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の秋 古代波斯人用羊毛織成上好的地毯,京都人卻享受著楓葉鋪成的紅地毯 。
圖片來自網絡 M21《唐紅的戀歌》電影海報
多年前偶然看到一組京都古剎紅楓的攝影作品,如痴如醉,下定決心有朝一日定要拔草。
京都,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它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承載了大和民族的千年。京都四季分明,不過由於盆地地形,京都夏天較悶熱,冬天則寒風刺骨,春秋兩季則相當舒服,春季賞櫻,秋日觀楓,好不愜意。
我曾兩次楓紅時節前往,其實放眼日本全國賞楓的名所太多了,比京都壯觀的不在少數,只是我個人偏執地認為櫻花也罷、楓葉也罷,只有與寺廟古蹟相互映襯才別具一格。
京都的楓葉季從11月中上旬持續至12月上旬,相比櫻花花期,楓葉觀賞期更容易把握。京都又簡稱「洛」,巴士稱為「洛巴士」,整個京都分為洛北、洛中、洛西、洛南和洛東。京都共有1600餘座神社、寺廟,一天參觀10處,都要用5個多月。一般國人所熟知的清水寺、金閣寺、伏見稻荷、二條城等等,都是很常規的景點,若你只躋身於此,除了人人人,恐怕難以體會到這座古城真正的風韻。
雖說楓葉觀賞期比較持久,但絕非不做計劃任一日期前往都能欣賞到見頃(賞楓最好的時候)的景觀。比如,郊區、山上的楓葉見頃一般在11月中旬,市區內則在11月底,少數地方在12月初。另外,每年氣候不同,也會影響見頃的日期,甚至影響品質。比如2015年,當年氣溫偏高且雨水大,不少楓葉還未紅透便黯然飄落。所以說,賞楓不僅需要提前關注動態,還要有一定的運氣。
https://souda-kyoto.jp/travel/koyo/index.html
敲黑板!如何得知第一手賞楓信息用以設計行程?上述的網址是2018年京都楓葉前線的官方網站,可謂是覆蓋了京都大大小小所有景點,每一處景點都會附上歷年見頃日期以及當年見頃日期預估。並且進入11月開始,每隔幾日便會更新某個景點當時楓葉顏色漸變的實時照片。
2019年京都楓葉前線的網址,各位請關注【日本關西旅遊觀光】新浪微博。
之前說了,賞楓是需要一定運氣的,不一定歷年見頃均是這個時候或者今年預測是那個時候就100%準確,我個人覺得準確率80%左右。
楓葉季務必提前三個月以上預定機票、酒店,也就是說如果有出行計劃,至少9月就該開始著手。京都可不是只有暑期價格上漲,櫻花季、楓葉季同樣不可小視。其實如今好多了,幾年前我第一次去京都,那時楓葉季還不被大陸所熟知,先不談價格,8月訂房竟然已經一房難求。這幾年楓葉季基本和櫻花季一樣火爆,京都與時俱進,建了很多新的酒店,以供所需。
囉嗦了這麼多,現在正式開啟旅程! 本文重點在於分享兩次赴京都的美圖(2014年的照片像素比較渣,還遺失了部分,so只佔少數),畢竟只在京都一地交通很簡單不詳述了——能步行的步行,其餘充分利用巴士就對了,郊區個別地方搭乘鐵道。
一、賞楓名所之 嵐山
保津川
保津川 星野·京都虹夕諾雅
圖片摘自網絡 星野·京都虹夕諾雅 酒店外觀
京都市區以西的嵐山自平安時代以來就是許多貴族的別莊所在地,其名稱經常出現在歷史故事與古典文學作品之中。比如星野酒店集團旗下的京都虹夕諾雅,這裡原本是百年前富可敵國的航運商人「角倉了以」的書齋,被星野集團收購後對古老的貴族府邸進行了改造。這家酒店之所以聞名遐邇,還得益於其十分儀式感的入住過程,一定要在渡月橋附近的碼頭乘船前往。起航,逆流而上,越過保津川,便能看到河畔山上楓樹掩映下的虹夕諾雅。
京都虹夕諾雅官網上的介紹是這樣的:隱身於京都千年古城 盡顯貴族氣派的桃花源。
在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旅館內,
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京都的傳統建築風格和其輝煌歷史。
木刻雕版設計的客房,精緻美味的懷石料理,景致迷人的園景,
時光恍如永恆停留在京都嵐山內,
置身在古代貴族的優雅奢華庭園裡。
酒店25個房間,全部面相山谷,價格相當不菲,幾年前楓葉季入住一晚5千元起步,如今即使飈到1萬元左右旺季仍是一房難求。我一直認為任何商家不會因為價格昂貴導致客流不足,關鍵在於要先審視自身品質,並且定位準顧客群。事實是,這個世界窮人很多,富人亦是很多。
寶嚴院
寶嚴院
寶嚴院
常寂光寺
常寂光寺
常寂光寺
二尊院
嵐山一帶的神社寺廟非常多,最有名氣的當屬天龍寺,天龍寺又設有別院,其中楓葉景觀最盛的便是寶嚴院,如圖一至圖三。寶嚴院楓葉季還設有夜場,值得一去。
跟著谷歌繼續往深處走,便可見常寂光寺。踏進門檻抬起頭的那一剎,著實被遮天的紅楓驚豔(圖四),然後一路向上爬坡,便可見綠苔上附著片片紅楓,寺廟高處有一潭清池,亦是鋪滿了楓葉,美不勝收。
二尊院距離常寂光寺不遠,位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上嵯峨,屬天台宗,寺內供奉本尊為釋迦、彌陀二尊,故稱二尊院。這所寺廟以門口跑馬道兩側的紅楓景色知名,然而最吸引我的卻是寺內這座惟妙惟肖的雕塑,衣衫飛舞,頗有氣勢。
2014年嵐山
2014年嵐山 周恩來詩碑
2014年嵐山
2014年嵐山
2014年嵐山 保津川
2014年第一次赴嵐山時,真是清淨之地,旅行團不會造訪,知名度在國內很低,說起嵐山都覺得郊區啊,挺遠的。。。所以那會兒頗有興致的在山坡上尋尋覓覓,這一路就踏著楓樹落葉,看著保津川的木船流水,最後終於找到了周恩來在此的詩碑《雨中嵐山》,頓時覺得那一整天的綿綿細雨都十分應景了。
二、京都賞楓名所之 真正極樂寺
正門前
真正極樂寺,又稱作真如堂,堂內的阿彌陀如來立像是京都六大阿彌陀佛像之一,也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寺內寬敞幽靜,一派與世無爭之象,仿似世外桃源一般,取極樂之意。寺中聳立主堂、三重塔、觀音堂等美麗協調的特色建築。(此段摘自網絡)
M21《唐紅的戀歌》聖地巡禮。第一次來京都時完全未聽說過真正極樂寺,各種遊記攻略中也不曾提及,其實在當地民眾心中早已是眾所周知的賞楓名所。開著谷歌一路導航,從哲學之道步行過來直奔寺廟停車場。。。谷歌,經常出國的人,懂,規劃的道路以「最近」為第一原則,是否正道正門就忽略不計了。即使是停車場,剛踏入的那一刻也被火紅的楓葉林灼傷了眼睛。
停車場附近
這個寺廟除了主殿,是不用付門票費用的,觀光的遊客絕大多數是日本人,小部分港臺同胞,若不是M21想必中國遊客一時半會兒還不會發現此地,but。。。既然已經「暴露」,相信用不了兩三年就會人滿為患。
三、京都賞楓名所之 龍安寺
2014年龍安寺 停車場
2014年龍安寺 停車場
2014年龍安寺
2014年龍安寺
2014年龍安寺
龍安寺,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寺內有著名的枯山水庭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一次前往京都賞楓,龍安寺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方丈庭園的枯山水代表了京都最高造詣,更因為青苔上五彩繽紛的落楓,不經意間組成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作。
2014年龍安寺
2014年龍安寺
2014年龍安寺
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15塊長著青苔的巖石,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會有一塊巖石隱藏,白沙地的牆後種著櫻樹和楓樹,春粉秋紅,與枯山水遙相呼應。
2014年龍安寺
2014年龍安寺
這個庭園為什麼能給人一種超乎尋常的視覺美感,多種說法莫衷一是。京都大學的科學家曾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對稱計算發現,龍安寺庭園內5組巖石之間的軸對稱線組成了一棵分出枝椏的樹的圖案。此前曾有研究發現,人腦會利用抽象的對稱線來獲取對事物形狀的認識。科學家認為,人在觀看龍安寺庭園時,會無意識地通過巖石間的對稱「看」到這棵隱藏的樹。(此段摘自網絡)
有人從這15塊巖石中看到「母虎帶子涉水過河」的景象,有人看到了大海中所浮現的島嶼,還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的五嶽或是比擬禪的五山,更有甚者認為這是星空中閃耀的仙后座。。。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似乎龍安寺的枯山水自建成之時便蒙上一層神秘面紗。我是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除了石頭實在沒看出其他,笑。。。至於你能看出什麼名頭?還需親臨感悟。
四、京都賞楓名所之 紅葉永觀堂
圖片摘自網絡 俯瞰永觀堂 M21《唐紅的戀歌》片尾曲
永觀堂前為何加紅葉二字?當然是因為它是京都賞楓NO.1的地方!我身邊所有去過永觀堂賞楓的朋友,沒有一人不被這裡的紅楓震撼!
永觀堂正門
永觀堂乃日本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本山。平安時代初期,弘法大師弟子真紹僧都(797~837)創建禪林寺,為文人藤原關雄的別墅。後因永觀律師(1033~1111)入主該寺,遂改稱永觀堂。寬闊的院內,釋迦堂、開山堂、御影堂以迴廊相連。寺中供奉的最有名的寶物為國家級重要文化財產——阿彌陀佛立像。(此段摘自網絡)
永觀堂白天開放時間從9:00~17:00,楓葉季夜場開放時間可關注當時的官網。我是8點30到的還自認為挺早,眼前卻已經是三十人以上的隊伍了。為了縮短隊伍的長度,工作人員表明同行者只一人排隊即可,其他人員出列。
其實身未入園,內心早已雀躍。成片的紅楓越過低矮的白牆,迫不及待地向世人展現卓越風姿,滿園秋色關不住!排隊等待的過程,反而讓我有時間靜靜地觀賞。
溪水都被渲染成紅色
休息區
永觀堂幼兒園
紅!瘋!了!這三個字詮釋了入園後我內心的全部感慨,我身旁的美國遊客更為直接破口而出Omg~溪流被映成血紅色,實在驚豔,園內又不止紅色,還有紅黃綠相互映襯的精緻景象。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永觀堂裡面居然還有一家幼兒園,這是什麼神仙幼兒園吶,老師和小朋友未免太幸福啦~
逛的累了乾脆坐下來喝一杯溫熱的手工抹茶,放眼望去如織的遊客中,偶爾可見西裝革履精英模樣的男士觀賞紅楓。我有時候覺得日本人真是風雅到了骨子裡,在東京、京都遇到喝下午茶的女士,明明是不用工作的家庭婦女,穿著打扮卻十分考究。
想起之前聽過的一番話,我是很認同的。那些所謂的奢華並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也不是為了一擲千金,更不是為了充實空虛的內心。真正的奢華是一種內化的內心狀態——我的生活理念如此、我想要的體驗如是,但我不在乎別人知道不知道。
永觀堂夜楓
永觀堂夜楓
圖片摘自網絡 2018年京都夜楓安排一覽表
櫻花季、楓葉季京都部分寺廟神社會加開夜場,開放日期及時段可關注【日本關西旅遊觀光】官方微博或者其他日本官方平臺。敲黑板!以永觀堂來說,五點半夜場開始,那麼你至少提前一個半小時要去排隊,隊伍的壯觀程度怎麼形容呢。。。至少七扭八拐甩出去三公裡,以致於後面來的人很難找到隊尾,工作人員不得不舉著「這是隊尾」的牌子提示遊客。總之,親測夜場的受歡迎程度超過白天,雖然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後者。
清水寺的夜楓2014年我曾去過,體驗感不算佳,當時的隊伍雖然也挺壯觀但比不得如今的永觀堂,那時中國遊客打卡楓葉季的十分稀少(臺灣、上海人多一些),觀賞夜楓的幾乎都是日本人(歐美遊客也顯少),日本人守秩序名不虛傳,各自安靜的排著隊,至此一切還好。然而進入寺中,站在高臺上拍攝下圖的清水舞臺時,秩序突然變得混亂,自己被前後夾擊幾乎擠成一片紙,迅速連拍了幾張經典照便趕緊撤離,無心也無地欣賞。
2014年清水寺 夜楓
最後補充一下,永觀堂楓葉最佳觀賞期個人認為是11月底~12月初,大概12月5日以後葉面開始發枯。
五、楓葉季行風雅之事
古人有云,風雅之事:讀書第一;吃茶第二;閒居第三;作字第四;鳴琴第五;飲酒第六。
賞楓吃茶,行風雅之事
哲學之道
葉匠壽庵
超五星推薦→葉匠壽庵
從永觀堂出來前往真正極樂寺的路上,特意繞了個遠兒決定去哲學之道溜達。哲學之道,最盛景的時期是櫻花季,楓葉季並無特別,因為上一次來京都也未曾去過,純粹是想打個卡。然而,旅途中最難忘的便是不期而遇的驚喜,那一日我邂逅了葉匠壽庵。
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門前垂落的楓樹枝幹,彼時已有兩位女士等候,越過懸於小河之上的踏板走近一看距離10點營業還有五分鐘,便決定留下來,畢竟門面已經如此精緻,誰不期待進入內部一探究竟呢~
茶室
庭院
室外餐位
日本庭院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可以說是中式庭院一個精巧的微縮版本,細節上的處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比如潺潺細流從竹槽中連續滴入顏色深重的石井,而水面浮著幾片紅葉。除此之外,苔蘚的作用也不可小視,它們微小細膩,極富禪意,苔蘚裝飾後的庭院靜美平和。日本人對美學的追求近乎苛刻,造就極致的藝術景觀,人居其中,很容易就能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思想的慰藉。
室外核心位置的一株楓樹十分引人注目,枝葉繁茂遮住了小半個庭院,戶外餐位正對於它,可一邊賞楓一邊吃茶,十分愜意。推薦這家的另一個原因是葉匠壽庵的服務一流,點餐後交代在室外享用我便去給庭院拍照了,抹茶和京果子備好後侍者一直未離開,直到我坐回餐位,侍者走近介紹了一番京果子的配料以及搭配抹茶的食用方法後才離開庭院繼續去前臺忙碌。
吉田山莊
真古館
真古館 下午茶
真古館→五星推薦
位於真正極樂寺對面巷子裡的吉田山莊內,是一座典雅的二層小樓,內部陳設比較西式,餐具卻是相當日式。推薦坐在二樓的位置,窗外的紅楓就那樣映入眼帘,一位婦人一邊輕啄咖啡一邊側頭欣賞。趕緊抓拍一張,正是應了這句,當你眺望著窗外風景時,卻也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鴨川
KAWA露臺
四星推薦→KAWA Coffee
黃昏·鴨川 「鴨川她並不美麗,我卻好羨慕京都有這樣一條靜靜流淌的河 」——忘了在哪裡看到的一句話,很暖心,某日決定在鴨川等一場日落。
我對鴨川最初的認識源自一部日本電視劇《鴨鴨去京都》:28歲作風強硬的財政部女白領上羽鴨去京都繼承母親的老字號旅店,並為扭虧為盈進行了一系列並不成功的「現代化」改革,從種種失敗存摺中理解了母親經營旅店的良苦用心。絕對是一部感人的喜劇,可以了解京都的精緻美食和風土人情,也讓人思考身處現代化下老字號堅守繁冗傳統的意義。
KAWA的地理位置很優越,就在鴨川河床上方,無論是站在露臺上還是坐在落地窗前的景觀位,都可以無遮擋地欣賞鴨川的日落。我去的時候店內就一名法國小夥兒招呼客人,他的英文很流暢,我們有一場簡短愉快的對話,我說自己來自中國的首都北京,他說他喜歡中國去過北京並且爬了長城,北京烤鴨味道太棒了。
六、伏見稻荷大社——常規景點獨闢蹊徑的觀光指南
京都知名的那些景點或非景點,估計80%我都已打卡,包括郊區的長岡京、比叡山、高雄、貴船鞍馬、善峰寺等等,但若問我心中最能代表京都的一處,從來都是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國3萬餘座稻荷神社的總社本宮,是京都市內最古老的神社之一,狐狸是稻荷在地球上的代表。我第一次赴京都時便去了兩次,一次下午人太多,另一次早晨7點抵達。直到有一次我看見伏見稻荷大社-宵宮祭、本宮祭的照片,發現原來夜幕下的千本鳥居才最得我意。
伏見稻荷大社的本宮祭是在進入土用日後的第一個六、日舉行,一般在7月中下旬。本宮祭前一晚的宵宮祭,會把散在稻荷山上的數千個石燈籠和獻納燈點火,進行萬燈神事。so7月前往京都旅行一定不要錯過,但要做好人山人海的心理準備。
圖片摘自網絡 宵宮祭
我沒有夏天去過京都,這兩個祭祀自然無緣了,不過夜月之下的伏見稻荷還是可以一窺究竟的。
行至千本鳥居的時候,一段一段的光影,有一種穿越結界的不真實感,很難形容。這個時候除了神職人員,即使是旺季遊客也極少了,so膽量還是需要一些的。是否值得此時前往,各位看官見仁見智嘍~