的力量,我不會真正實現家庭的和諧,婆媳關係要好,還得需要婆媳兩人共同努力。婆婆不轉變自己的態度和觀念,別人再努力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